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士族問題


    見魏延和法正不走,劉備也清楚他們有要事相商,於是揮退帳內閑雜人等,並讓陳到領衛士在府衙內四處巡視防止隔牆有耳泄露了機密。


    當堂內隻剩下君臣三人後,他們之間也不複剛才的嚴肅,從三人的稱唿就能窺知一二。


    “文長,孝直,不知尋孤何事,莫非在交換人質一事上,還有其他安排不成?。”


    劉備左思右想,覺著除了此事外好像也沒其他大事值得魏延與法正興師動眾來找他。


    “主公,對於放棄襄陽交換人質一事上,在下還有一些不解,希望得到文長的解惑以驗證心中猜想。”


    法正說了一句後,就將目光轉向魏延,眼中的意思很明確,請開始你的表演。


    劉備聞言也來了興趣,同法正一樣注視著魏延,希望他能說出個子醜寅午來。


    “主公,在下力主交換人質的確另有他意,並非害怕東吳崛起,相信主公您也清楚,在沒有荊州和交州的情況下,東吳注定隻有覆滅一途。


    相比於曹魏、東吳,在下更擔心的是南陽士族。”


    圖窮匕見,什麽擔心東吳崛起都是騙人的,真正原因還是在南陽士族上。


    眾所周知


    東漢是士族的天下,尤其是以南陽士族、潁川士族、河北士族為甚,至於後世的關隴集團,在大漢給前者提鞋都不配,其原因還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身上。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作為龍興之地的南陽,隻要不瞎的士族都曾投資劉秀,為他中興漢室出人出力,出錢出糧,這才以位麵之子的身份撥亂反正,覆滅王莽所立的新朝。


    對了,王莽是河北人,背靠河北士族完成篡漢,但奈何上位之後直接開曆史倒車,恢複井田製,國家奴隸製等一係列已經在曆史垃圾堆落灰的政策,這樣胡作非為導致國家物價飛漲,致使民不聊生。


    直到現在河北士族在才反應過來,他們好像推了個傻逼上位,非但沒能為士族謀利,反而開曆史倒車妄圖恢複周製,於是他們很幹脆的放棄王莽,將目光投向漢室宗親劉秀身上。


    所以被士族拋棄的王莽,麵對崛起於微末的劉秀,隻堅持了區區三年就被攻滅,一個偌大的王朝被起義軍三年攻滅,背後要是沒有人裏應外合誰信呐。


    言歸正傳


    在河北登基稱帝後,為快速掃除新朝留下的積弊,劉秀自然會大肆啟用一路支持他的中興大漢的士族,而南陽以及潁川士族無疑是收獲最大的一方。


    這一點從漢明帝所供奉的雲台二十八將就能窺知一二,在雲台二十八將中,有南陽人十一人,潁川人七人,河北人七人,關中三人。


    從這一點不難看出,南陽在東漢的政治格局中占有何等地位。


    迴到現在


    現在的南陽士族雖然在影響力不及潁川士族分毫,畢竟誰叫潁川士族的投資成功了,而他們的投資卻失敗了呢。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因為都是士大夫階層,也都是以經學傳家,再加上特殊的政治地位,在大漢依舊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而對於當下的劉備來說講,取得南陽士族的支持尤為重要,除了政治上的考量外,人才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人才問題,是伴隨季漢崛起的老毛病,雖然有諸葛亮、魏延、法正等治國安邦之才,但再好的國策也需要人來施行,更何況他們還要忙於內外戰事,精力不可能一直聚焦在內政上。


    倘若劉備能得到南陽士族的支持,這些問題都能被解決,雖然南陽士族沒有培養出像荀氏八龍、荀氏三若那樣的頂尖人才,但像治理一郡、一縣的主官還是不缺的,而這些人恰恰劉備所急缺的。


    可這些所謂的人才,對於季漢來說是一種慢性毒藥,早晚有一天會因為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利益訴求走向對立麵,從而爆發劇烈的內部衝突。


    這些來自南陽的士族子弟,他們從小就接受家國天下的教育,這種理念也深入骨髓,當需要在國家利益和家族利益之間做選擇時,他們往往會置國家利益不顧,而選擇維護家族利益。


    這種家天下的政治理念,與季漢目前推行的抑豪強,均田地的國策格格不入,而南陽士族在季漢現有的政治格局中,可以劃分到守舊派係中,作為改革派大佬,給自己找麻煩的事他當然不會做。


