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到家
父親講這故事,孫泉源理解不了,他也不想理解,理解了故事含義又能怎麽了?為這父親說他愧對知識青年這個稱號。父親認為知識青年就應該是有知識的青年。如果沒有知識,那就稱不上是知識青年,那就隻能稱得是下鄉青年。名字要符實:或者叫下鄉學生,這也能說得過去。
父親迂闊,孫泉源早就知道。他沒想到父親居然迂闊到這種程度。他很無奈,笑一笑,對父親說:“我還褻瀆了兩個字——知青。你是我爸,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你是想讓我讀書學習。你沒看到現在就是學富五車的大專家還受症呢,你說我讀書學習能有啥用處?你教育我了。我知道:人不要惡,要善;人不能光講命運,還得懂規矩,講法律,要上進。好了爸。我知道了。”
父親知道兒子不願聽他說,發怒了;自己也覺沒意思,沒再言語,帶著些許不好意思走了。母親陪著孫泉源,看著他吃飯,問些他在鄉下的情況。他跟母親說,他上學時大姐給他買的那雙呢絨襪子丟了。是洗淨在溝口繩上晾著被人拿走的。——他沒說偷,是怕母親看不起溝裏人。母親哈哈笑著說:“那不是人偷走的,是風刮掉,小狗小貓叼著玩兒,叼走了。過些日子在哪個草窩子裏出現了,你也不要再要了。那不值得要,現在買襪子不要票,再買一雙就行了。”
母親比父親通情達理,孫泉源早就知道。父親對外人,老是愛麵子,動不動就愛不好意思,讓人覺得他是老好人,也讓人覺得他好欺負。母親為人處事總是大大方方的,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給人感覺,永遠都是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有著剛幫寧正的性格。這跟她家庭婦女的身份是不相符的。這倒讓街坊鄰居看得起,讓她的兒女們覺得有這樣的母親自己也能站得穩了。母親隻說讓孩子們別幹壞事兒,沒說過讓孩子們行善事。或許她是看出他丈夫行善沒好報,由此才不勸孩子們行善?有這方麵原因,具體究竟為啥,母親不說,也就沒人知道了。孫泉源知道母親有這特點。他想讓母親給他隊長大中買豬羊貪汙取利這事兒做個評判。畢竟孫泉源涉世不深,他想積累生活經驗。
母親聽他說完,歎了口氣,顯得很無奈,說:“‘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巫婆跳假神。’以後遠離這樣的人。這下到溝裏還真是下壞了,沒想到你們隊長竟是這樣的人。整天跟愛占小便宜的人在一起,還能學到啥好呢。咱家裏真是沒辦法,有辦法也真得給你調到條件好,人也好的地方去。”
母親能說出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反省自己沒本事。孫泉源立馬感覺到,母親因為這事兒心裏不舒服,感覺愧對孩子了。他不能讓母親心裏苦,立馬安慰母親說:“甄世紅家可有門道,甄世紅不是也沒挪地方嘛。調到街裏,還是生產隊長鬧,大隊沒辦法,隻好把她倆調劑到街裏去的。她倆不想去,大隊硬調她倆去。其實她倆想去不想去,都得去,這事兒由不得她倆自己。你別為我這事兒心裏不得勁兒,其實這對我來說又有什麽?我不會跟著學壞。我不跟這樣的人參乎就是了。媽,我實話跟你說,農村青年不說,就我們知青,不如咱家條件的,多得是,有人比我還別窩憋呢。我還不在乎,你心裏也就不要別扭了。”
母親說:“有本事家庭,不讓孩子迴城,那真是有心鍛煉孩子,人家大人大氣;人家孩子樂意在艱苦的地方鍛煉,人家孩子也大氣。咱這沒本事家庭,孩子下去就純是受症了,這不是咱自己想去,這不是咱自己想待在那裏,這是咱不去不行,想想心裏也不是滋味,也隻能恨咱自己沒本事。當然,跟人家大氣人家比,這也是咱太小氣。”
像母親說的這種話,父親從沒說過。父親說過:“別家孩子下鄉不受罪,咱家孩子下鄉就受罪了?受罪是財富。孩子們年輕能夠吃點苦,長大了啥苦都能應付。”
這話猛聽還是有道理。可這話孩子們聽著不舒服。父親迂闊。母親也是這麽認為的。但她總是護著丈夫,生怕孩子們小看父親了。父親從沒檢討過自己混成無業遊民是個錯。他說他是響應國家號召迴家的。他覺得是國家政策改變了,才把他們退職的這些人說成是無業遊民的。為這他沒少跟孩子們抬杠,也沒少受孩子們的嗆白。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孩子們都不願跟他多說話。在他能喳喳教育孩子們的時候,孩子們懂事,也不跟他抬杠,隻是“哦哦,啊啊”應付他。不多搭理他,也算是給足他麵子了。他自己也知道孩子們不待見他,這一點他很清楚。但他還是想給孩子們說些他的心裏話:諸如學習不可放鬆,知識早晚有用。這些沒有時代特色的話,孩子們聽著還能不煩他?
