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和伊朗所要爆發戰爭的前提條件應有盡有,1980年9月22日早晨,薩達姆悍然出動軍隊侵略伊朗,開始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兩伊戰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80年9月22日起至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先是向東侵占了伊朗的部分領土,而後伊朗調集大軍逐漸擋住伊拉克的攻勢,到了1981年9月,迴過氣的伊朗進入反攻階段,逐步收複失地,到了1982年6月,眼看形勢不對的薩達姆向伊朗求和,承認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於6月29日內將軍隊全部撤離伊朗境內。


    有時候,你挑起了戰爭的開始,至於什麽時候結束就並不是你想結束就能結束的,心高氣傲的伊朗人曆史上何時受過伊拉克人的欺負呢,都是我們欺負你,好不好。1982年7月13日,“兩伊戰爭”進入第二階段。這次伊朗集結了12萬大軍,發動了第一次巴土拉戰役,入侵伊拉克境內,隨後在10月又出動5萬大軍向伊拉克北部進軍,直接威脅巴格達。伊拉克則前後組織了7次反擊,逐漸穩住了戰場形勢。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談和,伊拉克還出動了生化武器,是真的生化武器,並不是什麽洗衣粉。因為這時候的西方利益在伊朗對立麵,所以伊拉克的生化武器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國際影響,西方國家的雙標嘴臉展露無遺。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還利用空中優勢,在海上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所謂的“襲船戰”就是在波斯灣襲擊他國船隻,比如以色列的船隻,然後嫁禍給伊朗。


    到了1986年,兩國之間的戰爭再度升級,“兩伊戰爭”進入第三階段。這次,伊朗棄用了消耗戰的打法,於1986年2月調集了9萬大軍,迅速攻占了伊拉克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法奧。處於劣勢的伊拉克則不斷升級“襲船戰”,這段時間被兩國擊潰的商船多達106艘,其中有29艘是科威特的,深受其害的科威特向聯合國五常控訴伊拉克和伊朗的暴行。因為“兩伊戰爭”的“襲船戰”已經嚴重損害他國利益,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但是因為積怨已深,兩伊雙方並沒有執行。


    1988年2月開始,“兩伊戰爭”進入第四階段。伊拉克利用“飛毛腿”導彈發動了規模空前的“襲城戰”,而伊朗則一樣向伊拉克境內發射導彈還以顏色,伊拉克在“襲城戰”中占據優勢。4月17日,伊拉克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收複法奧。同年7月18日,無奈的伊朗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結束。


    上世紀80年代,本應高速發展的伊拉克經濟,因為薩達姆的個人野心,弄得國內一地雞毛,民眾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伊朗的經濟同樣淒慘,受戰爭和美國製裁的影響,經濟實力也是大打折扣。戰後軍事專家評論“兩伊戰爭”,認為兩國擁有著當時世界較為先進的戰爭武器,卻打出了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效率低下的軍事效果,通俗地講,就是雙方在“菜鳥互啄”。參戰雙方的兵力大致如下:伊朗方麵一共出動了名士兵、900輛坦克、470架戰機;伊拉克方麵出動了名士兵、2200輛坦克、450架戰機。傷亡情況為:伊朗方麵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伊拉克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


    兩伊戰爭後,伊拉克欠了阿拉伯國家一屁股債,其中沙特和科威特的是最多的,單單科威特就欠了140億美元。薩達姆認為,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為阿拉伯世界作出了重大貢獻,阻止了伊朗向阿拉伯世界輸出顏色革命,所以沙特和科威特應該免除伊拉克的債務才對。而同時,伊拉克和科威特因為“攪屎棍”英國遺留下了邊界問題,伊拉克和科威特因邊界劃分問題一直都在協商解決。作為伊拉克的大債主,科威特理所當然認為伊拉克要作出一些妥協,但是薩達姆寸土不讓。科威特一氣之下,加大了石油出產量,硬生生的把石油價格拉了下來,本來薩達姆就唿籲阿拉伯世界共同減產石油出產量,以提高石油價格來還債,這下好了,科威特直接把這條路封死了。


