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元宵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景泰二年的閱兵式簡短而震撼,讓一眾藩王和屬國使臣看了之後都沒了輕視的想法。
之前有使臣還在懷疑景泰朝廷不過是利用邊境城關的地理優勢打羸了對瓦剌的保衛仗,經過這一場演武之後懷有這樣心思的人恐怕就隻能是自己腦子被驢踢了,又或者劣質酒水喝多了才會作出這麽荒唐的判斷。
上萬人的武裝操練,朝廷卻在雪地裏進行。正在朱瞻墡冷笑著朝廷官員辦事不利的檔口軍演開始,官軍隊伍魚貫而入。
戰陣中的最前方是馬車拖拽的駑車,一車三駑,上中下三杆槍頭在日頭的直射下閃閃發著寒光。但吸引眼球的卻是馬車兩旁的輪子居然是懸空的,兩側長長的轅木前端高高翹起在雪麵上支撐著重車向前滑行,可以看到牽車的長毛牛步伐仍有餘力。
“走在最前麵的方陣是駑車方陣。這是我大明朝工部能吏造出來的雪撬重駑戰車,這款戰車的最大優點就是無論晴雪天氣都能夠行車自如,不會受到氣候影響。”就在眾人疑惑之際,身旁侍候的小吏開始輕聲講解道。
“在重車後麵的是單人駕駛的輕車了,輕車上的駑機不像重駑那般需要三、五個人才能駕馭,整車隻需一人駕車,一人操機,便是策馬狂奔也能發矢殺敵。”策馬狂奔時駑機的準頭自然是沒有辦法保障的,但是概率學這個東西是一門深奧的科學,沒法用簡單的公式來測算。
弓駑手身披三層甲胄被馬車載著緊跟其後,大明朝的大規模機動化部隊自此就脫離了隻有騎兵這個範圍了。
多匹挽馬拉動車載步兵解決了步兵長途奔襲戰力受損嚴重的問題,畢竟騎兵占用的馬匹太多了,而且學習馬術也不是一個輕鬆活,僅僅馬騎的消耗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此時大明北方的主力部隊在戰鬥時基本上都可以著兩、三層甲了,棉甲貼身,小環鎖子甲居中,竹甲罩外。弓弩手的甲胄以胸前防禦為主,後麵背著撒袋。
再之後是的長戈兵端坐大車上,長戈如林,近一丈的長戈有近兩尺是鐵質戈頭,木製握把刷上好漆遠遠反射著出幽暗的光澤。
再之後的方陣緩緩步行而來,肩上扛著的大刀迎著勁風發出刺耳的尖叫聲,更令人不解的是腳下踩著奇怪的…鴨腳蹼一樣的鞋子,行進速度很慢,而且步伐怪異。
“這一隊使的兵器就是斬馬刀了,據說是仿的唐朝陌刀,刀刃長三尺三寸,刀柄兩尺(明尺比現代尺相差一厘米左右)。此刀上砍馬上敵將,下砍馬腿,無往不利。”
整刀差不多一人身高了,這刀揮出去的接敵部分可想而知。就這麽大砍人的大刀,見過嗎?沒,第一次見。要沒個長槍、短炮的真拿不下,隻能乖乖被宰割的份了。
“今日大雪,隻是演武而已。若是晴日裏遇敵,這陌刀陣披掛齊備上了陣,就算被馬軍大隊衝入軍陣也是不懼的。”
什麽?被敵人馬軍大隊衝入軍陣也不怕?你也不怕大風閃了舌頭,步兵遇上騎兵,就算你有斬馬刀占了先機,但被馬隊衝撞下還能有活路?
“喔?這話卻又是怎麽說的?”朱瞻墡聽了沒有反駁,若有所思地問道身邊解說的吏目。
“迴襄王殿下,這陌刀營往日操演都著全身板甲的。”
“嘶——板甲?”
“迴王爺,板甲,兩錢厚的板甲。”
大明朝有鐵,但也不多。更重要的是打造板甲的工藝就是個大問題。
蒙古大軍西征時就碰上過這種板甲,厚重,全方麵包裹,給人幾乎無懈可擊的感覺。對付這種板甲時蒙古軍隊隻能憑借著戰馬高速衝擊和鏈錘、狼牙狼狠狠砸向身著板甲的騎士才能獲得勝算。
兩錢厚的板甲說厚不厚,說薄不薄,但在中國橫行是綽綽有餘了。
“朝廷有這麽多板甲?”至少五百人的陌刀方陣,也就是要五百套以上的板甲才對。哪來這麽多鐵?哪有這麽快的速度能批量打造出這麽多板甲?