母親的話,孩子們還是願意聽的。這不是母親說的都正確,至少說孩子們從心裏還是高看母親的。父親長得高大漂亮。在孩子們的眼裏,父親人長得高大漂亮,這是真的。可這高大漂亮形象,在孩子們的心裏並不高大漂亮。高大漂亮形象哪有混垮的?混垮之後,形象高大漂亮的隻有霸王項羽。可這世上又有幾個項羽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泉源跟母親說,也不知道因為啥,在鄉裏沒迴家總是想家,到家就有壓抑感,這讓他有些不舒服。他說吃過飯以後,要去幾個同學家看看。母親笑著說他:“其實也就是出去瘋著玩兒。如果真是能聽你爸的話,把書看看,隻怕也比出去瘋著玩兒,比出去闖禍強吧。”
孫泉源說母親:“你這就不理解兒子的意思了。那是啥書?那是功課,那是課本。哈哈,哈哈,別說不考試,別說用不著,就是考試用得著,又有幾個人願去看那書呢?生澀無味,讀著學著沒意思,沒用處嘛,學它幹啥?”
母親說:“你爸的意思也就是因為別人都不看書,咱現在看,就先人一步了。等到用時,那可不是鍋裏那飯,挖一碗是一碗。到那時,鍋裏隻怕沒有飯。事情就這麽明了,就這麽簡單。”
孫泉源聽著嗬嗬笑:“隻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有這想法確實是不對。人們常說: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也都說明要朝遠處想,這話說得也是對的。隻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上頭一說減輕國家負擔,傻裏吧唧也真以為自己辭職迴來單幹,就能給國家減輕負擔了。辭職迴來,啥福利都沒了,到頭來又落得一個光榮名稱——無業遊民。當時辭職說你是響應國家號召,那是當時。現在說你是無業遊民。那就是現在。世事無常。教訓深刻呀。媽,教訓深刻呀,連我二姐招工都受這牽連,咱們的教訓還算小嗎?別說了,再說,越發顯得我爸傻得不透氣兒了。”
事實勝於雄辯。母親不吭聲了。飯吃完了。把碗推給母親,孫泉源出門走了。
他到哪裏去?同學多得是,去誰家,沒想好。尤繼紅家遇住了麻煩,何不去勸慰她兩句?慢慢走著。眼看著到了尤繼紅家門口。尤繼紅應該在家,剛到家,她不會遠走。孫泉源走進尤繼紅家。尤繼紅還在吃飯。旁邊圍著她爸和她媽。那也是像他的父母伺候他一樣,都是一副下賤模樣。這也說明,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心的可憐程度都一樣。孫泉源衝著那場麵,嗬嗬笑著,裝出很高興的樣子,說:“尤叔、尤嬸兒。你們跟我爸媽一樣,我迴來,桌子邊一坐,飯就端來了。就這還不行,還得看著我吃呢。你們這麽看著繼紅吃,跟我媽一樣還怕吃到鼻子窟窿裏了?”
