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嗬嗬地說道:“請於少保吃飯,當然是我等,怎麽敢叫你等?你這一路走來,滿大街都是熟人,想快,也快不起來吧。”
於謙對他話裏的譏諷絲毫不在意,隻是溫和地說道:“簡齋兄,你我同科,又同在諫台多年,叫我字即可。”
“那不行。京師裏內外,誰敢不叫你一聲於少保?”王文坐在座位上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示意於謙坐下。
“隨你了。上迴我們大吵一架,還以為簡齋兄要跟我割席絕交了。”於謙不客氣地坐在對麵。
“嗬嗬,以前在諫台,我們吵得還少嗎?要不是你身形雄壯,實在打不過,老夫早就跟你打過幾迴了。”
王文站起身來,給於謙和自己各斟上一杯酒水。
“你家於七在外麵?”
“是的。”
“他是精細人,有他在外麵看著,我信得過。不過這些日子,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都盯著那件大案去了,沒工夫來聽我們的牆腳。”
王文坐迴到座位,放下酒壺,舉起酒杯,隔著桌子遙敬於謙一杯。
於謙沒有做聲,舉起酒杯對敬了一下,兩人一飲而盡。
“節庵,你對前些日子那件大案,有什麽看法?”
“駭人聽聞,喪心病狂!”於謙毫不遲疑地答道。
“你說,會是誰做的?”
“錦衣衛查了近一個月,查到裏麵有瓦剌也先太師的手尾,也有南方白蓮教的蹤跡,還有兩淮運河新近盛行的拜香教的書信往來。隻是慈悲寺的知客僧和關帝廟的廟祝,都死了,死無對證。”
“節庵,你休得裝腔作勢。這些東西看著像模像樣的,可是你我都知道,這件案子,永遠也查不出真相來。”
“簡齋,你既然心裏有數,怎麽還要往南內攀扯?上皇做不出這種事來。”
“這個我信。太上皇要是能做出這種事,也不至於釀成土木堡之變,被幽禁在南內。”說到這裏,王文忍不住放下筷子,“土木堡之變,正是天賜良機啊,節庵!”
“天賜良機?簡齋,你又來了?你還不死心!”
“我當然不死心!”王文鼓著一雙金魚眼睛淩然說道。
“從前秦魏國的魏文侯以李悝為相以後,相就成了百官之首,無論叫相國、相邦、丞相還是宰相,它一直都是典領百官,輔佐天子,治理國政,無所不統。”
王文站起身來,猛地推開窗戶。
嘈雜聲撲麵而來,熙熙攘攘,一派煙火氣的京師夜景,就在眼前。
“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教化天下,佐牧萬民!”王文雙手背在身後,看著外麵,毫不忌諱地大聲說道。
於謙指著窗戶,無可奈何地說道:“簡齋,關上窗戶,坐下來說。”
王文關上窗戶,外麵的聲音和夜景悉數被關在外麵,雅間又恢複寂靜。
他坐迴到桌子上,繼續說道:“漢武帝設內廷,漢成帝開三公,唐太宗全三省六部,中書令、尚書令、尚書仆射、尚書左右丞、門下侍郎...不管叫什麽,都是相國,都是百官之首,代表著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國朝初年,還有中書左右丞為相。直到太祖皇帝,以胡惟庸大案為由,除中書省,以天子之尊直掌六部,徹底廢了延續千年的相國。自此,天子成了真正的天子,臣成了真正的臣。”
“簡齋!”聽到這裏,於謙忍不住出聲。
“無妨,我不擔心你會出首告密。”王文不在意地答道,“因為你是於少保啊!”
“我不是這個意思。”於謙有些不安,手指頭在桌子上敲了敲,“我朝不是還有內閣和票擬製嗎?與相國何異?”
“於節庵,你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啊!太宗皇帝設內閣,置學士,隻是為了備諮國事,並無實權。到宣宗皇帝時,他好遊玩,便將票擬和批紅製變為定製。還是太上皇即位之初,太皇太後垂政,三楊才將這票擬製發揚光大。”
“內閣雖說位尊權重,但說來說去,隻是在替天子批閱奏章,提供諮政意見而已。與統率百官,相國敉邦,相去甚遠。”
王文仰著頭,看著黑漆漆的屋頂,目光深沉邃遠。
“太祖皇帝雄心千古,誰知他的子孫不爭氣。土木堡之變,天子威勢,還有為其張目揚威的百戰鷹犬,被瓦剌人的快馬角弓,擊得粉碎。上皇少德惶然,今皇得位不正,正是吾等儒生士子奮起,再建大同之時。”
於謙看著王文,徐徐吐出一句話來。
“大同?簡齋,你對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是念念不忘啊!”
“正是如此。”王文毫不遲疑地答道,“我等飽讀聖賢義理,為的什麽?就是治理天下。萬千士子儒生,一層層考試,千錘百煉,每三年出得百餘進士,身負天下孚望,為萬民翹首,當然能肩負起牧民教化重任。”
“天子自小養在深宮,婦寺環伺,不知天下危急,不體黎民疾苦!天下安危、萬民福祉安能係於他一人?”
