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阻擋了一個多月之後,袁軍突然投降。

    接洽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袁術病死了。

    袁術就在這支軍隊裏。同行的將軍有紀靈、橋蕤、張勳、徐晃、梁剛、樂就、雷薄、韓暹、陳蘭、韓浩等十人。

    陳蘭死於彭澤,梁剛、雷薄、韓暹被塗山射箭點殺。

    那次四將圍攻塗山,乃是紀靈、橋蕤、張勳、徐晃。結果徐晃被擒,紀靈受傷,橋蕤、張勳被黃忠射死。

    這支袁軍還剩下兩個健康的將軍:樂就和韓浩。

    ——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群眾能夠記住的,就是勝利者書寫的曆史。

    曆史上袁術和公孫瓚,都死於199年,是死得最早,同時也都是最強大諸侯。

    為什麽說這兩位很強大呢?

    大家都知道,三國之前,這個國家實行的是刺史製,軍隊是由國家統管的。那麽,三國之前的東漢末年,國家的軍隊在哪兒呢?

    好吧,因為有黃巾之亂,答案有點複雜,那就改為三國開啟(董卓進京)之後吧。

    ——

    三國開啟之後,國家軍隊,分為五股,分別由袁術、公孫瓚、董卓、丁原、劉焉管理。

    後四個,即公孫瓚、董卓、丁原和劉焉,他們管理的軍隊,都是邊防軍。袁術管理的,才是中央軍。京城洛陽那邊,則是少量的衛戍部隊。

    董卓奉詔,進京勤王,並沒有帶走全部的邊防軍。所以後麵才有馬騰、韓遂的舞台。

    公孫瓚,手下並沒什麽出名的將領,卻仍然能夠跟袁紹抗衡,就是因為他有邊防軍。

    呂布手下的兵,是繼承丁原的邊防軍。

    劉焉的邊防軍,主要是防南蠻的。

    其實,想想冀州、徐州、青州、袞州、豫州、揚州、荊州各州刺史名下都有些什麽兵,就會知道邊防軍的存在。

    於是很明顯,三國開始之初,袁術的中央軍兵力,非常強大。

    ——

    隻不過,這四股兵力的領頭人,都有毛病。董卓倒行逆施,呂布反複無常,公孫瓚剛愎自用,劉焉疾病纏身,袁術居然還稱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敗幾乎就成了定局。

    失敗之後,袁術手下那些武將,自然就不會被曆史所傳頌、所敬仰了。

    但這,並不足以說明他們就真的就是庸才。

    ——

    現在說樂就和韓浩。紀靈還要養很長一段時間的傷。

    樂就,跟淩操、董襲有點類似,屬於猛將。

    韓浩稍有不同,既是武官,也有一定的內政能力。

    單獨的猛將,也可以擔任一方郡守,但時間不宜過長。韓浩則能打破這樣的限製。

    ——

    十萬袁軍,直接戰損並不足萬,但事後收攏,一造冊,居然隻有七萬多人。

    其中有許多傷重的、病重的、鬧事的,煽動軍心的,都被處死,再拋到長江喂魚了。

    俘虜的七萬袁軍,士兵基本素質還行,但思想上,還殘存著袁術的影響。

    所以,這七萬袁軍,暫時還不能形成戰力。

    ——

    將俘虜轉化為戰力,常見的手法,有快中慢之分。

    快,就是直接將俘虜與自己的軍隊打散,進行隨機混編。使得俘虜與俘虜之間,不方便串聯,避開再次背叛或當逃兵的可能。

    中,則是將焦慮與自己的後勤士兵進行混編,過上一年半載,才可以補充進自己的作戰部隊。

    慢,就是遣散俘虜,讓他們重歸平民了。

    可往自己的占領區遣散,增加占領區人口;也可直接就地遣散,讓俘虜到敵占區去宣傳自己(曆史上出現過的派發遣散費那種方式,一般不采用)。今後再從百姓裏征兵。

    ——

    荊南是哪種方式?這個,塗山原先不知道。隻是因為參與了七萬俘虜的處理過程,這才知道,荊南采用的方式是“中速”方式。

    休整地點並不在荊南,而在豫章。

    荊南那邊過來的所謂後勤兵,並不是各郡的治安兵,而是各個官辦廠、官辦礦、官辦窯,抽出來的士兵。

    這次抽來的人數是七萬,數量與俘虜相當。以前抽過沒有,塗山不知道。

    ——

    這一仗,曆時三個多月,幾乎沒有直接戰損,但還是減員了一千多人。

    對於四萬來說,一千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這麽一場大戰打下來,作為總指揮的塗山,還是需要向樊韻匯報一下的。

