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似有
統兵為將者湊到一起最愛議論的自然就是當前的戰場局勢、戰機,再就是誰能打誰不能打,尤其是別人打仗的戰例成敗。
誰愛光著膀子掄大刀,誰虛有其名徒有其表最能吹牛逼上陣就縮後麵,誰最愛玩陰的隻放火銃不敢打死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楊展也不能免俗。
“本鎮與定遠侯結義於成都,後來他轉戰川北,遇了達兵覺是順應天下大勢,也報了闖西之仇,就此降順,誰知為了薙發事,又有與樊督的栽培之義,本鎮也屢次三番去信具言當年之義,因此才有去歲舉兵反正,一舉而下保寧。”
“說起定遠侯的事,其實袁韜、唿九思、武大定也因之東走重慶,目今有請某救濟之意。”
“這救濟又是如何救濟?”南離以為如自己一般隻是來求糧救急,看來搖黃是找不到活人來搶了。
“袁、武二部,在重慶又與朱榮藩麾下的李鷂子起了衝突,如今困頓川東,據說……餓死者甚眾!”楊展說到這裏不由自主地眉頭動了一下,顯是不忍,又道:
“李撫院在袁韜軍中,此番早早迴來,就為的商議如何救濟袁、武二部。”
“李撫院不是一直在嘉定州這裏?”南離越聽越覺得奇怪,軍閥之間起衝突不奇怪,李乾德真是奇怪,去歲秋議他可是死皮賴臉、信誓旦旦地要留在嘉定州。
“非也,其間李撫院,如今李督曾欲東往重慶,啟程後不曾到了重慶,後來卻入了袁韜營中。如今再來,便是來說合袁韜、武大定入嘉眉就糧之事。”
“他怎麽好端端地,離開了嘉定州。”南離覺得更不對頭了。
“也不是好端端地,是與吳先生有了幾分齟齬,覺得生受了些折辱。吳先生指其所用兵部印信有偽,依規矩當印不離部,當此行在千裏之時,兵部大印怎能在他手中。”
“此子出走,似乎懷恨在心?”
南離十分警覺,但也暗道僥幸,幸虧慕老三刻了些無關緊要的官印,否則到今日說起來也是個麻煩。
但慕老三胡作非為隻是渾人一個,李乾德其人卻是醉心權欲,楊展說來輕描淡寫,幾分齟齬、一些折辱在武人看來不算什麽,對於醉心權欲又好麵子的文臣隻怕是奇恥大辱。
既然有此事端,再聯係其出走袁韜軍中,就一切順理成章了。
楊展卻很是淡漠地說道:
“也不盡然,總之他在嘉定州定是覺得不甚舒展。其自言欲發重慶,本鎮就與之糧千斛,銀千兩,其心下恐是嫌給得少了。”說到這裏楊展歎氣:
“不是我吝嗇,若無故多放,其隨行部眾不過數百,並無幾人,必然靡費。本州這裏,墾土辟田之輩都是自家子弟,格外珍惜物產,被我無故送出,定然心懷泱泱,”說到這裏楊展哈哈一笑,點指南離道:
“可不比你這邛州,那時救濟窮困又要留種,如今早早地就先還來。”
南離微微欠身,拱手謝道:
“也虧得今年老天開眼而已,風調雨順,南離才有餘力還貸。”南離再次坐定後又沉吟著勸道:
“然則晚輩知一句話,所謂升米恩鬥米仇,前事既已如此,多番不曾了如其意,如今翻身而迴,其議您可須得斟酌。”
“不妨,一介腐儒,濟得甚事。”楊展豪邁地一擺手。
“大帥言之有理。”南離口上這麽應承著,心下頗不以為然,但這些事南離不知其詳細就不好強勸,便又問起所慮的一事。
“定遠侯退守龍安,其勢尚固,袁韜、唿九思南竄也沒什麽意料之外的,這二位本就流寇出身,慣於流竄,見硬即迴,都不用撞南牆,望見南牆的影子就先迴頭了。叵耐武大定是個意外,他不隨定遠侯退去龍安,怎麽倒跟了袁韜去了川東?”
