第286章 要發揮餘熱的致仕官員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班頂職,這在後世就是一代人的記憶,荒唐可笑。
不管有沒有能力,是不是適合,都可以頂職進入父母所在單位,一下子迴到了世襲製了。大明朝武職和衙門裏一些不入流的差使就是世襲的,比如仵作、衙役什麽的。
雖然第一次聽到接班頂職這種說法,可是以多年宦海經驗幾人隻一眨眼的工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接班頂職?為了能夠打破千年以來門閥把持官宦的製度,隋煬帝連皇位都丟了,還被後世李唐給汙蔑成了暴君、昏君甚至還搞亂那啥啥啥的超級大淫魔。好不容易借著各地門閥反對隋朝破壞門閥既得利益而跟著起兵造反的李唐得了天下後又成功推行了隋煬帝沒有成功的科舉製,一舉打破門閥世代把持朝政的局麵,自此以後門閥的影響力再也沒有能夠恢複到兩晉甚至之前,怎麽能夠在大明又開這個頭呢!
“啟稟陛下,此議不妥。”根本沒有興趣聽朱祁鈺述說那套頂職的計劃,王直就跳出來反對。清名是靠著一輩子努力攢下來的,不能臨老自己給毀了。
“臣等附議,還請陛下三思。”胡濙等人不甘人後立刻跟著發表反對意見。
“呃…諸卿還沒有聽過朕的謀劃呢!”朱祁鈺有些尷尬。我這張嘴就這麽討人嫌嗎?話還沒說呢就開始反對了。
“臣以為僅憑‘頂職’一詞就該再議了。”胡濙決定縮了這麽久了,臨了要退了怎麽著也得雄起一把,堅決要把朱祁鈺給懟迴去。這要傳出去那也是士林一段佳話,可加可加分了——對名聲。
“頂職一詞不妥,我們可以再議嘛!沒必要直接否定對吧?”朱祁鈺還想跟幾人解釋一下自己的想法。
“陛下三思,此議決不可有。”胡濙態度堅決。
“此乃倒行逆施之法,不妥,甚為不妥。”王直本來就是個直性子人,這會要走了更沒什麽好客氣的了。
“王卿意思呢?”朱祁鈺轉臉問王翱道:“王卿也以為此計不可有?”
“迴陛下話,臣附議。本朝雖有因恩蔭世襲官職一說,但僅限武職。況且我朝以來世職承襲也要求必須通過層層考核,並要跨州過府先後入運軍、操軍、邊軍然後得以正式委任。臣所記不差,僅景泰六年一年之間駁迴世襲武職百戶以上六十七人,百戶以下三百有餘。僅景泰七年擢升官軍軍士便得六百有三,盡數補入官軍沙汰世襲官吏職缺。”王翱邊說邊捋著自己發白的胡須,似乎對自己能記得這些數字很是滿意。
景泰朝兵部改革是力度最大最顯眼的,先是將一旦編入軍戶就一輩子是軍人的製度上進行了革新,大量年齡大而無緣升為軍官的士兵被分批次淘汰。願意迴鄉的,發還盤纏,再按照從軍年限和戰功給予一定的貼補。
雖然也不見得就有多少,一頭老牛駕車,兩匹細布和幾鬥粗糧,褡布包裏裝點銀錢就是幾十年辛勞所得。這就已經讓多少老軍痛哭流涕感激不盡了,原以為這輩子再無返鄉的機會,未曾想還能領到一紙公文迴鄉後找縣衙還能再要塊薄田租種幾十年。
這就很好了,太祖時的定製是給軍戶家一塊田就當成是自己這一輩子的身契錢了,沒想到景泰爺這麽仁義。
清退官軍的方案實施到景泰三年時就已經天下皆知,再也沒有人持懷疑態度了。而官軍世職因為考核不過關被刷下來的空缺成了普通軍士上升的空間,可別小瞧哪怕是一個小旗官的缺!
