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知青管理幹部張師傅這樣說
孫泉源、張永東、海林大妹和君子妹在溝裏知青廚窯裏烙餅,擀麵條,做好,吃了,又侃到後半晌,看到雨住了,這才散去。臨走海林大妹和君子妹都說,多謝幫忙,以後有工夫再聚再聊。之後各忙各的,盡管一個大隊,一個小隊,因為不在一塊兒幹活,男女有別,來往也是很少。
轉眼七八天過去,尤繼紅迴來了:說甄世紅身體很好,沒有什麽毛病,也沒有什麽事情。隻是現在心情還不很好,就是不想迴到鄉下來。父親催了她幾次,她就是不聽。為這甄世紅的父親想來鄉下一趟,想見一下知青帶隊幹部,想讓知青帶隊幹部幫助解決女兒不想來鄉下的思想問題。說是這麽說,其實啥時候來他沒講,隻是有這想法,讓把信兒捎給知青帶隊幹部。
孫泉源也是好意:第二天張師傅來到他們大隊,他把尤繼紅叫來,讓尤繼紅當麵把這信兒,轉述給了張師傅。
張師傅聽了以後,說話很難聽:“我知道甄世紅父親的能耐很大,他有能力把甄世紅的手續辦迴城裏去。要辦就辦走吧,還在這裏拖著幹什麽?他女兒在城裏家中不到鄉下來,他做父親的找我這個知青幹部幹什麽?他女兒不在鄉下,他來詢問他女兒的啥情況,讓我做他女兒的思想工作,這不是客氣話?他女兒的事情,我還沒有他清楚,我倆見麵還有啥話說嗎?既如此,我倆還有見麵的必要嗎?”
孫泉源見張師傅意見蠻大,說話難聽,一時也不知道該跟張師傅說些啥,也就沒再吭聲,靜聽尤繼紅給張師傅解釋:“張師傅,你別生氣。其實甄世紅待在城裏不迴鄉下來,不是什麽思想問題。你說的也是真的,她爸確實有本事。她爸確實現在就能把她辦迴城裏去。可他爸思想覺悟高,說那樣不符合政策,說那走小道,分明就是開後門兒,根本就沒有給她辦迴城裏的意思。甄世紅也沒有想迴城的意思,她的意思是再過些日子心情好了就迴來。現在迴來,心情不好,若是犯病了,又讓隊下跟著著急,那樣倒不好。我覺得她說的有道理。我還領她到河邊散心遊玩。她看著那青山綠水,還發感歎,說是心裏想幹一番事業,沒想著把這青春智慧扔到這山溝裏。父親逼她迴鄉裏,這讓她心裏很不痛快。當時我說她:我們都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你又能幹出什麽一番什麽大事業?值得你為這大事業著急得抑鬱?她說她想學醫。她想把她爸那本事學到手裏。我也注意看了,她也跟我說了,她沒來鄉裏,就是在家學習,在醫院實習呢。”
哪知張師傅一聽,倒來了興趣,說:“早說這樣,我也不會生氣。這是好事情。隻管在城裏學習,不來鄉下也可以。來到鄉下也不過是學做農活,農活幹得再好,又能有多大出息?她爸也別來找我,輔導甄世紅學習,能把學習搞好,讓甄世紅學到實本事,對甄世紅本人,對社會也都是有益。明的不說,暗地我也支持。生產隊不缺她那一個勞力,生產隊也沒人想讓她迴來給生產隊幹活。讓她靜心在家學習,隻要我還在鄉裏當著知青帶隊幹部,我就能夠給她提供幫助。真要是招工、招幹、招兵什麽的我都能給她提供幫助。前提是我還得在這裏當知青帶隊幹部。”
孫泉源聽得張師傅這麽說,心裏很高興。但他並不清楚,轉眼之間,張師傅對待甄世紅的態度怎麽會能判若兩人。看來張師傅這人也很好哄,別人也跟你說在家學習,你也相信?
