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帝統一羅馬後,羅馬一度呈現了中興跡象,不過君士坦丁大帝在意大利羅馬城留下的足跡非常的少,這是因為他統一了羅馬後把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搬遷到了君士坦丁堡。首都變遷後,羅馬的政治中心從西歐轉移到了東歐。


    拜占庭原來是希臘的一座移民城市,天然的地理優勢使它成為一座絕佳的城市要塞,軍事上向北可以監視北方蠻族的動向,向東可以了望東方廣闊的土地。君士坦丁大帝擴建了拜占庭的城牆,直接把拜占庭城外的七座山連接起來。公元330年5月,君士坦丁大帝舉行了盛大的首都落成儀式。君士坦丁堡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羅馬帝國再次續命了一千多年,但也正是因為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存在,羅馬帝國徹底割裂成東西兩半。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死後並沒有刻意地指定繼承人,他的兒子和侄子們統治著羅馬的不同區域,內戰再次爆發,羅馬帝國開始由盛轉衰。到了394年,迪奧多西擊敗了歐根尼烏斯後,再次統一了羅馬,而且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一年後迪奧多西去世,但是他並沒有吸取曆史教訓,他將羅馬帝國分成了東西兩半。巴爾幹半島希臘地區、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歸屬長子阿卡迪烏斯管轄;意大利、高盧、西班牙、北非迦太基和努米底亞等地歸屬幼子霍諾裏烏斯管轄。從此,羅馬帝國成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再也沒有能力重新統一了。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


    公元4世紀至5世紀,歐洲民族大遷徙迎來一波高潮,其主要原因就是日耳曼人被來自東方的匈人打敗了,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向西邊和南邊遷徙。匈人是一支生活在東歐、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的古代遊牧民族。匈人和匈牙利人是完全沒有關係的,至於是否和匈奴有關聯至今仍未得出確切結論,曆史研究成果更多的傾向於兩者並沒有血緣關係。


    公元350年,匈人第一次出現在西歐曆史上就消滅了日耳曼人汪達爾部族的阿蘭王國,阿蘭王國在當時日耳曼人勢力中堪稱強國,他們在頓河流域傾全國之力與匈人決戰,結果大敗,阿蘭王被殺,汪達爾人被迫臣服於匈人。


    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東哥特王國位於黑海北岸,它的疆土東起頓河,與阿蘭王國接壤,西至德涅斯特河與西哥特人為鄰,南起黑海北至德涅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東哥特王國自公元374年起被匈人和阿蘭人聯軍攻打,兩年時間就淪陷被滅國。


    匈人打敗東哥特王國後,繼續將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部落逐個征服,在奪取了潘諾尼亞平原後,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盡入匈人之手。不願意臣服於匈人的部分日耳曼人被迫向西和向南進入羅馬帝國領土,由此也給羅馬帝國帶來了沉重的傷害。


    公元376年,西哥特人請求拜占庭皇帝瓦倫斯,允許他們進入帝國內部避難。瓦倫斯是阿裏安派的基督教徒,剛好西哥特人也是這個派係的,瓦倫斯對哥特人的遭遇抱有同情心,再三猶豫後,他史無前例地允許蠻族進入帝國領土進行和平相處。西哥特人進入羅馬帝國後,麻煩接踵而來。帝國腐敗的官員完全不把哥特人當人看,極度地欺騙和虐待這些外來蠻族,這引起了哥特人的強烈反抗,蠻族暴動在拜占庭帝國內部愈演愈烈,瓦倫斯不得已派遣大軍鎮壓。公元378年,雙方在亞得裏亞堡進行大戰,羅馬人慘敗,瓦倫斯戰死。


    瓦倫斯指定的繼承人是迪奧多西,他對西哥特人采取了懷柔政策。迪奧多西允許西哥特人在巴爾幹半島和平定居,並且提供金錢與糧食,以此換來西哥特人對羅馬帝國效忠以及軍事出兵一起對抗匈人的入侵。


    公元395年和400年,匈人兩次攻入色雷斯後大肆劫掠,並且常年侵擾色雷斯。431年,拜占庭帝國不得已答應每年向匈人納貢,並開放少數幾個城鎮給匈人進行互市交易。公元443年,匈人攻到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羅馬人與匈人進行野戰,結果全軍覆沒,拜占庭不得已簽訂城下之盟。


    公元445年,“上帝之鞭”阿提拉成為匈人首領。掌權後的阿提拉繼續南下攻打拜占庭帝國,由於君士坦丁堡確實雄偉難於攻陷,阿提拉轉而進攻西羅馬帝國。阿提拉帶領著十幾萬的匈人大軍渡過了萊茵河,並且向西推進了一百英裏,沿途對高盧地區進行了肆意的洗劫。公元451年,在基督教教皇裏奧一世的號召下,羅馬將軍阿提紐斯組織了一支高盧軍團與阿提拉對抗,在沙隆的大決戰中最終戰勝了阿提拉,阻止了匈人大軍的繼續前進。這場戰役被譽為是曆史上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之一,它阻止了整個基督教的覆滅,避免了歐洲被遊牧民族控製而產生的嚴重後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味世界簡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軒之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軒之舟並收藏趣味世界簡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