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發展速遞


    就在魏延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時,從鄴城傳迴的情報讓整個成都為之一震,曹操進魏王了,這意味著大漢已名存實亡。


    曹操進魏王的消息讓劉備大怒不已,大罵曹操是逆賊、奸賊、惡賊,竟違背白馬盟約妄自稱尊,人人得而誅之。


    就為這事,劉備連續幾天都陰沉著臉,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讓所有人噤若寒蟬,生怕觸了黴頭遭受無妄之災。


    當然除了魏延,他整天笑嘻嘻的,有時間就往劉備麵前湊,昨天匯報江州造船廠已經完成水密倉的實驗工作,目前已開始著手建造第一艘使用水密倉技術的樓船。


    今天匯報蔗糖提取鑒賞會完美落幕,參會的士族、商人、官吏見證了蔗糖的產生,也明白其背後所蘊含的利益,當場就有士族向魏延表示,隻要能獲得製糖許可,他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因為被邀請來的人,都是這些年口碑比較好的士族、商人,他們知道在魏延手底下做生意,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也知道心黑的魏延肯定有後手。


    不過魏延沒有立刻迴複,而是先讓他們先迴去耐心等著,隻要劉備點頭同意,他會立即頒發製糖許可證的。


    明天則匯報《蜀律》的印刷進度,因為活字印刷術尚有技術難題未解決,又考慮到《蜀律》全篇不過一千多字,幹脆直接使用雕版印刷術,先將《蜀律》印刷出來應應急,吏治改革已經拖得夠久了,再拖下去恐對吏治不利。


    不過也快了,印務總署已經完成第一本《蜀律》的裝訂工作,目前正快馬加鞭送往成都,後續的一千餘冊《蜀律》要不了一個月就能完成裝訂。


    後天匯報官學的建設進度,按照最初規劃,在蜀郡成都、廣漢雒城、犍為武陽三地,分別建立了兩座托孤所,一座用來收養民間的孤兒,一座用來接收軍屬、烈屬、官吏的子嗣。


    按照魏延的計劃,一旦新軍成立後,托孤所會雇傭新軍軍屬來工作,一能讓孤兒感受到母愛,二能給軍屬找個收入來源,用來改善生活。


    而後又在成都成立了一座涵蓋文、兵、工、雜等學科的大學,不過目前官學還處在摸索階段,對入學士子的年齡、學科的分門別類還比較模糊。


    士子們既可以習治國方針,也可以學行軍布陣,也能向大匠們請教製作工具,在製作途中體會自然運轉的規律。


    再加上魏延、法正、張飛、馬謖、李嚴、許靖、蒲元等文臣武將時常出沒大學,並向入學的士子傳授學問,可以這麽說,成都大學雖然是摸索階段,但豪華的師資團隊注定它出生即巔峰。


    正因如此,第一批一共三百個名額被各大士族、商人、官員搶破了頭,這些人可都是劉備治下權利最大的一撮人,也是最具有學問的一批人,若能習得十之一二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不在話下。


    張飛:~o(〃''▽''〃)o


    不過因為官學在摸索階段,對大學一事還沒定論,所以目前隻有成都有綜合性大學用於實驗,而荊州除了江陵、臨湘、郴縣有幾座托孤所,其餘皆是童學,並沒有成立綜合性大學。


    荊州沒有大學,讓荊州士子的後槽牙都快咬碎了,不過他們也無需等待多久,第二批三百個對荊州特招名額已經到了,他們隻需要同諸葛亮一起入益即可。


    ……


    歇了沒幾天,魏延又笑嘻嘻的找到劉備來匯報。


    首先是最重要的鐵礦問題,目前南中鐵礦開發的還不錯,經過無數罪犯、南蠻的付出,一條通往若水的山路建設完成,這意味著從渡口一帶開采的鐵礦石,能通過水力運輸運抵後方冶煉,不需要在渡口修建鋼鐵廠。