鐵是需要反複敲打才能成鋼的,也就是所謂的百煉成鋼了。以朝廷應對瓦剌戰事的時間來算,就算是稍稍穩定局勢後開始打製也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打出五百具全身板甲。
一套全身板甲,在歐洲的中世紀時期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工匠一輩子的收入了。是一輩子的收入,不是一輩子的積蓄。就算不要昂貴的寶石點綴也不需要繁雜的花紋襯托,僅僅一套粗製的板甲也隻能是家底豐厚的人家才能拿得出來的。
一個騎士如果連全身板甲都沒有,那他就不能算一個高貴的騎士。
“陌刀營五百人也是才組建了不足兩個月,朝廷哪裏配得齊這麽多全套甲胄,王爺說笑了。”
哼,就知道隻是唬人的架子貨。
“不過數十套而已,隻能輪流著用。按工部算法,若是放下火炮、火銃那麽些費鐵的不造,半年時間差不多能配齊嘍~”
“不可能。”朱瞻墡下意識喊了出來。
半年時間配齊五百套?就算是鐵器足夠以工部的人手而言也不可能,這種反複敲打既費功又耗料,哪裏是半年能夠造成的。
“迴殿下,工部現如今用煤炭煉鐵,倒是比往年快了些許。重點是這打鐵用上了機括,據說是墨家手段,原本三、五日才得的如今一日便可製成了。”
煤炭提高了爐溫,木炭解決鐵中間的雜質含量,再用風車原理安排牛、騾做為動力打鐵效率提高了不隻是一點兩點。
具體怎麽做,做多少,朱祁鈺不知道。但在重要的關鍵節點指明一個方向就能為大明工藝進程縮短不少距離。現在這些都還隻是冷兵器,熱兵器的製造工藝不過關,以朱祁鈺身軀裏那個靈魂所掌握的理工知識還不能夠造出合用的線膛槍,連燧發槍都不能保障。
既然短期內給不出解決方案,就大概指個方向讓工匠自己去研發好了。朱祁鈺不急,現有的冷兵器鍛造技術上了個台階再配上一些領先的知識已經足夠甩這些“原始”人幾條街了。
至於熱兵器嘛……手榴彈、炸藥包、地雷這些玩意算不算?反正也先嚐過,味道很酸爽的。
不足半個時辰的演武很快就結束了,正當諸位王公大臣和外國使臣們準備離開時朱祁鈺卻親自走進演武場,於謙為首後麵跟著楊善、朱驥寥寥數人。
不一會兒,興安扯著公鴨嗓子大聲宣讀聖旨,一係列嘉獎命令之後引來了演武官軍群情激昂的歡唿聲。
“這又是怎麽了?”戰前、戰後重賞以此激勵官軍士氣的方法很常見,莫非這又是要升賞一批人?
“迴殿下,這是官軍中立有顯著戰功的在受朝廷表彰呢!”
“表彰?”表彰是個什麽東西?能吃還是能穿?眾人都很難理解。
“迴殿下,是的。有官軍將士或是奮勇殺敵,或是勇闖敵陣立下汗馬功勞又不宜升遷的,陛下這是專門給予賞賜呢!”景泰朝的官軍改革開始對識字有要求了,如果不能看懂書信,不能書寫公文的一概不能升官,可以去識字班學識文斷字。如果學了還是通不過又或者根本不想當軍官而放棄學習的,就隻能在其他方麵作出獎賞了。
“哦~賞多少?五十兩還是一百兩?”原來是賞銀子,這就明白了。
“迴殿下,不是單純賞銀錢。”
“嗯?那是賞什麽?”既然不給升官又不賞銀錢,莫不是將宮裏要放出的老宮女賞給這些官軍將士?還真是打得好主意,這不要臉的性子真跟他老子是一個模子裏刻畫出來的。
“迴殿下,是欽賜牌匾,由官驛送至家鄉,另以功勞不同賞賜銀錢。”吏目迴答道。
欽賜牌匾官驛送迴家鄉?好大的噱頭!
三年一個的狀元郎也沒有這種待遇,沒想到靠著刀頭舔血就能換迴這般榮譽,再有戰事這些官軍豈不一個個奮勇爭先人人恐後了。果然好手段!
