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三權分立 法家崛起


    當兩家主君達成協定後,無數的傳令兵從各自大營湧出,向各處戰場傳達停戰的命令,隻有當戰事完全停歇後,曹操、劉備才會從此處撤軍。


    兵者,詭道也,不可不防


    ……


    迴營途中,魏延也從劉備口中得知江東的動向,除了大罵孫權不講道義以外,其實心裏也挺佩服他的,真·百折不撓。


    自合肥慘敗後,孫權在撤軍途中突然反應過來,他們雖然在合肥城下遭遇慘敗,但整體實力卻分毫未損,大軍是患上了恐遼症,不敢再踏入合肥一步,但又沒患上恐亮症,轉頭攻打荊州完全沒問題啊。


    諸葛亮雖然從襄樊撤軍,但荊州總兵力也不過四萬人,卻要防守有上千裏之多的邊界線,這點兵力是遠遠不夠的,加上漢中之戰尚未結束,大量兵力被牽製在漢中,荊州和之前一樣空虛異常。


    來都來了,本著賊不走空的想法,孫權立即下令讓大軍轉向,向荊州邊界進軍,伺機奪取荊州。


    孫權讓甘寧領水軍溯長江而上去牽製關羽水軍,自己和呂蒙則分領三萬大軍,從通城、醴陵向長沙進逼,一副不拿下荊州誓不罷休的模樣。


    孫權的做法讓魏延忍不住的感歎,不作死就不會死,對於蒼蠅般惱人的江東,曹操、劉備心中的怨氣都快突破天際,不用想,在不久之後,長江以南必會發生一場針對江東的懲戒作戰。


    到那時,魏延期待已久的海軍計劃就能提上日程。


    ……


    迴到營中後不久,魏延正打算去夥夫營找點吃的,畢竟和劉備折騰了一天連口水都沒喝到,更別說早已空空的肚子了,可魏延還沒走到夥夫營,就見張飛氣勢洶洶的衝了過來。


    他原以為張飛是過來比劃比劃的,畢竟張飛身陷曹營,和自己的錦囊妙計脫不了幹係,張飛一時想不通過來找自己打一架,也挺合理的。


    想通關節的魏延擺好架勢,準備迎接來自張飛的挑戰,他可是單挑打敗過馬超的男人,誰還不是個猛將呢。


    可惜魏延想錯了,張飛並沒有打架的意思,直接湊到魏延近前悄咪咪的說道:


    “文長,快給某家說說,你咋知道孫權會攻打合肥的,莫非你真有天人之能!。”


    張飛一臉好奇……


    得,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人家張飛根本就不在意被曹操俘虜,相反他還樂在其中,別的先不說,就問天下有幾人能指著曹操鼻子罵,現在還活蹦亂跳的。


    張飛這個問題問得好,把魏延問得啞口無言,因為江東攻打合肥的決定,是隨著漢中戰局的變化而變化的,並非一開始策劃好的,若將魏延前世記憶去除,在戰前他也不能確定孫權會攻打合肥,畢竟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了。


    魏延環顧四周發現人不多,趕緊把張飛拉走,打算找一個無人的角落,先把他忽悠了再說。


    魏延喜歡和聰明人說話,比如諸葛亮、法正、龐統之類的,不為別的,就因為他們會自行腦補,會自我攻略,再離譜的漏洞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補上。


    但張飛就不一樣了,這類人性格比較耿直,具有不恥下問、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韌勁,一些想不明白的問題一定會追問到底,所以,與其被動解釋,不如主動出擊。


    ……


    ……


    ……


    在隨後的一個時辰裏,魏延從荊州、江東的糧價說起,向張飛傳授自己都不懂的貿易逆差、順差的關係,而後又說到江東文武的組成成份,再談到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的年齡、子嗣問題等,聽得張飛頭昏腦漲,一臉懵逼,他好像問的不是這個。


    張飛離開了,帶著一臉困惑離開了,獨留意猶未盡的魏延兀自感歎,這種不過腦子說話的感覺,實在是在太爽啦!。


    在和張飛談話的過程中,魏延也知道了老劉的身份,以及他的做的事跡,讓魏延止不住的感歎:


    大漢忠義之士何其多


    老劉在離開上邽後,一路追尋曹軍的腳步抵達前線,但他還是來晚了一步,當他趕到前線時曹軍已經完成合圍。


    經過三天的等待、觀察後,他發現隨著龐統遲遲不出兵,曹軍的耐心正快速消失,對大營的攻擊強度也越來越高,若無意外的話三天內必失陷。


    為此,老劉故意露出蹤跡讓曹軍抓獲,當曹兵從老劉身上搜出密信、中郎將印璽後,迅速將情報呈給曹操,而後曹操直接提審老劉。


    老劉先謊稱魏延遣王芝領軍伏於秦嶺中,待夏侯淵進兵漢中後兵分兩路,一路焚燒棧道斷夏侯淵退路,一路從子午道進兵長安,摧毀曹軍後勤補給中心。


    老劉自知已無活路,大罵曹操乃漢賊,人人得而誅之,而後又突然大笑,說夏侯淵已成甕中之鱉必被聯軍所擒,將軍也潛入長安焚毀糧秣,西涼的十萬曹軍也不過塚中枯骨。


    曹操聞之又驚又怒,欲拔劍將其殺之,以泄心頭之憤恨,不過被程昱給攔了下來,不管如何老劉是唯一知道聯軍在長安、石泉一帶布置的人,活著的老劉,比死了的更有價值。


    也正是老劉的情報,讓曹操投鼠忌器,遂令曹休領五千騎兵撤迴長安,以防王芝襲擊曹軍後勤補給中心,同時為曹操俘虜張飛埋下伏筆。


    隻能說魏延一時興起,安排王芝去解救蔡文姬,沒想到最後還能救張飛於水火,命運就是這樣的無常呐。


    最後魏延去慰問老劉,得知他乃河間國庶出子弟,純正的漢室宗親後,對他更是高看幾分,在國家與個人生死之間,能為國家慷慨赴死之人天下又有幾人,若人人皆如此,何愁大漢不定。


    同時,老劉也告訴魏延有關王芝解救蔡文姬的計劃,對此魏延表示非常滿意,看來蔡文姬無憂矣。


    所以,在翌日傳迴荊州的戰報中,魏延特意囑咐諸葛亮,一定要保護好王芝一行人,千萬不能有任何閃失,這可是活著的圖書館,關乎荊、益二州的教育大事,無論如何,蔡文姬他都勢在必得。


    ……


    消息就像像平靜的池塘中,扔一塊石頭蕩漾起的波紋一般,以劉備、曹操二人為圓心,飛速的向四周擴散。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剛才還打生打死的雙方,不約而同的放下武器,並遵從將校的命令,該接收關隘的接收關隘,該撤退的撤退,該迴家的迴家。


    徐晃領兵撤離散關,霍峻順勢進駐。


    張合退至斜穀關,半年多的努力化為泡影。


    楊昂、吳蘭也停止進軍,開始向後方撤退,按照兩家約定,儻駱道、子午道將作為關中、漢中兩地百姓通行所用,雙方均不得駐軍。


    至於隴西的歸屬,雙方誰都沒提,知道對方是不可能放棄的,所以,趙雲、馬超領步騎軍三萬,與曹洪、郭淮、鍾繇領步卒四萬,繼續在狄道對峙,目前看來誰都奈何不了誰。


    鑒於各地戰事已平,滯留在下辯不過徒耗日月,遂留下龐統、馮習二人駐守下辯,其餘文武在劉備的帶領下開始返迴南鄭。


    隨著大戰結束,大漢也迎來久違的平靜。


    ……


    行軍返迴途中,劉備故態複萌拉著魏延、張飛、龐德、陳到等文武去打獵,一行人在山林中穿梭了整整一上午,除了打到幾隻鳥雀外其餘一無所獲,無奈,劉備隻能領眾人悻悻而歸。


    “文長,你覺得漢中該如何安排。”


    返程途中,劉備突然向魏延問道。


    聯軍名義上是劉備、張魯聯合起來對抗曹操的入侵,但明眼人都知道漢中早就姓劉了,甚至連劉備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很早就在考慮該由誰來主政漢中。


    劉備的話,讓一旁的張飛咧嘴一笑,大哥有事就直說嘛,何必假借文長之口。


    漢中作為戰略要地,必須由親信大將來駐守,本來文長、孝直就挺合適的,但他們要返迴成都處理政務,軍師又在下辯駐守,看來督使漢中的重任,非他莫屬啊。


    張飛如是想到


    見張飛一臉笑意,魏延隻能說聲抱歉了,他沒打算讓張飛駐守漢中,劉備估計也是如此,不然還會問他麽。


    “主公,漢中地域寬闊,從南鄭到上庸有千裏之遙,若繼續沿用以前的地域劃分,在管理上極易出現疏漏,致使地方勢力做大,肆意戮害當地百姓。


    所以,為了便於管理,臣認為理應將漢中一分為二。”