小旗官那也是官,如果不是經過大戰之後戰損嚴重而自己有突出表現或者成為軍中老卒,那小旗官的缺也是輪不上的。更不用說再往上挪一挪,總旗、百戶……
天哪,百戶老爺,那可是正經的大明武官行列了。也像是後世的正經轉幹,班級幹部那算是幹部嗎?排級,至少得是排級,那才是正經的軍官!少尉和上等兵不是一迴事,不混上個中級士官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官。
更不用說景泰朝大明官軍一直高歌猛進,打誰誰倒,而且還都是碾壓式的,官軍損失也不大。
而半大小子可以入學堂念書這一條就成了激勵百姓從軍的一劑雞血了…不,那得算是鹿血!喝了後全身燥熱難耐,恨不能立刻提槍上陣衝殺一番。那得殺個七進七出九九八千一百個迴合,渾身透汗濕透床單才能…哈哈,那啥…反正就是不但沒有人家做逃戶了,躲到山裏的多少戶都主動跑迴來請罪認罰,恨不能多要幾個名額把自己家的小子們都給整進軍伍中才好。
留在家裏多費糧啊?能夠扔給朝廷,沒準迴來時還能在衙門裏混個差使,咱莊戶人家也終於有了點盼頭不是~
“依臣所見,朝廷名義上雖未廢除世職,但官宦人家再也不能因為有世勳就敢出紈絝子弟了。這是大明之福,是萬民之幸,全賴陛下仁德。臣不知陛下因何有此議,莫不是說笑而已?”王翱這番話說出來,迎得了胡濙、王直等人投來讚許的目光。
“啊…如此說來,是朕孟浪……了?”朱祁鈺有些懷疑自己的判斷。
雖然胡濙、王直這會早該告老還鄉了,但畢竟天順朝並沒有到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原本的結局會是那麽一種形式黯然退場。何況王翱在天順朝是露了臉的,天順帝朱祁鎮為了能做個好皇帝的樣子給人看,可是一口一個王先生這麽叫著,更是親自扶著王翱上下台階。就那模樣讓人看了都難免懷疑他朱祁鎮是不是拿王翱當王振親爹,自己的幹爺爺伺候了。
“本不該有此議。幸得陛下迷途知返,善莫大焉。”王直這般教訓人的口吻讓朱祁鈺覺得王直一定在自己的府邸裏修了家廟,裝滿了帶發修行的尼姑那種!
“既然眾卿這麽說,那朕從善如流便繼續推行革新好了。說到這裏,還真需要諸位卿家替朕謀劃一下如何在民間給百姓們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呢!”前戲做足了,該看後麵的重頭戲了,朱祁鈺決定要把自己謀算幾個老人家的那點小算盤托出了。
習的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好不容易從平民走到朝堂,幾十年下來又一夜之間迴到民間,相信你們這些曾經手握天下大權的人也做不到。正好,拿來為大明發揮下餘熱,加快景泰朝的革新步伐。
不管有沒有能力,是不是適合,都可以頂職進入父母所在單位,一下子迴到了世襲製了。大明朝武職和衙門裏一些不入流的差使就是世襲的,比如仵作、衙役什麽的。
雖然第一次聽到接班頂職這種說法,可是以多年宦海經驗幾人隻一眨眼的工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接班頂職?為了能夠打破千年以來門閥把持官宦的製度,隋煬帝連皇位都丟了,還被後世李唐給汙蔑成了暴君、昏君甚至還搞亂那啥啥啥的超級大淫魔。好不容易借著各地門閥反對隋朝破壞門閥既得利益而跟著起兵造反的李唐得了天下後又成功推行了隋煬帝沒有成功的科舉製,一舉打破門閥世代把持朝政的局麵,自此以後門閥的影響力再也沒有能夠恢複到兩晉甚至之前,怎麽能夠在大明又開這個頭呢!
“啟稟陛下,此議不妥。”根本沒有興趣聽朱祁鈺述說那套頂職的計劃,王直就跳出來反對。清名是靠著一輩子努力攢下來的,不能臨老自己給毀了。
“臣等附議,還請陛下三思。”胡濙等人不甘人後立刻跟著發表反對意見。
“呃…諸卿還沒有聽過朕的謀劃呢!”朱祁鈺有些尷尬。我這張嘴就這麽討人嫌嗎?話還沒說呢就開始反對了。
“臣以為僅憑‘頂職’一詞就該再議了。”胡濙決定縮了這麽久了,臨了要退了怎麽著也得雄起一把,堅決要把朱祁鈺給懟迴去。這要傳出去那也是士林一段佳話,可加可加分了——對名聲。
“頂職一詞不妥,我們可以再議嘛!沒必要直接否定對吧?”朱祁鈺還想跟幾人解釋一下自己的想法。
“陛下三思,此議決不可有。”胡濙態度堅決。
“此乃倒行逆施之法,不妥,甚為不妥。”王直本來就是個直性子人,這會要走了更沒什麽好客氣的了。
“王卿意思呢?”朱祁鈺轉臉問王翱道:“王卿也以為此計不可有?”
