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七 三敗高俅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 作者:席光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俅圍剿梁山陣容又要比童貫高出一籌,童貫出征率領十萬人馬外加八個兵馬都監;高俅出征人馬增加到十三萬,並有十位節度使做大將。節度使相當於現在的省級軍區司令員,掌握一方的軍事大權。節度使以唐朝時權利最大,通常掌控著一方的軍政大權。尤其到了中唐,節度使已經發展成了地方軍閥割據勢力。軟弱的中央已無力再控製這些軍閥勢力了,“安史之亂”兩個主角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節度使出身。到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武將的權利基本都歸了中央,節度使這個官職還在,但已經沒有了實權。《水滸》裏提到的十大節度使,其權利已不可與唐朝時的節度使同日而語,高俅對他們基本上是當做衝鋒陷陣的大將來使用的。書上說十節度原來也是綠林出身,幹著反朝廷的勾當。後來被朝廷招安,因屢立戰功被宋朝廷加封為節度使。宋江一心想招安,他所期待的大約也就是類似於十節度這樣的待遇和結局吧。
十節度的到來使宋江感到了壓力,畢竟十節度聯手要比以往的圍剿要來勢兇猛得多。吳用見宋江有些犯嘀咕,開解道:“仁兄勿憂,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隻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隻是他的豪傑。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兄弟,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經是過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吳用這話說得慷慨激昂,同時也有一定哲理。長江後浪推前浪,十節度這一浪已經過去了。現在站在浪尖上的是我們梁山兄弟,我們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最大的宋江不過四十歲),十節度已經老了。好漢不提當年勇,我們沒理由怕他們。
高俅與梁山之間圍剿與反圍剿的激戰無論是陸戰,還是水戰都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總結了前幾次失敗的經驗,高俅悟出了“要滅梁山,水戰為先”的道理,“把船放入闊港,每三隻一排釘住,上用板鋪,船尾用鐵環鎖定”,高俅這種戰術頗有點像三國曹操赤壁時的戰術。梁山方麵則學習周瑜和諸葛亮——公孫勝祭風(好比諸葛亮),吳用製定戰術分派人員(好比周瑜),劉唐火燒戰船(類似黃蓋),梁山泊水戰活脫赤壁水戰的翻版。從成書上講,《水滸》與《三國演義》相仿,不過三國的故事在成書之前已經流傳了幾百年。施耐庵重複三國裏的情節或許旨在突出梁山好漢的正義性,因為三國故事流傳到元末明初重劉貶曹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而梁山火燒戰船的描述恰恰就是孫和劉聯盟的翻版,高俅無疑客串了曹操的位置。
第三次交手高俅采用了估計是當時最先進的水上武器——海鰍船。海鰍船的設計很巧妙也很有技術含量,二十四部水車相當於船槳。每部水車上十二個人踏動,相當於發動機。四周竹笆遮護,弓箭不入。真可謂無堅不摧,萬無一失,專門為梁山泊量身定做的。
海鰍船戰術的失敗不能說總設計師葉春的設計有問題,也不能說高俅的戰術安排有問題。隻能說梁山好漢太厲害了,厲害的有些難以置信。我們注意到海鰍船出戰是在農曆的十一月中旬,將近臘月,數九寒天。雖然書上說是暖冬,但也未必暖得過全球氣溫持續升高的今天。直到現在黃河山東段尚且年年冰凍,更何況是沒有溫室氣體排放的宋朝了。在冰冷刺骨的湖水裏我們的張順等同誌還能像模像樣鑽進水裏掄起大錘鑿透船底木板,真有點駭人聽聞,神話傳說一樣的情節。梁山冬泳的人可能有,但讓人長時間鑽在零度左右的水裏並且還要舉著鐵鑿銅錘做撞擊運動,難度是不是太大了?
