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之死,名動天下。


    金陵一役,孫良以六萬兵馬,殲敵十萬,可謂是一戰成名。要數一數吳越悍將,孫良當屬前列。孫良的影響力可不僅僅是在曲江中下遊平原,而是在整個十四州,許多當年參與過支援荊州討賊之戰的各州大將,聽說了孫良之死的消息,都忍不住潸然淚下;那些曾追隨過他的老兵,也是失聲痛哭,他們都迴憶起當年在江城並肩作戰的經曆,那個一生愛笑的男人,那個什麽時候都不認輸的男人,那個愛兵如子訓軍嚴苛的男人,心甘情願死在了戰場。孫良,注定名垂千古,揚名青史。東瀛人自悍然發動戰爭其,吳越兩州犧牲了無數將領,但真正讓各路諸侯感到可惜的,唯有孫良孫文台,而他戰死前喊出的那句“一槍一戟平生意,負盡狂名數十年”更是讓群雄側目。


    孫良雖敗猶榮,他贏得了東瀛人的尊重,死得其所,作為將軍,他贏得身前身後數不盡的讚美,死而無憾。


    東瀛第二盟軍主將鬆井易特令部下厚葬孫良於金陵紫金山,立下石碑,記錄其豐功偉績,供世人瞻仰。


    廣陵以北百裏。


    淮陰。


    一支三千人的隊伍緩步前進在密林間,帶頭引路的軍士扛著一杆大旗,上書“陳”字,黑底紅紋,鮮豔如血,而後是訓練有素的精兵悍將,騎兵占據了半數,押送著上百輛馬車,有金銀細軟,有糧食馬料,也有煙絲茶葉,再之後,便是愁眉苦臉的百姓,其中,三十悍卒眾星拱月般擁簇著一輛棗紅馬車,盡管這全軍疲憊,那馬車卻內斂奢華。這是駙馬爺陳詞的隊伍,編製名曰“陳家軍”。


    自吳王下令放棄吳南,不戰而退,陳詞也是第一時間選擇了響應號召,在桃源鎮頒布了文書律法,有願意走的,都賞賜盤纏,其中1\/3的百姓都願意追隨陳詞離開,不願走的,陳詞也不勉強。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家國和民族情懷的,還是那句話,對於那些隻為三餐漂浮、四季忙碌的百姓來說,東瀛人也沒什麽可怕的,走了吳王,不過是換一個掌權者,依舊免不了被抽油榨稅,少不了被剝削,再說,大家都走了,東瀛人上台,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說不定還能分得更多田產,走吧,都走吧。所以,其實真正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家園放棄自己基業的,都是少數人,甚至不足吳南總人口的1\/3,願意走的,都是有不得不走的理由,要麽是軍籍家庭,要麽是氏族世家,或者富裕人家。因為他們知道,東瀛人進城,為了補充軍費開銷,一定會殺雞儆猴,他們這些掌握了大部分資源的人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反正有錢,去哪裏都能活得滋潤,過得瀟灑。


    “駙馬爺,還有六日路途,就抵達淮陰。”樊褚坐在馬背上,駕馭馬兒靠近了馬車,恭聲說道。


    馬車簾子掀開,陳詞探出頭來,“金陵方麵可有消息?”


    接著,樊褚將金陵總督孫良血戰敵軍,殲敵十萬的事情說了出來,陳詞聞言,渾身一震,“他不過大軍60旗,東瀛軍不少於300旗,他是如何做到的?”


    樊褚搖頭。


    “素聞金陵孫良乃江東豪傑,深諳用兵之道,乃當代名將,果然名不虛傳,隻是可惜了此等豪傑,白白葬送了性命,唉。”陳詞由衷感慨,認為孫良死的太早,死得太可惜,他當然知道孫良甘願舍命血戰的原因,若無孫良,說句不好聽的,吳王這次下令撤民事宜,恐怕不會這麽順利,孫良用生命短暫抵擋住了東瀛人入侵的鐵蹄。


