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鄭成功這般發問,鄧凱立即迴道:“稟郡王,太子殿下在擊敗了關索嶺外的清虜後,接下來便從關索嶺處,與蜀王劉震等人一道,一路統兵前往滇南,去跟晉王李定國部會合。”
“哦,是這樣麽?”
“是的,我等從元江府關索嶺離開時,太子殿下業已統兵南下,他們一路南去,直往晉王所在的景線城,估計現在尚在行程之中。”鄧凱直視著鄭成功的目光,又朗聲道:“太子殿下此去,就是要與晉王合兵一道,在吳三桂與清廷控製薄弱的滇南一帶,重建基業,再圖複興。太子殿下說了,此番前去,路途艱難,前程莫測,但哪怕前麵是刀山火海,他也必會盡力而為,為重振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鄧凱的話語,沉穩有務,說得鄭成功又是心旌搖動,對這位遠在雲南的太子朱慈煊,愈發心神往之。
也許,這位能從蓖子坡刑場逃命的少年,這位能在絕境中重新奮發的年輕太子,還真是被上天所眷護,還真可能是大明帝國重振江山的最後希望呢。
若如此,倒是天不絕明,漢室複興有望啊!
而且,這位太子在這般絕境之下,尚能如此咬牙努力,複圖振作,自己作為延平郡王,統領東南半壁的全部兵馬,又據有台灣及金廈之地,卻猶是碌碌無為,內鬥不休,甚是自羞矣!
由此可見,那位遠在雲南的太子殿下,他借鄧凱之口來勸自己和攏內部共同對外,倒還真是意味深長之舉啊。
鄭成功一聲輕歎,目光之中,便多了幾份決然之色。
“鄧凱,本王心意已決,願意尊奉太子監國。本王及手下一眾兵馬,俱願聽從太子殿下節製。另外,在將來機會合適的時候,本王願意親自推舉,扶太子殿下登上帝位!”
這番話語,鄭成功說得鏗鏘有力,字句清晰,全不似一個病中之人的語氣。
而鄭成功這般表態,卻讓躲在門外躲聽的鄭襲,一時間心驚肉跳。
這是怎麽迴事?
這位延平郡王鄭成功,先前對於永曆皇帝朱由榔尚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模樣,怎麽在這裏,被這鄧凱三言兩語地打動,竟會如此堅決肯定地表態效忠太子朱慈煊?
這事情的發展,並不如自己與黃昭蕭拱辰等人的預料啊。
鄭襲心跳劇烈,麵目陰沉,卻猶隻能耐著性子,繼續偷聽下去。
這時,他聽到了一句更讓他內心狂跳的話語。
“鄧侍郎,為表本王盡忠之意,本王願意派遣堂兄鄭泰,以及其子鄭纘緒,二人領乘十艘大商船,帶上大批財貨與糧食,以及一千隨行兵馬,一同前往暹羅國。抵達暹羅國口岸後,再登陸押貨,一路北上前往滇南,將這大批財貨糧食,以及隨行軍兵,俱贈予太子殿下。而鄭泰父子,亦可留在滇南,在太子殿下手中效力。畢竟有他們在那裏,本王卻也好更方便與太子及朝廷進行溝通聯係。”
鄭成功這般表態,令鄧凱師徒二人,頓時大喜過望。
鄭成功所說的這位堂兄鄭泰,可算是鄭成功的手下親信之一,他曾任鄭成功的戶頭官。再後來,在鄭成功與世子鄭經鬧矛盾之後,他還作為中間人,承擔了二人之間的聯係工作,雖然最終沒有成果,卻也足見鄭成功對他的信任。
隻不過,在真實曆史上,這位堂兄鄭泰的結局,卻不是太好。
鄭經在繼位延平郡王後,聽信讒言,以為鄭泰想擁立鄭成功的弟弟鄭襲,便先封鄭泰為金廈總製,假意要把金門和廈門都交給鄭泰。鄭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封後,便接受邀宴到廈門晉見鄭經,鄭經趁機將鄭泰囚禁起來。
鄭泰悲憤交加,卻又難以自辨,最終自縊身亡。鄭泰冤死後,弟弟鄭鳴駿和兒子鄭纘緒二人,帶著軍艦500餘艘和兵將近萬人,投降了清朝,給鄭氏基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要知道,鄭成功若隻是表麵承諾效忠太子的話,鄧凱二人心下雖然高興,卻也並不覺得有何特別之處。但現在,這位延平郡王如此慷慨,竟願派出心腹親信,領著十艘大商船,送給太子殿下大批的錢財與糧食,還另有一千兵馬隨船贈送,這般闊綽手筆,對於正處於困境中的太子朱慈煊來說,可是最為切實緊要的支持啊!
