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五黃六月,劉凡來到河東安邑,視察河東的民生和政治。


    劉凡先是來禹王鄉西秦亭探鄉親,民甚擁戴。


    後又被河東太守王邑迎入安邑城。


    安邑雖然亂以始,但盛以終。總體來說,比司隸郡現好太多了。


    劉凡向王邑詢問河東北部的白波軍害,又問河東世家豪強,是否有傑出的人才。


    王邑向他敘述了河東的危害,以及河東郡的世家大族,劉凡了如指掌。


    劉凡讚許王邑多年來治理安邑的功績,上表他為關內侯,以做肯定。並且釋放王邑兵權,河東的五千郡兵王邑可以隨時調動各縣,凡違法亂紀的豪強,有先斬後奏之權。


    王邑表示傾河東之力,也要為劉凡鞏固相權,造福萬民。


    相送劉凡時,王邑感歎:立地成聖之言,真已應驗。


    離開太守府之後。河東衛氏家主衛覬來拜訪劉凡。


    衛覬對他事業的前期很有幫助,劉凡不忘此恩,以客的身份入衛府之中。


    “伯儒以過而立,如伯儒這種才華,應該為國家大展身手,而不是將才華埋沒於此啊須知潛研書法文章,隻是小道,為國為民,才為大才。”


    整個衛府,被甲士包圍,大堂之外,典韋屹立,殿內,劉凡和衛覬相對而坐。


    劉凡一入大堂,就見大堂四壁之上,掛滿書畫。有古文,隸草,鳥篆。


    蔡邕的書法非常精致,但是衛覬的書法卻又讓劉凡大開眼界。草體微瘦,他的書法,以筋骨為上。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怪不得衛覬能在後世書法地位上超過蔡邕,被稱為“祖師”。


    “吾亦有愛國之心,當初,天下大勢,不能左右,吾苦於有心無力。隻能在府中,領悟老師之學。”


    衛覬為劉凡斟茶一杯,開口說道。


    “哦那伯儒認為現在的天下大勢如何”


    劉凡向衛覬詢問道。


    “丞相北定邊疆,又平董卓。受命危難之間,秉公執政,僅僅三兩月,便使灰燼中的司隸複蘇,變大殤為大治,政治清明仿佛迴到了建武時期,致使群民悅服。內修兵甲以餌士,外緩群雄以生息。時機一到,公以丞相之司,大將軍之職,趙王之責,先帝之托,萬姓之願,東征西戰,討伐不臣。天下大勢,乃在丞相也。”


    衛覬向劉凡迴道。


    “山東那些諸侯,整天想著立人為帝。朝廷還在,然其互相攻伐。朝廷的詔書傳出,就仿佛一張白紙,袁紹、袁術四世三公,真是令人失望極了。最憂心者,乃關隴之地,董卓雖平,其餘孽還在,並拒關隴。那李傕、郭汜、馬騰、韓遂似乎還有雄心,吾與關隴僅隔著一個小山穀,吾卻眼睜睜的看著山穀對麵的百姓受苦,著實心痛。”


    劉凡將茶水一口飲盡,一臉愁苦的說道。


    “以吾淺見,關西諸侯,皆無大誌,無一可以雄天下。丞相視函穀關為小穀,那就絕對有信心跨過小穀。隻是現在李郭新逃關中,其一定兼並了董卓留守在關中的兵馬。明目張膽的給兵危,李郭一定會聯合馬騰、韓遂強烈抵抗,丞相可行權宜之計,一邊給李傕、郭汜、馬騰、韓遂爵位、官職,他們心穩之後,就不會有大變動。這時,丞相可趁機修兵甲三路,一從河東,一從弘農,一從華山,大軍突然出擊,並發迅猛,隻要克一路,關隴可平。”


    衛覬將他心中熟知道給劉凡。


    “兵不厭詐,嗯,好伯儒可知,吾上郡還有精騎一萬。如有可能,吾還可以在朔方、五原,調集胡騎三萬。”


    劉凡點頭稱讚這個計策,又更加完善。


    “若如此,關隴唾手可得。隻是關隴羌、氐、雜胡甚多,距離段太尉平羌已過十幾年,亂世生,羌胡又亂,其中以先零羌,陰平氐王為最,河西走廊根本沒有消息再流出,一旦入西涼,馬騰、韓遂、李傕、郭汜等是其次,平定雍涼之路,一定困難重重”


    衛覬根本不知道劉凡的軍事布置,但他長年身居河東,對相隔一河的關隴之地非常清楚。


    “吾治理司隸,雖然表麵上安靜,但暗地裏波濤洶湧。吾去過很多鄉縣,吾發現有的縣吏、郡吏不檢點,他們隻是畏於吾的威勢,約束自己,盡心盡責,這種威勢一定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弱,須知人就是如此,真正如董宣、楊震之類的賢者也隻是萬裏挑一。剛才問對,吾已知君的武事,心中對平定關隴已有定計,現在吾想求助這個辦法”


    劉凡這次親自為衛覬斟茶一杯,向他問道。


    “國家如此,法紀鬆弛,釀禍於桓靈時期,導致累禍成兇。現今地方長吏輕視法令,盜賊肆無忌憚的為禍一方,州裏明知卻而不加以糾正,天下人又能從哪裏得到公正吾聽說過前南陽太守羊續懸魚拒賄的事跡,連先帝都因此列其為公。吾深查知,羊續是個能臣,懸魚拒賄隻顯示他的清廉,他任南陽太守期間,革新吏治,鋤強抑暴,興利除弊,提倡節儉,政聲卓著,這是值得天下長吏學習的,吾一直將羊續視為古之楊震。”衛覬向劉凡一敬,向劉凡說道:“刑法是國家最重要的工具,而往往被官吏輕視,代之以主觀臆斷;典獄之官掌握生殺人權,應由明法公正之人來擔任,而往往因統治者對他們的輕視,所用非人。這是王政敝弊,國家喪敗的重要原因。衛覬以為,應恢複先漢九章律,在九章律的基礎上增添法律,並設官吏轉相教授,使百姓和官吏都懂得法律,不僅下屬可以檢舉長吏,而且百姓也可以檢舉官員。以法治天下”


    “善,伯儒分析利弊,言他人不敢想之事。雖不知別斷,但吾認為伯儒說的對。隻是吾在結束內亂,需要長年征戰,還要招撫流民,讓百姓溫飽,這需要無數財力支撐,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劉凡又向衛覬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迴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迴春秋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