尤繼紅跟孫泉源想得不一樣。她在心裏琢磨:“張師傅這人也夠有意思了。都是紅旗飄飄,戰鼓擂的。你倒好,暗地裏支持甄世紅走白專道路。這事兒弄的沒有聲響倒還可以。倘若傳出去,該讓這幫知青怎麽看你?該讓貧下中農咋看你?你也不想想你是幹什麽的。你是知青幹部,是市裏專門抽調過來管理知青的專職幹部,知青的吃喝拉撒,知青在鄉下的利益,你都得管。你讓甄世紅安心待在城裏學習,不讓她迴到鄉裏,一旦上麵查下來,豈不是要有人指責你?你這是違反原則,違反了政策,違反了紀律。”心裏想到這裏,出口就是:“張師傅,你不讓甄世紅迴鄉,有人說你咋辦?”
張師傅笑了。說:“知青待在家裏的多了。誰有啥辦法讓他們都能迴到鄉下來?有能耐的早把孩子調迴去安排了工作。更有能耐的孩子們也不用下來,直接就把工作安排好了。都來鄉裏?好多都是打一卯就走了,安排的工作還好。你聽見誰指責他們了?沒有敢說這氣粗話的幹部,腐敗是普遍存在。大口號都是愚弄老百姓老實人的。你放心吧,隻要對你們知識青年有利,我都支持。我這不是開後門兒,也不是腐敗。有人說三道四,我都能應付,我也敢和他們理論到底。”
孫泉源開始聽著張師傅因甄世紅待在城裏不來不滿意,說出難聽話,心裏不服氣,還在心裏說:“給你張師傅說了甄世紅的事情,說了甄世紅父親的話,你張師傅發了脾氣。這就證明張師傅你這人,還真有些硬氣勁兒。多少人巴望著想跟甄世紅的父親攀關係還攀不上,人家甄世紅的父親都懶得正眼瞅他們一眼。今天人家送到你門上,你張師傅也真敢拿架子,居然不理人家。人家是覺悟高,讓女兒下鄉了。人家要是想讓女兒留城,人家就是不出頭,這事兒也有人給人家辦了。人家用不著你啥。人家女兒的事情,人家有辦法,能擺平。用不著你一個知青幹部在這兒拿架子,也用不著你知青幹部不瞅睬人家。你一個知青幹部又有多大權力?在知青調動、推薦上學、招工、等等方麵又能起到啥作用?明年到期,你拍屁股走了。到那時,你有事兒去找人家,人家隻怕還不願理你呢。”心裏這麽想,倒也感覺張師傅這人雖然是個知識分子,不浮上水,骨頭還硬朗。盡管張師傅當著他們的麵,跟他們說了沒有與甄世紅父親見麵的必要。但聽到甄世紅是在家裏學習的時候,孫泉源和尤繼紅都沒有想到張師傅的態度居然會有這麽轉身的大的轉變。就張師傅這張陰轉晴的臉,孫泉源已經看出了張師傅是好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實孫泉源老早就對張師傅有好感。那還是秋收過後,張師傅到他那裏跟他同被窩睡的時候,曾對他說過一些話讓他感動:“你們下鄉時間不長,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太適應的。這要有個過程。我有這體會:運動中,我被整住了。說我思想僵化,送我到火葬場勞動改造。我學的專業是機械電子。至於屍體怎麽處理,我還真是個學生、小徒弟。剛到那裏也很恐懼。那是一具又一具的冰涼的屍體。從沒接觸過死人。人死如虎,虎死如泥。看到死人比看到活老虎都恐懼。其實死人不會動,一點兒都不動。以後見得多,也就不再恐懼了。這時候我就想,人死以後也要有尊嚴。老式煉屍爐,是屍體從傳送帶上送到煉屍爐裏以後,襯板分開,屍體直接從爐頂上掉到爐底麵。砰地一聲著地,屍體掉下去,這等於是把屍體重重摔了一下,屍體是沒什麽感覺,但讓人家親人看見心裏感覺就會不舒坦。這時我就發揮了我所學的專業特長,聯合旁邊的鄉鎮企業,設計加裝了一個設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大家都說好。