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公子等等我啊!”
一個書童打扮背著書簍的小廝上氣不接下氣的跑著,他的前麵正是一位風度翩翩、溫文儒雅的公子。
這位公子姓趙名極,乃是京城一個大戶人家的公子。
不過,趙公子並沒有搭理後麵那個背著行李的小廝,反而和旁邊同行的另一位身形高大、臉如秀玉的書生說著話:
“我說王兄,為兄好好請你去秦淮花船喝酒,你卻不肯賞臉,硬要拉著為兄來著荒山野嶺尋找什麽嘮子仙緣,”
有些氣喘的趙極趙公子此時正一臉鬱悶的看著自己這位好友,一陣埋汰。
“趙兄此言差矣,是你聽說仙緣之事,死活硬要跟來的,小弟攔你不住,何來硬拉生拽?”
這位身形有些魁梧的王姓書生,瞥了一眼那氣喘籲籲的趙極,
趙極的臉色被漲得通紅,也不知道是被揭了老底太尷尬,還是跑遍這地方太累了的緣故。
他們本是同窗好友,在京城書院讀書,剛參加完了會試,因為書生王久卿得罪了主考官而進士落第,
於是同窗好友趙極便提出一起去喝花酒,被王久卿拒絕。
追問原因,竟然是王久卿昨天白日居然做了一個怪夢,夢中遇仙,仙人讓他去尋找一份機緣。
雖然自從大宋皇帝封禪之後,仙神顯聖,真法傳世,
那位皇帝,更是在短短時間之內,修成金丹真人境界,享壽千載,號稱仁武帝!
但是,仙緣難求,無大智慧、大毅力、大機緣者,真法放於眼前而不得見。
這就造成了整個天下,求仙問道之人,如過江之鯽,而得真法者,不過寥寥。
這也是為什麽,王久卿和趙極如此癡迷仙緣傳說,哪怕是一丁點可能都要去這等荒山一探究竟。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這位仁武帝。
仁武帝趙禎,南征安南、大理,北伐女真、西夏,兵峰所致,諸國俯首稱臣。於是,在朝廷諸公的建議之下,將天下之人,劃分為三等:
第一等為道人,乃諸多道派之真修,諸多道派與朝廷有協議,每派真修都是需要被朝廷登記在案,統一發放道碟。
有道碟的道人,都是真法在身之人,可以見官不拜,甚至不受朝廷刑罰,
若真有道人違法,那傳說中的陰曹地府,自然會派出鬼神將其拘拿下獄,天條之下,無可遁形!
當然,隻要不是傻子,沒有哪位真修,會傻到頂著這煌煌天條去違法作亂,以至自身形神俱滅。
相反,有很多道人會去紅塵修行,施符布藥,行善積德,廣受世人愛戴。
因此,人人皆以家中出一位真修為最高榮譽,受到朝廷關照和周圍村民的愛戴,稱為光宗耀祖也不為過。
第二等便是宋民,大宋皇朝號稱天朝上國,被諸多臣國譽為天下中心,遍地都是黃金,
那位仁武帝更是時時以仙界帝君為標杆,一邊帶著滿朝文武修行仙天道法,一邊籠絡天下各派真修,投靠朝廷,為其助力,
更是收攏天下資源,閉了死關,想要突破仙園境界,
其眼界之高,可見其心中野望之大。
在這種氛圍下,大宋子民更是覺得揚眉吐氣,養成了一種集體榮譽感,
無論在哪個屬國,大宋子民都是高人一等,看那些屬國的人,無論貴賤在大宋子民眼裏,都隻是鄉下村民,更偷偷稱為鄉巴佬、泥猴子。
那些臣國的達官貴人,也是必修漢文,以學習大宋文化為榮,
而諸多臣國的女子,更是以嫁給漢人為第一目標,隻要誕下漢人血脈,都可以去那傳說中仙神眷顧的天朝上國。
至於第三等,便是大宋皇朝附屬國之人,以及犯法受刑或者是被發配的漢人、奴仆之流。
他們隻能去完成一些天朝任務贖身,或者有修道資質,被道派收為弟子,才有機會一步登天,擠身為第一等。
閑話暫且不表。
說到這王久卿夢中遇仙一事,也頗有一些奇異。
話說,進士落第之後,本就失落的王久卿,在甘河橋上舞劍,發泄心中的抑鬱與不平。
突然,甘河之中,波濤洶湧,風起驚浪!
河麵之下,突然飛出兩位道人,一位穿著煙霞雲紋紫袍,白麵無須,星目朗眉,清澈有神,手裏拿著一個龍頭拐杖,拐杖上還係著一個葫蘆。
另一位身穿山嶽五行道袍,神態威儀,似有朦朧神光護體,看不清麵容,著實神秘。
王久卿不覺驚起,趕上前去,俯身揖拜:
“凡夫俗子王久卿,今日得睹仙容,實乃三生有幸!”