    魏延的話讓劉備驚奇不已,要知道早在取得益州後,他就認為劍閣、梓潼一帶地勢險要,應將其劃分為獨立的郡來管理,以做成都外圍的第一道防線,不過魏延強烈反對,而後就不了了之,今天魏延怎麽突然轉性了。


    魏延當初反對是有原因的,因為劉備想成立的梓潼郡,地域隻有三個縣大小,民不足萬戶,如這小的地方卻要供養太守等官吏,恐怕不合常理吧。


    就拿前世的例子來講,失去荊州的蜀漢本就是三家最弱的,可到蜀漢後期竟然有二十多個郡,以及四個都督區,相較於現在的十二郡整整多了一倍。


    雖然將地域細分,可以有效的加強中樞對地方的掌控,但每成立一個郡,不得要官吏來管轄麽。


    本來蜀漢就國小民弱,不但要供養北伐大軍,還要供養內部的官吏集團,內外交困之下,要不是有諸葛亮撐著蜀漢早就崩潰了。


    因此,魏延在治蜀時吸取前世蜀漢的教訓,隻是將屬國、邊地都尉部改為郡,並未增設郡縣,甚至連地域遼闊的巴郡都未動分毫,如今魏延破天荒的要新增郡縣,這怎麽不讓劉備意外。


    見劉備一臉的驚詫,魏延知道劉備在想什麽,但漢中和益州不一樣,不管是從軍事,還是從民政上考慮,漢中都應該分為漢中、上庸二郡,隨即向劉備解釋道:


    “主公,漢中南鄭、西鄉、石泉一帶地形開闊平坦,阡陌縱橫,消息傳遞暢通無阻,從南鄭傳至石泉的政令旦夕可達。


    但安康、上庸、房陵一帶的地形就不同了,山巒聳立不說,通往南鄭的道路少而崎嶇,隻有一兩條小道可供人畜穿行,若上庸發生變故,隻需將水運斷絕,南鄭就算有萬般之能對上庸也無計可施,隻能從秭歸出兵。


    在本次戰役中,吳懿按照孝直的計劃從漢水劫掠南陽,使曹仁首尾難以相顧,為襄樊前線創造出多次戰機,雖然鄧賢領軍西進參與了圍殲夏侯淵的戰役,但這也是曹軍攻入漢中所導致的,和上庸並無關聯。


    因此,上庸對漢中局勢的影響幾乎為零,已經同漢中中部地區形成割裂,但此地對荊州的局勢則恰恰相反。


    所以,臣認為可以將安康、上庸、房陵三地從漢中獨立出來,同時以三地為基礎增設上庸郡,並將其劃分給荊州,受荊州方麵管轄。”


    上庸是必須分出去的,畢竟未來襄樊之戰上庸有大用,若一個屬於益州管轄,一個屬於荊州管轄配合難免會出差錯。


    再說了,吳懿原本就屬於荊州軍序列,後勤保障也由荊州軍在供應,本著有奶便是娘的原則,將上庸劃給荊州完全沒毛病。


    “文長所言極是,那就將漢中一分為二,漢中郡仍由益州州牧府管轄,從漢中分割出去的上庸郡將由荊州州牧府管轄。”


    劉備思索片刻便同意了,如今漢中已固若金湯,上庸對漢中的戰略意義急劇削弱,相反本次劫掠南陽就有不錯的表現,在戰時將之歸為荊州統轄也自無不可。


    “主公英明!”


    他就喜歡劉備這一點,對自己認可的人能無條件信任,當初將身家性命交於諸葛亮,自己過江迎娶孫小妹就是最好的明證。


    “主公,臣以為楊鬆可為漢中太守,閻圃可為漢中郡尉。”


    語不驚人死不休,劉備聽了先是驚訝而後疑惑,張飛聽了先是驚訝而後生氣,不讓他來總督漢中就算了,讓楊鬆、閻圃之流來經略漢中啥意思。


    “文長,這……”


    劉備認為魏延必有安排,但他想不明白。


    “主公,從成都傳來的公文中,李嚴言明蜀律已編撰完成,不知主公是否知曉?”