施耐庵安排梁山大破海鰍船無非是要說明梁山根據地堅不可摧,宋朝拿梁山無可奈何。這種情況下的招安是不是很讓人不服氣?尤其是梁山好漢的結局多以悲劇收場,這種不服氣又不自覺演變成了一種憤怒。人們對於《水滸》的爭論也在於此,既然梁山泊堅不可摧,又為何非要選擇招安呢?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在“閑話招安”一章裏詳談。
施耐庵把梁山集團安排得很強大實際上也代表了作者的一種願望,有一種說法說施耐庵是一百單八將施恩的後人,那麽施耐庵更沒有理由不把梁山安排的很強大了。其實作為一個小說家,他的書首先要迎合廣大民眾的口味。這樣才能有市場,才能流傳下去。而在廣泛的下層社會裏民眾對於梁山的強大是很喜聞樂見的,這是社會階級對立的產物。於是乎海鰍船被鑿漏了,高俅被活捉了。
高俅被活捉使宋江麵臨一個巨大的難題,即如何處置他。殺了自然大快人心,讓林衝主刀最好不過;放了雖說大痛人心,但對招安有好處。麵對兩難抉擇,宋江是如何取舍的呢?請看下一節。
十節度的到來使宋江感到了壓力,畢竟十節度聯手要比以往的圍剿要來勢兇猛得多。吳用見宋江有些犯嘀咕,開解道:“仁兄勿憂,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隻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隻是他的豪傑。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兄弟,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經是過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吳用這話說得慷慨激昂,同時也有一定哲理。長江後浪推前浪,十節度這一浪已經過去了。現在站在浪尖上的是我們梁山兄弟,我們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最大的宋江不過四十歲),十節度已經老了。好漢不提當年勇,我們沒理由怕他們。
高俅與梁山之間圍剿與反圍剿的激戰無論是陸戰,還是水戰都達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總結了前幾次失敗的經驗,高俅悟出了“要滅梁山,水戰為先”的道理,“把船放入闊港,每三隻一排釘住,上用板鋪,船尾用鐵環鎖定”,高俅這種戰術頗有點像三國曹操赤壁時的戰術。梁山方麵則學習周瑜和諸葛亮——公孫勝祭風(好比諸葛亮),吳用製定戰術分派人員(好比周瑜),劉唐火燒戰船(類似黃蓋),梁山泊水戰活脫赤壁水戰的翻版。從成書上講,《水滸》與《三國演義》相仿,不過三國的故事在成書之前已經流傳了幾百年。施耐庵重複三國裏的情節或許旨在突出梁山好漢的正義性,因為三國故事流傳到元末明初重劉貶曹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而梁山火燒戰船的描述恰恰就是孫和劉聯盟的翻版,高俅無疑客串了曹操的位置。
第三次交手高俅采用了估計是當時最先進的水上武器——海鰍船。海鰍船的設計很巧妙也很有技術含量,二十四部水車相當於船槳。每部水車上十二個人踏動,相當於發動機。四周竹笆遮護,弓箭不入。真可謂無堅不摧,萬無一失,專門為梁山泊量身定做的。
海鰍船戰術的失敗不能說總設計師葉春的設計有問題,也不能說高俅的戰術安排有問題。隻能說梁山好漢太厲害了,厲害的有些難以置信。我們注意到海鰍船出戰是在農曆的十一月中旬,將近臘月,數九寒天。雖然書上說是暖冬,但也未必暖得過全球氣溫持續升高的今天。直到現在黃河山東段尚且年年冰凍,更何況是沒有溫室氣體排放的宋朝了。在冰冷刺骨的湖水裏我們的張順等同誌還能像模像樣鑽進水裏掄起大錘鑿透船底木板,真有點駭人聽聞,神話傳說一樣的情節。梁山冬泳的人可能有,但讓人長時間鑽在零度左右的水裏並且還要舉著鐵鑿銅錘做撞擊運動,難度是不是太大了?
施耐庵安排梁山大破海鰍船無非是要說明梁山根據地堅不可摧,宋朝拿梁山無可奈何。這種情況下的招安是不是很讓人不服氣?尤其是梁山好漢的結局多以悲劇收場,這種不服氣又不自覺演變成了一種憤怒。人們對於《水滸》的爭論也在於此,既然梁山泊堅不可摧,又為何非要選擇招安呢?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在“閑話招安”一章裏詳談。
施耐庵把梁山集團安排得很強大實際上也代表了作者的一種願望,有一種說法說施耐庵是一百單八將施恩的後人,那麽施耐庵更沒有理由不把梁山安排的很強大了。其實作為一個小說家,他的書首先要迎合廣大民眾的口味。這樣才能有市場,才能流傳下去。而在廣泛的下層社會裏民眾對於梁山的強大是很喜聞樂見的,這是社會階級對立的產物。於是乎海鰍船被鑿漏了,高俅被活捉了。
高俅被活捉使宋江麵臨一個巨大的難題,即如何處置他。殺了自然大快人心,讓林衝主刀最好不過;放了雖說大痛人心,但對招安有好處。麵對兩難抉擇,宋江是如何取舍的呢?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