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玄甲 神策 龍驤


    “文長,募兵製雖好,但吏治改革尚未施行,若再推動軍製改革恐怕益州文武會有異議,會讓地方動蕩不安的。


    不如再等些時日,待印務總署完成對《蜀律》印製工作,將吏治改革完成後再來改革軍製,你看如何?。。”


    魏武卒劉備知道,陰晉之戰劉備也知道,募兵製帶來的好處劉備更是知道,因為在募兵製下兵員的補給、軍械將由朝廷供應,和各級將校再無瓜葛,也就不存在主公的主公不是我的主公。


    這種削弱地方加強中央的變法,作為君主的劉備自然是樂意見到的,不過劉備能看明白,那些掌握兵權的文臣將校們自然也能看明白。


    而這種削弱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的國策,恰恰是士族們不願意見到的,他們能容忍吏治改革,因為不管再怎麽改革,還是需要他們來治理地方的,畢竟知識掌握在他們手中。


    但軍製改革就不一樣,中央剝奪了地方的兵權,那失去兵權的士族算什麽?。


    不過是待宰的羔羊,被收割的韭菜罷了,這讓作威作福兩百多年的士族怎麽能忍,所以,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和一定會從中作梗阻礙募兵製的施行。


    當然,張飛和關羽除外。


    大漢和大唐不同,唐玄宗提出募兵製時均田製已經崩潰,從而導致府兵製崩潰,已經影響到大唐的既得利益者們,所以當唐玄宗推出募兵製後,很快得到支持並迅速推行。


    但大漢就不一樣了,天下雖然動蕩幾十年,可既得利益者士族的權勢、利益非但沒被削弱,反而因皇權衰落對地方的控製趨近於無而變得更加昌盛。


    你魏延搞個吏治改革限製太守也就罷了,因為他們也挺怕遇到不要臉的太守,不過魏延搞個軍製改革,自己限製自己他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還有你魏延是哪邊的,信不信把伱開除士籍!。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劉備才沒同意軍製改革,你魏延是不在乎士族,也不在乎自己的安全,但他不能不在乎,在這種時局提出中央集權的天下又有幾人,恐怕連孔明都做不到吧。


    文長之心,日月可鑒啊!


    “主公,可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曹操占據中原膏腴之地,在地域、人口上都是我們的幾倍,這就相當於我們平穩發展一天,曹操就能發展三天,我們發展一年,曹操相當於發展三年。


    此消彼長之下,我們和曹操的實力差距,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拉越大,勝利的天平隻會向曹操傾斜。


    短時間內天時、地利、人和的確被我們所占據,不過將時間線拉長,拉長到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再來看,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曹操矣!。


    因此,我們不但要改革變法而且必須快,最好在三年之內初步完成,而後聯合江東北伐曹操,不能給曹操時間發展,否則我等早晚被其所滅。”


    為什麽是三年而不是五年,這個問題不要問魏延,要問就去問漢水,為什麽會在三年後發大水。


    很明顯魏延在偷換概念,曹魏的地域是大,人口也有上千萬,但他們內部的問題也很大,這些才是讓曹魏不能靜下心來發展的重要因素,畢竟隔三差五就有個地方舉旗叛亂,擱誰也受不了啊。


    而且曹操年齡增長,關於接班人的選擇卻遲遲未定,這讓中原世家形成以公子曹丕、公子曹植的兩大奪嫡集團,加上漢中之戰曹軍戰敗,讓這場政治鬥爭愈演愈烈。


    所以,曹魏前期的發展速度並不比季漢快多少,甚至在很多方麵還不如季漢,畢竟季漢疆域不過二州之地,許多突發事件都能及時處理,不像曹魏傳個政令都要好幾個月,但這種幸福的煩惱,是劉備渴望而不可及的。


    對了,千萬不能忽視江東,從建安十四年開始征討山越,到如今建安二十一年已經過去七個年頭,江東也終於將南方山越之亂基本蕩平,獲得山越之民近三十萬,可戰之兵超五萬,爭霸底蘊激增。


    不過沒有荊州的江東最近過得比較辛酸,甚至連孫權都想去長沙一趟拜訪諸葛亮,讓被迫停下的糧食貿易重新打開,如果不是諸葛謹攔著他還真去了。


    原因也不難猜,江東沒糧了。


    從去年從五月開始,一直到去年十一月結束十萬江東大軍才逐漸散去,返迴各地該討伐山越的繼續討伐山越,該屯田墾荒的繼續屯田墾荒。


    先不談這六個月征伐得到了什麽,單單人吃馬嚼一項就把江東攢了好幾年的家底揮霍一空,再加上魯肅病重,山越被驟然被平定,秋收被耽擱等原因,讓江東又雙叒叕的陷入了糧食危急,而且比任何一次都來得快,來得重,畢竟多了幾十萬張嘴。


    但糧食問題終究會被解決,最多今年勒緊褲腰帶,待到今年秋收後糧食危機將不複存在,說不定還能出口糧食,可以預見,從明年開始江東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重新迴到爭霸之列。