    吳王早已書信吳州牧習深,想帶領大軍退至淮陰,淮陰欣然同意。淮陰是吳北最南部的一郡,也是習深對未來戰場設想的第一道防線,原計劃來說,習深是打算在淮陰屯兵十萬人,但得知吳王請求退守淮陰,習深就下令撤掉了淮陰的軍隊,讓吳王進駐。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按照東瀛人入侵的速度和目前戰況的發展趨勢,最多一個月,東瀛人就會劍指吳北廣袤的土地,現在有吳王十五萬大軍駐守淮陰,習深可謂是高枕無憂,養精蓄銳,保存了實力,他巴不得這樣做呢。


    七日後,陸陸續續從廣陵、海陵、潤州、肅州撤離的士兵在淮陰聚集,陳詞算是最晚到達淮陰的一批。樊褚匯報說是即將抵達淮陰的時候,陳詞掀開簾子,眺望著城樓之上,十幾杆軍旗飄揚著,有士兵在城樓上遠望他們一行人。


    可算是到了。


    這一路顛簸,披星戴月,馬嘯長群,吃喝都在路上,行軍疲憊,連洗臉都是奢侈,陳詞看著身側坐著的公主,笑道:“早點讓你去京城你不聽,你瞧,這一路活受罪。”


    公主莞爾,這幾日她時常和陳詞探討戰爭的本質,她始終不明白為什麽一個人會提著武器主動去侵略別人,戰亂總是不好的,對此,陳詞隻雲淡風輕迴答道:“沒有發過戰爭財的人,永遠不會懂戰爭,也不會明白那些鼓吹戰爭的狂熱份子。”


    公主很是不解,說隻要是戰爭,總是要死人的,而且是死許多許多的人,戰爭,意味著流血犧牲,陳詞就反駁說死的都是士兵,和掌權的政客有什麽關係?士兵如同棋子,隻負責衝鋒陷陣,隻顧廝殺,賺錢的事情交給政客去做,也別管士兵手上是不是沾染了鮮血,過在當代,功在千秋。公主就問,錢從何來,她隻聽說陷入戰爭泥潭後,會嚴重擾亂經濟和秩序,百姓流離失所,哪怕是戰爭勝利,也需要大量的金錢來重建城池,需要大量的時間恢複經濟,總之,他根本不明白戰爭和發財有什麽直接聯係。誠然,這個問題是令人費解的,因為要想發動戰爭,所需要消耗的軍費是天價,是令人仰望的存在,例如局勢升溫前夕,吳王為了實行軍改,不惜向朝廷戶部錢莊借了非常大一筆國債,就算是這樣,依然無法彌補財政上的虧空,不得已,隻好聽從了陳詞的建議,清剿氏族,將那些在軍中獨攬大權的氏族勢力清剿,抄了他們的府邸,才得到一大筆錢,也就是說,吳王做了這麽多動員,都是在花錢,至於賺錢,想都不敢想,所以公主不明白戰爭和發財有什麽本質上的聯係。


    對此,陳詞直言不諱:“戰爭的本質就是掠奪,東瀛人要的是吳越兩州廣袤的土地,現在他們前期投入的再多,以後也能賺迴來,所付出的價值和未來的利潤,是成正比的。坐擁兩州豐饒的土地,憑借東瀛優越的政治製度,能短時間恢複到戰前水平。”


    公主還是不明白。


    陳詞說道:“就像大荒民族和北方長城外的草原人,數百年來,他們每隔一段時間總會蠢蠢欲動,一直惦記著十四州的土地,曆代君王為了抵禦這些少數民族,數次親征,哪怕是將這些民族趕盡殺絕,逼迫退了數千裏到了沙漠和草原的深處,數十年後,他們依然敢打迴來,你知道是為什麽嗎?”


    公主冰雪聰明,立馬就說是因為土地,大沙漠和大草原上的蠻夷,四百多年來一直發動戰爭,就是渴望十四州的土地。


    “沒錯,正是因為土地。”陳詞深知在這種農業為主的社會,土地才是第一要義,如果連生存都成了問題,還談什麽發展?沙漠和草原貧瘠,氣候惡劣,晝夜溫差極大,不適合人類居住,根本不足以支持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這才是沙漠和草原人持之以恆發動戰爭,對大涼帝國的土地念念不忘的緣故,“東瀛人也是想的一樣的,他們的國度位於東海之上,就是幾座孤零零的小島,可發展性太低。”


    公主又問:“那為什麽不能和平共處?我父皇當年下了詔書,都已經容許東瀛人在大涼土地上定居和貿易,他們這不是得寸進尺嗎?”