當然了,鄧凱也能隱約猜到,鄭成功如此闊綽出手,既送錢糧又送兵馬,除了要向太子朱慈煊表示效忠與親近外,他派出鄭泰父子二人長駐滇南,倒也隻怕存了想要看看,這位太子殿下將來的發展情況,到底會是如何的隱微心思。
但是,鄭成功的這點小心思,在他慷慨闊綽的支援麵前,實在是不值一提。
畢竟,在這個亂世之中,太子朱慈煊想要立足發展,擁有更多的兵馬錢糧,卻是最為緊要之事。
於是,鄧凱與智明二人,立刻起身而拜,向鄭成功作揖行禮。
“多謝郡王慷慨饋贈。這般兵馬錢糧,實是大解我等燃眉之急矣!我等在此,替太子殿下先行謝過了郡王了!”
鄭成功哈哈大笑:“不必多禮,這點東西,略盡本王一點心意罷了。若是太子殿下將來能發展順利,重振基業,那本王所贈予的錢糧與兵馬,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鄭成功笑語晏晏,指手劃腳,一時間,竟是全無病態,整個人有種前所未有的容光煥發,令鄧凱師徒二人,心下俱是既驚奇,又高興。
鄧凱心下暗想,現在有了太子朱慈煊這麵嶄新大明旗幟,這位延平郡王看起來也終於找到了新的奮鬥目標了。這樣的改變,對促進他的病情康複來說,亦是極有幫助呢。
他不由得又暗自慨歎,那位太子殿下,何其英明,他對於此番來勸說延平郡王鄭成功一事,真是多有先見之明啊。
而在這時,在門外偷聽的鄭襲,卻已恨得咬牙切齒,那一臉扭曲之狀,已是難以形容。
他娘的,氣死老子了!
這位延平郡王,在與那位太子素未謀麵的情況下,竟願意既送錢糧又送兵馬,莫不是被那鄧凱和尚給說出失心瘋來了麽?
“哦,是這樣麽?”
“是的,我等從元江府關索嶺離開時,太子殿下業已統兵南下,他們一路南去,直往晉王所在的景線城,估計現在尚在行程之中。”鄧凱直視著鄭成功的目光,又朗聲道:“太子殿下此去,就是要與晉王合兵一道,在吳三桂與清廷控製薄弱的滇南一帶,重建基業,再圖複興。太子殿下說了,此番前去,路途艱難,前程莫測,但哪怕前麵是刀山火海,他也必會盡力而為,為重振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鄧凱的話語,沉穩有務,說得鄭成功又是心旌搖動,對這位遠在雲南的太子朱慈煊,愈發心神往之。
也許,這位能從蓖子坡刑場逃命的少年,這位能在絕境中重新奮發的年輕太子,還真是被上天所眷護,還真可能是大明帝國重振江山的最後希望呢。
若如此,倒是天不絕明,漢室複興有望啊!
而且,這位太子在這般絕境之下,尚能如此咬牙努力,複圖振作,自己作為延平郡王,統領東南半壁的全部兵馬,又據有台灣及金廈之地,卻猶是碌碌無為,內鬥不休,甚是自羞矣!
由此可見,那位遠在雲南的太子殿下,他借鄧凱之口來勸自己和攏內部共同對外,倒還真是意味深長之舉啊。
鄭成功一聲輕歎,目光之中,便多了幾份決然之色。
“鄧凱,本王心意已決,願意尊奉太子監國。本王及手下一眾兵馬,俱願聽從太子殿下節製。另外,在將來機會合適的時候,本王願意親自推舉,扶太子殿下登上帝位!”
這番話語,鄭成功說得鏗鏘有力,字句清晰,全不似一個病中之人的語氣。
而鄭成功這般表態,卻讓躲在門外躲聽的鄭襲,一時間心驚肉跳。
這是怎麽迴事?
這位延平郡王鄭成功,先前對於永曆皇帝朱由榔尚是一副愛搭不理的模樣,怎麽在這裏,被這鄧凱三言兩語地打動,竟會如此堅決肯定地表態效忠太子朱慈煊?