    不過開采的問題解決了,但冶煉卻遇到了大問題,因為礦石是釩鈦磁鐵礦的緣故,以現有的技術很難達到冶煉要求,他們盡管擁有取之不盡的鐵礦石,但卻無法冶煉成鋼讓人失望不已,就連魏延也倍感絕望。


    在眾人失望時,匠作監右監丞宋星他卻沒有放棄,他始終堅信沒有冶煉不了的鐵礦石,如果有,那就說明爐內的溫度還不夠高,於是宋星開始苦思解決辦法。


    最後,宋星認為問題的根源在燃料上,他敏銳的發現木柴、木炭之間燃燒溫度存在巨大差異,如果使用同樣的方法對煤炭進行二次處理,會不會得到更好的燃料呢?。


    毫無疑問,宋星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再加上魏延從旁提出建議,宋星帶領工匠們失敗無數次,終於在成都燒製出第一批焦煤。


    目前宋星和這批焦煤已經南下朱提郡,在那裏有一座新修的高爐矗立,等待著產出第一爐鐵水,按照宋星的話說,當此爐產鐵時,天下鋼鐵無不俯首稱臣。


    當然了,南中鐵礦雖然遇到瓶頸,但好在他們有大匠蒲元,在他的指點下,勘察隊在漢中郡洋縣境內的秦嶺山脈中發現了一座大型露天鐵礦藏,而且是比較容易冶煉的赤鐵礦。


    為盡快冶煉出鋼鐵,魏延讓匠作監左監丞蒲元帶隊,匠作坊、軍械所兩部門工匠配合,一齊前往漢中郡洋縣建設冶煉廠,抓緊時間冶煉鋼鐵。


    同時,魏延寫信給楊鬆,告訴他應不惜一切代價組織人手開采鐵礦石,在信中魏延承諾,隻要鋼鐵廠建設完成,礦石的產量能跟得上鋼鐵的產量,他會向劉備進言讓他更進一步。


    如此直白的話,讓楊鬆大喜過望,不過想起漢中的情況心中就淒苦無比,漢中沒人啊!。


    好在魏延知道漢中人口不多,開采鐵礦肯定有心無力,於是寫信給馬良,讓他開始實施三級懲戒製度,並挑選異族、罪犯等送去漢中開礦。


    三級懲戒製度,是魏延在漢中同法正商議而定下的,之後又經過張魯、董和、諸葛亮、馬良等人幾次修正,最後由劉備拍板的異族處理辦法。


    當然,它不但適用於異族,也適用於一些罪孽比較深重,但又不致死的罪犯(貪汙,謀反連坐,搶劫,土匪)等。


    三級懲戒製度的核心,在於贖罪二字上,魏延認為異族心中沒有敬畏,野蠻而不服王化,所以必須從肉體和精神上雙管齊下,讓他們心中抱有敬畏,養成服從管理的意識。


    罪犯也同理,魏延認為隻要不是故意傷害他人性命的,都應該給他們一個贖罪的機會,用勞動來贖罪。


    至於精神自然指道教,肉體自然指勞動,而精神堅定,不服從管理者,恐怕很難再見到他們。


    第一級:在指定官吏的監督管理下,將深入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強度大、死亡率高的地方勞作,例如在越嶲郡開辟道路,開采南中鐵礦,疏通若水、金沙江水道等。


    第一級的懲戒期為兩年,在此期間消耗的糧食、衣物等州牧府會供應,不會讓你餓死,也不會讓你冷死,隻不過沒有工錢,沒有無娛樂,有的隻是無窮無盡的勞作,勞作,再勞作。


    第二級:在指定官吏的監督管理下,在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工作強度比較大,但沒什麽危險的地方工作,例如在洋縣鋪路,洋縣開采鐵礦石,拓寬金牛道、米倉道,修建成都到南中的馳道,再加上未來的種植棉花、甘蔗等工作。