    魏延指出的問題,劉備心裏清楚,不過他和魏延想的不一樣。


    劉備認為局勢樂觀的多,特別是漢中之戰取得勝利後,讓天下心向漢室之人振奮不已,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裏,他已經收到很多來自北方士族的信件,信中不乏結交投靠之意。


    對於北方士族的來信,劉備既感到高興又憤怒,高興什麽自不用多說,但讓劉備憤怒的是,這些士族明裏暗裏的意思讓他罷黜或疏遠魏延,因為魏延的存在讓他們心存顧慮。


    至於這些人的來信,已經被劉備付之一炬,壞他道心的東西,留它做甚。


    不過也不是全燒還有幾封信他一直留著,特別是甄家家主甄堯送來的信,讓劉備不禁莞爾,不愧是商人出身反應就是快。


    瞥見劉備突然露出的笑容,讓魏延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剛才說的好像也不是什麽好消息,主公你到底在笑什麽,真是莫名其妙。


    隨即不再管劉備,自顧自的說道:


    “主公,漢中之戰我們在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為什麽傷亡和曹軍不相上下?。


    那是因為曹軍乃百戰精銳,而我軍則是一群烏合之眾,不過憑借險關之利僥幸取得勝利罷了,若正麵鏖戰我等必被曹軍所破。


    中原之地多坦途,主公想複興漢室,就避免不了同曹軍在平原上正麵對壘,若我等不思改變仍維持現狀,就算得一時之勝又如何,最後的下場和袁紹一般無二。


    所以,我等不管麵臨再大的困難,改革之路也應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有困難就解決困難,沒困難我們就製……跨步前進。


    而且主公也不必憂慮,臣早有解決之法。”


    老規矩,欲揚先抑,先把自己貶低的一無是處,再來表達出募兵製的美好,如此一來他還不信劉備不心動。


    “文長可速速道來,備洗耳恭聽。”


    劉備心頭一喜,若真有解決辦法,誰願意受到掣肘呢。


    “漢中之戰結束,我軍在隴西有四萬兵,漢中、上庸合兩萬兵,南中三萬兵,成都一萬兵,荊州四萬兵,總共十六萬步、騎、水軍,看起來兵強馬壯。


    不過荊、益、涼三州不僅有百姓三百餘萬,地域也十分遼闊,僅憑十六萬兵馬很難顧及全局,比如偌大的巴郡隻有五千郡兵,偌大的荊南四郡才萬餘兵馬。”


    三百萬人是魏延保守估計,士族喜歡藏匿人口可是出了名的,而且江東才一州六郡都能拉起十餘萬兵馬,這樣算起來他們兵馬好像是太少了。


    劉備聞言瞥了一眼魏延,他治下兵少還不是你的問題,自漢中之戰結束後,關於擴軍一事早就被提起無數次,別說在益州的張飛、法正、馬良、黃忠等人,就連遠在荊州的諸葛亮、關羽等人也寫信過來詢問,是否可以征招兵馬,因為防守壓力實在太大了。


    劉備原本打算擴軍的,不過被魏延給勸住了,說什麽局勢稍緩應以民生為主,至少要等到春耕結束再來商討擴軍一事,劉備當時也覺得沒問題,索性就直接同意了。


    不過從今天來看,之前說為了百姓不過是他搪塞的借口,恐怕魏延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軍製改革而已。


    “主公,軍製改革所帶來的影響臣心知肚明,臣不會冒然行事讓曹操、孫權有機可乘,所以,臣不打算在現有的基礎上變法,而是維持現狀。


    至於變法的目標,臣會放在即將到來的擴軍計劃中。”


    魏延知道變法阻力大,但他又不是鐵頭娃,何必搞得周圍天怒人怨呢,到時候一個朋友都沒有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文長!!”


    劉備笑了,他就知道魏延會有解決辦法的,不過他這個吊人胃口的臭毛病跟誰學的。


    魏延悻悻一笑,他隻是想找個捧哏的,一個人的獨角戲他有點寂寞。


    “臣以為擴軍不能盲目,應該結合治下百姓、賦稅等的情況,所以臣打算本次擴軍五萬,同治下百姓的比例達到20:1,這樣既不會耽擱發展,也能兼顧征戰,後麵再隨人口、地域的增長再來募兵。


    而這五萬兵馬,臣打算效仿魏武卒采用募兵製,不事農桑,也不自備軍械,平日訓練所需、家中妻兒老小度日所需,皆由國家統一供應。


    而他們的任務,隻有訓練、征戰、再訓練,再征戰,直到自願退伍、達到退伍的年齡,或者因傷殘而離開軍中。


    同時,為了激勵軍士們奮勇殺敵,臣還製定了新的軍功製度,獎勵製度,退伍保障製度,以及撫恤製度。


    若得主公傾力支持,臣有信心在兩年內將這支強軍練成,而後揮師北伐,橫掃曹賊,複興漢室,奪迴河套,重開西域,讓大漢之名響徹寰宇!。”


    魏延意氣風發的說道,仿佛隻要劉備點頭,明天就能掃除曹操一般。


    “主公,若這五萬人成軍,統兵之人是誰並不重要,因為軍士們知道他們所吃的糧秣,手中所用的兵戈甲胄,家中妻兒度日所需皆來自於朝廷,皆來自於主公,而不是統兵之人。


    若統兵之人一旦有二心,將士們肯定不會相隨,因為將士們是知廉恥,講榮辱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心裏是一清二楚的。


    若主公還不放心,臣這裏還有一計,不知……”


    “講!!”


