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這八個字如同響雷般,在張燕和楊鳳的腦海中炸裂。


    霍去病、竇憲,是何等人物,他們焉敢望其項背。


    誰曾想,皇帝竟然直言不諱,期許他們向霍去病和竇憲那般。這種被帝王看重的感覺,讓他們內心激動莫名。


    青雲有路,誰願意劍走偏鋒、舉事造反?如今適逢明主,他們焉能不願做出一番事業!


    入京數日,在衛城的接待下,他們逛遍了大半個洛陽城,金市讓他們大開眼界,馬市讓他們垂涎欲滴,至於南市,那種市井生活氣息,讓他們心生向往。


    還有數個皇室苑園,那裏生活著近萬名流民。據聞,因分田送屋舍的緣故,踴躍遷徙至河東郡諸縣的流民,都有萬戶之多。


    這些流民因劉協的收留,而得以安頓、生活,自然會劉協交口稱讚。


    當張燕和楊鳳得知此地有河東郡以及冀州的流民時,他倆詢問流民,想要知道,在這些流民心中,黑山軍和白波軍是什麽樣的形象。


    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這些流民的言語中充斥著對黑山軍和白波軍的怨憤。


    當初,他們生活雖然艱難,但尚能果腹。黃巾亂起之後,各地盜匪滋生,四處劫掠。更有不規矩的黑山軍和白波軍部眾,肆意妄為。


    他們逃出生天之後,又怎會給這些亂賊好評!


    張燕、楊鳳等黑山軍將領聽完百姓的評價,內心憤懣不已。他們難道願意拎著腦袋去造反麽?還不是因為貪官汙吏橫行、豪強士族妄為,逼得他們孤注一擲。


    衛城看出張燕和楊鳳等人情緒不佳,遂安慰道:“城曾聽家主言: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反賊舉旗造反,無所謂對錯,隻是生存的選擇罷了。然造反勢必引發亂世,百姓生活更加困難,這也是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道理。”


    看出張燕、楊鳳等人眼中的詫異,他補充道:“這番話,是家主臨去趙郡前,陛下推心置腹說與家主聽得。


    陛下希望家主能夠公平估價,莫要損害到黑山部眾的利益,讓他們再次受到傷害。同時,也希望家主能夠真誠對待黑山部眾,莫要驕橫不法,失了民心。”


    張燕、楊鳳等黑山軍首領聽完這段話,心中百感交集。若是當今陛下早生十年,天下何至於此,他們又何苦造反呢!


    時也,命也!


    想到他們能夠追隨這樣的皇帝建功立業,張燕等人心中的殘留的那絲不忿也煙消雲散!


    當他們去過大陽縣城後,他們對皇帝的認同愈發深刻。


    大陽縣城有近萬白波軍降眾,他們搭建民居、開墾荒田,興修水利,挖掘溝渠、種植穀物,展現出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


    最重要的是,這些降眾並非是無償服徭役,而是真金白銀地給予工錢,供給食物。


    當然,包吃包住的條件下,工錢遠低於平時。但是,他們依然有著十足地幹勁,因為他們看到了出頭的希望。


    無論是種地、做工、建築、挖渠,隻要你身有所長,都能獲得提拔重用,還能領取更多的工錢,尤其是做工最努力、最勤懇、最踏實的人,極有可能會被恩準留在河東郡生活。


    想到邊疆的苦寒和戰亂,他們有什麽理由不珍惜這次機會,去爭取留在河東郡呢!


    正是基於此,他們才會有十足的幹勁。


    看到眼前這一幕,他們對於歸順朝廷,愈發地認同。對於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渴盼和向往。


    這些不正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麽!


    所以,當他們認可的皇帝,對他們也寄予殷切地期望時,他們的心中,該是多麽的開心和滿足!


    張燕、楊鳳二人伏地跪拜道:“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劉協再次扶起張燕和楊鳳,溫聲道:“你們經曆過世事的艱辛,見識過人心的險惡,亦知曉不公的苦痛,朕希望你們能夠克己奉公,清廉為民,為邊陲的百姓撐起一片天,護佑他們安居樂業。”


    張燕、楊鳳齊齊應諾。


    劉協領著張燕、楊鳳走至幽州地形圖前,指著上穀、漁陽、北平、遼西和遼東五郡,講述道:“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長平侯(衛青)和冠軍侯(霍去病)漠北之戰,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第一次切斷了烏桓向匈奴繳納歲貢的聯係,並遷烏桓至北方五郡的長城之外,置烏桓校尉,管理烏桓部眾。


    然匈奴死心不改,借助地利優勢,繼續讓烏桓納貢,烏桓亦時常侵擾邊境,後烏桓士兵又被王莽派駐在代郡地區。直至先祖光武朝時,方將烏桓再度納入到貢納體係。(關於光武帝賄以大量的金錢和絲綢等能屈能伸之事,劉協隻字不提)


    烏桓校尉府治下的烏桓部落,忠誠地履行著他們的職責,和朝廷一起抵禦匈奴和鮮卑的侵略,還曾協助朝廷鎮壓地方的叛亂。近三萬烏桓兵曾去平息零陵和蒼梧的蠻人叛亂;三千餘烏桓騎兵協助鎮壓過涼州叛亂。


    隻可惜,過度地使用烏桓軍隊,也讓他們生出驕矜野心。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漢官張純、張舉與幽州烏桓的首領暗中勾結,發起叛亂,波及幽州、冀州、青州和徐州,令生民塗炭,千裏赤地。”


    說到這,劉協看向張燕和楊鳳道:“今上穀、遼西、遼東諸郡,有烏桓部落1.6萬餘,人口三百餘萬。將軍和校尉擁有部眾三十餘萬,核準兵員三萬,想來防守任務萬分艱巨。


    然爾等並非孤軍奮戰,朝廷會成為爾等堅實的後盾。朕準許爾等建立義從,全民皆兵,以抵抗烏桓的壓力。同時,幽州的軍隊亦會協助爾等,助爾等攻伐烏桓和鮮卑。至於軍械和糧草,朝廷也會提供充足供應。爾等可有信心抵抗烏桓、鮮卑?”


    張燕和楊鳳對視一眼,齊齊行禮道:“臣等萬死不辭!”


    劉協激賞地看向他倆道:“烏桓叛亂,擄走漢民無數,爾等當伺機尋迴,就地安置,彌補朝廷失職之過,慎記慎記!”


    救助漢民,張燕和楊鳳自是毫不推辭道:“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斯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斯道並收藏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