話音剛落,其中一個那位神威如山似獄的神秘道士頓時哈哈大笑,說到:
“不必多禮,依吾看來,君非凡人,隻是誤落塵網,可惜可惜。”
王久卿一聽,是又驚又喜。隨後就半信半疑問道:“這是真的?”
這時,另一位白麵紫袍的道人輕哼一聲,有些不悅的說到:
“泰山道友,神力通玄,三界之中有何事能瞞得住他的法眼?又豈能誆騙於你?”
“我二人遊曆山川大地,一路所見,雖說天下富裕,歌舞升平,但是眾生智慧尚未開化,玲瓏道心者,惟君一人。”
“今日相逢,也是緣法所致,吾等勸君,頓悟浮囂,好餐霞於碧嶠之前,堪煉氣於鬆峰之下。
“斡旋造化,反複陰陽,燦列宿於丹鼎之中,聚萬化於一體之內。千朝功滿,名掛仙境。”
王久卿心中一驚!如春雷劃過心神,如久旱終逢甘露!
一朝頓悟,道理自生!
迴過神來的王久卿“撲通”一聲跪下,三拜九叩,說到:
“朝聞道,夕死可矣。弟子願求仙人點化!”
“哈哈哈,好好好,玄乎!妙哉!”
那紫袍道人掐指一算,頓時哈哈大笑:“機緣天定,你我注定有師徒緣分,此乃定數!”
一旁的神秘道人也撫須微笑,說到:
“恭喜趙道友,覓得佳徒,此子天生一顆玲瓏道心,必將大傳道統,仙道可期。”
紫袍道人也輕輕頷首,知道這位大神身份的他,自然也是認可其說辭,不由得笑意更濃。
於是,紫袍道人便從拐杖上取下葫蘆,口誦法決,然後倒出一顆超凡金丹,拋給王久卿。
“謝老師恩賜!”
王久卿滿心歡喜,縱身躍起,將那顆泛起超凡神光的金丹抓在手中,然後輕輕送入口中。
金丹入口即化,王久卿頓時隻覺得遍身塵垢,為之一掃,身輕如燕,念頭通達,膏盲之間,清流環繞,洗精伐髓,脫胎換骨。
師徒之禮行畢。
王久卿起身說到:“承蒙老師厚愛,引度弟子入道,尚求老師恩賜弟子道名。”
一個書童打扮背著書簍的小廝上氣不接下氣的跑著,他的前麵正是一位風度翩翩、溫文儒雅的公子。
這位公子姓趙名極,乃是京城一個大戶人家的公子。
不過,趙公子並沒有搭理後麵那個背著行李的小廝,反而和旁邊同行的另一位身形高大、臉如秀玉的書生說著話:
“我說王兄,為兄好好請你去秦淮花船喝酒,你卻不肯賞臉,硬要拉著為兄來著荒山野嶺尋找什麽嘮子仙緣,”
有些氣喘的趙極趙公子此時正一臉鬱悶的看著自己這位好友,一陣埋汰。
“趙兄此言差矣,是你聽說仙緣之事,死活硬要跟來的,小弟攔你不住,何來硬拉生拽?”
這位身形有些魁梧的王姓書生,瞥了一眼那氣喘籲籲的趙極,
趙極的臉色被漲得通紅,也不知道是被揭了老底太尷尬,還是跑遍這地方太累了的緣故。
他們本是同窗好友,在京城書院讀書,剛參加完了會試,因為書生王久卿得罪了主考官而進士落第,
於是同窗好友趙極便提出一起去喝花酒,被王久卿拒絕。
追問原因,竟然是王久卿昨天白日居然做了一個怪夢,夢中遇仙,仙人讓他去尋找一份機緣。
雖然自從大宋皇帝封禪之後,仙神顯聖,真法傳世,
那位皇帝,更是在短短時間之內,修成金丹真人境界,享壽千載,號稱仁武帝!
但是,仙緣難求,無大智慧、大毅力、大機緣者,真法放於眼前而不得見。
這就造成了整個天下,求仙問道之人,如過江之鯽,而得真法者,不過寥寥。
這也是為什麽,王久卿和趙極如此癡迷仙緣傳說,哪怕是一丁點可能都要去這等荒山一探究竟。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這位仁武帝。
仁武帝趙禎,南征安南、大理,北伐女真、西夏,兵峰所致,諸國俯首稱臣。於是,在朝廷諸公的建議之下,將天下之人,劃分為三等:
第一等為道人,乃諸多道派之真修,諸多道派與朝廷有協議,每派真修都是需要被朝廷登記在案,統一發放道碟。
有道碟的道人,都是真法在身之人,可以見官不拜,甚至不受朝廷刑罰,
若真有道人違法,那傳說中的陰曹地府,自然會派出鬼神將其拘拿下獄,天條之下,無可遁形!