看到演武場裏被賞賜的幾個大頭兵哭成淚人,而旁邊的軍士一個個臉漲到通紅就知道朱祁鈺邀買人心的操作又成功了。
就靠一塊破牌匾,居然就成功收買了上萬將士效死之心,真合算。想想寒窗苦讀二十載的兩榜進士,哪怕就是狀元郎也不過是可以自己家出錢刻塊匾掛自己宗祠裏,可這官軍將士們不僅匾由朝廷出了,甚至還直接送迴老家,這種榮耀又哪裏是普通人可以拒絕的呢!
結束了閱兵演武後眾人再端起湯圓就完全不是個滋味了,甭管桂花糖餡還是芝麻餡,哪怕就是腐乳臘肉餡的各人吃在嘴裏也嚼不出什麽意思來。
景泰朝廷有能人,這是眾人普遍的認同。
朝廷裏文武百官幾乎沒有什麽雜音出現,因為雜音很快就被掐掉了,所有的聲音幾乎就是朝一個方向的。
即便是在封建王朝裏,整個國家隻存在一個聲音,全天下的官吏軍民都遵循這個聲音的命令行事也是比較罕見的事情。即便強大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朝廷裏也時不時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但是現在呢?
好嘛,皇帝的手段已經徹底掌控朝堂不說,連軍隊也隻接受這一個領導、一個聲音了。
沒有機會了,徹底沒有機會了。這時候再看無論是正統帝複辟又或者宣德爺複生,隻怕天下也還是隻認景泰皇帝而已。大不了,將偽詐正統帝搞複辟的奸侫小人給宰了就是了。
經過這麽多事,很多人都徹底認清形勢,放棄了一切不現實地幻想。大明朝將來是不是有更偉大的皇帝不知道,但是到現在為止隻有景泰皇帝是超越前人最偉大的皇帝。
“陛下要對塞北用兵,臣等就不再叨擾了,這就迴藩安守宅院,免得有不肖子孫擾了朝廷大計。”朱瞻墡再次出言請辭。
“叔王連日奔波趕赴京師,也未曾好好歇息幾日又要趕迴藩地實在是祁鈺之過。”
“陛下言重了,我等宗親確實難得一聚,若是陛下不棄臣願意或五年、或十年來京師拜見陛下。臣若不能來,則臣子必來。子若不來,則孫必來。”
五年一聚在這個年代已經是遠親最難得的事情了,莫說千裏之遙,就是百十裏地出嫁的閨女這輩子也不見得能夠再見到自己父親又或是兄弟姐妹一麵。
“好,那便五年一聚,不在北京就在南京。”五年一聚正好五年一個計劃,且看看計劃完成情況和下一個五年計劃,這又何嚐不是一個很好的討論時間呢!
雙手沾滿世界人民鮮血的發達國家,以其資本剝削方式獲得成功後也人模狗樣的搞民主講人權,議事也分上、下議會。既然是宗室聚會自然就是大明朝廷的參議院甚至更高層級大聚會了,挺好挺好~
“叔王如此說,祁鈺自是讚同的。往後宗親便定下五年一聚,諸位宗親也難得一聚,來,讓我們幹了這碗湯圓”
……還吃啊?
南北習俗不同,但很多習俗不僅僅跟地方風土人情有關,還因為某此特殊事情而影響。
比如大明朝南、北兩京自景泰二年開始每五年一次的宗親聚會就這麽定了下來。南京禮部負責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宗室聚會,以北自然是北京禮部負責。
皇帝和繼承人將分別在兩京接待皇親國戚的叩拜和祝福,如果有宗親想要上折子訴苦的,這個時候也絕對沒有任何阻攔。
一直以剝削、壓迫普通百姓為己任的勳貴宗親們也因為景泰皇帝這個反骨仔的存在而開始頻繁出現在被迫害人的一麵,正應了那句“總有刁民想害孤王”。
元宵節不僅僅代表春節的結束,也代表著一年裏美好期望的開始。自景泰二年始,大明朝宗室對於百姓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原本盤剝唯恐不盡的各地宗親開始積極監督當地官府發展生產、招商引資了,並且積極參與了組建商隊、修橋鋪路,一個個成了賢王。
究其原因,有知情者隻是笑道:你有山珍海味可吃,還用得著整天盤算著臭豆腐夠飽嗎?更何況還有既長且厚的板子在一旁侍候著呢!