兩位大人連忙起身讓座。孫泉源沒坐。說:“本來跟繼紅說好的,明天去甄世紅家看甄世紅。這不是吃了飯沒事兒嘛,我想著明天不定還有啥事兒呢,何不今天下午就去呢。就因為這我過來了。”
尤繼紅爸說:“你們都說人家甄世紅有病了。這可不能瞎說,人家姑娘好好的,腦子清楚著呢。前幾天晚上看見我,尤叔尤叔叫得親著呢。我問她到哪裏去,她說她去聽課。當時我還想著,在學校上著學的孩子們還不想聽課呢,你這已經下鄉了的姑娘又去哪裏聽哪門子課呢。她說她去你們英語老師家。你們英語老師姓楊,在家等著她呢。她說不敢跟我多是,這跟楊老師說住這時間,是不能錯過的,擺擺手,急匆匆走了。你們下午去她家,她不會又去哪兒學習了吧。”
孫泉源說:“真是下午她去學習,反正我們也沒事兒,我們就跟著她去,看她到底學些啥,值得她下這麽大勁兒。”
尤繼紅說:“學些封資修的東西,別把她掉進那封資修的泥潭裏拔不出腿來,還得讓咱們救她呢。”說罷推開碗,說一聲:“這碗我不刷了。你們刷吧。我跟泉源現在就去,看她在家幹啥。真要是學那封資修的東西,我們還得做她工作呢,不能讓她在資本主義道路上滑下去。”
孫泉源給尤嬸兒斜了一個眼,那意思:“看你閨女這覺悟,理想已達到了共產主義。害怕閨蜜落伍,要去拉甄世紅一把呢。讓甄世紅少犯錯誤。”
隻見尤嬸兒閉眼仰臉長歎一口氣,然後對著孫泉源說:“啥是對,啥是錯,世事無常,誰又能說得清楚呢。你們去吧,到那兒別說人家。誰想幹啥,那就讓人家幹吧。或許人家對呢,也未可知。”
尤繼紅站起來問孫泉源:“你騎車沒?”孫泉源說沒騎。她說:“騎上我家這車,帶著。咱們去她家走小路,沒警察,騎車帶人,沒人管。”
尤爸爸說:“你們不經常騎車,還是小心點。”
兩人聽著都笑。尤繼紅推了車,出門騎上。孫泉源身子一扭,坐到後座上。女的帶著男的,穩穩出了街口,順著大街穩穩地朝甄世紅家走了。
父親講這故事,孫泉源理解不了,他也不想理解,理解了故事含義又能怎麽了?為這父親說他愧對知識青年這個稱號。父親認為知識青年就應該是有知識的青年。如果沒有知識,那就稱不上是知識青年,那就隻能稱得是下鄉青年。名字要符實:或者叫下鄉學生,這也能說得過去。
父親迂闊,孫泉源早就知道。他沒想到父親居然迂闊到這種程度。他很無奈,笑一笑,對父親說:“我還褻瀆了兩個字——知青。你是我爸,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你是想讓我讀書學習。你沒看到現在就是學富五車的大專家還受症呢,你說我讀書學習能有啥用處?你教育我了。我知道:人不要惡,要善;人不能光講命運,還得懂規矩,講法律,要上進。好了爸。我知道了。”
父親知道兒子不願聽他說,發怒了;自己也覺沒意思,沒再言語,帶著些許不好意思走了。母親陪著孫泉源,看著他吃飯,問些他在鄉下的情況。他跟母親說,他上學時大姐給他買的那雙呢絨襪子丟了。是洗淨在溝口繩上晾著被人拿走的。——他沒說偷,是怕母親看不起溝裏人。母親哈哈笑著說:“那不是人偷走的,是風刮掉,小狗小貓叼著玩兒,叼走了。過些日子在哪個草窩子裏出現了,你也不要再要了。那不值得要,現在買襪子不要票,再買一雙就行了。”
母親比父親通情達理,孫泉源早就知道。父親對外人,老是愛麵子,動不動就愛不好意思,讓人覺得他是老好人,也讓人覺得他好欺負。母親為人處事總是大大方方的,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給人感覺,永遠都是光明磊落,不卑不亢,有著剛幫寧正的性格。這跟她家庭婦女的身份是不相符的。這倒讓街坊鄰居看得起,讓她的兒女們覺得有這樣的母親自己也能站得穩了。母親隻說讓孩子們別幹壞事兒,沒說過讓孩子們行善事。或許她是看出他丈夫行善沒好報,由此才不勸孩子們行善?有這方麵原因,具體究竟為啥,母親不說,也就沒人知道了。孫泉源知道母親有這特點。他想讓母親給他隊長大中買豬羊貪汙取利這事兒做個評判。畢竟孫泉源涉世不深,他想積累生活經驗。
