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苦三查運動結束,部隊調整編製、補充員額,趙榮貴那邊也須要調整部署了。
從犍為迴來,這一下趙榮貴原有隻千餘人的骨架,一下膨脹到了五千餘眾,雖未複鼎盛光景,也是壯大幾近往昔。
趙榮貴兵力巔峰時期牽頭攻打保寧,擁眾不下兩萬,但其中精銳能戰的實際也不足五千。
所轄其餘各部成分複雜,有起兵抗清的地方土官,有受撫跟從的山野土匪,有響應士紳號召而起的抗清義軍。
其實核心部隊隻有他自己的千餘眾親丁加陝南明軍的核心隊伍。
從階文之戰兵力幾近消耗殆盡,邊緣部隊或亡或散,核心隊伍不足兩千之後,隻能率同不足千人的部眾隨南離南下成都休整。
龍安的防務轉由川西巡撫詹天顏會同朱化龍主持。
但是即便如此,趙榮貴這一部人馬仍在犍為之變中表現出了拉動快,行動堅決,吃苦耐勞的特色。
南離也出全力說服楊展、溝通璟新,將武大定殘部幾乎全部補給了趙榮貴。
因為武大定的核心隊伍人數不多,堅忍耐戰,且幾乎全部是漢中府、興安州一帶出身,與趙榮貴所部隴南出身的各路總、副親丁更為相處合宜。
而且南離將犍為所獲的大部分馬匹,除了為楊展、璟新留出幾匹好馬,剩餘的全部配給了趙榮貴所部隴南鎮。
因為南離已經意識到了,如果想經營川北,甚至圖取漢中,趙榮貴所部是最為直接合用的力量。
他們熟悉秦嶺、巴山的地形,適應隴南的風土人情,而且堅決抗清、悍不畏死、吃苦耐戰。
但是,訴苦三查接近尾聲,南離終於將袁韜處決,收住了刀鋒的時候,有兩個人坐不住了。
首先就是趙榮貴。
趙榮貴坐不住不為別的,訴苦三查針對的是搖黃賊寇中各類毫無人性的惡習陋俗。
做為舊明軍,這次運動所針對的毛病,趙榮貴那邊也不少。
對於南離的舉動,璟新是有心理準備的,在南離所部的影響下,璟新這邊小幅的亦步亦趨,針對明軍的各種陋習,尤其是他們這種四川地方明軍的陋習,結合針對融合搖黃士卒的需要,也做了一些舉動。
包括廢止一些殘酷的肉刑,提倡官兵同甘共苦等等……
趙榮貴作為一名老派的明末官軍宿將,有些東西他能開解自己,有些東西真的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與士卒同甘共苦他可以接受,嚴厲處置喝兵血的行為他也認可,如今在南離這裏供給無缺,吃人、打糧的行為都可以杜絕,但是他最不好接受的是士卒可以在校場上衝上台去,隨意唾罵、指摘昔日的老上司。
這些日子南離忙得不行,相當於政治運動衝擊了軍事訓練,北關大校場等練兵場所日日都被活動站著,因此二叔幾乎沒得什麽與南離長談的時機,直到北關大校場再次響起整齊的金鼓號角,“嚓、嚓、嚓”整齊的腳步聲,趙榮貴才得再次與南離並肩觀摩部隊操練。
“這個事好是好,不能太過了,否則的話毫無尊卑上下,還怎麽帶兵?”