“晚輩所不解就在於此,這件事您知其詳細嗎?”南離見楊展聞言也皺眉思索,就知道自己問對了。
“你說得正是,我也是在奇怪,這個武大定跟著袁韜跑什麽,他跑也是該跟著趙榮貴跑。不止你,本爵也在考慮保寧這個事,趙友鄢前出川北,卻地大兵單,當前諸鎮之心不齊,也是大局難以挽迴。”說到這裏楊展喟歎不已。
南離聞得楊展如此說,就道出自己的思慮:
“如今上川南剛剛恢複生產,若假以時日,整兵向北,大帥您親自提調,川北之事尚有可為。”
“晚輩不揣淺陋,亦多番揣摩川北局勢,總覺其並非不可為,隻需號令如一,諸鎮並舉,川北必可一舉而下。”
“晚輩麾下多與潼川之敵過手,其兵勢並不如何雄厚,我等川北諸鎮東有袁、武,西有趙、朱,上川南隻需您一聲號令,晚輩與曹鎮必提兵聽令,那時諸將奮戰,齊心協力,分進而合擊,何愁川北不複。”
被南離慷慨激昂地說到這裏,楊展卻搖搖頭隻嗬嗬一笑:
“我先問你,你對朱榮藩在川東監國之事如何看待。”
“晚輩淺薄,也竊以為這絕非好事。”南離對此斬釘截鐵,毫不猶豫,先下了結論,然後見楊展尚不置可否,就為其一一剖析。
“若是容藩有德,能將兩川文武一統於麾下,全川軍民並力一向,未始不是美事。奈何當今各鎮,各懷心思,互不相能,非號令可召。”
“且督撫訐之僭越,有謀逆之行,容藩不能服眾,一旦明麵上揭穿撕破臉來,其麾下諸鎮誰還會繼續聽令,隻怕不會是個好結果。”
聽到這裏楊展撚須頷首:
“容藩來書,盛稱本鎮之德,有封錦江侯之說。怎知本鎮豈是名利之徒,能為其小恩小惠所惑。”
楊展說是這麽說,但南離看得出,楊展對此頗感自得,於是南離決定還是得再破盆冷水給他,令之冷靜冷靜。
“其來嘉定,大事封授,卻往邛州派秘使聯絡蜀藩世子,意圖東西並舉,恐其內心知自身有僭越之罪,已懼生不測之禍,而其意在移禍他處。”
“那時晚輩才接大帥書信一日,剛剛迴複於大帥,便得知此事,楚藩之心,意恐難測。”
說到這南離用了句俗語:
“他這是在抓陪綁的,成則為其分擔壓力,不成也造出聲勢,迷惑西川局麵,以及朝廷差遣的督撫諸公。”
“說來說去,卑職還是前番複信那句話——此事斷不可為,留使不發是最好的辦法。”
“正是如此,汝言之有理。此番夏議,恐川北之事還在其次,在督撫諸公看來,更要緊的隻怕是川東之事。”楊展也讚成南離此說。
“那日為你的來書,句句切中要害,吳先生極為讚賞,美譽有加,因此今日南離你先行到來,可謂正逢其時,大議之前,我們先互通消息,也可當麵再聽聽你的看法。”
“多蒙大帥看得起,南離後生小子,見識淺薄,不過一管愚見,怎敢稱大帥之意。”
“不妨事,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既然如此看待川東楚藩,那麽可知南麵的王祥如何?”
“這個……晚輩就不知了,還望大帥賜教。”因為南離與王祥既不交界也沒打過任何交道,隻聽楊起明說過,過王祥的地界來時麻煩不少。
“錢邦芑來書,說王祥之事,不是一迴兩迴了。路過官紳、眷屬,沒有不被他騷擾擄掠的,官紳如此,可知小民如之奈何,過的何等艱辛。”
“南離你來看,朱榮藩在川東,來敕封授,都被我駁了,留使不發,其心中怎能不懷敵意。哦,這個事我們在書信裏已經說過了。”
“先不說定遠侯等能否與我輩一起舉動,我隻問你一句,南離啊,你覺得有那日時,我們真的可以放心北上嗎?”
