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九月。
何進、張讓募兵完成後,與田豐、鄭泰、崔均、崔鈞、傅燮等奉命出發。
而後,劉宏思及老臣,將以至暮年的楊賜請入朝中。
由於司空張溫領車騎將軍正在涼州平叛。
楊賜接替張溫,再次任司空。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出任三公了。
先前司徒、司空、太尉他都任過。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楊賜僅僅任司空一個月,便去世了。
他很平靜的離去,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當年六朝元老胡廣令楊賜、劉寬、張濟三人在華光寺為劉宏講學。
劉宏最倚重的帝師就是楊賜。以至於楊賜、蔡邕上疏陳說時事,彈劾受寵的樂鬆等人失敗後,蔡邕被流放,楊賜卻沒事。
楊賜死,劉宏感情流露,大慟。
他身穿喪服,三天不上朝,贈東園棺槨、衣物,賜錢三百萬、布五百匹。
並下詔哀悼,命北中郎將郭儀為使持節,追贈楊賜衛將軍司空印綬。
幾日後,安葬時,靈帝命侍禦史持節送葬,蘭台令史十人遣羽林騎士輕車介士,前後都奏響鼓吹,又下令衛將軍下屬及司空儀仗隊伍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參加了葬禮。
楊賜秉政,文治顯赫。劉宏追諡為文烈。其子楊彪襲爵。
楊氏載德,仍世柱國。生前不能懲奸除惡,死後倍極哀榮!
……
雁門,陰館。
當劉陶、劉寬、陳耽之死傳入雁門之後,劉凡悲傷,當眾落淚。
三人都是當世大名鼎鼎的賢良忠臣,跟他一起並肩作戰過,如何不令他悲傷?
於是乎,劉凡連著三個月,每天早上身穿孝服向南拜禮。
雁門士人得知之後,大讚劉凡的品德。紛紛效仿劉凡,南拜義士。
“劉諫議氣節比屈原,陳公正義比晁錯,劉公能力比孔光。是吾東都鼎臣也。柱國崩塌,奸佞當道,可憐百姓矣。”劉凡悲痛的說道。
劉凡下定決心要對劉寬、劉陶、陳耽拜三個月。今天是最後一日。
“逝者已矣,生者安斯。雁門、定襄等五郡還有無數事情等著大將軍處理,劉公等也定不想大將軍如此悲痛。”王烈向劉凡勸說道。
在劉凡真誠的渲染下,他們這些下屬也不是滋味。
“卿之言甚是,現正在往朔方、五原遷徙百姓,吾不能讓百姓有損失啊!”
劉凡抹幹眼淚,正身說道。
麵對命運的無情鞭撻,越來越多百姓慕名而來。
不過各地官員意識到本郡人口大量流失,嚴重的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所以設置郡縣重重關隘,以防本郡百姓跑到劉凡地盤。
隨著中原大旱,一大波流民流入雁門郡後,來雁門郡的流民百姓減少許多。
原因就是被各地豪強官吏製止了。俗話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若一縣一郡百姓走大半,他們這郡縣長官也不用當了。
現在整個河套都落入劉凡掌控之中。
張遼募得兩萬士兵連同戰馬一起交付給關羽。
如荀攸、賈詡所料,五原、朔方黃河以北的鮮卑在劉凡大軍進入定襄時,就向北逃遁了。
掃清朔方、五原兩郡之後。
劉凡下令讓關羽率領兩萬新軍騎兵及三千五百陰山鐵騎駐紮在朔方西麵的雞鹿塞。
雞鹿塞,是漢代通塞北之隘口。位於陰山山脈狼山西南段。峽穀貫狼山南北,穀底平坦。北依漢長城,東鄰屠申澤,為漢代西北部門戶,扼控穿越狼山之交通咽喉。
西漢置塞。塞城臨崖建築,以石砌成,呈正方形,屹立於峽口西側。
駐紮在這裏,在於震懾西部鮮卑。
屠申澤周圍地勢平坦,也適合練兵。
另外一萬乞活軍組成的騎兵由薑駿、高鍇率領駐紮在朔方修都,南防匈奴。
徐晃駐紮在曼柏,與乞活騎兵互為犄角。
趙雲率領六千騎兵駐紮在雲中。
從夏湖調出一萬騎兵由黃忠統帥駐紮在定襄、雲中邊界。
以防胡人遊騎寇掠邊境。
另外劉凡下令準備在朔方的林戎,五原的河陰,雲中的楨陵分別建造軍用渡口。
籌集工匠、百姓建造船隻,修繕堤壩。
這樣一來,發生戰事之後,大軍就近渡過過河,依靠騎兵的機動,後發先至,掌控戰局。
時至現在,不包括縣兵亭卒,劉凡麾下編製內騎兵五萬六千,陰山鐵騎三千五百,徐晃麾下騎步兵九千,高順麾下一千陷陣死士。
共七萬大軍。
雖然其中有士兵還不精,但劉凡有的是時間磨合。
“幼安,賢臣連連含恨而終。百姓流離失所,這是什麽征兆,吾又該如何治理?”
