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梁山集團最大的硬傷
水滸密碼:解密一百單八將 作者:席光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文化梁山好漢的業務分工比較細致科學,基本達到了人盡其才。上山前學的什麽專業,上山後基本上就被安排在了什麽崗位。有專門馬戰的,有專門步戰的,有管後勤的,有管營銷的,有開酒店的,有打探消息的,有做衣服的,有打兵器的,有醫人的,有醫馬的,有管紀檢的,有管組織的,有管財務的……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行政管理體係,跟一個地方行政機構差不多了。
一百單八將的分工細致而科學,可謂物盡其力,人盡其才,基本達到了“領導幹部專業化”的要求。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梁山好漢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絕大多數都屬於“大老粗”。一百單八將中除了宋江和林衝偶爾能吟幾首詩,盧俊義、柴進和燕青勉強算個文人,吳用做過民辦教師,裴宣做過法院書記員以外,其他人都談不上什麽文化素質,基本上處於文盲或半文盲狀態。那些公務員出身的好漢們以前多是中下級武將,天天跟兵器打交道,文化程度未必怎麽樣。用現在的學曆衡量,相當於初高中水平的已經很不錯了。這些人裏能達到本科水平的恐怕隻有韓滔和楊誌兩個(中過武舉)。那些黑幫出身、盜賊出身、打魚出身和開酒店出身的好漢,估計大部分連小學文化都達不到。比如,張橫連給弟弟張順寫信的文化都沒有。
可以說梁山好漢的文化水平整體較低,離“領導幹部知識化”的要求相差甚遠。知識決定一切,一個沒有文化知識的團隊注定不會有多大發展空間。
宋江其實很重視知識分子,也很重用知識分子,如盧俊義、林衝和吳用這些文化稍高一點的都處在梁山集團最高領導層的位置。柴進負責後勤兼財務工作,裴宣負責紀檢工作,也都是很重要的部門。雖然如此,宋江在知識分子的培養方麵做得卻很不夠。也沒見他在梁山舉辦過什麽領導幹部培訓班,也沒見他給兄弟們掃掃盲。試想朝廷招安這麽一批“粗人”幹什麽?除了用這些人打打仗外,能放心讓他們到地方上去任文職嗎?這些動不動就吹胡子瞪眼和拿刀殺人的好漢們,能做好一個地方的父母官嗎?
過多的大老粗聚在一起,很難形成一個長遠的共同理想、施政綱領或奮鬥目標,也很難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宋江麵對這樣一個戰鬥力很強,但是文化素質很低的特殊團隊,也隻能用一個模糊不清的“替天行道”來維係隊伍內部的穩定。在梁山集團一部分人眼裏,奮鬥的目標似乎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論秤分金銀”,快活一天算一天。跟這些人談什麽革命理想,拜托,省省吧,那無異於對牛彈琴。
總之,梁山集團在領導幹部的“年輕化”及“專業化”方麵做得不錯,但在最重要的“領導幹部知識化”方麵相當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並阻礙了梁山集團向更高及更強方麵的發展。客觀上講,僅靠梁山集團領導層現有的實力和能力,很難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
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無外乎有三種結局,一是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如劉邦和朱元璋;二是被鎮壓下去,如陳勝、李自成和洪秀全;三是接受招安,替現有朝廷出力。第一條路成功的案例很少,宋朝之前似乎隻有劉邦一個;第二條路失敗的案例卻有太多太多,宋朝之前就有綠林軍、赤眉軍、黃巾軍、陳勝、黃巢……“自幼曾攻經史”的宋江想必對這些已了如指掌,梁山集團具體走哪條路,他心裏可能已反複權衡了很多次。
宋江之所以選擇第三條路,是不是出於對自身實力的一種定位呢?改朝換代不可能,被鎮壓下去不甘心。宋江麵前隻剩下第三條路了,那就是招安。不過“招安”這條路在宋江之前還鮮有人走,宋老大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把自己和一百零七個兄弟當做了賭注和試驗品。
一百單八將的分工細致而科學,可謂物盡其力,人盡其才,基本達到了“領導幹部專業化”的要求。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梁山好漢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絕大多數都屬於“大老粗”。一百單八將中除了宋江和林衝偶爾能吟幾首詩,盧俊義、柴進和燕青勉強算個文人,吳用做過民辦教師,裴宣做過法院書記員以外,其他人都談不上什麽文化素質,基本上處於文盲或半文盲狀態。那些公務員出身的好漢們以前多是中下級武將,天天跟兵器打交道,文化程度未必怎麽樣。用現在的學曆衡量,相當於初高中水平的已經很不錯了。這些人裏能達到本科水平的恐怕隻有韓滔和楊誌兩個(中過武舉)。那些黑幫出身、盜賊出身、打魚出身和開酒店出身的好漢,估計大部分連小學文化都達不到。比如,張橫連給弟弟張順寫信的文化都沒有。
可以說梁山好漢的文化水平整體較低,離“領導幹部知識化”的要求相差甚遠。知識決定一切,一個沒有文化知識的團隊注定不會有多大發展空間。
宋江其實很重視知識分子,也很重用知識分子,如盧俊義、林衝和吳用這些文化稍高一點的都處在梁山集團最高領導層的位置。柴進負責後勤兼財務工作,裴宣負責紀檢工作,也都是很重要的部門。雖然如此,宋江在知識分子的培養方麵做得卻很不夠。也沒見他在梁山舉辦過什麽領導幹部培訓班,也沒見他給兄弟們掃掃盲。試想朝廷招安這麽一批“粗人”幹什麽?除了用這些人打打仗外,能放心讓他們到地方上去任文職嗎?這些動不動就吹胡子瞪眼和拿刀殺人的好漢們,能做好一個地方的父母官嗎?
過多的大老粗聚在一起,很難形成一個長遠的共同理想、施政綱領或奮鬥目標,也很難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宋江麵對這樣一個戰鬥力很強,但是文化素質很低的特殊團隊,也隻能用一個模糊不清的“替天行道”來維係隊伍內部的穩定。在梁山集團一部分人眼裏,奮鬥的目標似乎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論秤分金銀”,快活一天算一天。跟這些人談什麽革命理想,拜托,省省吧,那無異於對牛彈琴。
總之,梁山集團在領導幹部的“年輕化”及“專業化”方麵做得不錯,但在最重要的“領導幹部知識化”方麵相當欠缺,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並阻礙了梁山集團向更高及更強方麵的發展。客觀上講,僅靠梁山集團領導層現有的實力和能力,很難達到改朝換代的目的。
中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無外乎有三種結局,一是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如劉邦和朱元璋;二是被鎮壓下去,如陳勝、李自成和洪秀全;三是接受招安,替現有朝廷出力。第一條路成功的案例很少,宋朝之前似乎隻有劉邦一個;第二條路失敗的案例卻有太多太多,宋朝之前就有綠林軍、赤眉軍、黃巾軍、陳勝、黃巢……“自幼曾攻經史”的宋江想必對這些已了如指掌,梁山集團具體走哪條路,他心裏可能已反複權衡了很多次。
宋江之所以選擇第三條路,是不是出於對自身實力的一種定位呢?改朝換代不可能,被鎮壓下去不甘心。宋江麵前隻剩下第三條路了,那就是招安。不過“招安”這條路在宋江之前還鮮有人走,宋老大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把自己和一百零七個兄弟當做了賭注和試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