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疑處(3)
清明上河圖密碼(1-5冊):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嗯。她在銀器章家時扮作使女阿翠,後來那些人都喚她郡主。”
“求求你,快講我家小娘子!”阿念一把掀開臉前紅紗,搬過一張椅子讓寧妝花坐下。
“他們兩個要扶我走,我卻不知為何,竟有些不願走。那院裏柴米菜蔬都備得足,又沒人打攪。從小到大,我身邊都是人,格外想清靜清靜,獨個兒在那院子裏待兩天,便強逼他們兩個先走。寫了封平安信,叫他們捎給我妹妹。他們強不過我,便先走了。他們才走不久,這位胡小哥便來了??”
張用見寧妝花略有些遺憾,應是一直操勞家計,卻被丈夫欺瞞,灰了心,便笑著說:“這鼻泡小哥著實煞景。”
“我家小娘子真去山東了?”阿念又問。
“嗯。她臨走前讓我捎話給張作頭,說——”
張用見寧妝花欲言又止,心頭忽然一沉,忙問:“讓我退婚?”
寧妝花歉然點頭。
“她要嫁李度?”
寧妝花又點頭。
張用頓時呆住,心底有樣東西忽被抽走,眼淚不覺湧了出來。怔了半晌,他才忽而笑了出來:“她選對了,我和她到一處,雖有歡喜,她卻會惱一生,李度卻能順她一世。”
“她也這麽說。她說你是世間第一等妙人,隻可為友,不宜為夫。”
“嗯!嗯!嗯!”張用抹著淚,笑著連連點頭,“她為何要去山東?去見孔夫子?”
“嗯。她說她最恨孔子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她要親自去曲阜孔墓前問孔子,你是野合而生,卻說什麽‘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你並未見過父親,到哪裏去觀去孝?你是由母親獨自辛苦撫養成人,是女子生你養你,將你教成了聖人,你可曾觀過母誌母行?孟子尚且留下孟母三遷的千古賢名,翻遍史籍,卻不見一個字道及你的母親。你將妻兒丟在家中,自己周遊列國,處處不得誌,喪家犬一般,又何曾養過女子?”
“好!”張用高聲讚道,“罵完孔夫子,她還要去哪裏?”
“蓬萊。她說從沒見過海,那是天下最壯闊之境,一定要去親眼瞧瞧。還說自古詩人皆男子,曆朝曆代,能見幾個女子留下詩名?可成千上萬男人詩,寫山寫嶺,寫江寫湖,卻極少寫海。她笑說,那些男子沒有那等海樣胸襟,見了海,盡都河伯一般被唬倒,哪裏下得了筆?她要去海邊,好生寫幾首海詩。”
“寫了海,她還要去看天下?”
“嗯。她說不將天下走遍,哪裏曉得當歸何處?”
“李度自然是願意陪他?邊走邊去瞧各處的樓?”
“嗯。”
“好,好,好??”張用連聲讚著,心裏卻一陣接一陣酸湧。
五、替身
陸青又趕到了清風樓。
他走進後院那間閣子,見詩奴、書奴、饌奴三人又已先到,都坐在那裏流淚。他心裏一沉,頓時明白。
果然,詩奴用絲帕拭去淚,抬眼說:“月影昨晚被送迴凝雲館,據說已不成模樣,她媽媽也趕忙去請大夫,大夫未到,月影已咽了氣??”