劉凡向美須眉的管寧。
他與華歆、邴原號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雖管寧為龍尾,但劉凡最看重的就是管寧。
他政治才華如何?劉凡不知曉。他在曆史上也沒有顯露。但他的高風亮節,讓劉凡深為佩服。
劉凡招募管寧、華歆、邴原、王烈等人,許以重職。除了管寧之外,其他皆欣喜拜應。
唯獨管寧波瀾不驚,這種淡泊明誌的處事態度,讓劉凡想起了這個時代的另一個人,諸葛亮。
諸葛亮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他確是無限接近完美的人。
管寧身高八尺,美須眉。和史書上記載的諸葛亮樣貌何等相像。
他要是有諸葛亮的那種處事態度,將儒與法完美結合,那麽治理一州一郡,信手捏來。
雖然管寧當時沒有同意入仕,但劉凡感覺他心中是有意的。
劉凡帶著管寧行走流民鄉裏,觀百姓疾苦。
沃野千裏,無人開墾。淒淒百姓,不能富足。
劉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管寧同意出仕,願為一方百姓父母官。
“老子雲,古之為道者,不以明民,將以愚之。這是亂世之中最妥善的為政之法,也為必須的政治策略。”
管寧徐徐的向劉凡說道。
以智治國,國之賊也。但這也是曆朝曆代無法更改的。
這裏的“愚”並非愚弄百姓,而是以局限使他們過上更富庶的生活。它包括的意思還有很多。
也更能維護劉凡統領邊境五郡。
不過如何,他是不會再踏迴去了。
三個月沒有傳來消息,劉凡心中還是有些打鼓的。
他已經做好準備了,天子、群臣若是將他調迴去,他立刻對西部鮮卑開戰。
開了弓,就沒有迴頭箭!
(本章完)
何進、張讓募兵完成後,與田豐、鄭泰、崔均、崔鈞、傅燮等奉命出發。
而後,劉宏思及老臣,將以至暮年的楊賜請入朝中。
由於司空張溫領車騎將軍正在涼州平叛。
楊賜接替張溫,再次任司空。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出任三公了。
先前司徒、司空、太尉他都任過。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楊賜僅僅任司空一個月,便去世了。
他很平靜的離去,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當年六朝元老胡廣令楊賜、劉寬、張濟三人在華光寺為劉宏講學。
劉宏最倚重的帝師就是楊賜。以至於楊賜、蔡邕上疏陳說時事,彈劾受寵的樂鬆等人失敗後,蔡邕被流放,楊賜卻沒事。
楊賜死,劉宏感情流露,大慟。
他身穿喪服,三天不上朝,贈東園棺槨、衣物,賜錢三百萬、布五百匹。
並下詔哀悼,命北中郎將郭儀為使持節,追贈楊賜衛將軍司空印綬。
幾日後,安葬時,靈帝命侍禦史持節送葬,蘭台令史十人遣羽林騎士輕車介士,前後都奏響鼓吹,又下令衛將軍下屬及司空儀仗隊伍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參加了葬禮。
楊賜秉政,文治顯赫。劉宏追諡為文烈。其子楊彪襲爵。
楊氏載德,仍世柱國。生前不能懲奸除惡,死後倍極哀榮!
……
雁門,陰館。
當劉陶、劉寬、陳耽之死傳入雁門之後,劉凡悲傷,當眾落淚。
三人都是當世大名鼎鼎的賢良忠臣,跟他一起並肩作戰過,如何不令他悲傷?
於是乎,劉凡連著三個月,每天早上身穿孝服向南拜禮。
雁門士人得知之後,大讚劉凡的品德。紛紛效仿劉凡,南拜義士。
“劉諫議氣節比屈原,陳公正義比晁錯,劉公能力比孔光。是吾東都鼎臣也。柱國崩塌,奸佞當道,可憐百姓矣。”劉凡悲痛的說道。
劉凡下定決心要對劉寬、劉陶、陳耽拜三個月。今天是最後一日。
“逝者已矣,生者安斯。雁門、定襄等五郡還有無數事情等著大將軍處理,劉公等也定不想大將軍如此悲痛。”王烈向劉凡勸說道。
在劉凡真誠的渲染下,他們這些下屬也不是滋味。
“卿之言甚是,現正在往朔方、五原遷徙百姓,吾不能讓百姓有損失啊!”