母親聽他說完,歎了口氣,顯得很無奈,說:“‘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巫婆跳假神。’以後遠離這樣的人。這下到溝裏還真是下壞了,沒想到你們隊長竟是這樣的人。整天跟愛占小便宜的人在一起,還能學到啥好呢。咱家裏真是沒辦法,有辦法也真得給你調到條件好,人也好的地方去。”
母親能說出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反省自己沒本事。孫泉源立馬感覺到,母親因為這事兒心裏不舒服,感覺愧對孩子了。他不能讓母親心裏苦,立馬安慰母親說:“甄世紅家可有門道,甄世紅不是也沒挪地方嘛。調到街裏,還是生產隊長鬧,大隊沒辦法,隻好把她倆調劑到街裏去的。她倆不想去,大隊硬調她倆去。其實她倆想去不想去,都得去,這事兒由不得她倆自己。你別為我這事兒心裏不得勁兒,其實這對我來說又有什麽?我不會跟著學壞。我不跟這樣的人參乎就是了。媽,我實話跟你說,農村青年不說,就我們知青,不如咱家條件的,多得是,有人比我還別窩憋呢。我還不在乎,你心裏也就不要別扭了。”
母親說:“有本事家庭,不讓孩子迴城,那真是有心鍛煉孩子,人家大人大氣;人家孩子樂意在艱苦的地方鍛煉,人家孩子也大氣。咱這沒本事家庭,孩子下去就純是受症了,這不是咱自己想去,這不是咱自己想待在那裏,這是咱不去不行,想想心裏也不是滋味,也隻能恨咱自己沒本事。當然,跟人家大氣人家比,這也是咱太小氣。”
像母親說的這種話,父親從沒說過。父親說過:“別家孩子下鄉不受罪,咱家孩子下鄉就受罪了?受罪是財富。孩子們年輕能夠吃點苦,長大了啥苦都能應付。”
這話猛聽還是有道理。可這話孩子們聽著不舒服。父親迂闊。母親也是這麽認為的。但她總是護著丈夫,生怕孩子們小看父親了。父親從沒檢討過自己混成無業遊民是個錯。他說他是響應國家號召迴家的。他覺得是國家政策改變了,才把他們退職的這些人說成是無業遊民的。為這他沒少跟孩子們抬杠,也沒少受孩子們的嗆白。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孩子們都不願跟他多說話。在他能喳喳教育孩子們的時候,孩子們懂事,也不跟他抬杠,隻是“哦哦,啊啊”應付他。不多搭理他,也算是給足他麵子了。他自己也知道孩子們不待見他,這一點他很清楚。但他還是想給孩子們說些他的心裏話:諸如學習不可放鬆,知識早晚有用。這些沒有時代特色的話,孩子們聽著還能不煩他?
母親的話,孩子們還是願意聽的。這不是母親說的都正確,至少說孩子們從心裏還是高看母親的。父親長得高大漂亮。在孩子們的眼裏,父親人長得高大漂亮,這是真的。可這高大漂亮形象,在孩子們的心裏並不高大漂亮。高大漂亮形象哪有混垮的?混垮之後,形象高大漂亮的隻有霸王項羽。可這世上又有幾個項羽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泉源跟母親說,也不知道因為啥,在鄉裏沒迴家總是想家,到家就有壓抑感,這讓他有些不舒服。他說吃過飯以後,要去幾個同學家看看。母親笑著說他:“其實也就是出去瘋著玩兒。如果真是能聽你爸的話,把書看看,隻怕也比出去瘋著玩兒,比出去闖禍強吧。”
孫泉源說母親:“你這就不理解兒子的意思了。那是啥書?那是功課,那是課本。哈哈,哈哈,別說不考試,別說用不著,就是考試用得著,又有幾個人願去看那書呢?生澀無味,讀著學著沒意思,沒用處嘛,學它幹啥?”