三人又一起低頭抹淚,饌奴更是哭出了聲。陸青呆立在門邊,想起琴奴那夜蕩魂奪魄的箜篌,心中一陣陣翻湧。他當時聽到那琴曲,立即想起三國時嵇康。嵇康遭人構陷,臨刑前從容索琴彈奏,曲罷,慨然長歎:“廣陵散於今絕矣。”琴奴雖是女子,孤絕超逸處,與嵇康並無二致。隻為這稀有之琴曲,他才送上那句“從來人間少知音,莫因傷心負此琴”。卻沒料到,幾天之間,人琴俱亡,世間又絕一奇音。
詩奴再次抹盡淚水,抬起臉:“都莫再哭了。舞奴、琴奴不能死得這般不明不白。咱們還是盡力查出那淩虐之人,討還公道。”
饌奴哭著說:“哪裏討公道去?接下來怕便是我們了。”
陸青忙將昨日之事講了出來,而後說:“背後主使者是宮中供奉官李彥,他人雖殘狠,卻膽小易驚。今早劉團頭捎信來說,昨晚他已差了手下,潛入李彥宅中。那時李彥已經睡下,那人撥開門閂,進到李彥臥房,卻沒有在牆上寫血書,而是將預先寫好的一張血帕擱到了李彥枕邊。李彥今早自然已經見到,他一為保命,二怕紫衣客隱秘被揭,料必不敢再行此惡。”
饌奴聽了,這才略放了心:“多謝陸先生!昨天我無意間得到一個信兒。海州知州張叔夜領了一樁古怪差事,他穿了便服,混在船工中,監護一隻船從登州繞水路來到汴京,那船上有一男一女,女的竟是師師!船到汴京,王倫先上了船,被他鎖進一個櫃子裏。接著又有一個男人也跟了上去。張叔夜愛惜王倫,趁虹橋鬧亂,將王倫偷偷放走。船進了城,師師和那兩個男人一起上了岸。不知他們去了哪裏。”
詩奴也忙道:“我也探到一條。王倫是二月二十三半夜裏偷偷離開登州驛館,登州府衙差了一些人暗中監看,王倫離開不久,另有一個人也從那驛館出來,去追王倫。那些衙吏一路跟隨,防止王倫被追到。他們走了半個多月,清明那天,看著王倫和後頭那人上了客船。”
饌奴睜大了眼:“我們兩下裏對到一處了!”
詩奴卻疑惑道:“他們究竟是在做什麽?陸先生沒見到王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嗯,王小槐尋見他後,他便立即轉往他處。隻讓王小槐捎話給我,說他此舉是為報效國家。”
“報效國家?他和後頭追他那人耳朵都穿了洞。他們為何要穿耳洞?”
陸青頓時想起海上之盟:“登州驛館,莫非是金國使者?”
書奴忽然點頭:“西夏、遼人、女真男子都有穿耳戴環之俗,登州驛館遠在東邊,西夏、遼人使者不會去到那裏。師師所陪男子,應當正是金國使者。”
“金國使者?”饌奴驚嚷起來,“淩虐花奴、舞奴、琴奴的是他?”
陸青心下黯然:“恐怕唯有金國使者,李彥才會這般殷勤,不惜葬送三奴,討那人歡心。”
詩奴切齒道:“師師已陪了那金國使者一個多月,看來並未遭受淩虐。追王倫那人健壯如牛,淩虐花奴、舞奴、琴奴的恐怕是這個禽獸。”
饌奴忙問:“難道有兩個金國使者?”
書奴輕聲答:“一般都有正使與副使,師師陪的恐怕是正使。”
饌奴又問:“舞奴從玉津園出來,一直罵師師。難道是師師見她受淩虐,卻沒救她?”
詩奴輕聲哀歎:“師師跑到千裏之外去陪那金國使者,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但王倫為何要刺耳洞、穿紫錦衫?那副使為何要追他?”
陸青心中頓時想到“替身”二字,剛要開口,書奴輕聲說:“替身。”
“替身?”
“王倫和那金國正使樣貌恐怕極像。外國使者到驛館,隨時有人監伴,不能隨意外出。那天夜裏,先從驛館溜出來的,應當是那正使。王倫是第二個,那副使跟在最後。黑夜裏,王倫極易偷空,讓那副使混淆。他走在前頭,那些衙吏途中不斷阻擾,不讓他追上王倫,又讓他始終能遠遠瞧見並跟隨——”
詩奴接道:“到了汴京,王倫先上了那船,隨即躲進櫃中。那副使跟著進船,到艙中一看,正使坐在裏頭。他絕不會想到,自己一路所追的,竟是一個替身。”
饌奴越發迷惑:“他們為何要費這氣力?”
詩奴轉頭望向陸青:“我們所見,恐怕隻有小小一角。”
陸青也正在迷惑:“我也猜不破其間原委,明日我與其他四絕約好相會,到時看他們幾位是否查出了些隱情,此事牽涉極廣,恐怕隻有拚到一處,才能見到全貌??”