    所以,魏延就必須找辦法來削弱他們。


    “主公,從我們奪下荊南後,就一直秉持抑豪強,均田地的政治理念,也正是依靠這一點,讓我國百姓耕者有其田,使得糧食產量連年增長,人口也隨之膨脹。


    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皆稱主公有聖人之像。”


    欲揚先抑,反之亦然,所以先誇讚劉備一番完全沒問題。


    “哈哈,文長謬讚了,孤怎敢同聖人相提並論,更何況這是你和孔明、孝直、機伯等人的功勞啊。”


    劉備臉都笑裂了,被百姓發自內心的稱讚,這可是不可多得的功績啊。


    “但是,抑豪強,均田地這種國策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壯大我們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麵影響,就是掌握大漢知識的士族階層,對我們抱有無限的惡感,這也是我們急缺人才的重要原因。”


    魏延話鋒一轉,開始將話題將士族上引。


    劉備十分認同的點頭,這一點他能感覺到,按理說像自己這種根正苗紅的大諸侯,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大勝的情況下,來投靠的士族應該如過江之鯽一般,可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除了河北甄家這種士商外,大士族一個也沒有。


    至於南陽士族,劉備直接將他們排除在外,因為他們根本不是主動投靠自己,而是被曹操逼得活不下去才出此下策。


    可見在南陽士族問題上,曹操是真動了殺心的,而後來的曹仁屠宛也佐證了這一點,要知道曹操的每一場屠殺的背後,其實都帶有政治意義的。


    尤其是最後的曹仁屠宛,幾乎把心存漢室的南陽士族殺盡,這為曹丕篡漢掃清了最後的障礙,畢竟東漢最強的兩大士族集團,南陽士族集團與河北士族集團,一個覆滅一個投降,怎麽可能阻止得了曹丕稱帝呢。


    “主公,涼州、交州和南陽不一想,這些地方太貧瘠,基本沒有大的士族力量,就算是占據交州的士家在中原世家的麵前也隻有提鞋的份。


    所以,涼州、交州可無憂的納入我國軍政體係,迅速化為我等複興漢室的養料。


    但南陽就不行了,南陽士族力量過於強大,倘若我等吸納他們來治理地方,最後我國中、低層官吏將全部是他們,屆時也士族重家族而輕國家的理念,肯定會演變成官員與各地的豪強、士族勾連,蒙蔽視聽,通過非法的手段侵占百姓的土地。


    最後使百姓無地可種,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而百姓在麵對這種情況,要麽賣身世家為奴,要麽逃入山林為寇,甚至性情剛烈者殺起義。


    屆時我國將會動蕩不安,致使地方民政敗壞,上下離心離德,讓我們的複興大業胎死腹中。


    而這種結局不管是主公,還是孝直,甚至是千千萬萬的大漢百姓都不願意見到的。


    所以,南陽士族我們短時間內不能接納,至少在我們探索出一種新的選官機製前,是不能接納他們的。”


    魏延說的很明白,他們能壓住荊南、益州的士族,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不強,而麵對觸角遍及大漢上下的中原士族,以現在季漢的根本很難壓製得住,會被士族由下而上,由內而外侵蝕一空,為了防止改革成果被篡奪,魏延隻能暫時將他們拒之門外。


    “可他們在此戰中出力頗多,占據宛城擾亂曹軍後方,致使曹軍補給一直處於短缺狀態,為襄樊之戰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況且在他們在起義時,曾明確表示過要投降於孤,也接受了文長你的指揮,而孤也曾表示過願意接納他們投降。


    可如今戰爭結束了,我等也取得大勝,倘若孤不解救他們,不重用他們,反而置他們於之不理,這樣做恐怕有違道義,會惹天下人非議的。


    甚至有可能,從此以後天下再無士人投靠,那孤的四州之地該找何人來治理呢。”


    劉備對此非常糾結,用了會出問題,不用也會出問題,這叫他如何是好。


    “主公勿憂,我想文長早就有想法了吧。”


    法正聽到這裏,已經將前後關節想通了,隨即帶著淡淡的微笑說道。


    “哦,孝直速速道來。”


