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麽難題呢?命題詩:梅花。

    關於梅花的詩,很難寫麽?似乎文學類貼吧裏麵的以文會友,就時常以梅花為題,在寫詩。

    因此,難的既不是文體:詩,也不是題材:梅花。

    要求,詩書畫一起展現,並且還不能虛構。

    具體地說,就是黃泰皇城內,建築通常一層兩層。在某個繁華街道的轉角處,還有一幢四層。

    這幢四層建築,乃是一座酒樓,名曰:集賢。

    僅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該酒樓具有官方背景。

    巡迴隊伍所有人,包括乾元太子一行,還有到城門口迎接的其他皇子、二代等人,全都進入了這座酒樓。

    集賢酒樓麵積很大。古代的酒樓,不光是街麵那一進,裏麵還有若幹建築。因此,不要說這些人,就算是多上十倍,也裝得下。

    不過,今天,稍稍不同了點。

    所有人,都擠在第一進。

    一樓的進出通道是最寬的,剩餘位置不寬敞,實際上,所有人都擠在二三四樓。

    還不夠準確。應該說,剛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擠在二三樓。

    酒過三巡之後,話說開了,那道難題才拋了出來。

    酒店老板說:“地方有限,稍嫌擁擠,不好意思。主要是趕巧了,其它地方,正好都有去處。”

    一個二代站起身來問:“那,這四樓,應該沒人吧?”

    “四樓?”酒店老板忙說,“那不行的、那不行的。”

    三皇子讓酒樓老板下去了。

    其他人就問,四樓是怎麽迴事。

    三皇子解釋說,四樓上有一難題,乃半年多前一個遊方僧人所設。其後,隻要難題沒解開,四樓就空置出來,以示尊重。

    有人就問,什麽難題。

    三皇子說:“詩書畫。畫上一幅畫,才題上詩。”

    一個二代問:“畫畫題詩的多了,真正困難的,是什麽?”

    “哦,怪我言辭不清,”三皇子說,“真正困難的是要以梅花為題。”

    瞧瞧,以梅花為題,畫幅畫,再題上詩,巡迴隊伍裏很多人都會,還有什麽難的。

    於是就有四五個人,往四樓走去。

    有人稍慢一步,追趕著跟上。更多的人,保持觀望態度。

    ——

    不一會兒,就有人下來,說,那題目太難,簡直無從下手。

    這話,像激將法一樣,又有一些人上去。

    但上去的人,仍然束手無策。

    到後麵,塗山也上去了。

    瞄了一眼,就知道了。豈止命題詩,而且還有命題畫。

    ——

    就在那窗邊,有張桌子。如果要答題,答題者所站的位置,正是窗口。作畫的時候,需要掉轉90度直角。

    這個地方這個年代不時興畫板。

    很顯然,題目要求畫的是街景。命題畫,但街上沒有梅花;命題詩,梅花跳了出來。

    因而這樣的難題,一般的手法根本沒解。

    ——

    塗山走到窗邊,向下望了一眼。

    隻見街上行人稀疏。雖是夏天,因為人少,顯得有些蕭瑟。

    嗯,那是什麽?塗山問。

    過來了好幾個皇子二代。有二代說:“那就是梅花啊。”他們都說是梅花。

    是個什麽東西呢?

    本來是個雜物堆,或者叫做垃圾堆。結果不知是誰,把它擊散了。

    可能用的是竹帚,也可能是掌風。

    擊散之後,倒是顯露出那些雜物帶有暗紅色。但硬要說是梅花,卻又有些牽強。

    當然,現在並不是追求真正的時候。

    就算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假梅花,但能夠迴避命題作文麽?不迴避的話,去分辨梅花的真假又有何用;迴避了,就是怕了。

    ——

    今日在城門口等候的一幹人,共同的目的,可能是要讓塗山丟臉。

    所以,邀請這個答題,邀請那個答題,很快,就集中火力,邀請塗山答題。

    塗山就上去了。

    先畫畫。畫的過程中,不斷咳嗽,表示身體虛弱。

    街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來了。反正那不是重點,是背景。

    地麵散開的梅花辨,暫時沒畫。開始題詩了。

    詩沒題完,就是一陣非常猛烈的咳嗽。

    那咳嗽聲,都差點讓在座的有幾個二代心軟了。

    好不容易,詩題完了。

    迴過頭來,要補齊畫。並且,要補課的,還是關鍵部分,也相當於畫龍點睛。

    這個時候,塗山似乎遇到了行為障礙。那毛筆,始終伸不到紙上去。

    努力了幾次,終於,噴血了。

    不是吐血,而是噴血。

    噴血場景,參考小龍女吐血之菲版。

    塗山自然不是往空中噴血,而是身體一歪,往畫上噴了一口血。

    那噴濺的血點,以及噴濺的形狀,正好,就是樓下攤散開的假梅花瓣的寫照。

    用血作畫啊!

