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


    “石渠先生把去年蘇州大饑的主要根源,歸結於景泰三年和四年的旱澇天災。我覺得,天災是根源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我帶著東陽、李芳去了蘇州府衙架庫閣,找到相關資料。據洪武年間的魚鱗圖看,蘇州有官田六萬零九十四頃,占田地總數的六成三,民田有三萬五千三百二十三傾,占總數的三成七。”


    “當然了,數十年過去了,蘇州田地肯定增加了不少,而且不是個小數字,但無憑無據,我們暫且以這個數字為準。”


    “然後蘇州一府的田賦共二百七十七萬石,其中官田賦稅為二百六十二萬石,民田十五萬石。”


    說到這裏,朱見深對李東陽說道:“東陽,你算一算,官田和民田,折合每畝多少田賦?”


    “是殿下。”


    李東陽拿著炭筆在一張白紙上寫寫畫畫,上麵彎彎曲曲的數字、符號看得眾人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李東陽報出數字。


    “殿下,蘇州官田田賦折合每畝四鬥三升六合,民田折合每畝四升二合五勺。”


    劉健一聽就跳了起來,:“不對,這個數字肯定沒有算對!官田田賦怎麽會是民田的十倍?”


    李東陽看著他,笑眯眯地說道:“你可以侮辱我的個頭,但是不能侮辱我的學識。這麽簡單的算式,我心算就算出來了。要不是殿下交代,我都懶得用紙算了。官田田賦在田賦總數裏,百中占九十五,民田田賦在總數裏,百中隻占五。”


    劉健遲疑道:“可是,可是民田占蘇州田地三成七,田賦卻隻占這麽少?太不可思議了。”


    “租種官田者,都是普通百姓。擁有民田者,可想而知都是什麽人。還有,漕糧從蘇州解運到南京官倉,一石需要耗費三鬥。也就是一石秋糧從蘇州運到南京,隻剩下七鬥。解運到京師,一石需要耗費三石。也就是必須起運四石糧食,到京師才會剩下一石。”


    “還有各地衙役、稅吏的折色銀、腳力錢、踢鬥錢;戶房書辦掌案的筆墨紙張錢、簽封錢、號牌錢;運河漕運的纖夫錢、水閘錢、過驗錢,都得從這官田秋糧裏出。零零總總算下來,十倍肯定是有的。這麽重的租稅,誰交得起啊。”


    “殿下是說,蘇州大饑,部分饑民是租種官田的百姓。”馬文升問道。


    朱見深點點頭。


    王恕歎息道:“我朝官吏俸祿之薄,可謂前無古人。可是官吏無論大小,總得養家糊口。京官居京不易,需要維持體麵。地方迎來送往,人情不斷。開口閉口都要銀子。隻有這官田秋糧最為肥沃,上下其手,伏在上麵吸血不息。”


    眾人也忍不住一陣感慨。


    馬文升說道:“自從跟隨殿下南下,用了這個社會調查的法子,民間疾苦,一目了然,根源、趨勢、後果,全都了然於心。以前知道百姓困苦,卻不知苦在哪裏。一番調查後,才知道真的是苦在骨頭裏。”


    朱見深從李芳手裏接過一疊疊文卷,掃了幾眼,大聲道:“經過調查,去大家發現年蘇州大饑的根源,一是去年天災連連,田產欠收,官田租戶交完租稅,家無餘糧。”


    “二是糧價上漲,織戶手裏的寶鈔又持續貶值,買不起更多的糧食,於是全家挨餓。於是餓肚子的官田租戶和織戶,組成了去年蘇州大饑的亂民。”


    眾人紛紛點頭,說朱見深總結得對。


    “沒有其它了?”


    大家麵麵相覷,劉健遲疑地問道:“殿下,還有其它原因嗎?”


    “糧食為什麽會上漲?”


    “殿下,我調查過。”馬文升迴答道,“十一家糧行掌櫃的,幾乎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前年去年蘇州天災連連,田地出產減少了三成。所以糧價自入秋後一直在漲”


    劉健這時醒悟過來,“嗯,不對,減少三成,糧價隻會漲三成左右。怎麽足足漲了一倍?難道是糧商操控糧價,肆意漲價?”


    “希賢先生,你理解錯誤。田產減少三成,糧價隻漲三成,是不可能的。”


    “殿下,那應該是怎樣?”


    “如果蘇州是封閉的,田產減少三成,所有糧食隻夠蘇州府八成人口吃,那麽糧價會一直漲,漲到有兩成人都吃不上飯,活活餓死為止。”


    眾人無不驚悚。


    “這...這...這怎麽可能?”


    “這就是市場調節的威力。糧食有兩成的缺口,市場就會漲價調節,把那兩成人淘汰出去。剩下八成人,大家都夠吃的,這供求關係才會均衡,糧價才會平複。”


    大家沉思了一會,王恕和馬文升忍不住說道:“殿下的話,震耳發聵啊。”


    “好了,我們繼續。”


    “我剛才說了,假設蘇州是封閉的,才會有這樣的糧價暴漲。但事實是,蘇州不是封閉的,蘇鬆遇災了,江北沒有遇災,江西沒有遇災,湖廣沒有遇災。隻要及時從那些地方運糧過來,糧價雖然會漲,但是還在可接受範圍內,不會翻一倍之多。”


    “所以...”


    朱見深看了一眼劉健,笑著說道:“所以確實是糧商在囤積糧食,操控糧價。”


    “我調查過,前些年,絲繭綢帛的價格一直在漲,絲商、綢帛商,賺得缽滿盆滿,就連蘇州織戶,也過了幾年好日子。是不是薛東家?”


    坐在角落裏,拿著炭筆埋頭在記錄的薛敬猛地抬起頭,連連點頭:“殿下說得沒錯。從景泰元年以來,絲繭漲了四成,綢帛漲了五成。”


    “蘇州兩三萬織戶,日子都好過了許多。蘇州城也繁華了許多。但去年暴跌,跌迴景泰元年的行情。”


    “這就對了!”朱見深站起身來,猛地一拍手,“絲商賺錢,綢帛商賺錢,都在賺大錢,唯獨糧商沒賺到,惱不惱火,揪不揪心?去年好不容易遇到一次機會,蘇州糧商們肯定要抓住機會,囤積糧食,製造恐慌,抬高糧價。”


    “偏偏他們不知道,有一群官田租戶,會交不上租稅。有一群織戶,因為去年絲綢價格暴跌,蘇州許多絲綢場開不了工,足足三四個月沒活幹,坐吃山空...”


    “當然了,就算糧商知道了,也不會動一絲惻隱之心。於是去年蘇州大饑,亂民四起,衝擊城裏的米行,城外的莊園,隻為活命。剛正不阿的王都憲,卻痛下狠手。”


    “聽說他善治《易經》,偏偏連窮則變通這個道理都不明白。或者是明白了,卻在裝糊塗。”


    現場沉默了一會,劉健朗聲問道:“殿下,去年蘇州大饑,該如何應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革明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革明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