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會社


    “就叫……三義盟!”


    南離想建這個會社,並沒有去取一個什麽高而大之聽來上檔次的名字,而是一個兩川的普通老百姓一聽就懂的名字。


    川蜀之地,三義廟很常見,多是祭奠三國年間的劉關張兄弟。


    三義取之取同生共死、義薄雲天之意。


    這種情誼,尋常不識字的老百姓最好理解,也最愛效仿。


    建立一個會社——否則真的不好組織民眾。


    不把出山的百姓組織起來,將無法對抗原有的鄉村社會殘餘豪強,零星散落的百姓更無法對抗各種亂兵、流寇。


    南離把自己的想法與身邊跟著的幾位一說,令得這幾位立時熱情高漲,各執一詞地喧鬧爭執起來:


    “咕嚕會!這是咕嚕會,跟漕幫差得不多。”


    “漕幫漕幫,這是種地的漕幫。”


    “打行,打行,是青手的打行。”


    “趙大哥做龍頭老大!”


    “老子就是軍師,小席你龜兒做個雙花紅棍。”


    這個話題一起,跟來在彭縣的一眾本來因糧秣不足餓得不愛說話的兄弟便沸騰起來。


    南離一看跟這幫家夥話不投機,也嚷嚷不出什麽花花來,就把彭縣知縣路宏蜀請了來。


    因為苦於無官,去歲秋議南離請呂大器、樊一蘅二公為邛州派官,好不容易呂大器派了一名理刑推官郝盈川來邛州,樊一蘅又委派了一位知縣,至於知哪裏到了邛州再由趙鎮帥來決定的知縣,最後南離派他隨著張翦來到了彭縣。


    南離就與知縣路宏蜀說起這個事情,隻是認真地陳述自己的理想,並未發動演說技能,路宏蜀不住默默點頭。


    南離把大致思路說了,這個廩生出身能文能武的漢子沉思半晌,讚道:“就該如此,方可伸張大義,救國救民。”


    路宏蜀,字鳳羽,江油人,三十一歲,因為組織鄉親據險自守,拒不奉清廷召其為知府的邀請,為川北清兵所剿,不得已隻身赴敘投奔樊一蘅,被舉薦到邛州南離的轄區。


    南離這才算找到知音,於是兩人連夜商議細節,直至天色放亮,三義盟的組織機構才大致有了一個雛形:


    一村一個山門,一縣一個碼頭,總盟就立在彭縣,下設兩個堂口,經曆與教導,經曆管理人頭,教導管理人心,其實就是組織與宣傳,別的南離也不會。


    “此謂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之策。”路宏蜀對此認可,於當世士子出身官員中甚為難得。


    “這一手原本叫做星火燎原,可是眼下的西川,真是一盤散沙,倒是如你所說,我們該當聚沙成塔。”南離對此隻是大致滿意,因為離他心目中的邊界還遠。


    以正在緩慢恢複中的彭縣來說,彭縣的縣政有委任知縣,手下還有邛州委任典史帶來的三百守城兵,再把逃亡的百姓組織起來,以三義盟的形式來襄助,此外還有心向大明可以與之合作的紳矜勢力。


    新複官府、三義盟組織的窮苦百姓、向明紳矜三方結合後,再有當地人引路剿滅協助清兵為惡鄉裏的豪強,最終在彭縣該當形成一個以委任官吏為主,三方勢力互相平衡的態勢。


    南離心目中的最理想的治理國度,就應該是各方勢力的暫時平衡、妥協,麵對一個當前共同的敵人——達清,在此過程中互相平衡、消解、分化、融合。


    這是一年來在邛州經曆了各種事情,暫時收起了那顆用一把利刃便可一舉改造這個世界的雄心之後,南離所思考的更加實際的做法。


    南離在彭縣的第五日,從山間林間草莽而來的各路好漢陸陸續續都到齊了。


    就著這些日子的思考,加上修改成冊的《新複府轄諸縣民政擇要》,南離開了個私塾小班,為諸路好漢、衙門官吏、有誌的百姓……還有個和尚……講解自己的政治理想,講了兩日,又解說建立會社的必要性。


    慕天蠶難得的積極,也不知他怎麽這麽有興致,居然把南離忙不過來的一應雜務都給攬了過來,在彭山縣衙折騰個不亦樂乎。


    即便如此,願望是美好的,現實依舊殘酷。


    南離想要建立的,正是一個值根於西川千千萬萬底層鄉野百姓中的這麽個會社。


    會盟的組織形式要適應於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當前的生產力基礎還有底層社會的組織形式,最終能夠為抗清方略的大局起到應有的作用——組織起最小的社會生產單元,相扶相幫,恢複生產,進而共抗強敵。


    南離並沒有建立一個具有超前的階級先進性的政黨的野心,實際上南離要搞起來更像是互助社。


    畢竟一個充滿著革命精神、具備嚴明的組織紀律性的階級政黨遠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建立得起來的,理論基礎、組織係統、群眾基礎都不是一日兩日就可具備的,還得有著具有嚴明組織度、紀律性並有著階級意識的的階級基礎,創生政黨的世界性的、社會性的革命土壤。


    不想即便把目標定得如此低調現實,最終的結果還是與己所思相差甚遠。


    三月二十三,三義盟開山大典於彭山縣衙外隆重舉行,這並不是什麽秘密會社,一切都是公開的,因此居然難得地引來了珍貴的圍觀百姓……


    一夥兒奇形怪狀的各色人等,齊齊聚集在幾近傾頹的縣衙儀門,有縣官,有山野樵夫,有小吏,還有個和尚……


    斬雞頭!


    喝血酒!


    燒黃紙!


    雞是慕老三令人用半袋米換來的,老百姓在城外捉的野雞。


    血酒就是幾隻粗瓷碗盛下的雞血就涼水,迴頭不能浪費,這雞後廚還要燉湯,剩下的雞血作羹。


    黃紙是廢墟扒出來的,一燒咕咚咕咚直冒煙。


    但這絲毫不會影響開山入盟諸人的豪情壯誌。


    “路宏蜀,字鳳羽,江油人氏,臨危受命,履任彭縣縣令。”一名清臒英武的縣官慨然自報己名。


    “焦英,山中樵夫,不甘受辱,倡義而起。”這位敞胸露懷體毛叢生的高大漢子是一位山野樵夫。


    “盧金陽,金山屯屯長,願保一方鄉親!”這位矮壯黧黑的漢子是帶著幾十名衛所兵來投的小小屯長。


    “了然,行腳僧人,自佛道一家的青雲寺而來。”這位光頭僧衣、容色慈和、偶有金剛怒目的僧人,亦身在其列。


    “中軍左都司吳元龍!”


    “邛州學政慕天蠶!”


    “中軍後都司席地闕!”


    “追隨趙氏,開三義盟山門,兄弟齊心、同氣連枝,誓殺達虜、共複河山,扶保天下百姓,倡行春秋大義!”


    盟誓畢,司儀慕天蠶一聲令下:


    “跪拜桃園三結義!”


    眾人齊刷刷跪下叩拜神位。


    “再拜開山趙四爺!”


    眾人再起身,再向南離躬身作揖,南離強挺著受拜卻渾身不自在,很是沮喪:


    這事看來弄得不好,到頭來我怎麽好似做了黑社會老大土匪頭子一般?


    我想的不是這樣的啊……早知道如此就不該令慕老三張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明離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雨聽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雨聽竹並收藏西明離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