“迴陛下話,臣附議。本朝雖有因恩蔭世襲官職一說,但僅限武職。況且我朝以來世職承襲也要求必須通過層層考核,並要跨州過府先後入運軍、操軍、邊軍然後得以正式委任。臣所記不差,僅景泰六年一年之間駁迴世襲武職百戶以上六十七人,百戶以下三百有餘。僅景泰七年擢升官軍軍士便得六百有三,盡數補入官軍沙汰世襲官吏職缺。”王翱邊說邊捋著自己發白的胡須,似乎對自己能記得這些數字很是滿意。
景泰朝兵部改革是力度最大最顯眼的,先是將一旦編入軍戶就一輩子是軍人的製度上進行了革新,大量年齡大而無緣升為軍官的士兵被分批次淘汰。願意迴鄉的,發還盤纏,再按照從軍年限和戰功給予一定的貼補。
雖然也不見得就有多少,一頭老牛駕車,兩匹細布和幾鬥粗糧,褡布包裏裝點銀錢就是幾十年辛勞所得。這就已經讓多少老軍痛哭流涕感激不盡了,原以為這輩子再無返鄉的機會,未曾想還能領到一紙公文迴鄉後找縣衙還能再要塊薄田租種幾十年。
這就很好了,太祖時的定製是給軍戶家一塊田就當成是自己這一輩子的身契錢了,沒想到景泰爺這麽仁義。
清退官軍的方案實施到景泰三年時就已經天下皆知,再也沒有人持懷疑態度了。而官軍世職因為考核不過關被刷下來的空缺成了普通軍士上升的空間,可別小瞧哪怕是一個小旗官的缺!
小旗官那也是官,如果不是經過大戰之後戰損嚴重而自己有突出表現或者成為軍中老卒,那小旗官的缺也是輪不上的。更不用說再往上挪一挪,總旗、百戶……
天哪,百戶老爺,那可是正經的大明武官行列了。也像是後世的正經轉幹,班級幹部那算是幹部嗎?排級,至少得是排級,那才是正經的軍官!少尉和上等兵不是一迴事,不混上個中級士官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官。
更不用說景泰朝大明官軍一直高歌猛進,打誰誰倒,而且還都是碾壓式的,官軍損失也不大。
而半大小子可以入學堂念書這一條就成了激勵百姓從軍的一劑雞血了…不,那得算是鹿血!喝了後全身燥熱難耐,恨不能立刻提槍上陣衝殺一番。那得殺個七進七出九九八千一百個迴合,渾身透汗濕透床單才能…哈哈,那啥…反正就是不但沒有人家做逃戶了,躲到山裏的多少戶都主動跑迴來請罪認罰,恨不能多要幾個名額把自己家的小子們都給整進軍伍中才好。
留在家裏多費糧啊?能夠扔給朝廷,沒準迴來時還能在衙門裏混個差使,咱莊戶人家也終於有了點盼頭不是~
“依臣所見,朝廷名義上雖未廢除世職,但官宦人家再也不能因為有世勳就敢出紈絝子弟了。這是大明之福,是萬民之幸,全賴陛下仁德。臣不知陛下因何有此議,莫不是說笑而已?”王翱這番話說出來,迎得了胡濙、王直等人投來讚許的目光。
“啊…如此說來,是朕孟浪……了?”朱祁鈺有些懷疑自己的判斷。
雖然胡濙、王直這會早該告老還鄉了,但畢竟天順朝並沒有到來,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原本的結局會是那麽一種形式黯然退場。何況王翱在天順朝是露了臉的,天順帝朱祁鎮為了能做個好皇帝的樣子給人看,可是一口一個王先生這麽叫著,更是親自扶著王翱上下台階。就那模樣讓人看了都難免懷疑他朱祁鎮是不是拿王翱當王振親爹,自己的幹爺爺伺候了。
“本不該有此議。幸得陛下迷途知返,善莫大焉。”王直這般教訓人的口吻讓朱祁鈺覺得王直一定在自己的府邸裏修了家廟,裝滿了帶發修行的尼姑那種!
“既然眾卿這麽說,那朕從善如流便繼續推行革新好了。說到這裏,還真需要諸位卿家替朕謀劃一下如何在民間給百姓們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呢!”前戲做足了,該看後麵的重頭戲了,朱祁鈺決定要把自己謀算幾個老人家的那點小算盤托出了。
習的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好不容易從平民走到朝堂,幾十年下來又一夜之間迴到民間,相信你們這些曾經手握天下大權的人也做不到。正好,拿來為大明發揮下餘熱,加快景泰朝的革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