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入關暴政而被四方起火,八旗主力因之四麵撲火,正是迎接不暇之時,一時無力圖川,殊不知南離這邊西川明軍也正在消化搖黃人馬,更也是暫時無力北上。


    閻宗魯逃去後,零星逃亡屢有散發,被韓羽、昌虎帶著人巡城抓了一迴又一迴,秋收後隨著日月安定溫飽,才終於徹底平靜下來。


    搖黃餘眾,帶到成都的有近四萬,最終南離這邊隻留下了不到六千,使得南離轄下西川五營的隊伍,終於膨脹到了總員額三萬有餘。


    員額充足之後,部隊的束伍編製已經可以進一步完善了。


    去年就被鎮守中江的張應興提起的議設中左右前後五營一事,因為川北戰事,施行的並不徹底,但效果不錯,對於保持漢綿、中江防線起了很大作用。


    當下消化原搖黃部眾後,下一步就是為有功諸將晉職,拔擢可用將官,在五營部隊的正規化、製式化進程上再邁一大步。


    秋收之後,正好肇慶行在的敕封也終於到達,趙南離以規複成都、救援龍安、保守西川、平滅內釁之功,晉崇義伯,開府安遠將軍,付空敕十道,轄下武官自掛印總兵之下自行付劄鑄印。


    這樣西川五營終於將各營副將扶正掛印總兵之銜,並晉鎮標中營總兵一名,副將二名。


    官銜是有了,編製也可以理順,但是眼前的各營實力與紙麵員額並不相稱。


    這就需要通過進一步分細束伍形名,來完善本府軍製。


    但是,有關世子枰樻再次襲封之事隻字未提,行在內閣很顯然是希望在當前這紛亂的日月,就把這事稀裏糊塗地糊塗過去。


    行在內閣能推就推,南離卻知道等不得了,真的得把彭山江口的事提上日程了,可是又有些舍不得就此令蟾兒去跋山涉水。


    因此,眼前還是要先行理順部隊,為北上潼川、保寧及南麵孫可望所部可能的動向做準備,江口沉銀這個事在年前就又拖了下來,隻能就所謂的尋寶勘銀先做一個短暫的臨時性準備,還都是後話。


    這時南離所部的番號,已經變為了西川鎮守崇義伯轄下五營,簡稱西川五營,或眉邛五營。


    不管番號怎麽變,大體還是中、左、右、前、後五營。


    三萬多近四萬的搖黃人馬,經過訴苦三查的教育,再進行篩選,南離這邊實得精壯能戰之兵隻有六千。


    其餘人等,璟新又篩去五千,剩餘兩萬多人,都散去眉州、成都府南諸縣村寨,去複墾屯戍。


    員額雖隻又補不到三成,但是這一迴充實的員額,兵員質量非常之高。


    原搖黃士卒精選出來的戰士,多是漢中、興安、夔州一帶人氏,經過訴苦三查的提純,補充的盡是被寇亂裹挾的原本川東陝南山區的良善農戶子弟,身強力壯,能走山能種田不說,有武藝,有膽色,尤其擅長白刃搏戰。


    因此三查教育後,都是以散編或小隊為單位,大多作為白兵生力,補入各營各哨。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寶和寨成軍後連續三年不斷的征戰,大戰小戰之餘,南離手創的隊伍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色。


    因為以哨隊為基準的小三才陣,已經成了西川五營的基本戰術指導思想,因此原來行之有效的五伍一隊、四隊一哨的哨隊四五編製,得到了有效驗證,得以繼續應用。


    此番在原有基礎上,補滿員額,並充實一隊火兵,將原來的三白兵一火器一火兵的假五五編製,完善為四白兵一火器一火兵的真五五編製,補充火兵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強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戰時火兵不必再出營列陣跟著充數,隻要與留營兵力守好營寨即可。