    正好找到樊韻,塗山就說:“我正要找你,匯報一下這次攔截戰的情況。”

    “哦,那你就說吧。”樊韻應了一聲。

    但旁邊蔣琬插言了:“仗打完了,匯報是當然之事。然此事不急,琬這裏有更急之事。”

    樊韻歉意地笑了一下,塗山隻好走了。

    ——

    這一拖,就是十幾天。這期間,倒也不是一次都沒找到樊韻。但隻要找到,就見到樊韻非常忙碌。塗山也不好多說什麽。

    這天,終於有人通知,說明日樊韻在新淦縣飛虹殿設宴(設宴,就是現代的開會),請塗山參加。這下,總能匯報了吧。

    被邀請的,還有黃忠。

    ——

    早早的,就趕到新淦縣。

    次日,赴飛虹殿,也就是飛虹莊園的大殿。

    外麵,自然有少量士兵充當保安,把守各個關鍵位置。

    進殿之後,塗山望了一眼,沒幾個熟人,並且,從穿戴上看,武官極少,而文官極多。

    ——

    到時間了,樊韻也來了。

    不過奇怪的是,樊韻並沒坐主位。主位就這樣空著。

    在座的人,七八成塗山都不認識。可以推論,他們之間,也必然存在互不認識的情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種時候,應該有人出麵,介紹一個每個人的身份,讓大家相互認識。

    但卻沒有。

    ——

    首先說話的是一個文官:“在下李恢、字德昂,初次與會,特向各位高賢致意。”

    這是因為要說話,才自我介紹了一下。

    塗山想了一下,原劇情中,此人輾轉建寧、交州等蠻荒之地。智勇雙全,且具備開疆拓土特性,並且還懂經濟。綜合素質堪比軍師;也可以說,此人乃古人當中的現代人。

    李恢繼續道:“恢這裏,接到元代(董襲)傳信,攻壽春很不順便,士兵折損雖然不大,但耗費了許多時日,近日方才拿下九江(壽春,揚州治所),目前,正往吳郡挺進。

    “這其中,擒得一員猛將,名喚太史慈,字子義。該降將聲稱不服,除非有人能夠單挑贏了他。目前,已將他押往廬江舒縣。”

    一名文官道:“他哪是不服啊,是在找台階而已。”

    “孝起兄高見。”李恢答謝了一句,坐下。

    塗山想了很久,才記起,孝起,就是陳震。原劇情中,此人當官較晚,劉備領荊州牧之後,才征辟陳震為從事。後來輾轉當了好幾個地方的太守,最後遷尚書令。人才屬性是:地方行政長官。

    冷場了一小會兒,換另一個文官,起身道:“在下法正,字孝直。前線戰報說,汝南那邊,呂定公(呂岱)再次分兵,讓徐文向(徐盛)率兵兩萬,拿下沛縣;周幼平(周泰)率兵一萬,拿下陳國。此外,蔣公奕(蔣欽)駐梁國、甘興霸(甘寧)駐魯國,短期內,除潁川之外,豫州所有郡城有望全部拿下。”

    ——

    聽了這番話,塗山就有點激動了。

    不僅擋了袁術,並且還反攻了袁術,看來樊韻這個上級,也還是有血性的。

    還有,周泰、蔣欽、甘寧三名大將的加入,也是極好的消息。

    “法憑,該你了。”樊韻提醒。

    “哦,”塗山起身抱拳,“末將趙範,字法憑,與副將黃忠、黃漢升一道,率漢昌四萬士兵,阻攔袁軍十萬。曆時三月,袁軍投降,得俘虜七萬,正在預章整編。降將樂就、韓浩、徐晃,因袁術已亡,願意歸順。另有降將紀靈,身負重傷,正在治療。目前我軍已經休整半月,隨時可以再上戰場。”

    一名文官向塗山拱手:“法憑將軍請了,在下杜畿(ji,機),字伯侯。”

    “久仰伯侯之命,如雷貫耳,”塗山說,“但不知伯侯有何見教?”

    杜畿道:“此後法憑應上豫州。到底是汝南,還是沛縣,不知法憑將軍以為應該兵向何處?”