之前有使臣還在懷疑景泰朝廷不過是利用邊境城關的地理優勢打羸了對瓦剌的保衛仗,經過這一場演武之後懷有這樣心思的人恐怕就隻能是自己腦子被驢踢了,又或者劣質酒水喝多了才會作出這麽荒唐的判斷。
上萬人的武裝操練,朝廷卻在雪地裏進行。正在朱瞻墡冷笑著朝廷官員辦事不利的檔口軍演開始,官軍隊伍魚貫而入。
戰陣中的最前方是馬車拖拽的駑車,一車三駑,上中下三杆槍頭在日頭的直射下閃閃發著寒光。但吸引眼球的卻是馬車兩旁的輪子居然是懸空的,兩側長長的轅木前端高高翹起在雪麵上支撐著重車向前滑行,可以看到牽車的長毛牛步伐仍有餘力。
“走在最前麵的方陣是駑車方陣。這是我大明朝工部能吏造出來的雪撬重駑戰車,這款戰車的最大優點就是無論晴雪天氣都能夠行車自如,不會受到氣候影響。”就在眾人疑惑之際,身旁侍候的小吏開始輕聲講解道。
“在重車後麵的是單人駕駛的輕車了,輕車上的駑機不像重駑那般需要三、五個人才能駕馭,整車隻需一人駕車,一人操機,便是策馬狂奔也能發矢殺敵。”策馬狂奔時駑機的準頭自然是沒有辦法保障的,但是概率學這個東西是一門深奧的科學,沒法用簡單的公式來測算。
弓駑手身披三層甲胄被馬車載著緊跟其後,大明朝的大規模機動化部隊自此就脫離了隻有騎兵這個範圍了。
多匹挽馬拉動車載步兵解決了步兵長途奔襲戰力受損嚴重的問題,畢竟騎兵占用的馬匹太多了,而且學習馬術也不是一個輕鬆活,僅僅馬騎的消耗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此時大明北方的主力部隊在戰鬥時基本上都可以著兩、三層甲了,棉甲貼身,小環鎖子甲居中,竹甲罩外。弓弩手的甲胄以胸前防禦為主,後麵背著撒袋。
再之後是的長戈兵端坐大車上,長戈如林,近一丈的長戈有近兩尺是鐵質戈頭,木製握把刷上好漆遠遠反射著出幽暗的光澤。
再之後的方陣緩緩步行而來,肩上扛著的大刀迎著勁風發出刺耳的尖叫聲,更令人不解的是腳下踩著奇怪的…鴨腳蹼一樣的鞋子,行進速度很慢,而且步伐怪異。
“這一隊使的兵器就是斬馬刀了,據說是仿的唐朝陌刀,刀刃長三尺三寸,刀柄兩尺(明尺比現代尺相差一厘米左右)。此刀上砍馬上敵將,下砍馬腿,無往不利。”
整刀差不多一人身高了,這刀揮出去的接敵部分可想而知。就這麽大砍人的大刀,見過嗎?沒,第一次見。要沒個長槍、短炮的真拿不下,隻能乖乖被宰割的份了。
“今日大雪,隻是演武而已。若是晴日裏遇敵,這陌刀陣披掛齊備上了陣,就算被馬軍大隊衝入軍陣也是不懼的。”
什麽?被敵人馬軍大隊衝入軍陣也不怕?你也不怕大風閃了舌頭,步兵遇上騎兵,就算你有斬馬刀占了先機,但被馬隊衝撞下還能有活路?
“喔?這話卻又是怎麽說的?”朱瞻墡聽了沒有反駁,若有所思地問道身邊解說的吏目。
“迴襄王殿下,這陌刀營往日操演都著全身板甲的。”
“嘶——板甲?”
“迴王爺,板甲,兩錢厚的板甲。”
大明朝有鐵,但也不多。更重要的是打造板甲的工藝就是個大問題。
蒙古大軍西征時就碰上過這種板甲,厚重,全方麵包裹,給人幾乎無懈可擊的感覺。對付這種板甲時蒙古軍隊隻能憑借著戰馬高速衝擊和鏈錘、狼牙狼狠狠砸向身著板甲的騎士才能獲得勝算。
兩錢厚的板甲說厚不厚,說薄不薄,但在中國橫行是綽綽有餘了。
“朝廷有這麽多板甲?”至少五百人的陌刀方陣,也就是要五百套以上的板甲才對。哪來這麽多鐵?哪有這麽快的速度能批量打造出這麽多板甲?