“願聞大帥賜教。”
“嗨,咱們來往甚多,明人不說暗話,王祥在南,朱榮藩在東,各懷心思,不能一誌,我這裏去打達子,他們後手就敢抄我們的老窩。”
“因此若是督撫來議時,萬不可急於請命發兵川北。”
兩人畢竟都是一方的梟雄,說起時局就沒完沒了,楊展關注周邊諸鎮,南離心憂川北局勢,兩人一時根本顧不得提起兒女情事,似乎那些與當前相談所比,壓根是雞毛蒜皮。
看看日暮,楊展吩咐挺秀軒花廳擺酒,南離終於得機會說起幾句閑事:
“多承大帥款待,晚輩不敢言謝,幸得此番前來,借著邛州生計日複,備了些邛峰冰紗,借此機緣,意在奉與府中夫人日用,聊表心意。”南離此時還是試探,隻言奉與夫人,連女眷都不提,隻察言觀色。
楊展緊抿嘴唇,默然片刻,才撫須道:
“當今生逢亂世,大丈夫當立不世之勳,豈可兒女情長而做英雄氣短之態。那些婆婆媽媽的事,還是交給下人去辦吧。”
那意思很明顯,有事這裏談,我家你就甭去了,南離當即躬身拱手:
“大帥教訓的是,南離定當立下不世之勳,以稱大帥之意。”
南離口上這麽說著,心裏卻覺得怪怪的:這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意中人該說的話嗎?也太不拿情之一字當迴事了,可知在這個時代,女人的命運真是很可悲,未嫁時是稀缺資源,嫁了就是生兒育女的工具……
不過楊展這幾乎是當麵挑明了,你不拿出相當的功勞,就甭想往我姑娘近前挨,還想走內眷的門路?弄那些花巧詭計?
你還是老實點吧!
因此南離當即絕口再不提關於過去、當前、將來於此有關的任何事,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再為女子事低三下四,被人看輕,生於當世,必得白馬銀槍、縱橫天下,功名利祿,千鍾粟、顏如玉,該當馬上自取。
統兵為將者湊到一起最愛議論的自然就是當前的戰場局勢、戰機,再就是誰能打誰不能打,尤其是別人打仗的戰例成敗。
誰愛光著膀子掄大刀,誰虛有其名徒有其表最能吹牛逼上陣就縮後麵,誰最愛玩陰的隻放火銃不敢打死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楊展也不能免俗。
“本鎮與定遠侯結義於成都,後來他轉戰川北,遇了達兵覺是順應天下大勢,也報了闖西之仇,就此降順,誰知為了薙發事,又有與樊督的栽培之義,本鎮也屢次三番去信具言當年之義,因此才有去歲舉兵反正,一舉而下保寧。”
“說起定遠侯的事,其實袁韜、唿九思、武大定也因之東走重慶,目今有請某救濟之意。”
“這救濟又是如何救濟?”南離以為如自己一般隻是來求糧救急,看來搖黃是找不到活人來搶了。
“袁、武二部,在重慶又與朱榮藩麾下的李鷂子起了衝突,如今困頓川東,據說……餓死者甚眾!”楊展說到這裏不由自主地眉頭動了一下,顯是不忍,又道:
“李撫院在袁韜軍中,此番早早迴來,就為的商議如何救濟袁、武二部。”
“李撫院不是一直在嘉定州這裏?”南離越聽越覺得奇怪,軍閥之間起衝突不奇怪,李乾德真是奇怪,去歲秋議他可是死皮賴臉、信誓旦旦地要留在嘉定州。
“非也,其間李撫院,如今李督曾欲東往重慶,啟程後不曾到了重慶,後來卻入了袁韜營中。如今再來,便是來說合袁韜、武大定入嘉眉就糧之事。”
“他怎麽好端端地,離開了嘉定州。”南離覺得更不對頭了。
“也不是好端端地,是與吳先生有了幾分齟齬,覺得生受了些折辱。吳先生指其所用兵部印信有偽,依規矩當印不離部,當此行在千裏之時,兵部大印怎能在他手中。”
“此子出走,似乎懷恨在心?”