母親說:“你爸的意思也就是因為別人都不看書,咱現在看,就先人一步了。等到用時,那可不是鍋裏那飯,挖一碗是一碗。到那時,鍋裏隻怕沒有飯。事情就這麽明了,就這麽簡單。”
孫泉源聽著嗬嗬笑:“隻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有這想法確實是不對。人們常說: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也都說明要朝遠處想,這話說得也是對的。隻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上頭一說減輕國家負擔,傻裏吧唧也真以為自己辭職迴來單幹,就能給國家減輕負擔了。辭職迴來,啥福利都沒了,到頭來又落得一個光榮名稱——無業遊民。當時辭職說你是響應國家號召,那是當時。現在說你是無業遊民。那就是現在。世事無常。教訓深刻呀。媽,教訓深刻呀,連我二姐招工都受這牽連,咱們的教訓還算小嗎?別說了,再說,越發顯得我爸傻得不透氣兒了。”
事實勝於雄辯。母親不吭聲了。飯吃完了。把碗推給母親,孫泉源出門走了。
他到哪裏去?同學多得是,去誰家,沒想好。尤繼紅家遇住了麻煩,何不去勸慰她兩句?慢慢走著。眼看著到了尤繼紅家門口。尤繼紅應該在家,剛到家,她不會遠走。孫泉源走進尤繼紅家。尤繼紅還在吃飯。旁邊圍著她爸和她媽。那也是像他的父母伺候他一樣,都是一副下賤模樣。這也說明,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父母心的可憐程度都一樣。孫泉源衝著那場麵,嗬嗬笑著,裝出很高興的樣子,說:“尤叔、尤嬸兒。你們跟我爸媽一樣,我迴來,桌子邊一坐,飯就端來了。就這還不行,還得看著我吃呢。你們這麽看著繼紅吃,跟我媽一樣還怕吃到鼻子窟窿裏了?”
兩位大人連忙起身讓座。孫泉源沒坐。說:“本來跟繼紅說好的,明天去甄世紅家看甄世紅。這不是吃了飯沒事兒嘛,我想著明天不定還有啥事兒呢,何不今天下午就去呢。就因為這我過來了。”
尤繼紅爸說:“你們都說人家甄世紅有病了。這可不能瞎說,人家姑娘好好的,腦子清楚著呢。前幾天晚上看見我,尤叔尤叔叫得親著呢。我問她到哪裏去,她說她去聽課。當時我還想著,在學校上著學的孩子們還不想聽課呢,你這已經下鄉了的姑娘又去哪裏聽哪門子課呢。她說她去你們英語老師家。你們英語老師姓楊,在家等著她呢。她說不敢跟我多是,這跟楊老師說住這時間,是不能錯過的,擺擺手,急匆匆走了。你們下午去她家,她不會又去哪兒學習了吧。”
孫泉源說:“真是下午她去學習,反正我們也沒事兒,我們就跟著她去,看她到底學些啥,值得她下這麽大勁兒。”
尤繼紅說:“學些封資修的東西,別把她掉進那封資修的泥潭裏拔不出腿來,還得讓咱們救她呢。”說罷推開碗,說一聲:“這碗我不刷了。你們刷吧。我跟泉源現在就去,看她在家幹啥。真要是學那封資修的東西,我們還得做她工作呢,不能讓她在資本主義道路上滑下去。”
孫泉源給尤嬸兒斜了一個眼,那意思:“看你閨女這覺悟,理想已達到了共產主義。害怕閨蜜落伍,要去拉甄世紅一把呢。讓甄世紅少犯錯誤。”
隻見尤嬸兒閉眼仰臉長歎一口氣,然後對著孫泉源說:“啥是對,啥是錯,世事無常,誰又能說得清楚呢。你們去吧,到那兒別說人家。誰想幹啥,那就讓人家幹吧。或許人家對呢,也未可知。”
尤繼紅站起來問孫泉源:“你騎車沒?”孫泉源說沒騎。她說:“騎上我家這車,帶著。咱們去她家走小路,沒警察,騎車帶人,沒人管。”
尤爸爸說:“你們不經常騎車,還是小心點。”
兩人聽著都笑。尤繼紅推了車,出門騎上。孫泉源身子一扭,坐到後座上。女的帶著男的,穩穩出了街口,順著大街穩穩地朝甄世紅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