    塗山迴道:“慚愧,範沒想過。長嫂雅聲讓末將上哪裏,末將就上哪裏。”

    樊韻聽了,說:“我也沒想過。孝直以為呢?”

    “這事不應由正說了算。”法正道。

    ——

    杜畿站了起來:“各位,今日之會,乃有一件大事待決。那就是:正名。我等辛苦操勞,殫精竭慮,所為何來?我等之主公到底是何人?每思及此,畿便夜不能寐……”

    “是啊,我們奉誰為主呢?”樊韻跟著說。

    “難道不是樊府君您嗎?”杜畿直接就頂撞了一句。

    “怎麽可能是我?”

    遠處一個文官站了起來:“在下有一問,請樊府君指教。”

    樊韻答道:“機伯有話請講。”

    機伯?塗山想了一下,記起這人是伊籍。原劇情中,此人依附劉表,但劉備一來,他就心向劉備。最後在劉備那邊的待遇很好。人才屬性:就是一般文官,偶爾可以充當外交官。

    伊籍問:“此番袁術來襲,我荊南軍民的所有應對,哪一項不是樊府君您的主意?”

    樊韻想了一下,迴答:“奪取豫章,就不是我的主意。還有分兵攻九江(壽春),也不是我的主意。”原來,反攻汝南、拿下豫州,是樊韻的主意。

    伊籍說:“那就是說,大部分都是樊府君的主意。即便不是,那也是樊府君您同意了的。眾所周知,事實上我們荊南最終決策之人就是樊府君。難道不是嗎?”末尾還帶了個外國風尾巴。

    “反正我不當主公,”樊韻道,“要不,還是法憑來當吧。”

    ——

    火燒到自己身上,可是不行的。

    塗山到這個世界,是來做任務的,並不是一生一世長期呆在這裏。因此,對塗山來說,能不當主公,就盡量不要當,省得累、省得麻煩。

    但如果直接拒絕,而沒什麽折中的解決辦法,估計還是不行。

    ——

    最早,樊韻買通牙行,繼而掌控牙行,沒跟塗山講;然後,樊韻四處引進人才,也沒跟塗山講。塗山以為樊韻想當上級,反正自己也樂於當下級,自然什麽也沒說。

    如今看來,樊韻沒講,有她性格粗放、疏於細節的原因,但又何嚐沒有他人告誡、不要她講的原因。

    隻是這些文人們誰也服不了誰,又或者他們真的品格高潔,所以,他們才想推樊韻當主公吧。

    塗山認為,樊韻不想當主公,多半是真的。她是女子,女子之中固然有過英豪,但卻沒有過霸主。她若當主公,定會引來口誅筆伐,說她牝雞司晨什麽的。

    再結合這次會議,前麵,連個介紹眾人認識的程序都沒有,塗山猜想,樊韻應該真沒想過這種事,但依附的人才多了,就想要有個奔頭,因而就要逼她黃袍加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此,略微考慮了一下,塗山起身道:“此事爭來爭去,毫無意義。要不這樣,不用一人做主,而是集體做主。但這個集體的參與者,並不是同樣的權力。就像做生意參股一樣,各位的意見各占一成,雅聲獨占五成,如何?”

    一成加五成,隻有六成,不足十成;但如果每個人各占一層,卻又超過了十成。因此,眾人一聽,就感覺大有玄機。

    其實,總和是不是剛好十成,隻是小事。增發股票,不就超過了100%嗎?

    100%基礎上,增發60%,合計160%,相當於新的100%;原先,某個股東占比5%,意思是5除以100,增發之後就是5除以160,等於3.125%;

    於是,增發之後,又有兩種口徑,一是保持5%稱號,聽起來好聽,但內涵已被稀釋;另外就是將5%降到3.125%,便於理科直男直女們的理解。

    實際現實中,多用前一個辦法;後一個辦法,往往出現在小說中。

    ——

    總和是否剛好十成,隻是小事;大事呢?

    大事是:由一個人做主,變成集體做主,行不行?

    後世當然行,關鍵是此時行不行。

    要說行,就需要轉變觀念。而觀念是什麽?

    常說“三觀不正”。三觀,詞典的解釋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此處的看法是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

    怎麽解釋都無所謂,提到這個,主要是為了證明,改變三觀,是極其困難的事。

    許多事,稍縱即逝。尤其在立國之前的爭霸階段,更是瞬息萬變。如果集體決策,怎麽來得及?

    因而塗山的建議,按理說,是通不過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快穿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糧票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糧票不並收藏無限快穿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