南離十分警覺,但也暗道僥幸,幸虧慕老三刻了些無關緊要的官印,否則到今日說起來也是個麻煩。
但慕老三胡作非為隻是渾人一個,李乾德其人卻是醉心權欲,楊展說來輕描淡寫,幾分齟齬、一些折辱在武人看來不算什麽,對於醉心權欲又好麵子的文臣隻怕是奇恥大辱。
既然有此事端,再聯係其出走袁韜軍中,就一切順理成章了。
楊展卻很是淡漠地說道:
“也不盡然,總之他在嘉定州定是覺得不甚舒展。其自言欲發重慶,本鎮就與之糧千斛,銀千兩,其心下恐是嫌給得少了。”說到這裏楊展歎氣:
“不是我吝嗇,若無故多放,其隨行部眾不過數百,並無幾人,必然靡費。本州這裏,墾土辟田之輩都是自家子弟,格外珍惜物產,被我無故送出,定然心懷泱泱,”說到這裏楊展哈哈一笑,點指南離道:
“可不比你這邛州,那時救濟窮困又要留種,如今早早地就先還來。”
南離微微欠身,拱手謝道:
“也虧得今年老天開眼而已,風調雨順,南離才有餘力還貸。”南離再次坐定後又沉吟著勸道:
“然則晚輩知一句話,所謂升米恩鬥米仇,前事既已如此,多番不曾了如其意,如今翻身而迴,其議您可須得斟酌。”
“不妨,一介腐儒,濟得甚事。”楊展豪邁地一擺手。
“大帥言之有理。”南離口上這麽應承著,心下頗不以為然,但這些事南離不知其詳細就不好強勸,便又問起所慮的一事。
“定遠侯退守龍安,其勢尚固,袁韜、唿九思南竄也沒什麽意料之外的,這二位本就流寇出身,慣於流竄,見硬即迴,都不用撞南牆,望見南牆的影子就先迴頭了。叵耐武大定是個意外,他不隨定遠侯退去龍安,怎麽倒跟了袁韜去了川東?”
“晚輩所不解就在於此,這件事您知其詳細嗎?”南離見楊展聞言也皺眉思索,就知道自己問對了。
“你說得正是,我也是在奇怪,這個武大定跟著袁韜跑什麽,他跑也是該跟著趙榮貴跑。不止你,本爵也在考慮保寧這個事,趙友鄢前出川北,卻地大兵單,當前諸鎮之心不齊,也是大局難以挽迴。”說到這裏楊展喟歎不已。
南離聞得楊展如此說,就道出自己的思慮:
“如今上川南剛剛恢複生產,若假以時日,整兵向北,大帥您親自提調,川北之事尚有可為。”
“晚輩不揣淺陋,亦多番揣摩川北局勢,總覺其並非不可為,隻需號令如一,諸鎮並舉,川北必可一舉而下。”
“晚輩麾下多與潼川之敵過手,其兵勢並不如何雄厚,我等川北諸鎮東有袁、武,西有趙、朱,上川南隻需您一聲號令,晚輩與曹鎮必提兵聽令,那時諸將奮戰,齊心協力,分進而合擊,何愁川北不複。”
被南離慷慨激昂地說到這裏,楊展卻搖搖頭隻嗬嗬一笑:
“我先問你,你對朱榮藩在川東監國之事如何看待。”
“晚輩淺薄,也竊以為這絕非好事。”南離對此斬釘截鐵,毫不猶豫,先下了結論,然後見楊展尚不置可否,就為其一一剖析。
“若是容藩有德,能將兩川文武一統於麾下,全川軍民並力一向,未始不是美事。奈何當今各鎮,各懷心思,互不相能,非號令可召。”
“且督撫訐之僭越,有謀逆之行,容藩不能服眾,一旦明麵上揭穿撕破臉來,其麾下諸鎮誰還會繼續聽令,隻怕不會是個好結果。”
聽到這裏楊展撚須頷首:
“容藩來書,盛稱本鎮之德,有封錦江侯之說。怎知本鎮豈是名利之徒,能為其小恩小惠所惑。”
楊展說是這麽說,但南離看得出,楊展對此頗感自得,於是南離決定還是得再破盆冷水給他,令之冷靜冷靜。
“其來嘉定,大事封授,卻往邛州派秘使聯絡蜀藩世子,意圖東西並舉,恐其內心知自身有僭越之罪,已懼生不測之禍,而其意在移禍他處。”
“那時晚輩才接大帥書信一日,剛剛迴複於大帥,便得知此事,楚藩之心,意恐難測。”