鐵是需要反複敲打才能成鋼的,也就是所謂的百煉成鋼了。以朝廷應對瓦剌戰事的時間來算,就算是稍稍穩定局勢後開始打製也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打出五百具全身板甲。
一套全身板甲,在歐洲的中世紀時期差不多是一個普通工匠一輩子的收入了。是一輩子的收入,不是一輩子的積蓄。就算不要昂貴的寶石點綴也不需要繁雜的花紋襯托,僅僅一套粗製的板甲也隻能是家底豐厚的人家才能拿得出來的。
一個騎士如果連全身板甲都沒有,那他就不能算一個高貴的騎士。
“陌刀營五百人也是才組建了不足兩個月,朝廷哪裏配得齊這麽多全套甲胄,王爺說笑了。”
哼,就知道隻是唬人的架子貨。
“不過數十套而已,隻能輪流著用。按工部算法,若是放下火炮、火銃那麽些費鐵的不造,半年時間差不多能配齊嘍~”
“不可能。”朱瞻墡下意識喊了出來。
半年時間配齊五百套?就算是鐵器足夠以工部的人手而言也不可能,這種反複敲打既費功又耗料,哪裏是半年能夠造成的。
“迴殿下,工部現如今用煤炭煉鐵,倒是比往年快了些許。重點是這打鐵用上了機括,據說是墨家手段,原本三、五日才得的如今一日便可製成了。”
煤炭提高了爐溫,木炭解決鐵中間的雜質含量,再用風車原理安排牛、騾做為動力打鐵效率提高了不隻是一點兩點。
具體怎麽做,做多少,朱祁鈺不知道。但在重要的關鍵節點指明一個方向就能為大明工藝進程縮短不少距離。現在這些都還隻是冷兵器,熱兵器的製造工藝不過關,以朱祁鈺身軀裏那個靈魂所掌握的理工知識還不能夠造出合用的線膛槍,連燧發槍都不能保障。
既然短期內給不出解決方案,就大概指個方向讓工匠自己去研發好了。朱祁鈺不急,現有的冷兵器鍛造技術上了個台階再配上一些領先的知識已經足夠甩這些“原始”人幾條街了。
至於熱兵器嘛……手榴彈、炸藥包、地雷這些玩意算不算?反正也先嚐過,味道很酸爽的。
不足半個時辰的演武很快就結束了,正當諸位王公大臣和外國使臣們準備離開時朱祁鈺卻親自走進演武場,於謙為首後麵跟著楊善、朱驥寥寥數人。
不一會兒,興安扯著公鴨嗓子大聲宣讀聖旨,一係列嘉獎命令之後引來了演武官軍群情激昂的歡唿聲。
“這又是怎麽了?”戰前、戰後重賞以此激勵官軍士氣的方法很常見,莫非這又是要升賞一批人?
“迴殿下,這是官軍中立有顯著戰功的在受朝廷表彰呢!”
“表彰?”表彰是個什麽東西?能吃還是能穿?眾人都很難理解。
“迴殿下,是的。有官軍將士或是奮勇殺敵,或是勇闖敵陣立下汗馬功勞又不宜升遷的,陛下這是專門給予賞賜呢!”景泰朝的官軍改革開始對識字有要求了,如果不能看懂書信,不能書寫公文的一概不能升官,可以去識字班學識文斷字。如果學了還是通不過又或者根本不想當軍官而放棄學習的,就隻能在其他方麵作出獎賞了。
“哦~賞多少?五十兩還是一百兩?”原來是賞銀子,這就明白了。
“迴殿下,不是單純賞銀錢。”
“嗯?那是賞什麽?”既然不給升官又不賞銀錢,莫不是將宮裏要放出的老宮女賞給這些官軍將士?還真是打得好主意,這不要臉的性子真跟他老子是一個模子裏刻畫出來的。
“迴殿下,是欽賜牌匾,由官驛送至家鄉,另以功勞不同賞賜銀錢。”吏目迴答道。
欽賜牌匾官驛送迴家鄉?好大的噱頭!
三年一個的狀元郎也沒有這種待遇,沒想到靠著刀頭舔血就能換迴這般榮譽,再有戰事這些官軍豈不一個個奮勇爭先人人恐後了。果然好手段!
