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湖搭建好鮮卑單於庭的框架後,劉凡通告草原,讓草原鮮卑各部知曉,和連單於還在位,別那麽囂張。


    雖然劉凡和草原諸部心照不宣,但劉凡這一手確實讓鮮卑諸部始料未及。


    那些對和連還存在忠心的部落更是處於尷尬的地位。


    東部鮮卑早就叛變,對此心中忌憚,但也無所謂。


    西部鮮卑則沒有叛變和連,日律推演,置鞬落羅,宴荔遊等西部大帥瞬間感覺被劉凡掣肘。


    柯最、闕居,以及慕容部落麵對劉凡的兵鋒不得不向西,或者向東盾逃。


    他們怕劉凡若是騰出手來,迴身將他們滅掉。


    這兩場戰鬥劉凡收獲了無數好處,但也有對他極為不利的地方。


    馬鐙、馬鞍將全麵問世。傳到整個草原上,傳到中原大地上。


    以後劉凡再與胡人騎兵對戰時,不再有巨大的優勢。


    總的來說,劉凡對馬鐙、馬鞍的利用已經達到了極致。


    若當時在河東對戰匈奴的時候,就裝備馬鐙、馬鞍。圖一時之利,不得今時。


    ……


    亂世出流民,流民擾亂世。形成惡性循環。


    朝廷和地方政府也曾試圖解決,或將流民遷迴原地,或者組織安置。


    但是天子無法對症下藥,各方勢力和朝堂勢力勾結,組織成一個個有目的性的政治團體。


    亂世紛爭,流民太多,遣送起來十分困難。而安置措施也很難到位。地方政權腐敗不堪,根本不會用柔和的眼光看待流民。


    因此,漢末流民之多、遍布之廣,達到了曠世空前的境況。


    張角傳教時,許多人為了謀生去依靠張角。劉凡執政時,澤潤很多流民百姓,但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百姓生計問題。反而使某些地方難民、流民加重。


    許褚宗族舉族搬遷,從中原腹地一路通往邊塞雁門,不畏千裏迢迢。


    再加上劉凡在雁門施展仁政的消息向各地傳開。


    驃騎大將軍劉世民,何等人物?


    世民,濟世安民,世世為民。


    以字表誌,令人津津樂道。


    為國為民,不畏權勢,宅心仁厚,德行無可挑剔。他的行為舉動深深的影響著世人。


    數以萬計的流民百姓向雁門蜂擁。甚至有些已經安居樂業的百姓也舉家向雁門遷徙。


    這些人的到來意味著雁門的人口得到巨大的充實,也意味著劉凡必須想辦法解決流民百姓的糧食問題。


    劉凡拓境不少,可以在強陰北部大片廣袤之地建縣立鄉。


    百姓從屯田耕種到有收成,需要大半年時間,劉凡最起碼要解決這些百姓大半年的糧食問題。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


    五原郡,臨河縣。


    河套,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這個地方,隻要有強大的騎兵實力,就能將它收入囊中。沒有實力,隻能拱手相讓。


    河套被大漢據數百年,自檀石槐之後,五原、朔方、雲中、定襄地方政治機構朝不保夕,然後慢慢廢置。關隘全部棄守,大漢的軍隊也慢慢撤出這四郡。


    三百年來,五原等四郡定居的百姓有多少?世家貴族有多少?不可計量!


    大部分大漢百姓逃出漢境,當鮮卑、匈奴馬蹄徹底停留在河套地區之後。大漢的子民再難逃出去。


    他們一部分被匈奴、鮮卑抓去做奴隸。


    一部分成為流民,在河套地區一邊從事農業生產,一邊抵擋隨時可能到來的胡人騎兵。


    千裏河套之地,很少能看到耕種的莊稼。


    朝廷與這裏的聯係徹底斷絕,就算想收複,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黃河兩岸,一座座千瘡百孔的城池,廢棄不能用。


    隻有個別世家利用堅固的塢堡,勉強抵擋胡騎的侵犯。


    河陰縣,在黃河以南,東邊是臨沃,西邊是宜梁。


    史阿率領著一百名騎兵出現河陰。這百名騎兵都是一人雙馬。


    這一百騎,人人披掛白色的明光甲。是“間軍”之中最精銳的斥候隊伍。


    劉凡將其命名為“蒼雲”,僅一百人,由史阿帶領。並為他們優先配備明光甲。


    斥候,是軍中最危險、最重要的隊伍,很容易喪命,因此,斥候大部分都是軍中最精銳的士兵構成。


    這一百斥候是從驃騎軍中精挑細選而出。


    個個劍法高超,擅長馬站,步站。馬射,步射。


    他們人人拿鐵胎硬弓,每個人的箭囊中都有上百支箭。負長劍,持長矛。


    蒼雲之動,不為天開,不為雷動,不為霜停。


    劉凡花大代價武裝這一支斥候,對他們下達的命令也相當艱巨。


    待關羽、黃忠將新軍招募完畢。劉凡就會率領精銳騎兵,精銳步兵進攻定襄。從東往西推進,直推到朔方為止。


    謀定而後動。收複定襄、雲中會簡單一點。但收複朔方、五原就要麵對南匈奴。


    在朔方和五原兩郡,匈奴與鮮卑的勢力劃分的很明確。


    黃河以北屬於鮮卑的勢力,黃河以南,屬於南匈奴的勢力。


    劉凡派遣蒼雲來五原的目的,就是要聯合反抗匈奴的漢人流民百姓,裏應外合,收複失地。


    河陰縣靠近黃河的地方,這裏有一片臨時搭建簡陋鄉裏。


    現在五原郡已經沒有官員了,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百姓們推舉一名叫做薑駿的男子為首領。


    薑駿驍勇善戰,多次帶領百姓擊退來侵害他們的匈奴遊騎兵。帶領百姓在黃河沿岸居住十餘年。


    這十餘年內,無月不戰。每一次擊退匈奴,都要付出千百大漢兒郎的生命。


    原本薑駿率領河陰,九原,臨沃,宜梁等縣五萬流民百姓抗擊匈奴,現河陰的百姓連帶老弱隻剩下一萬多人。


    今日,南匈奴上千輕騎又來攻擊劫掠河陰的流民百姓。


    薑駿收到消息之後,立刻率三千青壯年百姓從鄉落奔出。


    他們身無片甲,武器簡陋。戈、矛、刀、劍,大部分殘破生鏽,有的百姓握著鋤和鍤,甚至有的人拿著木棒。


    瘦弱不堪,衣衫襤褸的百姓,就是靠著這些東西與匈奴相戰十餘年。


    麵對兇狠的匈奴騎兵,流民百姓毫不畏懼,他們同樣以狠厲的眼神盯著向他們奔來的匈奴騎兵。


    在長期殘酷鬥爭中磨練出頑強的戰鬥力。


    無月不戰,他們習慣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迴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迴春秋並收藏漢末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