    劉備臉都快笑爛了,很明顯他被魏延說服了,心底已經同意軍製改革,畢竟在新募的軍隊裏進行變法,又不會觸犯他人利益,自然輪不到他們來指手畫腳。


    至於編練新軍會消耗天量的糧秣、軍械等物資,劉備一點都不在乎,他有錢,有很多的錢,而且蔗糖未來會給他帶來更多的錢,區區五萬新軍他還是養得起的。


    不過他對魏延口中的計策感到好奇,到底是什麽辦法能解決忠誠問題呢,要知道人心這玩意兒是最經不起考驗的。


    “主公,你征戰沙場多年應該知道,在外征戰的軍士大多不在乎自身的安危,他們在乎的是家中妻兒老小的安危,他們擔心自己戰死沙場後,家中妻兒老小無人照顧會慘死,致使傳承斷絕,這一點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


    所以,主公要想得到將士們的心,就必須讓他們的後顧之憂皆係於主公之安危,主公若存,則家中妻兒老小安;若主公亡,則家中妻兒老小危。


    若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引入完善的撫恤體係,方可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再引入軍功、獎勵等體係,讓他們有進步之階,方可讓將士們用命。


    主公也可效仿羽林軍,從新軍軍屬、烈屬,或有功之臣家中挑選男丁充入羽林衛,未成年的稚子可先入官學,待成年後再入羽林衛為天……主公親軍。


    而羽林衛的有功之臣,主公可外派各地軍中為基層將校,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軍中將校皆為主公親隨、學生,屆時主公何須擔心軍中不穩。”


    軍功,撫恤,獎勵,退伍等製度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東西,唯一不同的便是引軍士家眷為羽林衛,要知道在這以前,羽林衛可是非公卿士族子弟不能入的。


    很明顯,魏延是想要劉備模仿前世的校長,來個桃李滿天下,從而達到掌握大軍的目的,要知道在現在這個時代,親隨、學生可是非常牢固的關係,


    “可!”


    劉備沉默了很久,他聽懂了魏延的意思,要想達到完全掌控軍隊的目的,僅憑軍製改革是遠遠不夠的,不但要建立新的軍功製度,還要完善撫恤製度,甚至還要大興官學、托孤所來教育、養育軍屬、烈屬子弟。


    而且看魏延的意思,這事還必須他親力親為,不能假借於他人之手,否則會自食其果,想起這些繁雜的事務,劉備就腦殼痛。


    不過魏延描寫的未來太過美好了,隨即劉備眼一閉,心一橫,直接咬牙同意了,不就苦一點嘛咬咬牙就過去了。


    “主公英明”


    魏延大唿英明,劉備同意軍製改革,意味著他設想的三年計劃已經找到核心,可以預見在未來三年裏所有的發展計劃,都將圍繞著軍製改革展開。


    在之後的時間裏,魏延和劉備完善了一些細節,例如將五萬大軍分為二部,以及敲定即將預料的騎兵軍團。


    一部以重裝步卒為主,全軍三萬餘人喚作玄甲軍,將招募體型健碩,力氣大,吃的多,能負百斤一日急行百裏之人入伍。


    前期駐訓地點則放在成都,後期會前往武都郡,在熟悉北方的氣候的同時,也可作為涼州戰區的總預備隊,防止曹軍突然南下。


    一部以輕裝步卒為主,全軍兩萬餘人喚作神策軍,招募適應南方氣候,熟悉山地作戰之人,駐訓地點會放在在長沙,防備孫權因為掃平山越自我膨脹,從而對長沙有非分之想。


    另一部則以騎兵為主,全軍萬餘騎喚作龍驤軍,招募治下一切善騎者入伍,駐訓地點放在隴西,一邊訓練一邊等待戰馬到齊,暫時由趙雲節製。


    玄甲重步兵重平原對壘,主要作戰區域在北方;


    神策輕步兵重山地突襲,主要作戰區域在南方;


    龍驤軍則對標驍騎軍,起一錘定音的作用。


    當然了,為了讓新軍盡快形成戰鬥力,熟悉魏武卒訓練之法的教官必不可少,很巧,營中的馬不但精通此道,還精通三人、五人、十人間配合的小軍陣,剛好用得上。


    對此劉備也是一陣無語,魏延果然是圖謀已久的,若今天自己不答應他,恐怕以後天天都要來煩自己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