    第二級的懲戒期為三年,在此期間消耗的糧食、衣物等州牧府同樣會供應,會讓你吃飽,也會讓伱穿暖,甚至還會發工錢讓你去改善生活,除了不能離開指定區域,其他的不會管太多。


    第三級:在指定官吏的監督管理下,從事一些不具備危險性,工作量適中的工作,例如在長沙開河興建水利設施,在湘江、漣—資平原上屯田等。


    第三級的懲戒期為五年,在此期間消耗的糧食、衣物等州牧府均不再負責,但他們所做的每一份勞動都會得到同等的報酬,這就意味著如果不想被餓死,就必須主動參與勞動。


    待五年期滿之後,隻要審核通過就成為了一名漢人,到時候可以以個人或者家庭為單位向大漢內部郡縣移民,為這一場長達十年的贖罪之旅畫上句號。


    當然,參軍、立功、發明創造等都可以縮短懲戒時間,反正魏延隻是向外界傳達一個意思,不管你是異族人還是罪犯,隻要肯付出勞動改過自新,他願意給這些人一條生路,畢竟和命比起來,十年還真不長。


    魏延這麽做是吸取了大洋彼岸的教訓,因為每個人都有思想,也有不同欲望和訴求,若一味的壓榨而不給希望,早晚有一天會爆發一場顛覆大漢的動亂,因此,十年換自由的製度就應運而生了。


    三級懲戒製度因草創不久的緣故,肯定會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規則不合理,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改善,不過相信它會越來越好的。


    馬良在接到信後,立即成立了一級懲戒營,並從營中遴選五千餘勞作兩年的南蠻、罪犯,並利用舟楫運送至成都,他們會先在這裏登記造冊,然後再前往漢中勞作。


    和後來人相比,他們無疑是幸福的,因為趕路的時間也是算在懲戒期裏的,一來一去至少節約半年有餘。


    ……


    其次是稅收問題,目前的苛捐雜稅實在太多了,多得一張紙都快寫不下,要知道這還是魏延取消了一部分稅收,不然換算下來種一畝地甚至還是負產出。


    所以,如何減輕壓在百姓身上的擔子,讓百姓們輕裝上陣,就是魏延以及季漢政權丞待解決的頭等大事。


    對於賦稅方麵,魏延表示他啥都不懂,他又不是百度真以為遇到問題就搜索一下啊,所以在賦稅一事上,他沒有資格推陳出新,隻能在東漢的稅收基礎上改革,同時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首先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自廢除桓、靈二帝以來強加給百姓們的稅收條目,單單這一舉措就讓百姓們大鬆一口氣,至少不需要借錢才能交得起稅,也不至於到最後還不起債,隻能賣身於士族成為佃農。


    漢承秦製,東漢承西漢製,因此很多政策方針都有相似之處,稅收自然也不例外,大漢賦稅條目主要有田租、人頭稅兩種,以及其他的一些雜稅。


    大漢的田租很低,隻有三十稅一,按照一畝土地產三石糧計算的話,一畝土地一年僅需要交一鬥糧的稅。


    晁錯在《論貴粟疏》有言: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


    這樣算下來三十稅一,平均一人一年不過交稅一兩石糧,以當時的糧價來算不過一兩百錢。


    不過現在采用精耕細作,又使新型農具,再配合農家肥,讓糧食產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以荊州的標準糧價來算,一人一年交田租大概在一千錢左右。


    不過在大漢田租是小頭,人頭稅才是真正的大頭。


    人頭稅分為算賦、口錢兩種


    口錢:七歲頭錢二十三,也就是說從七歲開始起征人頭稅,直到十五歲終止,每年都要交二十三錢的口錢。


    算賦:十五歲至五十歲每年出一百二十錢或數十錢,商人與奴婢加倍。


    但規定是規定,到地方就不一樣了,有些地方的官吏在人頭稅上做文章,上下其手,巧立名目,讓本來就沉重的人頭稅,成了壓倒百姓最後的一根稻草。


    再加上其他雜稅,像市稅,芻稿稅,魚稅,鹽鐵稅,資產稅,酒稅,利息稅等,此番相加讓百姓們苦不堪言,一年勞作所得甚至入不敷出,一旦遇到災年,注定會流離失所,賣身為奴。