    “殿下啊,你太天真了。人的欲望就像是高山上的滾石,一旦開始,就再也停不下來。當一個窮人吃飽了飯,他就渴望吃得好,當他住上了房子,不再忍饑挨餓,他就渴望著住上大房子,過得更好,公主,你應該聽說過飽暖思淫欲的道理吧?東瀛人就是顯著的例子,當他們依賴和大涼的貿易得到了發展,經濟繁榮,恰好,他們又看到了帝國的局勢不安穩,野心就逐漸露出來了。”


    “可是,戰爭總是不好的……受苦的百姓,犧牲的是士兵,就不能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嗎?”


    “殿下,這個世界和你想象的不一樣,和書上說的不一樣,你應該多走走,你還是太善良了,太單純了。我給你舉一個例子,如果當年姬無涯沒有從敦煌起兵,沒有統一十四州,沒有建立帝國,那麽現在,吳越兩州,不……乃至整個天下,都會碎成渣,會衍生出數十個上百個的小國割據,陷入持續不斷的連年的戰火。戰爭,隻是為了更好的鞏固政治,殿下,你不會天真的以為,朝廷不知道東瀛人的狼子野心嗎?”


    公主若有所思,她托著下巴,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不理解,為什麽戰爭都持續了數個月,朝廷方麵依舊沒有采取什麽行動?”其實她本來認為,東瀛人之所以敢發動戰爭,就是在於太安皇帝駕崩,帝國群龍無首,短時間沒有能獨擋一麵之人站出來挑起大梁,不然為什麽偏偏早點不開戰,偏偏要等皇帝駕崩後再開戰?


    陳詞一眼看穿她的想法,邪魅笑道:“這裏麵的水很深,殿下,你不會懂的,你也不會對這個感興趣的。”


    “我……我想弄清楚。”


    “那好吧。”路上悶,陳詞也不介意和公主探討這個深奧的問題,解乏,便說道:“其一,東瀛人蓄謀已久,垂涎吳越很多年了,皇帝駕崩,帝國缺乏掌舵者,隻是其中一個理由,他們深知就算是有新皇即位,缺乏影響力,短時間也很難調動十四州的兵馬馳援吳越,這便給了他們可乘之機;再者,朝堂之上風雲變化,奸佞當道,那些玩弄權術的大臣可不在乎吳越是否淪陷,他們在乎的是利益,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把東瀛人放在眼裏,他們也不介意敲山震虎,用吳越的教訓來震懾各路諸侯。不過我猜測也快了,現在吳南也淪陷了,朝廷方麵也該有動向了,我鬥膽猜測,最遲三個月,朝廷就會頒布討賊檄文,昭告天下,邀請各路諸侯發兵相助。”


    陳詞的話讓公主聽得雲裏霧裏一愣一愣,她用了很長的時間才迴味過來,“夫君的意思是,朝廷是故意眼睜睜看著吳越淪陷的?甚至說,有部分朝中的大臣暗中策劃了這場戰爭,他們在幕後支持著東瀛人?”


    “不錯。”陳詞不禁刮目相看,公主聰慧,竟然能看出他的潛在含義。


    公主悚然,旋即又有些失落,畢竟如果真相是這樣,豈不是說吳越數千萬百姓,全部淪為了朝廷大臣玩弄權術的棋盤上的棋子?


    “天下本為期盼,眾生皆為棋子。”陳詞也嚴肅起來,說道:“知道嗎?這就是一場陽謀,戰爭無可避免。鷹派大臣們為了自己的目的,都會支持這一場戰爭,有的是為了錢財,有的是為了政治影響力;幾個皇子也許是為了皇位,為了權力;各路的諸侯們也在觀望著,等待著,殿下,如果當朝廷發布了剿賊檄文,各路諸侯出兵了吳越,依舊沒能肅清倭奴,反而還使得戰事擴大,那麽到了那一日,帝國就不複存在,我並非是說東瀛人能滅了帝國,而是說各路諸侯,尤其是皇權影響力較小的南方的諸侯們,將不再聽從朝廷的號令,都會宣布獨立,屆時,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亂。”


    公主聞言,眉目一顰,憂心忡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君,且聽劍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寸胖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寸胖魚並收藏諸君,且聽劍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