    “倒是略知一二。”


    別看劉備嘴上這麽說,其實他還真不知道,因為那批公文傳到南鄭,正好是他放縱之時,所以絕大多數公文都是法正、伊籍、簡雍三人協商處理。


    像蜀律這類不急的公文,他有可能聽法正提起過,但他沒放在心上,畢竟這事要等戰爭結束才會施行,屆時再觀看也不遲。


    可劉備沒想到戰爭結束的如此之快,導致現在魏延提起時,他是一問三不知,隻能支支吾吾的看能不能搪塞過去。


    “益州吏治從劉焉、劉璋時開始敗壞,百姓深受各地貪官汙吏、不軌之徒的荼毒,益州的仁人誌士見百姓們困苦不堪,遂引主公入蜀救萬民於水火,此事乃前車之鑒,我等理應警醒。


    為什麽會如此呢,原因在於他們父子治蜀時無法可依,導致益州上下各級官員勾連,一旦有人被查辦,相關官員就會奔走相救,致使犯罪者逍遙法外。


    久而久之,旁人見犯法者不會受到懲戒,在利益驅使下也會心思浮動,從而走向魚肉百姓,荼毒鄉裏的邪道,致使益州吏治渾濁。


    若主公治蜀,萬萬不可學劉氏父子,應以蜀律為根本,用嚴苛的律法來懲戒不法之徒,以警示那些心懷不軌之徒,如此,隻需幾年就可撫平劉氏父子留下的創傷,根治益州的陳年頑疾。


    若真到那時,百姓們將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此等盛況恐怕亙古未有啊。”


    依法治國,才是一個國家能繁榮昌盛的根本,這也是魏延推動製定蜀律的目的,也可以這麽說,蜀律隻是大漢律法的先行版,一些不合理的律法條文,也會在實踐中被逐步完善。


    “好一個夜不閉戶,好一個路不拾遺,此生能得文長相助,真乃上天憐憫。”


    劉備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若他真能讓百姓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他必然光照千古,光想想就讓他難以平靜。


    “若想以法治蜀,那掌刑法,行監察之官必不可少,而目前在益州各郡縣刑法之責由太守、尉官共掌之,由於職權重合嚴重,在很多判罰上往往各持己見,讓判罰懸而不決,致使犯法者逍遙法外,讓受害者獨自啼哭。


    再加上益州推行軍政分離,郡尉權利過大,不但要掌刑法,還要掌各地城防,甚至還要指揮大軍對內討叛逆,對外行征伐,若長久下去,恐怕會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藩鎮勢力,於內部安穩不利。”


    原本他對之前提出的軍政分離之策挺滿意的,郡尉掌兵事負責征伐,太守掌民事負責給大軍供應糧秣。


    隨著時間推移,魏延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同樣的外部異族林立,同樣的兩權分立,加上大唐的府兵製,與眼下的部曲製大差不差,最後魏延發現,這不就是大唐節度使的翻版麽。


    為避免慘痛的教訓發生,魏延決定再次分權,讓太守與郡尉的權利相等,同時引進都尉一職來掌控兵權,讓三方互相製衡以達成穩定的目的。


    “主公,刑法之事雖小,但對益州穩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了讓郡尉輕裝上陣,將很多的精力聚焦於刑法上,臣認為可去郡尉的守備之權,以及統兵之權,隻留緝盜之權。


    至於分割出來的城守之權,可由各地的太守、縣令擔之,負責守備城市安全,以防流竄的匪寇襲擊城池。


    統兵之權可交由都尉管轄,但都尉非邊地不常設,相領的幾郡可設立一個都尉將軍部,和平時負責維持各郡的穩定,戰時負責對外征伐。


    盜竊者可由捕盜者處之,匪寇者可由城守軍處之,叛逆者可由都尉處之,外敵叩邊可一同禦之,太守、郡尉、都尉相輔相成,乃定國安邦之策。”


    是不是覺得很眼熟,這是魏延借鑒現代華夏的體製,將其簡化再簡化套用在大漢身上的。


    不是魏延不想精細化,而是他前世根本沒接觸過,不懂裏麵的門道,就隻能浮於表麵借鑒一下,若有什麽不足之處就在實際執行中慢慢糾正吧。


    劉備聽完仔細一琢磨,先是奇怪的瞥了一眼魏延,而後在心裏兀自歎道:


    法家崛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魏延不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一隻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一隻狸花貓並收藏這個魏延不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