    [人頭稅太過複雜,詳細寫下來至少要好幾千多字,這裏就不再詳談。]


    漢朝的稅收政策,透露出一股輕田租而重人丁,舍地賦而重人稅的味道。


    正因如此,大漢戶籍冊上的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從幾千萬到幾百萬隻用了幾十年,那是因為人頭稅隻會收取被戶籍登記的百姓上,像奴隸、奴婢等雖然收取的更多,但那也要登記才能收得到。


    所以,為何一個小世家就能藏匿幾百上千人口,一個大世家甚至能藏匿上萬人,除了世家上下勾連外,被藏匿的百姓不願重歸戶籍也是重要原因。


    畢竟辛苦勞作一年,突然發現連稅都交不上,既然如此,他們何必又執著戶籍呢,畢竟在世家的庇護下,他們不需要交人頭稅,隻需要交田租即可,雖然高點,但剩下的養活一家人也沒問題。


    也是對稅收政策的了解,魏延開始對世族的態度有所改觀,不再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畢竟世家能野蠻生長,和大漢逐漸畸形的製度脫不開幹係。


    鑒於此,魏延曾提出過攤丁入地,地丁合一的稅收政策,將人頭稅並入田賦中一起收取,不再另行收取人丁稅。


    這樣做的好處,一來減輕了沒有土地,或者土地稀少百姓的經濟負擔,因為人頭稅是固定的,每年都必須交,官府可不管你有多少土地耕種。


    二來也可促進人口增長,畢竟人頭稅的存在,製約著百姓們生育的欲望,就算意外生下來了也會出現生子輒殺的慘劇,畢竟每多一個丁口,家庭就多一份負擔。


    三來賦稅規則的簡單化,可減少地方府衙巧立名目,欺上瞞下任意加稅的情況發生,畢竟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不過此策遭到強烈反對,特別是以益州士族為首的政治團體,因為攤丁入畝的出現已經觸犯到他們的利益,取消人頭稅加大對田租的收取,這讓擁有幾萬畝,乃是十數萬土地的大士族怎麽活啊。


    因阻力太大,魏延隻能退而求其次,先將田租改為二十稅一,看起來上升了三成,其實以目前的畝產五石糧來換算,一畝地一年不過多繳納三鬥的稅,相比於總產量來說九牛一毛。


    一些士族雖頗有微詞,但考慮到三鬥稅的確不高,也就懶得去煽動百姓們鬧事了,萬一被魏延查出來他的鐵拳可不會留情。


    而後再取消十五歲以下的人頭稅,十五歲以上一年隻需繳納二百錢,換算下來一戶五口之家一年隻需繳納一千錢,這一點魏延態度強硬,所有人都不敢有反對意見。


    同時鼓勵生育,鼓勵百姓嫁娶事宜,並在新稅法中明確規定,新婚夫婦可減免全家一年賦稅,生育丁口同樣會減免賦稅。


    三年內新增一個丁口,減免全家三年人頭稅。


    五年內新增兩個丁口,減免全家五年人頭稅。


    十年內新增三個丁口,減免全家十年人頭稅。


    十年內新增五個丁口,減免全家十年內所有賦稅,同時府衙還會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魏延直接來個曲線救國,不要他取消人頭稅是吧,他以鼓勵生育為借口來減免總沒錯吧,畢竟人口等於國力嘛。


    至於減免了人頭稅後,會不會出現財政赤字,這一點魏延絲毫不擔心,隻要他們能在五年內打通絲綢之路,蔗糖、海鹽、絲綢等,會為大漢攥取無數的財富,與其擔心沒錢,不如擔心人口太少。


    哎,真希望現在有幾億人,這樣他們就是球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