其實從我心裏,並不是要解決這個摔屍首的問題。我是帶著對死者的尊重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天天都講唯物主義。真正說到唯物,又有幾個不唯心呢?一塊木板,做成排位形狀,寫上某某之位。某某後人,都把這排位敬之如神。若他不識字,他不知道上麵寫的是他祖宗之位,他還會那麽敬之如神嗎?這就是心態問題。你們插隊落戶到村裏,你們要學習貧下中農善良的一麵,不要學農村的那些惡習。”
那天他們說到很晚很晚。推心置腹。張師傅那些話印到了孫泉源的心裏。張師傅說: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看似我們現在所辦的好多事情都很公平。其實公平不公平呢,隻有當事人心裏最清楚。他說:“知識青年下鄉時,披紅戴花,光榮。知青返城時為啥要來那麽多條條框框?什麽家庭有問題,社會關係有問題呀,什麽沒有虛心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貧下中農已經推薦了,還沒有虛心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豈不是咄咄怪事嘛。家庭有問題可以下鄉,返城招工不可以。家庭有問題可以下鄉,當兵保衛祖國不可以,槍杆子要握在無產階級下一代手裏。這些說法極端得很。這是什麽理論?這就是思想腐敗,極端的自私自利,個人主義。鬥私批修已經說了好長時間了。越鬥經驗越豐富,本來還不知道給別人下套的門路,通過學習都會了。家裏沒有門路的知識青年真難:當兵,招工,招幹,那沒有門路也真是步步難。咱知青辦把公社知青做了一個全麵統計,分析結果是,百分之八十五的知青家庭有問題,百分之九十七的知青社會關係有問題。若是這樣,可以說,知青在招工,招兵,招幹,招生,想讓哪個知青走,想讓哪個知青留,那都是手裏握有權力的說了算。”
孫泉源聽得張師傅這麽說,歎了口氣,說:“張師傅,或許我錯了:我剛下鄉時,來咱東鄉招兵的軍官說,隻要我報名,他就能把我帶走。當時我不相信,我都氣哭了。按你這說法,那軍官不是隨便說,他真能帶我走?”
張師傅說:“帶你走,在他手裏是很輕鬆的事情。你失掉了一次機會,可惜了。”
孫泉源、張永東、海林大妹和君子妹在溝裏知青廚窯裏烙餅,擀麵條,做好,吃了,又侃到後半晌,看到雨住了,這才散去。臨走海林大妹和君子妹都說,多謝幫忙,以後有工夫再聚再聊。之後各忙各的,盡管一個大隊,一個小隊,因為不在一塊兒幹活,男女有別,來往也是很少。
轉眼七八天過去,尤繼紅迴來了:說甄世紅身體很好,沒有什麽毛病,也沒有什麽事情。隻是現在心情還不很好,就是不想迴到鄉下來。父親催了她幾次,她就是不聽。為這甄世紅的父親想來鄉下一趟,想見一下知青帶隊幹部,想讓知青帶隊幹部幫助解決女兒不想來鄉下的思想問題。說是這麽說,其實啥時候來他沒講,隻是有這想法,讓把信兒捎給知青帶隊幹部。
孫泉源也是好意:第二天張師傅來到他們大隊,他把尤繼紅叫來,讓尤繼紅當麵把這信兒,轉述給了張師傅。
張師傅聽了以後,說話很難聽:“我知道甄世紅父親的能耐很大,他有能力把甄世紅的手續辦迴城裏去。要辦就辦走吧,還在這裏拖著幹什麽?他女兒在城裏家中不到鄉下來,他做父親的找我這個知青幹部幹什麽?他女兒不在鄉下,他來詢問他女兒的啥情況,讓我做他女兒的思想工作,這不是客氣話?他女兒的事情,我還沒有他清楚,我倆見麵還有啥話說嗎?既如此,我倆還有見麵的必要嗎?”
