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德克利夫學院以前,我把大學生活想像得十分浪漫,如今這浪漫主義的光環已經消失。但是在這從浪漫主義向現實的過渡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如果沒有這段實踐,我是根本不會懂得的。我所學到的寶貴經驗之一就是耐心,我們接受教育,要像在鄉村散步一樣,從容不迫,悠閑自得,胸懷寬廣,兼收並蓄。這樣得來的知識就好像無聲的潮水,把各種深刻的思想毫無形跡地衝到了我們的心田裏。“知識就是力量。”我們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廣博而精深的知識——就可以分辨真偽、區別高低。掌握了標誌著人類進步的各種思想和業績,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如果一個人不能從這種脈搏中體會到人類崇高的願望,那他就是不懂得人類生命的音樂。
文學是我理想的樂園。在這個樂園裏,我享有一切權利。沒有任何感覺上的障礙能夠阻止我和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交流。
思想的烏托邦
至此,我已把自己的生平作了一個簡略的敘述。但我還沒有告訴大家我是何等地嗜書如命。我對書籍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普通人。其他人通過視聽獲得的知識,我則是全靠書籍,因此,我要從我開始讀書時說起。
1887年5月,我第一次讀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說,那時我才7歲,從那時到現在,我如饑似渴地吞食我的手指所接觸到的一切書籍。
起初,我隻有幾本凸字書,一套啟蒙讀本,一套兒童故事和一本書名為《我們的世界》,敘述地球的書,這是我全部的書庫。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上麵的字磨損得無法辨認。有時候,莎莉文小姐讀給我“聽”,把她認為我能懂得的故事和詩歌寫在我手上。但我寧願自己讀,而不願人家讀給我“聽”,因為我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讀我覺得有趣的作品。
實際上,第一次去波士頓之行時,我才真正開始認真地讀書。在學校裏,老師允許我每天花一些時間到圖書館看書,在書架前摸索著走來走去,隨便取閱圖書。不管書中的文字我能認識多少,也不管能否看懂,我都照讀不誤。文字本身使我入了迷,而不管自己所讀的究竟是什麽。那段時期我的記憶力很好,許多字句雖然一點兒也不明白其涵義,但都能記在腦子裏。後來當我開始學會說和寫的時候,這些字句很自然地就冒了出來,朋友們都很驚奇我的詞匯竟如此豐富。我準是不求甚解地讀過很多書的片斷(那段時期我從未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以及大量的詩歌,直到發現《方德諾小伯爵》這本書,我才算第一次把一本有價值的書讀懂、讀完。
文學是我理想的樂園。在這個樂園裏,我享有一切權利。沒有任何感覺上的障礙能夠阻止我和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交流。
思想的烏托邦
至此,我已把自己的生平作了一個簡略的敘述。但我還沒有告訴大家我是何等地嗜書如命。我對書籍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普通人。其他人通過視聽獲得的知識,我則是全靠書籍,因此,我要從我開始讀書時說起。
1887年5月,我第一次讀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說,那時我才7歲,從那時到現在,我如饑似渴地吞食我的手指所接觸到的一切書籍。
起初,我隻有幾本凸字書,一套啟蒙讀本,一套兒童故事和一本書名為《我們的世界》,敘述地球的書,這是我全部的書庫。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上麵的字磨損得無法辨認。有時候,莎莉文小姐讀給我“聽”,把她認為我能懂得的故事和詩歌寫在我手上。但我寧願自己讀,而不願人家讀給我“聽”,因為我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讀我覺得有趣的作品。
實際上,第一次去波士頓之行時,我才真正開始認真地讀書。在學校裏,老師允許我每天花一些時間到圖書館看書,在書架前摸索著走來走去,隨便取閱圖書。不管書中的文字我能認識多少,也不管能否看懂,我都照讀不誤。文字本身使我入了迷,而不管自己所讀的究竟是什麽。那段時期我的記憶力很好,許多字句雖然一點兒也不明白其涵義,但都能記在腦子裏。後來當我開始學會說和寫的時候,這些字句很自然地就冒了出來,朋友們都很驚奇我的詞匯竟如此豐富。我準是不求甚解地讀過很多書的片斷(那段時期我從未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以及大量的詩歌,直到發現《方德諾小伯爵》這本書,我才算第一次把一本有價值的書讀懂、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