當然,隻要不是傻子,沒有哪位真修,會傻到頂著這煌煌天條去違法作亂,以至自身形神俱滅。
相反,有很多道人會去紅塵修行,施符布藥,行善積德,廣受世人愛戴。
因此,人人皆以家中出一位真修為最高榮譽,受到朝廷關照和周圍村民的愛戴,稱為光宗耀祖也不為過。
第二等便是宋民,大宋皇朝號稱天朝上國,被諸多臣國譽為天下中心,遍地都是黃金,
那位仁武帝更是時時以仙界帝君為標杆,一邊帶著滿朝文武修行仙天道法,一邊籠絡天下各派真修,投靠朝廷,為其助力,
更是收攏天下資源,閉了死關,想要突破仙園境界,
其眼界之高,可見其心中野望之大。
在這種氛圍下,大宋子民更是覺得揚眉吐氣,養成了一種集體榮譽感,
無論在哪個屬國,大宋子民都是高人一等,看那些屬國的人,無論貴賤在大宋子民眼裏,都隻是鄉下村民,更偷偷稱為鄉巴佬、泥猴子。
那些臣國的達官貴人,也是必修漢文,以學習大宋文化為榮,
而諸多臣國的女子,更是以嫁給漢人為第一目標,隻要誕下漢人血脈,都可以去那傳說中仙神眷顧的天朝上國。
至於第三等,便是大宋皇朝附屬國之人,以及犯法受刑或者是被發配的漢人、奴仆之流。
他們隻能去完成一些天朝任務贖身,或者有修道資質,被道派收為弟子,才有機會一步登天,擠身為第一等。
閑話暫且不表。
說到這王久卿夢中遇仙一事,也頗有一些奇異。
話說,進士落第之後,本就失落的王久卿,在甘河橋上舞劍,發泄心中的抑鬱與不平。
突然,甘河之中,波濤洶湧,風起驚浪!
河麵之下,突然飛出兩位道人,一位穿著煙霞雲紋紫袍,白麵無須,星目朗眉,清澈有神,手裏拿著一個龍頭拐杖,拐杖上還係著一個葫蘆。
另一位身穿山嶽五行道袍,神態威儀,似有朦朧神光護體,看不清麵容,著實神秘。
王久卿不覺驚起,趕上前去,俯身揖拜:
“凡夫俗子王久卿,今日得睹仙容,實乃三生有幸!”
話音剛落,其中一個那位神威如山似獄的神秘道士頓時哈哈大笑,說到:
“不必多禮,依吾看來,君非凡人,隻是誤落塵網,可惜可惜。”
王久卿一聽,是又驚又喜。隨後就半信半疑問道:“這是真的?”
這時,另一位白麵紫袍的道人輕哼一聲,有些不悅的說到:
“泰山道友,神力通玄,三界之中有何事能瞞得住他的法眼?又豈能誆騙於你?”
“我二人遊曆山川大地,一路所見,雖說天下富裕,歌舞升平,但是眾生智慧尚未開化,玲瓏道心者,惟君一人。”
“今日相逢,也是緣法所致,吾等勸君,頓悟浮囂,好餐霞於碧嶠之前,堪煉氣於鬆峰之下。
“斡旋造化,反複陰陽,燦列宿於丹鼎之中,聚萬化於一體之內。千朝功滿,名掛仙境。”
王久卿心中一驚!如春雷劃過心神,如久旱終逢甘露!
一朝頓悟,道理自生!
迴過神來的王久卿“撲通”一聲跪下,三拜九叩,說到:
“朝聞道,夕死可矣。弟子願求仙人點化!”
“哈哈哈,好好好,玄乎!妙哉!”
那紫袍道人掐指一算,頓時哈哈大笑:“機緣天定,你我注定有師徒緣分,此乃定數!”
一旁的神秘道人也撫須微笑,說到:
“恭喜趙道友,覓得佳徒,此子天生一顆玲瓏道心,必將大傳道統,仙道可期。”
紫袍道人也輕輕頷首,知道這位大神身份的他,自然也是認可其說辭,不由得笑意更濃。
於是,紫袍道人便從拐杖上取下葫蘆,口誦法決,然後倒出一顆超凡金丹,拋給王久卿。
“謝老師恩賜!”
王久卿滿心歡喜,縱身躍起,將那顆泛起超凡神光的金丹抓在手中,然後輕輕送入口中。
金丹入口即化,王久卿頓時隻覺得遍身塵垢,為之一掃,身輕如燕,念頭通達,膏盲之間,清流環繞,洗精伐髓,脫胎換骨。
師徒之禮行畢。
王久卿起身說到:“承蒙老師厚愛,引度弟子入道,尚求老師恩賜弟子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