孫泉源見張師傅意見蠻大,說話難聽,一時也不知道該跟張師傅說些啥,也就沒再吭聲,靜聽尤繼紅給張師傅解釋:“張師傅,你別生氣。其實甄世紅待在城裏不迴鄉下來,不是什麽思想問題。你說的也是真的,她爸確實有本事。她爸確實現在就能把她辦迴城裏去。可他爸思想覺悟高,說那樣不符合政策,說那走小道,分明就是開後門兒,根本就沒有給她辦迴城裏的意思。甄世紅也沒有想迴城的意思,她的意思是再過些日子心情好了就迴來。現在迴來,心情不好,若是犯病了,又讓隊下跟著著急,那樣倒不好。我覺得她說的有道理。我還領她到河邊散心遊玩。她看著那青山綠水,還發感歎,說是心裏想幹一番事業,沒想著把這青春智慧扔到這山溝裏。父親逼她迴鄉裏,這讓她心裏很不痛快。當時我說她:我們都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你又能幹出什麽一番什麽大事業?值得你為這大事業著急得抑鬱?她說她想學醫。她想把她爸那本事學到手裏。我也注意看了,她也跟我說了,她沒來鄉裏,就是在家學習,在醫院實習呢。”
哪知張師傅一聽,倒來了興趣,說:“早說這樣,我也不會生氣。這是好事情。隻管在城裏學習,不來鄉下也可以。來到鄉下也不過是學做農活,農活幹得再好,又能有多大出息?她爸也別來找我,輔導甄世紅學習,能把學習搞好,讓甄世紅學到實本事,對甄世紅本人,對社會也都是有益。明的不說,暗地我也支持。生產隊不缺她那一個勞力,生產隊也沒人想讓她迴來給生產隊幹活。讓她靜心在家學習,隻要我還在鄉裏當著知青帶隊幹部,我就能夠給她提供幫助。真要是招工、招幹、招兵什麽的我都能給她提供幫助。前提是我還得在這裏當知青帶隊幹部。”
孫泉源聽得張師傅這麽說,心裏很高興。但他並不清楚,轉眼之間,張師傅對待甄世紅的態度怎麽會能判若兩人。看來張師傅這人也很好哄,別人也跟你說在家學習,你也相信?
尤繼紅跟孫泉源想得不一樣。她在心裏琢磨:“張師傅這人也夠有意思了。都是紅旗飄飄,戰鼓擂的。你倒好,暗地裏支持甄世紅走白專道路。這事兒弄的沒有聲響倒還可以。倘若傳出去,該讓這幫知青怎麽看你?該讓貧下中農咋看你?你也不想想你是幹什麽的。你是知青幹部,是市裏專門抽調過來管理知青的專職幹部,知青的吃喝拉撒,知青在鄉下的利益,你都得管。你讓甄世紅安心待在城裏學習,不讓她迴到鄉裏,一旦上麵查下來,豈不是要有人指責你?你這是違反原則,違反了政策,違反了紀律。”心裏想到這裏,出口就是:“張師傅,你不讓甄世紅迴鄉,有人說你咋辦?”
張師傅笑了。說:“知青待在家裏的多了。誰有啥辦法讓他們都能迴到鄉下來?有能耐的早把孩子調迴去安排了工作。更有能耐的孩子們也不用下來,直接就把工作安排好了。都來鄉裏?好多都是打一卯就走了,安排的工作還好。你聽見誰指責他們了?沒有敢說這氣粗話的幹部,腐敗是普遍存在。大口號都是愚弄老百姓老實人的。你放心吧,隻要對你們知識青年有利,我都支持。我這不是開後門兒,也不是腐敗。有人說三道四,我都能應付,我也敢和他們理論到底。”
孫泉源開始聽著張師傅因甄世紅待在城裏不來不滿意,說出難聽話,心裏不服氣,還在心裏說:“給你張師傅說了甄世紅的事情,說了甄世紅父親的話,你張師傅發了脾氣。這就證明張師傅你這人,還真有些硬氣勁兒。多少人巴望著想跟甄世紅的父親攀關係還攀不上,人家甄世紅的父親都懶得正眼瞅他們一眼。今天人家送到你門上,你張師傅也真敢拿架子,居然不理人家。人家是覺悟高,讓女兒下鄉了。人家要是想讓女兒留城,人家就是不出頭,這事兒也有人給人家辦了。人家用不著你啥。人家女兒的事情,人家有辦法,能擺平。用不著你一個知青幹部在這兒拿架子,也用不著你知青幹部不瞅睬人家。你一個知青幹部又有多大權力?在知青調動、推薦上學、招工、等等方麵又能起到啥作用?明年到期,你拍屁股走了。到那時,你有事兒去找人家,人家隻怕還不願理你呢。”心裏這麽想,倒也感覺張師傅這人雖然是個知識分子,不浮上水,骨頭還硬朗。