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聞言,這才相信,皇帝是真心為他考慮。若是皇帝張口就大包大攬,他肯定不相信。


    以退為進,在他看來,是最符合他利益的選擇。雖然,他可能會蹉跎幾年,但是能讓他擺脫弑君的惡名(雖然是廢帝),未來反而更加光明。因此,他躬身道:“臣無半分功勞,陛下依然能為臣謀,臣愧領之。”


    看到李儒敬服的樣子,劉協知道,李儒應該是歸心了。然而,劉協並不滿足,他淡然道:“文優可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廣?”


    這個問題拋出,讓李儒傻眼了。今時既無《三五曆紀》,又無《廣雅》,言天之高者,唯有莊子《逍遙遊》提及“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


    他小心翼翼地說道:“天高九萬裏。”


    劉協沒有反駁,繼續問道:“地有多廣?”


    李儒舔了舔嘴唇道:“陛下富有四海,當為地之極也。”


    這個迴答很滑頭。劉協聽後,哈哈大笑道:“文優所言,乃朕之所欲。故文優可知,若卿適邊郡,當如何?”


    想起劉協方才所言,李儒靈光乍現道:“邊郡當為內陸。”


    劉協指著李儒道:“開疆拓土之功,文優可願為朕前驅?”


    開疆拓土,這四個字,讓他不禁想到衛青、霍去病,以及張騫和班超,這四位可都是名垂青史之人,時人多慕之。


    他神情激動地說道:“臣願為陛下前驅,縱是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劉協點頭道:“朕欲親政,文優可有良策?”


    李儒低頭沉思片刻,謹慎道:“陛下年幼,若是親政,恐難服眾臣。然董太尉霸淩朝野,百官苦之久矣。陛下若能製衡董太尉,想必眾臣必願陛下親政,以解朝堂倒懸之危。”


    在他想來,既然投靠了皇帝,就必須亮明態度,不能在關鍵問題上含含糊糊,尤其是事關董卓的問題。


    然而,他也耍了個滑頭,隻說製衡,不說殺賊。


    畢竟,皇帝感恩董卓的話言猶在耳,還說要立董白之子為太子,因此,殺賊的話,他不願說,也不能說。畢竟不是道德觀人均呂布。


    劉協點頭道:“文優之言,甚合吾意。”


    他旋即又問道:“董太尉,所倚仗者何謂?”


    李儒不假思索地答道:“手下之兵將。”


    劉協請教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此句何解?”


    李儒猛然醒悟,知道了劉協的真實意圖。


    不過,他沒敢多想,恭敬地答道:“國家的重大事務,在於祭祀和戰爭。祭祀關係道統,乃漢家正朔之基,社會秩序的根本。戰爭關係到兵權,兵乃國有,權自陛下,才能真正做到內靖外安。”


    劉協擊掌讚道:“文友真乃博學廣識,朕知之矣。”


    話說到這裏,他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反而聊起了漢家舊事,武帝軼聞。


    李儒旁征博引,口若懸河,講的是妙語連珠,神采飛揚。


    劉協也聽的是津津有味,聚精會神。


    待黃金屋的軼聞說罷,李儒委婉勸慰道:“陛下,武帝征伐無數,功雖高,但國多弊。”


    武帝功過,時人雖眾說紛紜,但誰都不願再出現一個武帝。無他,今不如昔,再有武帝,亡國滅種都有可能。


    因此,李儒不希望自己選擇的明君成為危害甚過董卓之主。


    劉協自嘲笑道:“文優過慮了。漢強莫過於武帝,漢衰亦自武帝始。今時已不同於往昔,朕學武帝,勢必照虎畫貓,故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李儒這才鬆了口氣。


    劉協繼續說道:“今日之大漢,首在舉賢納才,政治清明;次在廢除苛捐雜稅,與民休養。如此十年之後,或許會有政通人和之景吧!”


    李儒躬身拜道:“陛下聖明!”


    小皇帝所言,雖是拾人牙慧,卻也切中肯綮。為政不在於標新立異,而在合適。


    以皇帝之智,他能提出如此中正平和之策,實屬大漢之幸,萬民之幸。


    兩人又交談半晌,這才興盡而散。


    提及武帝劉徹,劉協不禁聯想到東漢諸帝王,說起來都是淚。


    短短一百六十五年,已曆十三位帝王(不包括劉協),平均每位帝王即位不足十三年,包括劉協在內,至少十位帝王即位時,年齡都在十五歲以內。


    和帝劉肇,十歲即位,由竇太後臨朝稱製,外戚竇憲掌實權。四年後,和帝劉肇設計捕殺竇氏及其黨羽,繼而親政。


    殤帝劉隆,即位時剛滿月,在位八個月病死。簡直是離個大譜!


    安帝劉祜十三歲即位,鄧太後臨朝稱製。第二年郎中杜根上奏,奏請劉祜親政。結果被鄧太後裝在布袋裏想要亂棍擊殺。杜根裝死才逃得一劫。劉祜在鄧太後死後,二十七歲才親政,沒幹五年就死了。


    漢順帝劉保十二歲即位;漢衝帝劉炳一歲即位,三歲去世。漢質帝劉纘八歲即位,因稱唿外戚權臣梁冀為“跋扈將軍”,便被毒死,時年九歲。


    桓帝劉誌15歲即位,依靠宦官殺外戚梁冀,又被宦官專權,更是憋屈。


    父親劉宏十三歲即位,在位二十三年;哥哥劉辯十四歲即位,在位五個月。還有他劉協,九歲即位。


    這十位皇帝即位,不是外戚專權,就是宦官專權,政治生態極不正常。


    若要劉協去學,他也隻能跟和帝劉肇學習。


    不過,劉協不會殺董卓掌權,畢竟他才九歲,真要把董卓殺了,難保不再來個曹卓、司馬卓。算了,還是留著董卓背鍋吧。


    說起曹卓,劉協又想到了曹操。這家夥最近沒進宮啊,也不知道在忙些什麽。


    李儒迴到司空府,嗯,由於搬家麻煩,董卓直接把司空府和太尉府的牌匾換了,倒是省了不少事。


    他剛迴太尉府,便被董卓召見。


    董卓很隨意問道:“皇帝找你何事?”


    李儒自不會說出實情。他謊稱道:“陛下詔儒入宮,很是斥責了儒,說儒毒殺劉辯,以下犯上,無異於弑君。若非儒提到董太尉,恐怕就迴不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斯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斯道並收藏漢室再興:從攻略董白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