“求求你,快講我家小娘子!”阿念一把掀開臉前紅紗,搬過一張椅子讓寧妝花坐下。
“他們兩個要扶我走,我卻不知為何,竟有些不願走。那院裏柴米菜蔬都備得足,又沒人打攪。從小到大,我身邊都是人,格外想清靜清靜,獨個兒在那院子裏待兩天,便強逼他們兩個先走。寫了封平安信,叫他們捎給我妹妹。他們強不過我,便先走了。他們才走不久,這位胡小哥便來了??”
張用見寧妝花略有些遺憾,應是一直操勞家計,卻被丈夫欺瞞,灰了心,便笑著說:“這鼻泡小哥著實煞景。”
“我家小娘子真去山東了?”阿念又問。
“嗯。她臨走前讓我捎話給張作頭,說——”
張用見寧妝花欲言又止,心頭忽然一沉,忙問:“讓我退婚?”
寧妝花歉然點頭。
“她要嫁李度?”
寧妝花又點頭。
張用頓時呆住,心底有樣東西忽被抽走,眼淚不覺湧了出來。怔了半晌,他才忽而笑了出來:“她選對了,我和她到一處,雖有歡喜,她卻會惱一生,李度卻能順她一世。”
“她也這麽說。她說你是世間第一等妙人,隻可為友,不宜為夫。”
“嗯!嗯!嗯!”張用抹著淚,笑著連連點頭,“她為何要去山東?去見孔夫子?”
“嗯。她說她最恨孔子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她要親自去曲阜孔墓前問孔子,你是野合而生,卻說什麽‘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你並未見過父親,到哪裏去觀去孝?你是由母親獨自辛苦撫養成人,是女子生你養你,將你教成了聖人,你可曾觀過母誌母行?孟子尚且留下孟母三遷的千古賢名,翻遍史籍,卻不見一個字道及你的母親。你將妻兒丟在家中,自己周遊列國,處處不得誌,喪家犬一般,又何曾養過女子?”
“好!”張用高聲讚道,“罵完孔夫子,她還要去哪裏?”
“蓬萊。她說從沒見過海,那是天下最壯闊之境,一定要去親眼瞧瞧。還說自古詩人皆男子,曆朝曆代,能見幾個女子留下詩名?可成千上萬男人詩,寫山寫嶺,寫江寫湖,卻極少寫海。她笑說,那些男子沒有那等海樣胸襟,見了海,盡都河伯一般被唬倒,哪裏下得了筆?她要去海邊,好生寫幾首海詩。”
“寫了海,她還要去看天下?”
“嗯。她說不將天下走遍,哪裏曉得當歸何處?”
“李度自然是願意陪他?邊走邊去瞧各處的樓?”
“嗯。”
“好,好,好??”張用連聲讚著,心裏卻一陣接一陣酸湧。
五、替身
陸青又趕到了清風樓。
他走進後院那間閣子,見詩奴、書奴、饌奴三人又已先到,都坐在那裏流淚。他心裏一沉,頓時明白。
果然,詩奴用絲帕拭去淚,抬眼說:“月影昨晚被送迴凝雲館,據說已不成模樣,她媽媽也趕忙去請大夫,大夫未到,月影已咽了氣??”