看到演武場裏被賞賜的幾個大頭兵哭成淚人,而旁邊的軍士一個個臉漲到通紅就知道朱祁鈺邀買人心的操作又成功了。
就靠一塊破牌匾,居然就成功收買了上萬將士效死之心,真合算。想想寒窗苦讀二十載的兩榜進士,哪怕就是狀元郎也不過是可以自己家出錢刻塊匾掛自己宗祠裏,可這官軍將士們不僅匾由朝廷出了,甚至還直接送迴老家,這種榮耀又哪裏是普通人可以拒絕的呢!
結束了閱兵演武後眾人再端起湯圓就完全不是個滋味了,甭管桂花糖餡還是芝麻餡,哪怕就是腐乳臘肉餡的各人吃在嘴裏也嚼不出什麽意思來。
景泰朝廷有能人,這是眾人普遍的認同。
朝廷裏文武百官幾乎沒有什麽雜音出現,因為雜音很快就被掐掉了,所有的聲音幾乎就是朝一個方向的。
即便是在封建王朝裏,整個國家隻存在一個聲音,全天下的官吏軍民都遵循這個聲音的命令行事也是比較罕見的事情。即便強大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朝廷裏也時不時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但是現在呢?
好嘛,皇帝的手段已經徹底掌控朝堂不說,連軍隊也隻接受這一個領導、一個聲音了。
沒有機會了,徹底沒有機會了。這時候再看無論是正統帝複辟又或者宣德爺複生,隻怕天下也還是隻認景泰皇帝而已。大不了,將偽詐正統帝搞複辟的奸侫小人給宰了就是了。
經過這麽多事,很多人都徹底認清形勢,放棄了一切不現實地幻想。大明朝將來是不是有更偉大的皇帝不知道,但是到現在為止隻有景泰皇帝是超越前人最偉大的皇帝。
“陛下要對塞北用兵,臣等就不再叨擾了,這就迴藩安守宅院,免得有不肖子孫擾了朝廷大計。”朱瞻墡再次出言請辭。
“叔王連日奔波趕赴京師,也未曾好好歇息幾日又要趕迴藩地實在是祁鈺之過。”
“陛下言重了,我等宗親確實難得一聚,若是陛下不棄臣願意或五年、或十年來京師拜見陛下。臣若不能來,則臣子必來。子若不來,則孫必來。”
五年一聚在這個年代已經是遠親最難得的事情了,莫說千裏之遙,就是百十裏地出嫁的閨女這輩子也不見得能夠再見到自己父親又或是兄弟姐妹一麵。
“好,那便五年一聚,不在北京就在南京。”五年一聚正好五年一個計劃,且看看計劃完成情況和下一個五年計劃,這又何嚐不是一個很好的討論時間呢!
雙手沾滿世界人民鮮血的發達國家,以其資本剝削方式獲得成功後也人模狗樣的搞民主講人權,議事也分上、下議會。既然是宗室聚會自然就是大明朝廷的參議院甚至更高層級大聚會了,挺好挺好~
“叔王如此說,祁鈺自是讚同的。往後宗親便定下五年一聚,諸位宗親也難得一聚,來,讓我們幹了這碗湯圓”
……還吃啊?
南北習俗不同,但很多習俗不僅僅跟地方風土人情有關,還因為某此特殊事情而影響。
比如大明朝南、北兩京自景泰二年開始每五年一次的宗親聚會就這麽定了下來。南京禮部負責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宗室聚會,以北自然是北京禮部負責。
皇帝和繼承人將分別在兩京接待皇親國戚的叩拜和祝福,如果有宗親想要上折子訴苦的,這個時候也絕對沒有任何阻攔。
一直以剝削、壓迫普通百姓為己任的勳貴宗親們也因為景泰皇帝這個反骨仔的存在而開始頻繁出現在被迫害人的一麵,正應了那句“總有刁民想害孤王”。
元宵節不僅僅代表春節的結束,也代表著一年裏美好期望的開始。自景泰二年始,大明朝宗室對於百姓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原本盤剝唯恐不盡的各地宗親開始積極監督當地官府發展生產、招商引資了,並且積極參與了組建商隊、修橋鋪路,一個個成了賢王。
究其原因,有知情者隻是笑道:你有山珍海味可吃,還用得著整天盤算著臭豆腐夠飽嗎?更何況還有既長且厚的板子在一旁侍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