說到這南離用了句俗語:
“他這是在抓陪綁的,成則為其分擔壓力,不成也造出聲勢,迷惑西川局麵,以及朝廷差遣的督撫諸公。”
“說來說去,卑職還是前番複信那句話——此事斷不可為,留使不發是最好的辦法。”
“正是如此,汝言之有理。此番夏議,恐川北之事還在其次,在督撫諸公看來,更要緊的隻怕是川東之事。”楊展也讚成南離此說。
“那日為你的來書,句句切中要害,吳先生極為讚賞,美譽有加,因此今日南離你先行到來,可謂正逢其時,大議之前,我們先互通消息,也可當麵再聽聽你的看法。”
“多蒙大帥看得起,南離後生小子,見識淺薄,不過一管愚見,怎敢稱大帥之意。”
“不妨事,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既然如此看待川東楚藩,那麽可知南麵的王祥如何?”
“這個……晚輩就不知了,還望大帥賜教。”因為南離與王祥既不交界也沒打過任何交道,隻聽楊起明說過,過王祥的地界來時麻煩不少。
“錢邦芑來書,說王祥之事,不是一迴兩迴了。路過官紳、眷屬,沒有不被他騷擾擄掠的,官紳如此,可知小民如之奈何,過的何等艱辛。”
“南離你來看,朱榮藩在川東,來敕封授,都被我駁了,留使不發,其心中怎能不懷敵意。哦,這個事我們在書信裏已經說過了。”
“先不說定遠侯等能否與我輩一起舉動,我隻問你一句,南離啊,你覺得有那日時,我們真的可以放心北上嗎?”
“願聞大帥賜教。”
“嗨,咱們來往甚多,明人不說暗話,王祥在南,朱榮藩在東,各懷心思,不能一誌,我這裏去打達子,他們後手就敢抄我們的老窩。”
“因此若是督撫來議時,萬不可急於請命發兵川北。”
兩人畢竟都是一方的梟雄,說起時局就沒完沒了,楊展關注周邊諸鎮,南離心憂川北局勢,兩人一時根本顧不得提起兒女情事,似乎那些與當前相談所比,壓根是雞毛蒜皮。
看看日暮,楊展吩咐挺秀軒花廳擺酒,南離終於得機會說起幾句閑事:
“多承大帥款待,晚輩不敢言謝,幸得此番前來,借著邛州生計日複,備了些邛峰冰紗,借此機緣,意在奉與府中夫人日用,聊表心意。”南離此時還是試探,隻言奉與夫人,連女眷都不提,隻察言觀色。
楊展緊抿嘴唇,默然片刻,才撫須道:
“當今生逢亂世,大丈夫當立不世之勳,豈可兒女情長而做英雄氣短之態。那些婆婆媽媽的事,還是交給下人去辦吧。”
那意思很明顯,有事這裏談,我家你就甭去了,南離當即躬身拱手:
“大帥教訓的是,南離定當立下不世之勳,以稱大帥之意。”
南離口上這麽說著,心裏卻覺得怪怪的:這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意中人該說的話嗎?也太不拿情之一字當迴事了,可知在這個時代,女人的命運真是很可悲,未嫁時是稀缺資源,嫁了就是生兒育女的工具……
不過楊展這幾乎是當麵挑明了,你不拿出相當的功勞,就甭想往我姑娘近前挨,還想走內眷的門路?弄那些花巧詭計?
你還是老實點吧!
因此南離當即絕口再不提關於過去、當前、將來於此有關的任何事,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再為女子事低三下四,被人看輕,生於當世,必得白馬銀槍、縱橫天下,功名利祿,千鍾粟、顏如玉,該當馬上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