    補充編製後,一伍五兵,五伍一隊,加管隊、傳令就是二十七人;再加火兵一隊,實際是六隊一哨,加管哨、旗鼓、傳令、司務、雜流等,步營一哨就得一百五十號人。


    向上的五哨為一司,依舊不變,但是為了後續擴編準備,各營數司,不設定數。


    到這一迴補充員額之後,一司滿員就得上千了,相當於一個小營。


    麵對這個新變化,南離與諸將反複推演商議後的束伍定編意圖,最終就是除拔五營副將為總兵外,同時將五營升格,更定為中左右前後五鎮,將原來每營中的一司升格為一個小營,營主將直接設為參將銜,五鎮各自轄下小營數目不等。


    一個小營直轄滿編五哨,編成為了一個機動靈活的小型戰術單位,無論管製、訓練、戰鬥使用都非常靈活。


    每鎮一名總兵為主將,配一到三名副將,作為總兵副手,及臨時指派兩個以上小營行動時的協調派遣。


    原來的一個戰營五司有二十到二十五哨,其中全訓主力隻有兩營八到十哨,其餘都是半訓狀態,攻打清兵固守的一個縣城是非常吃力的,把握一些需要兩營到三營。


    如今一鎮轄若幹整編後全訓滿員步營,編製完善、士卒精整後,後續再配置上炮兵、騎兵、輜重,加上鄉兵、民壯的補充、配合,完全有把握圍攻一個千餘清兵固守的城池。


    眉邛五營升格為西川五鎮,拿出三鎮來,就可以攻打一個州、府的中等城池才行。


    如有一日有能力再次升級就是軍府,那怕是得等到南離有一日封公封王之爵了,這是後話,當下還考慮不了。


    升格後得頒下軍鎮和小營的番號,到這一節,開府軍鎮的名稱與小營營號,南離與諸將很是費了些腦筋。


    最終軍鎮番號確定:


    以“離合星火、義勝天地”八字為基礎,先取“火義勝天地”五字為幟,留出離合星三字為日後擴編所用,設火字中鎮、義字前鎮、勝字後鎮、天字左鎮、地字右鎮,分別對應原有的鎮標、崇義、大義、鐵勝、關山諸營。


    各營原轄諸司升格為營,各授營號。


    原崇義、鐵勝、大義、關山的營號為各營核心戰力最強的頂著甲字號的一司所繼承,其餘各營就得另授營號了。


    最終,


    火字中鎮:火攻、火韜、火翼、親衛、飛騎、鐵騎,便是原有鎮標五司,將教導司分出去單列,補充搖黃士卒中擅用火器或擅騎射的士卒,飛騎、鐵騎二營員額滿編,將原火攻司擴為火攻、火翼、火韜三營,分掌重炮、火箭及隨軍火器訓練。


    義字前鎮:崇義、興義、忠義、勇義、懷義五營,都是原轄的五司升格而來,崇義、興義為原本的全訓戰鬥部隊,其餘三司本是半農半訓,補充改造搖黃士卒後,全鎮駐守綿州,脫產整訓。


    勝字後鎮:鐵勝、天勝、龍韜、虎略、奇兵五營為原鐵勝營五司。


    天字左鎮:大義、天討、天威、七星、三才,五營為原大義營五司,大義營一直員額不足,這一迴補充的搖黃士卒最多,終於成了與原鐵勝營改編的勝字前鎮同等的實力,尤其還是處在中江防禦的前沿。


    地字右鎮:關山、飛仙、討虜、安邊、宣威五營,原來的關山營已經徹底融入南離所創的部隊體係。


    原本除鎮標以外的四營一直在成都以北部署:崇義營駐守綿州,大義營駐守中江,鐵勝營駐羅江,關山營駐德陽,南離率鎮標駐節漢州。


    態勢穩定下來,南離將鎮守衙門收迴成都後,關山營移駐漢州,這樣關山、鐵勝二營的駐防地都是為了隨時支援紮在潼川境內的一顆釘子——中江縣城裏的大義營。


    即便都升格為了軍鎮也是如此:依托中江的勝字後鎮、天字左鎮、地字右鎮都在盯著潼川境內的清軍厲兵秣馬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明離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雨聽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雨聽竹並收藏西明離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