劉凡抹幹眼淚,正身說道。
麵對命運的無情鞭撻,越來越多百姓慕名而來。
不過各地官員意識到本郡人口大量流失,嚴重的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所以設置郡縣重重關隘,以防本郡百姓跑到劉凡地盤。
隨著中原大旱,一大波流民流入雁門郡後,來雁門郡的流民百姓減少許多。
原因就是被各地豪強官吏製止了。俗話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若一縣一郡百姓走大半,他們這郡縣長官也不用當了。
現在整個河套都落入劉凡掌控之中。
張遼募得兩萬士兵連同戰馬一起交付給關羽。
如荀攸、賈詡所料,五原、朔方黃河以北的鮮卑在劉凡大軍進入定襄時,就向北逃遁了。
掃清朔方、五原兩郡之後。
劉凡下令讓關羽率領兩萬新軍騎兵及三千五百陰山鐵騎駐紮在朔方西麵的雞鹿塞。
雞鹿塞,是漢代通塞北之隘口。位於陰山山脈狼山西南段。峽穀貫狼山南北,穀底平坦。北依漢長城,東鄰屠申澤,為漢代西北部門戶,扼控穿越狼山之交通咽喉。
西漢置塞。塞城臨崖建築,以石砌成,呈正方形,屹立於峽口西側。
駐紮在這裏,在於震懾西部鮮卑。
屠申澤周圍地勢平坦,也適合練兵。
另外一萬乞活軍組成的騎兵由薑駿、高鍇率領駐紮在朔方修都,南防匈奴。
徐晃駐紮在曼柏,與乞活騎兵互為犄角。
趙雲率領六千騎兵駐紮在雲中。
從夏湖調出一萬騎兵由黃忠統帥駐紮在定襄、雲中邊界。
以防胡人遊騎寇掠邊境。
另外劉凡下令準備在朔方的林戎,五原的河陰,雲中的楨陵分別建造軍用渡口。
籌集工匠、百姓建造船隻,修繕堤壩。
這樣一來,發生戰事之後,大軍就近渡過過河,依靠騎兵的機動,後發先至,掌控戰局。
時至現在,不包括縣兵亭卒,劉凡麾下編製內騎兵五萬六千,陰山鐵騎三千五百,徐晃麾下騎步兵九千,高順麾下一千陷陣死士。
共七萬大軍。
雖然其中有士兵還不精,但劉凡有的是時間磨合。
“幼安,賢臣連連含恨而終。百姓流離失所,這是什麽征兆,吾又該如何治理?”
劉凡向美須眉的管寧。
他與華歆、邴原號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雖管寧為龍尾,但劉凡最看重的就是管寧。
他政治才華如何?劉凡不知曉。他在曆史上也沒有顯露。但他的高風亮節,讓劉凡深為佩服。
劉凡招募管寧、華歆、邴原、王烈等人,許以重職。除了管寧之外,其他皆欣喜拜應。
唯獨管寧波瀾不驚,這種淡泊明誌的處事態度,讓劉凡想起了這個時代的另一個人,諸葛亮。
諸葛亮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他確是無限接近完美的人。
管寧身高八尺,美須眉。和史書上記載的諸葛亮樣貌何等相像。
他要是有諸葛亮的那種處事態度,將儒與法完美結合,那麽治理一州一郡,信手捏來。
雖然管寧當時沒有同意入仕,但劉凡感覺他心中是有意的。
劉凡帶著管寧行走流民鄉裏,觀百姓疾苦。
沃野千裏,無人開墾。淒淒百姓,不能富足。
劉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管寧同意出仕,願為一方百姓父母官。
“老子雲,古之為道者,不以明民,將以愚之。這是亂世之中最妥善的為政之法,也為必須的政治策略。”
管寧徐徐的向劉凡說道。
以智治國,國之賊也。但這也是曆朝曆代無法更改的。
這裏的“愚”並非愚弄百姓,而是以局限使他們過上更富庶的生活。它包括的意思還有很多。
也更能維護劉凡統領邊境五郡。
不過如何,他是不會再踏迴去了。
三個月沒有傳來消息,劉凡心中還是有些打鼓的。
他已經做好準備了,天子、群臣若是將他調迴去,他立刻對西部鮮卑開戰。
開了弓,就沒有迴頭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