盡管張師傅當著他們的麵,跟他們說了沒有與甄世紅父親見麵的必要。但聽到甄世紅是在家裏學習的時候,孫泉源和尤繼紅都沒有想到張師傅的態度居然會有這麽轉身的大的轉變。就張師傅這張陰轉晴的臉,孫泉源已經看出了張師傅是好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實孫泉源老早就對張師傅有好感。那還是秋收過後,張師傅到他那裏跟他同被窩睡的時候,曾對他說過一些話讓他感動:“你們下鄉時間不長,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太適應的。這要有個過程。我有這體會:運動中,我被整住了。說我思想僵化,送我到火葬場勞動改造。我學的專業是機械電子。至於屍體怎麽處理,我還真是個學生、小徒弟。剛到那裏也很恐懼。那是一具又一具的冰涼的屍體。從沒接觸過死人。人死如虎,虎死如泥。看到死人比看到活老虎都恐懼。其實死人不會動,一點兒都不動。以後見得多,也就不再恐懼了。這時候我就想,人死以後也要有尊嚴。老式煉屍爐,是屍體從傳送帶上送到煉屍爐裏以後,襯板分開,屍體直接從爐頂上掉到爐底麵。砰地一聲著地,屍體掉下去,這等於是把屍體重重摔了一下,屍體是沒什麽感覺,但讓人家親人看見心裏感覺就會不舒坦。這時我就發揮了我所學的專業特長,聯合旁邊的鄉鎮企業,設計加裝了一個設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大家都說好。其實從我心裏,並不是要解決這個摔屍首的問題。我是帶著對死者的尊重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天天都講唯物主義。真正說到唯物,又有幾個不唯心呢?一塊木板,做成排位形狀,寫上某某之位。某某後人,都把這排位敬之如神。若他不識字,他不知道上麵寫的是他祖宗之位,他還會那麽敬之如神嗎?這就是心態問題。你們插隊落戶到村裏,你們要學習貧下中農善良的一麵,不要學農村的那些惡習。”
那天他們說到很晚很晚。推心置腹。張師傅那些話印到了孫泉源的心裏。張師傅說: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看似我們現在所辦的好多事情都很公平。其實公平不公平呢,隻有當事人心裏最清楚。他說:“知識青年下鄉時,披紅戴花,光榮。知青返城時為啥要來那麽多條條框框?什麽家庭有問題,社會關係有問題呀,什麽沒有虛心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貧下中農已經推薦了,還沒有虛心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豈不是咄咄怪事嘛。家庭有問題可以下鄉,返城招工不可以。家庭有問題可以下鄉,當兵保衛祖國不可以,槍杆子要握在無產階級下一代手裏。這些說法極端得很。這是什麽理論?這就是思想腐敗,極端的自私自利,個人主義。鬥私批修已經說了好長時間了。越鬥經驗越豐富,本來還不知道給別人下套的門路,通過學習都會了。家裏沒有門路的知識青年真難:當兵,招工,招幹,那沒有門路也真是步步難。咱知青辦把公社知青做了一個全麵統計,分析結果是,百分之八十五的知青家庭有問題,百分之九十七的知青社會關係有問題。若是這樣,可以說,知青在招工,招兵,招幹,招生,想讓哪個知青走,想讓哪個知青留,那都是手裏握有權力的說了算。”
孫泉源聽得張師傅這麽說,歎了口氣,說:“張師傅,或許我錯了:我剛下鄉時,來咱東鄉招兵的軍官說,隻要我報名,他就能把我帶走。當時我不相信,我都氣哭了。按你這說法,那軍官不是隨便說,他真能帶我走?”
張師傅說:“帶你走,在他手裏是很輕鬆的事情。你失掉了一次機會,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