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早年提出的屯田製,是天下要政,可以繼續實施,流民殖穀墾田,抑製豪強的土地兼並,削弱豪強的勢力,達到力摧豪強的目的。吾認為天下在於民,民受丞相之恩,擁戴丞相,豪強無法煽動民心,則不足為慮,因為丞相麾下有重兵,他們不敢造次。戶戶都有良田百畝,對國家的稅收是巨大。吾經常去南麵的中條山,那百裏鹽池,浩浩蕩蕩,宛如明珠,吾看世家豪強經常一勺子勺子的從鹽池內取鹽,他們將鹽池築牆,將國家之資,據為己有,牟取私利,實在是不甘心,丞相可以將河東鹽池收為官有,設置使者監賣,抽取鹽稅,天下人千萬,這足夠支持丞相征戰。”


    衛覬沉思片刻,向劉凡迴答道。


    “池鹽官賣,伯儒是河東名族,此意不是得罪世家豪強乎”


    劉凡心喜,認為隻要將河東鹽池利用好,一定可以創造巨大稅收。


    人不可能不吃鹽,一旦人不吃鹽,就會沒有力氣,壯年如同老弱。


    曆朝曆代的食鹽主要有海鹽、池鹽鹹水湖中之鹽,岩鹽礦岩,井鹽粗糙的鹽。


    其中池鹽最好,池鹽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鹽“。池鹽顆粒大,色潔白,質地純淨,為天下人之喜。


    這個時代的海鹽根本沒法和池鹽比,而河東鹽池,就是池鹽,被稱作“解池”。


    這裏代表著金庫和兵器庫,隨著朝廷的減弱,失去了對解池的控製。


    春秋時晉國大夫們定居此地的理由,不僅是因為河東靠著黃河,土壤肥沃,還因為近鹽。


    周穆王、秦穆公及漢代帝王的“觀鹽”,乃至秦人讚不絕口的“大夏之鹽“,均指解池之鹽。


    東周之際,駭驥“服鹽車而上太行”,幸遇伯樂,即在此地。千裏馬同解池結緣,很耐人尋味。


    解池附近,曾是虞舜、夏禹的都城所在,反映了這一鹽池在原始社會後期曾是氏族生活的中心地帶。虞舜曾用自製的五弦琴,彈唱南風詩歌,歌唱南風在解池帶來了財富:南風三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溫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解池,不僅是當今天下最大的一個產鹽地。即便是在人口密集的後世,也是與庫楚克鹽湖、猶它州大鹽湖並列為世界三大鹽湖。


    曆代稱解池為“天下九分鹽”,意為解池之鹽占據天下九分,不僅供給秦晉、豫州、司隸,就連山東、江南的一部分人都依賴解池供給。


    誰能掌控鹽池,就意味著掌控了天下的命脈。


    解池之鹽,在天下眾鹽產地獨領風騷,給黃河流域華夏族的供給,沒有一種物質能比得上。曆代文人騷客,在這裏留下太多遺跡。


    劉凡夢迴千年,並非什麽都清楚。


    曆史上的衛覬將鹽池官賣之議,獻給曹操。


    曹操使用這一決議,派人管理解池。


    這是當時最重要的要政,證明了衛覬不僅僅是文章和書法優美,而且有獨到的政治眼光。


    解池之鹽稅收,占據當時魏國稅收的五分之一,為曹操三代安定了殘破的關中。增加的財源,支持了魏晉的統一戰征。


    如果說諸葛亮是以絲為戰,那曹操便是以鹽為戰。


    “家國天下,唉無國無家也。若隻顧小家,不顧大家,那吾便不是衛青的子孫。解池之鹽本就屬於國有,豪強世家開采也就罷了,連稅都不想交,苦了天下百姓。”


    衛覬長歎一聲。


    “今與君長談,讓吾學到許多,不論是改革律法,還是鹽池官賣,都讓吾開了眼界,心中也有了新方向。等吾平定了關中,吾想能使關中安定的人,一定是你呀等吾平定關隴,會修訂律法,提倡申韓之學,讓官吏知道法的嚴厲,伯儒博古通今,屆時修訂律法時,還請你施以援手”


    劉凡敬衛覬一杯,向衛覬邀請道。


    他這句話肯定了衛覬為治理關中的人。也肯定了重新修訂大漢的法律和設置傳播法律的人。


    衛覬聽到劉凡真摯的話後,連忙起身,對劉凡揖手一拜,道:“衛覬願以綿薄之力,助丞相建立光武之功”


    “伯儒還有沒有對吾說的”


    劉凡陡然一問。


    “丞相手握決策大權,英明神武,但也要聽從不同的意見,留意於民間,愛惜民力,計較府庫,量入為出。”


    衛覬向劉凡建議道。


    “想想董卓,吾深知也。”劉凡虛心接受,然後對衛覬說道:“如果有一天吾建立了光武之功,吾想伯儒能和鄧禹同列。”


    衛覬大感,他已經三十多歲了,終於遇到了自己的伯樂。


    當天,劉凡留宿於衛府,細細討論政要。衛覬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負。


    次日,劉凡離開之時,衛覬相送。


    劉凡來到解縣,目睹了號稱“天下九分鹽”的解池。


    站在中條山上,觀銅礦,看鹽湖,極為壯大,真像是鑲嵌在黃河邊的一顆明珠。


    當即,劉凡擬定詔書,再次推動了鹽鐵官營。並指責當地世家豪強、富商大賈違背了大漢律法。


    要求富商大賈補齊這些年的鹽稅,要河東太守王邑執行,違法者,一律抓獲。


    劉凡又發軍令,調遣風陵渡高順麾下騎步五千,駐紮解縣。驅逐一切私自開采解池的人。


    在朝廷派使者前來之前,再開鹽池者,或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劉凡剝奪了當地世家和豪強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們強烈的不滿和反對。


    如果說在西漢的時候,鹽鐵官營,是與民爭利。違背了古之聖賢“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的信條,敗壞了古代淳樸的社會風尚。


    但是經過數百年的沉澱,已經很少存在這種問題。


    平民百姓不再想鹽鐵生意,而世家豪強利用手中的權勢,往往能染指這些東西。


    劉凡雖然也提倡範蠡、白圭的商業思想,但鹽不僅是經濟產物,還能關聯到政治、戰略,對河東鹽池,劉凡非常慎重。


    直到渡黃河迴新安縣的時候,劉凡還在感歎:“今方得知,吾這個同鄉,也有三公之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迴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迴春秋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