    薩達姆一直就幻想著重現“巴比倫帝國”的榮光,既然科威特這麽不識時務,直接消滅它就行了,欠的債務也不用還了,邊界糾紛也不存在了,一舉多得。而此時伊拉克的正規軍有120萬,坦克四千多輛,按照當時世界表麵軍事實力來看,伊拉克妥妥地屬於排名世界第四的軍事強國,這是薩達姆敢武力入侵科威特的最大依賴,也是敢向美國“叫板”的最大底氣,畢竟美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打輸了,沒什麽大不了的。


    1990年8月2日淩晨1時,伊拉克20萬大軍,2000輛坦克越過邊境,突然襲擊科威特,一天時間,占領科威特全境。薩達姆這個時候意氣風發,仿佛談笑間,科威特灰飛煙滅,隨後宣布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並宣稱科威特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的侵略行為,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中東的利益以及戰略布局,於是美國使出老招數,在聯合國拉著一眾小弟,開始在沙特集結大軍,準備解放科威特,海灣戰爭一觸即發。


    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次會晤,雙方談判破裂。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巴格達,為期42天的海灣戰爭爆發。其實,海灣戰爭在第一天就已經分出勝負,淩晨30分,美國首先出動了8架f117隱形戰機,5分鍾就摧毀了巴格達的所有防空體係,切斷了巴格達與外界的通訊聯係。到了三點左右,美國5分鍾內發射了52枚戰斧巡航導彈,轟炸了伊拉克的電力係統,隨後美國的戰機繼續轟炸伊拉克其他地方的防空中心和機場,伊拉克的大部分飛機還沒來得及升空作戰,就被美國戰機徹底炸毀。沒有了防空係統以及飛機的支援,加上中斷的通訊以及混亂的指揮,伊拉克的坦克就像被宰的羔羊,被美國飛機無情的收割,即便是在沙漠地帶做了精密的偽裝,也難逃美國高科技手段的偵查,到了戰爭結束,伊拉克被摧毀的坦克多達3847輛。戰後統計,美軍陣亡148人,戰鬥受傷45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而伊拉克陣亡兩萬多人,被俘8萬多人。


    海灣戰爭,第一次向世界展現了現代信息化戰爭的“殘暴”,世界第四軍事實力強國,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完全被打得丟盔棄甲,戰爭呈現了一邊倒的形態。海灣戰爭深深地刺激著各個國家的神經,也就是在海灣戰爭結束後,東方大國“知恥而後勇”,軍事裝備日新月異,很多領域更是“彎道超車”,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瞠目結舌”。


    海灣戰爭,徹底粉碎了薩達姆建立“巴比倫帝國”的雄心壯誌,因而薩達姆對美國的仇恨是顯然易見的。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由,在世界各地展開報複行動。不寂甘寞的“平頭哥”薩達姆在2002年底宣布,以後伊拉克的石油結算采用歐元結算,棄用美元,這就徹底捅了大蜂窩了。要知道,當時敢在世界挑戰“美元石油霸權”地位的國家,就隻有委內瑞拉,現在好了,伊拉克是第二個,而當時的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


    這次,美國繞開聯合國,拿著一小瓶裝著白色“洗衣粉”的樣品,告訴世界,我們懷疑伊拉克擁有大規模的殺傷性生化武器並且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並於2003年3月20日聯合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武力侵略伊拉克。第二次海灣戰爭曆時8年,於2011年12月18日結束,最終的結果是伊拉克並沒有發現大規模的殺傷性生化武器,而薩達姆被美軍抓住並處以絞刑,薩達姆家族在伊拉克被連根拔起,伊拉克石油還是采用美元結算,美索不達米亞在偷偷哭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味世界簡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軒之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軒之舟並收藏趣味世界簡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