“二叔你說的對,你們那邊不必這麽搞的。”南離自己也挺擔心。
不過趙榮貴另有感慨:
“這部隊確實不一樣了,士卒麵貌,煥然一新,我那些兄弟,都是血泊裏跟著我殺出來的,從來是願跟的聽命,不跟的滾蛋。”
“你這麽把些人掰來掰去,二叔我就怕掰多了就裂了。”
南離對趙榮貴此說認可,並不想強求人人如此,畢竟都得有個過程,隻是自己這邊對於搖黃殘餘不下猛藥根本無法融合,但是趙榮貴那邊不能照搬。
“二叔你那邊新編的士卒不能這麽搞,你那邊收容的人多,這麽搞過頭,就被反客為主了。”
“您那邊,我送您八個字:和風細雨,人人過關。”
“這是個循序漸進的法子。”
南離也知道,不論是趙榮貴還是璟新,都搞不了他這一套,沒有堅強的組織作為依托基礎,他自己都搞得險些失控呢。
趙榮貴對於南離的新詞還得慢慢理解:
“我識字不多,跟你二叔說話就別拽文了,你就說怎辦,我就聽你的。”
“您把要提高的風氣列個條目,比如如何對待下屬,如何令行禁止,如何同甘共苦,大家官兵一起,逐條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被人指摘了也不可日後報複,過關了舊事不提,重新開始。”其實南離這是把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三大民主給搬出來了。
“這個……你二叔我真的不會弄,不如你來幫我……算了,你騰不出功夫派個人也行。”
“嗯……要不這麽辦吧……”
南離把前後一捋,核心意思就是把教導司的教力分出一些,派出夏仲謙帶同張紹奇等部分將官,與新編士卒、龍安原有將官,一起人人過關。
“當然,核心還是得靠你們自家兄弟,做到哪步您自己掌握。”
南離對於徹底改造趙榮貴這樣的舊明軍不抱過高的期望,但是隻要做了,就會有成效。
這個事在趙榮貴所部隻能和風細雨地開展,以便他們能盡快消化原武大定部士卒,形成戰鬥力。
從這次定下條則之後,然而意外的是,沒出一個月,效果出奇的好,最起碼逃亡的比例比南離這邊改造搖黃士卒還少許多。
南離也漸漸覺出了規律,覺得很有必要總結一套適應封建極權時代的帶兵方式。
在調整的同時,趙榮貴這邊日漸穩定,就要涉及到一個今後如何部署兵力的問題。
龍安地域,並不適合大規模的部隊行動。
趙榮貴的曆次有規模的行動,都要匯集各方力量,集結後出龍安,在江油、青林口、廣元一線以西才能展開行動。
這樣就會消耗掉許多出山整備與集結的時日,不利於大部隊快速動作,而且龍安易守難攻,詹天顏組織的漢蠻兵力完全可以卡住口子,據守龍安,因此南離的意圖是將趙榮貴所部擺在一個適合機動的位置,作為機動野戰力量來使用。
調整部署之前,爺倆商量這事,南離把想法一說,趙榮貴就明白了:
“這部分人馬若窩迴龍安就白瞎了,詹撫院那邊,還為我收集整理一千多漢蠻子弟,當下的成都到江油之間,你的四鎮人馬已經互為支撐,形成相倚之勢,不論駐紮哪裏,咱也不會是孤軍奮戰了。”
“再說了,真迴龍安,籌集近萬人的糧餉,詹撫院責任也重,他那小身板,也不知禁得住否,別累倒了。”
南離明白趙榮貴的意思,在生產已經逐步恢複的成都平原,趙榮貴所部就糧遠比龍安方便,尤其今年秋收大熟,養趙榮貴的一萬人馬不在話下。
何況,趙榮貴所部也要改造教育,離得近些,自己也圖個方便。
“那就江油、章明、安縣、石泉,都行,二叔您定。”
“石泉太深,安縣太後,江油要道,咱就帶人駐紮彰明,翼護江油,策應綿州。”
“好!太好了!”