三人又一起低頭抹淚,饌奴更是哭出了聲。陸青呆立在門邊,想起琴奴那夜蕩魂奪魄的箜篌,心中一陣陣翻湧。他當時聽到那琴曲,立即想起三國時嵇康。嵇康遭人構陷,臨刑前從容索琴彈奏,曲罷,慨然長歎:“廣陵散於今絕矣。”琴奴雖是女子,孤絕超逸處,與嵇康並無二致。隻為這稀有之琴曲,他才送上那句“從來人間少知音,莫因傷心負此琴”。卻沒料到,幾天之間,人琴俱亡,世間又絕一奇音。
詩奴再次抹盡淚水,抬起臉:“都莫再哭了。舞奴、琴奴不能死得這般不明不白。咱們還是盡力查出那淩虐之人,討還公道。”
饌奴哭著說:“哪裏討公道去?接下來怕便是我們了。”
陸青忙將昨日之事講了出來,而後說:“背後主使者是宮中供奉官李彥,他人雖殘狠,卻膽小易驚。今早劉團頭捎信來說,昨晚他已差了手下,潛入李彥宅中。那時李彥已經睡下,那人撥開門閂,進到李彥臥房,卻沒有在牆上寫血書,而是將預先寫好的一張血帕擱到了李彥枕邊。李彥今早自然已經見到,他一為保命,二怕紫衣客隱秘被揭,料必不敢再行此惡。”
饌奴聽了,這才略放了心:“多謝陸先生!昨天我無意間得到一個信兒。海州知州張叔夜領了一樁古怪差事,他穿了便服,混在船工中,監護一隻船從登州繞水路來到汴京,那船上有一男一女,女的竟是師師!船到汴京,王倫先上了船,被他鎖進一個櫃子裏。接著又有一個男人也跟了上去。張叔夜愛惜王倫,趁虹橋鬧亂,將王倫偷偷放走。船進了城,師師和那兩個男人一起上了岸。不知他們去了哪裏。”
詩奴也忙道:“我也探到一條。王倫是二月二十三半夜裏偷偷離開登州驛館,登州府衙差了一些人暗中監看,王倫離開不久,另有一個人也從那驛館出來,去追王倫。那些衙吏一路跟隨,防止王倫被追到。他們走了半個多月,清明那天,看著王倫和後頭那人上了客船。”
饌奴睜大了眼:“我們兩下裏對到一處了!”
詩奴卻疑惑道:“他們究竟是在做什麽?陸先生沒見到王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嗯,王小槐尋見他後,他便立即轉往他處。隻讓王小槐捎話給我,說他此舉是為報效國家。”
“報效國家?他和後頭追他那人耳朵都穿了洞。他們為何要穿耳洞?”
陸青頓時想起海上之盟:“登州驛館,莫非是金國使者?”
書奴忽然點頭:“西夏、遼人、女真男子都有穿耳戴環之俗,登州驛館遠在東邊,西夏、遼人使者不會去到那裏。師師所陪男子,應當正是金國使者。”
“金國使者?”饌奴驚嚷起來,“淩虐花奴、舞奴、琴奴的是他?”
陸青心下黯然:“恐怕唯有金國使者,李彥才會這般殷勤,不惜葬送三奴,討那人歡心。”
詩奴切齒道:“師師已陪了那金國使者一個多月,看來並未遭受淩虐。追王倫那人健壯如牛,淩虐花奴、舞奴、琴奴的恐怕是這個禽獸。”
饌奴忙問:“難道有兩個金國使者?”
書奴輕聲答:“一般都有正使與副使,師師陪的恐怕是正使。”
饌奴又問:“舞奴從玉津園出來,一直罵師師。難道是師師見她受淩虐,卻沒救她?”
詩奴輕聲哀歎:“師師跑到千裏之外去陪那金國使者,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但王倫為何要刺耳洞、穿紫錦衫?那副使為何要追他?”
陸青心中頓時想到“替身”二字,剛要開口,書奴輕聲說:“替身。”
“替身?”
“王倫和那金國正使樣貌恐怕極像。外國使者到驛館,隨時有人監伴,不能隨意外出。那天夜裏,先從驛館溜出來的,應當是那正使。王倫是第二個,那副使跟在最後。黑夜裏,王倫極易偷空,讓那副使混淆。他走在前頭,那些衙吏途中不斷阻擾,不讓他追上王倫,又讓他始終能遠遠瞧見並跟隨——”
詩奴接道:“到了汴京,王倫先上了那船,隨即躲進櫃中。那副使跟著進船,到艙中一看,正使坐在裏頭。他絕不會想到,自己一路所追的,竟是一個替身。”
饌奴越發迷惑:“他們為何要費這氣力?”
詩奴轉頭望向陸青:“我們所見,恐怕隻有小小一角。”
陸青也正在迷惑:“我也猜不破其間原委,明日我與其他四絕約好相會,到時看他們幾位是否查出了些隱情,此事牽涉極廣,恐怕隻有拚到一處,才能見到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