    劉備不假思索的說道。


    “其實文長已經將解決辦法告訴主公了,就是不取襄陽,同曹丕進行人質交換,因為其中有一項交換條件:


    曹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宛城內的任何人離開,同時包括其背後的家族。”


    法正瞥了一眼魏延,真是好深的算計啊。


    “主公,其實明麵上參與南陽起義的士族並不多,他們大多是不堪忍受暴政心存大漢之士,並以實力最強、聲望最大的新野鄧氏為首。


    鄧氏乃元侯鄧禹之後,助光武皇帝中興大漢,乃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對我大漢可謂忠心耿耿,相信以忠義傳家的鄧氏,也會像其先祖一樣,可為複興漢室拋頭顱灑熱血的。


    而且鄧氏族人鄧芝,目前在主公麾下效力,協助黃老將軍處理漢中事務,在臣停留漢中期間,黃老將軍曾多次讚歎鄧芝,可見其能力非凡。”


    法正提到鄧氏,就已經將魏延的目的分析得差不多了,有一句話叫做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


    “孝直說得沒錯,主公,在下認為可將其餘南陽士族放棄,隻接受以鄧氏為首的士族,這樣一來南陽士族所帶來的危害,將會被消弭殆盡。


    若主公采納此策,那麽天下間將會傳出主公為守信重諾,不惜放棄重鎮襄陽也要保全宛城義軍的安危,屆時鄧氏聽聞此事定會感激涕零。


    這樣主公既保全了名望,又不至於讓我國陷入危亡之境,可謂是兩全其美啊。


    不知主公,伱如何看待。”


    魏延看了法正一眼,不愧是法孝直,這麽快就猜到了他的真實意圖。


    其實魏延的想法不複雜,士族的影響力是大不假,但大多數都局限於家族所在的州郡,隻有少部分能走向天下,像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潁川荀氏等,而被壓製了近百年的南陽士族明顯不在此列。


    既然如此,為何不將麵臨生死危機的士族遷走,遷到另一塊士族林立的土地上呢?。


    初來乍到的新士族為了在群狼環伺的土地上生存,他們就隻有依附於統治者,這樣兩者就能成為相互依存的利益關係,而這種利益關係是牢不可破的。


    是不是感覺有點眼熟,流浪於江東的淮泗士人、孫家父子兄弟三代、江東本土士人,換個名字簡直一模一樣,很明顯,魏延是參考江東的政治格局後才定下的策略。


    “文長比計甚妙,不過孤仍有些許疑惑,還希望文長你不吝賜教。”


    道理劉備當然懂,這種牢固的利益關係他是樂意見到的,畢竟把鄧氏帶上賊船,和自己,和季漢成了利益共同體,以後季漢強則鄧氏強,季漢亡則鄧氏亡。


    既然如此,鄧氏還會在乎抑豪強,均田地的國策麽,他們肯定會主動融入進來的,尋找新的方式讓家族崛起。


    “主公折煞在下了,臣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看來隻要解決劉備的疑問,一場即將發生的政治危機,將會被他輕易化解。


    “鄧氏自光武皇帝以來,已經在新野紮根兩百多年,其家族勢力早就遍布南陽,雖然孤在駐新野期間也和鄧氏也建立了不錯的友誼,不過讓其放棄兩百年的耕耘,南下開辟新的生存之地,恐怕有些強人所難吧。


    至於文長你說的生死危機,恐怕也是無端揣測,鄧氏雖處在起義的明麵上,但未有一個鄧氏子弟參與其中,莫非曹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將鄧氏覆滅不成,這和篡漢又有何區別?。


    再一個,就算鄧氏願意舉族投靠孤,但其家中子弟不過數十,對於缺乏人才的我們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最後為了讓涼州、交州能正常運轉,還不是要廣納賢才能解燃眉之急,這樣一來,士族子弟還不是遍布我國上下,那我們不接納南陽士族又有什麽意義呢?。”


    劉備提出疑問後靜靜注視著魏延,隻要能解釋這兩個問題,他就按照魏延的計策行事。


    “嗬嗬,主公勿擾,在下自有妙計。”


    魏延自信的說道,看來心中早有腹稿了啊。


    本來想鴿的……大家五一節要得開心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