趙榮貴這麽一說,南離就安心了。
他就擔心趙榮貴膨脹了,再要帶著部隊迴隴南大山單打獨鬥打遊擊去。
一旦彰明再駐下一支強力兵馬,整個成都府北防線就完整了,而且可以互相策應。
更主要的是,趙榮貴是在把自己的隊伍放在整個川北、川西各部明軍裏一起考量,是在恢複實力後踐行當初四方三鎮達成同盟時,對於南離主事籌畫西川抗清布局的承諾。
從犍為迴來,這一下趙榮貴原有隻千餘人的骨架,一下膨脹到了五千餘眾,雖未複鼎盛光景,也是壯大幾近往昔。
趙榮貴兵力巔峰時期牽頭攻打保寧,擁眾不下兩萬,但其中精銳能戰的實際也不足五千。
所轄其餘各部成分複雜,有起兵抗清的地方土官,有受撫跟從的山野土匪,有響應士紳號召而起的抗清義軍。
其實核心部隊隻有他自己的千餘眾親丁加陝南明軍的核心隊伍。
從階文之戰兵力幾近消耗殆盡,邊緣部隊或亡或散,核心隊伍不足兩千之後,隻能率同不足千人的部眾隨南離南下成都休整。
龍安的防務轉由川西巡撫詹天顏會同朱化龍主持。
但是即便如此,趙榮貴這一部人馬仍在犍為之變中表現出了拉動快,行動堅決,吃苦耐勞的特色。
南離也出全力說服楊展、溝通璟新,將武大定殘部幾乎全部補給了趙榮貴。
因為武大定的核心隊伍人數不多,堅忍耐戰,且幾乎全部是漢中府、興安州一帶出身,與趙榮貴所部隴南出身的各路總、副親丁更為相處合宜。
而且南離將犍為所獲的大部分馬匹,除了為楊展、璟新留出幾匹好馬,剩餘的全部配給了趙榮貴所部隴南鎮。
因為南離已經意識到了,如果想經營川北,甚至圖取漢中,趙榮貴所部是最為直接合用的力量。
他們熟悉秦嶺、巴山的地形,適應隴南的風土人情,而且堅決抗清、悍不畏死、吃苦耐戰。
但是,訴苦三查接近尾聲,南離終於將袁韜處決,收住了刀鋒的時候,有兩個人坐不住了。
首先就是趙榮貴。
趙榮貴坐不住不為別的,訴苦三查針對的是搖黃賊寇中各類毫無人性的惡習陋俗。
做為舊明軍,這次運動所針對的毛病,趙榮貴那邊也不少。
對於南離的舉動,璟新是有心理準備的,在南離所部的影響下,璟新這邊小幅的亦步亦趨,針對明軍的各種陋習,尤其是他們這種四川地方明軍的陋習,結合針對融合搖黃士卒的需要,也做了一些舉動。
包括廢止一些殘酷的肉刑,提倡官兵同甘共苦等等……
趙榮貴作為一名老派的明末官軍宿將,有些東西他能開解自己,有些東西真的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與士卒同甘共苦他可以接受,嚴厲處置喝兵血的行為他也認可,如今在南離這裏供給無缺,吃人、打糧的行為都可以杜絕,但是他最不好接受的是士卒可以在校場上衝上台去,隨意唾罵、指摘昔日的老上司。
這些日子南離忙得不行,相當於政治運動衝擊了軍事訓練,北關大校場等練兵場所日日都被活動站著,因此二叔幾乎沒得什麽與南離長談的時機,直到北關大校場再次響起整齊的金鼓號角,“嚓、嚓、嚓”整齊的腳步聲,趙榮貴才得再次與南離並肩觀摩部隊操練。
“這個事好是好,不能太過了,否則的話毫無尊卑上下,還怎麽帶兵?”