    噴血,不是割血,因而血畫的震撼力,遠勝於血書。

    吃瓜的大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

    噴血之後,塗山暈倒在地。搶救,扶走,公冶方儀出來接手,有二代挺身而出,帶路尋找醫館,等等,一通混亂。

    震驚過後,迴頭再看塗山留下的詩畫。

    畫,也就那樣了。主題十分明確。地麵的梅花瓣,是噴血畫成的,鮮紅、醒目。其餘街景,則以水墨畫手法,幾筆寫意性質的勾畫,朦朧而模糊。

    老實說,這樣的畫,如果那攤梅花瓣不是噴血畫成的,十分平常。隻因為噴了血,所以大家都被震住了。

    ——

    再看詩。不對,不是詩,而是一首詞,卜算子:

    帶病上高樓,歎氣推窗看。街道中間有異常,好似梅花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已過了春天,入藥還嫌晚。堆好之餘又打開,瀝血裁歌扇。

    (原創。韻腳古今通壓。多音字“了”,讀輕聲平,突破格律;平仄要求36字,破敗1字,1÷36=2.78%<10%,平仄合格)

    ——

    這首詞的上片,幾乎以白話的方式在描寫。主要寫景寫物寫實,有“上高樓”、“推窗看”及“街道中間有異常,好似梅花瓣”。

    順帶的也有寫事,有“帶病”、“歎氣”和“好似梅花瓣”。

    前一個寫景“好似梅花瓣”表示敘述,後一個寫事表示懷疑。同一句,兩層意思。

    詞的下片,前三句仍然相當於白話。前兩句寫事,後兩句寫實。

    “已過了春天”表示梅花出現的季節不對,沿襲了上片末句的懷疑。

    種植梅花最大的用處,就是入藥,不知道這是不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入藥還嫌晚”,說的是,如果真是最近這一季的梅花,這都初夏了,那花瓣肯定已經不能入藥了。

    第一句,帶有一點懷疑;第二句,就直接從懷疑中拔出了。

    兩句綜合,意思是,不管那是不是梅花瓣,都已經成為垃圾。

    成為垃圾,就應該堆放好,等待運走。結果沒有,不知被什麽東西猛擊了一下,打散了。這就是“堆好之餘又打開”。隱含設問,這又是為了哪般?

    末尾,“瀝血裁歌扇”,嘔心瀝血,就是為了剪裁出一幅扇子的形狀。

    同時,最後這一句,遺詞精練,其中的“瀝血”還有噴血相佐證,算是壓住了陣腳。

    整首詞,前麵的白話,比起一片兩片或一上一上,沒那麽腐朽。因而最終的化腐朽為神奇,最多就變成了化白癡為神奇。

    ——

    “一片兩片”的末句,有“飛入蘆花(草叢)”,有“香山紅葉”。其作者,有說乾隆,有說鄭板橋,而“香山紅葉”,必然指的是當代人。

    從文理去判斷的話,隻能是乾隆。

    這是因為,“一片兩片”的腐朽部分,平仄什麽的,全都亂了,違犯了格律。

    違犯了格律,即是違犯了規則。

    敢於違犯規則,自然是製定規則之人。

    所以,作者是乾隆,

    “一上一上”的前部,不如“一片兩片”腐朽,就是因為規則的限製。

    但是後麵,一個沒有野心的家夥,居然寫出了野心,也夠中二的。

    ——

    塗山這首詞的前部或大部,不如“一片兩片”腐朽,其原因,也是因為規則。

    塗山此時,在文壇上並沒有什麽地位,在政治上更是無名小卒,哪敢隨便違犯規則。

    所以,就用白話了。並且,塗山的思維,本身就是白話,用白話去寫,也相當容易。

    精雕細刻最後一句,那就不算什麽了。不說原主杭修竹,就說塗山的高中學霸光環,隻整一句,花點功夫,肯定還是弄得出來的。

    總而言之,這是一首帶表演的詞。

    有了噴血的表演,這首詞就非常令人震撼。如果沒有噴血表演,詞的水平,也就算“較好”吧。

    ——

    意境,或中心思想,前麵沒說。這是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還有一些人,根本就不去解讀。當然,有些作品,本身也不需要去解讀。