這事情的發展,並不如自己與黃昭蕭拱辰等人的預料啊。
鄭襲心跳劇烈,麵目陰沉,卻猶隻能耐著性子,繼續偷聽下去。
這時,他聽到了一句更讓他內心狂跳的話語。
“鄧侍郎,為表本王盡忠之意,本王願意派遣堂兄鄭泰,以及其子鄭纘緒,二人領乘十艘大商船,帶上大批財貨與糧食,以及一千隨行兵馬,一同前往暹羅國。抵達暹羅國口岸後,再登陸押貨,一路北上前往滇南,將這大批財貨糧食,以及隨行軍兵,俱贈予太子殿下。而鄭泰父子,亦可留在滇南,在太子殿下手中效力。畢竟有他們在那裏,本王卻也好更方便與太子及朝廷進行溝通聯係。”
鄭成功這般表態,令鄧凱師徒二人,頓時大喜過望。
鄭成功所說的這位堂兄鄭泰,可算是鄭成功的手下親信之一,他曾任鄭成功的戶頭官。再後來,在鄭成功與世子鄭經鬧矛盾之後,他還作為中間人,承擔了二人之間的聯係工作,雖然最終沒有成果,卻也足見鄭成功對他的信任。
隻不過,在真實曆史上,這位堂兄鄭泰的結局,卻不是太好。
鄭經在繼位延平郡王後,聽信讒言,以為鄭泰想擁立鄭成功的弟弟鄭襲,便先封鄭泰為金廈總製,假意要把金門和廈門都交給鄭泰。鄭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封後,便接受邀宴到廈門晉見鄭經,鄭經趁機將鄭泰囚禁起來。
鄭泰悲憤交加,卻又難以自辨,最終自縊身亡。鄭泰冤死後,弟弟鄭鳴駿和兒子鄭纘緒二人,帶著軍艦500餘艘和兵將近萬人,投降了清朝,給鄭氏基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要知道,鄭成功若隻是表麵承諾效忠太子的話,鄧凱二人心下雖然高興,卻也並不覺得有何特別之處。但現在,這位延平郡王如此慷慨,竟願派出心腹親信,領著十艘大商船,送給太子殿下大批的錢財與糧食,還另有一千兵馬隨船贈送,這般闊綽手筆,對於正處於困境中的太子朱慈煊來說,可是最為切實緊要的支持啊!
當然了,鄧凱也能隱約猜到,鄭成功如此闊綽出手,既送錢糧又送兵馬,除了要向太子朱慈煊表示效忠與親近外,他派出鄭泰父子二人長駐滇南,倒也隻怕存了想要看看,這位太子殿下將來的發展情況,到底會是如何的隱微心思。
但是,鄭成功的這點小心思,在他慷慨闊綽的支援麵前,實在是不值一提。
畢竟,在這個亂世之中,太子朱慈煊想要立足發展,擁有更多的兵馬錢糧,卻是最為緊要之事。
於是,鄧凱與智明二人,立刻起身而拜,向鄭成功作揖行禮。
“多謝郡王慷慨饋贈。這般兵馬錢糧,實是大解我等燃眉之急矣!我等在此,替太子殿下先行謝過了郡王了!”
鄭成功哈哈大笑:“不必多禮,這點東西,略盡本王一點心意罷了。若是太子殿下將來能發展順利,重振基業,那本王所贈予的錢糧與兵馬,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鄭成功笑語晏晏,指手劃腳,一時間,竟是全無病態,整個人有種前所未有的容光煥發,令鄧凱師徒二人,心下俱是既驚奇,又高興。
鄧凱心下暗想,現在有了太子朱慈煊這麵嶄新大明旗幟,這位延平郡王看起來也終於找到了新的奮鬥目標了。這樣的改變,對促進他的病情康複來說,亦是極有幫助呢。
他不由得又暗自慨歎,那位太子殿下,何其英明,他對於此番來勸說延平郡王鄭成功一事,真是多有先見之明啊。
而在這時,在門外偷聽的鄭襲,卻已恨得咬牙切齒,那一臉扭曲之狀,已是難以形容。
他娘的,氣死老子了!
這位延平郡王,在與那位太子素未謀麵的情況下,竟願意既送錢糧又送兵馬,莫不是被那鄧凱和尚給說出失心瘋來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