“二叔你說的對,你們那邊不必這麽搞的。”南離自己也挺擔心。
不過趙榮貴另有感慨:
“這部隊確實不一樣了,士卒麵貌,煥然一新,我那些兄弟,都是血泊裏跟著我殺出來的,從來是願跟的聽命,不跟的滾蛋。”
“你這麽把些人掰來掰去,二叔我就怕掰多了就裂了。”
南離對趙榮貴此說認可,並不想強求人人如此,畢竟都得有個過程,隻是自己這邊對於搖黃殘餘不下猛藥根本無法融合,但是趙榮貴那邊不能照搬。
“二叔你那邊新編的士卒不能這麽搞,你那邊收容的人多,這麽搞過頭,就被反客為主了。”
“您那邊,我送您八個字:和風細雨,人人過關。”
“這是個循序漸進的法子。”
南離也知道,不論是趙榮貴還是璟新,都搞不了他這一套,沒有堅強的組織作為依托基礎,他自己都搞得險些失控呢。
趙榮貴對於南離的新詞還得慢慢理解:
“我識字不多,跟你二叔說話就別拽文了,你就說怎辦,我就聽你的。”
“您把要提高的風氣列個條目,比如如何對待下屬,如何令行禁止,如何同甘共苦,大家官兵一起,逐條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被人指摘了也不可日後報複,過關了舊事不提,重新開始。”其實南離這是把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三大民主給搬出來了。
“這個……你二叔我真的不會弄,不如你來幫我……算了,你騰不出功夫派個人也行。”
“嗯……要不這麽辦吧……”
南離把前後一捋,核心意思就是把教導司的教力分出一些,派出夏仲謙帶同張紹奇等部分將官,與新編士卒、龍安原有將官,一起人人過關。
“當然,核心還是得靠你們自家兄弟,做到哪步您自己掌握。”
南離對於徹底改造趙榮貴這樣的舊明軍不抱過高的期望,但是隻要做了,就會有成效。
這個事在趙榮貴所部隻能和風細雨地開展,以便他們能盡快消化原武大定部士卒,形成戰鬥力。
從這次定下條則之後,然而意外的是,沒出一個月,效果出奇的好,最起碼逃亡的比例比南離這邊改造搖黃士卒還少許多。
南離也漸漸覺出了規律,覺得很有必要總結一套適應封建極權時代的帶兵方式。
在調整的同時,趙榮貴這邊日漸穩定,就要涉及到一個今後如何部署兵力的問題。
龍安地域,並不適合大規模的部隊行動。
趙榮貴的曆次有規模的行動,都要匯集各方力量,集結後出龍安,在江油、青林口、廣元一線以西才能展開行動。
這樣就會消耗掉許多出山整備與集結的時日,不利於大部隊快速動作,而且龍安易守難攻,詹天顏組織的漢蠻兵力完全可以卡住口子,據守龍安,因此南離的意圖是將趙榮貴所部擺在一個適合機動的位置,作為機動野戰力量來使用。
調整部署之前,爺倆商量這事,南離把想法一說,趙榮貴就明白了:
“這部分人馬若窩迴龍安就白瞎了,詹撫院那邊,還為我收集整理一千多漢蠻子弟,當下的成都到江油之間,你的四鎮人馬已經互為支撐,形成相倚之勢,不論駐紮哪裏,咱也不會是孤軍奮戰了。”
“再說了,真迴龍安,籌集近萬人的糧餉,詹撫院責任也重,他那小身板,也不知禁得住否,別累倒了。”
南離明白趙榮貴的意思,在生產已經逐步恢複的成都平原,趙榮貴所部就糧遠比龍安方便,尤其今年秋收大熟,養趙榮貴的一萬人馬不在話下。
何況,趙榮貴所部也要改造教育,離得近些,自己也圖個方便。
“那就江油、章明、安縣、石泉,都行,二叔您定。”
“石泉太深,安縣太後,江油要道,咱就帶人駐紮彰明,翼護江油,策應綿州。”
“好!太好了!”
趙榮貴這麽一說,南離就安心了。
他就擔心趙榮貴膨脹了,再要帶著部隊迴隴南大山單打獨鬥打遊擊去。
一旦彰明再駐下一支強力兵馬,整個成都府北防線就完整了,而且可以互相策應。
更主要的是,趙榮貴是在把自己的隊伍放在整個川北、川西各部明軍裏一起考量,是在恢複實力後踐行當初四方三鎮達成同盟時,對於南離主事籌畫西川抗清布局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