    不需要解讀舉例:床前明月光。

    當然,這首詩,解讀起來是非常複雜,“說了又沒說”,極有水準的。

    這樣說,隻是遵循原作,不是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再舉例:床字,指井欄。如果真是井欄的話,就真的無法解讀了,這首詩的高明之處也就不存在了。

    還有,鬢毛衰的衰字讀吹,韻腳都不壓了。好好的詩,變成不合格品,還真會鑽研。

    ——

    梅花為題的,比較出名的,說兩首。

    第一首驛外斷橋邊。整首詞故意迴避“梅”字,非常別扭。並且,名為寫梅,實為寫人。

    第二首牆角數枝梅。真是寫梅,不寫人。其中後兩句很精彩,關鍵詞是暗香。不去聞,好像有香味;仔細一聞,又沒了。那香味,就像是躲起來了。躲起來的香味,所以稱暗香。

    此處的暗香一詞,算是有這個詞的最佳語境。

    ——

    塗山的卜算子,塗山自己在寫的時候,前麵使勁堆砌白話,末尾精雕細刻一句。其本身,跟牆角數枝梅相似,直接寫的,就是那地上的梅花瓣。並沒有第二層意思,或者更深的意境。

    但其他人,就不是這樣認為了。

    ——

    塗山,以噴血,以傷情,震驚了眾人,再以卜算子,加深了這種震驚。

    最後,眾人真的就震驚了。

    最高興的,自然是乾元。塗山有真本事,塗山真是海雨伯的傳人,就能證明自己有眼光,並且還果斷,還是行動派。

    瀝血裁歌扇,為什麽是“歌”扇?以歌去修飾,說明那扇,是歌舞用扇。

    整首詞不見風月,因而那歌,並不是普通的歌,而是歌舞升平的歌。這是在讚揚黃泰皇帝啊。

    這就是太子一派的解讀。

    其他皇子及二代,關注的重點則是“瀝血”,因為塗山真的瀝血了。

    真的瀝血,並且還寫出來了,說明塗山知道一切,很難受很受傷。

    塗山知道了什麽?知道其他皇子針對太子,自己遭受了池魚之殃。

    於是乎,其他皇子就不敢繼續向塗山發難了。

    這是因為,塗山的身體都弱成那樣了,萬一有個好歹,全國人民都不答應。

    巡迴隊伍中的三院文科弟子,原先,是以高高在下的姿態,俯視塗山的。

    裕賽烏奎合,塗山那首五絕之後,他們認為,塗山水平還可以,跟自己差不多,算是可以交往之人。

    但今日,就不同了。塗山的技法,他們知道一些。

    他們既感懷塗山的噴血,又讚歎塗山噴得妙。自己問自己,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今後還是對塗山遠之吧。

    ——

    塗山自己,經過這次詩書畫的解題,一下就輕鬆了。

    假裝自己水平高,假裝自己的海雨伯的傳人,已經取得了成功。

    今後,塗山就不再需要把精力放在這上麵了。

    又放在哪兒呢?自然是向杭勇複仇。

    對了,向杭勇複仇的計劃是怎樣的呢?

    公冶方儀說:“你早晚能看到他的畫像。到時候,你照實說,我是說,你指出他是杭家弟子,並且在他上次剛派往北邊之後不久的時間裏,你在龍漢京城附近碰見過他一次。”

    塗山問:“關鍵是後者吧?”

    “不錯。”

    “是讓他失去黃泰國的信任嗎?”

    “不是,是斷他一條歸路。”

    塗山一想,也對。杭勇那個隻顧自己的不合格臥底,可是有黃泰龍漢兩個窩的。打掉一個,的確很有必要。

    ——

    公冶方儀“遲早能夠看到畫像”的預測,很快就應驗了。

    自然不是特意的。

    這個時候,塗山在黃泰國文壇的地位,空前高漲。

    於是乎,就要跟許多與文壇相關的人相互走動拜訪。如此一來,就看到了杭勇的畫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快穿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糧票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糧票不並收藏無限快穿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