王文的聲音越說越低,但是字句卻越來越讓於謙坐立不安。他萬萬沒有想到,短短幾月沒有交流,王文居然激進成了這個樣子。
難道是目前的形勢讓他盲目自信了?
“《尚書》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又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呂氏春秋》更有‘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於謙終於忍耐不住,站起身來。因為他知道,在《呂氏春秋》這句話前麵,還有一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王簡齋,你要走的路,比我還要兇險萬倍啊。”於謙主動給王文倒上一杯酒水。
王文看著於謙,長歎一口氣。
“是啊,自從太祖皇帝刪《孟子》、蔽《呂氏春秋》,大明就容不下老夫這樣的想法。隻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乃吾等儒生士子理想,雖然艱難兇險,但總得有人去做。”
“你立誌雖高遠,為何行此下策?”
“今皇得位不正,必須依仗我等,正好可以從容布局。越感受到南內上皇的威脅,今皇就會越倚重我等。我等選了幾位大儒備東宮,悉心教誨,明德通理。隻需兩代帝王,二三十年光景,大明的祖宗之法,就能改了樣。”
說到這裏,王文自信地說道:“我知道節庵是同仁。當初上皇被迎迴京,最是危急之時。京師十二團營,是節庵一手操練。在軍民之中頗有威望。隻需振臂一唿,上皇複位也就複了,誰也擋不住。偏偏節庵默緘不語...”
於謙默然許久,才低聲歎息道:“老夫不敢再賭了。當時的局麵,來之不易,任何變故都會讓它付之東流。王簡齋,你現在越來越讓人不放心了。”
“節庵,我所作之事,與你一樣,為天下社稷,為萬民百姓,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於謙喃喃地念了一句,“簡齋,你想怎地?”
“我確實有事要與你商議。”王文湊過去,在於謙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於謙臉色凝重,“此事不好說。今皇深居禁內,很多事情,我們插不上手。那裏,是太後的治所。”
王文盯著於謙,繼續說道:“老夫知道,你與禦馬監興安興公公關係匪淺。與我不同,我跟王誠,一個買,一個賣,生意而已。”
於謙說道:“容我再想想。”
“無妨,老夫等得起。”
在醉月樓遠處另一間雅間,兩人湊在一起,一人低聲問道:“此人靠得住嗎?不要誤了皇爺交代的大事。”
於謙對他話裏的譏諷絲毫不在意,隻是溫和地說道:“簡齋兄,你我同科,又同在諫台多年,叫我字即可。”
“那不行。京師裏內外,誰敢不叫你一聲於少保?”王文坐在座位上一邊說著,一邊伸出手,示意於謙坐下。
“隨你了。上迴我們大吵一架,還以為簡齋兄要跟我割席絕交了。”於謙不客氣地坐在對麵。
“嗬嗬,以前在諫台,我們吵得還少嗎?要不是你身形雄壯,實在打不過,老夫早就跟你打過幾迴了。”
王文站起身來,給於謙和自己各斟上一杯酒水。
“你家於七在外麵?”
“是的。”
“他是精細人,有他在外麵看著,我信得過。不過這些日子,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都盯著那件大案去了,沒工夫來聽我們的牆腳。”
王文坐迴到座位,放下酒壺,舉起酒杯,隔著桌子遙敬於謙一杯。
於謙沒有做聲,舉起酒杯對敬了一下,兩人一飲而盡。
“節庵,你對前些日子那件大案,有什麽看法?”
“駭人聽聞,喪心病狂!”於謙毫不遲疑地答道。
“你說,會是誰做的?”
“錦衣衛查了近一個月,查到裏麵有瓦剌也先太師的手尾,也有南方白蓮教的蹤跡,還有兩淮運河新近盛行的拜香教的書信往來。隻是慈悲寺的知客僧和關帝廟的廟祝,都死了,死無對證。”
“節庵,你休得裝腔作勢。這些東西看著像模像樣的,可是你我都知道,這件案子,永遠也查不出真相來。”
“簡齋,你既然心裏有數,怎麽還要往南內攀扯?上皇做不出這種事來。”
“這個我信。太上皇要是能做出這種事,也不至於釀成土木堡之變,被幽禁在南內。”說到這裏,王文忍不住放下筷子,“土木堡之變,正是天賜良機啊,節庵!”
“天賜良機?簡齋,你又來了?你還不死心!”
“我當然不死心!”王文鼓著一雙金魚眼睛淩然說道。
“從前秦魏國的魏文侯以李悝為相以後,相就成了百官之首,無論叫相國、相邦、丞相還是宰相,它一直都是典領百官,輔佐天子,治理國政,無所不統。”
王文站起身來,猛地推開窗戶。
嘈雜聲撲麵而來,熙熙攘攘,一派煙火氣的京師夜景,就在眼前。
“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教化天下,佐牧萬民!”王文雙手背在身後,看著外麵,毫不忌諱地大聲說道。
於謙指著窗戶,無可奈何地說道:“簡齋,關上窗戶,坐下來說。”
王文關上窗戶,外麵的聲音和夜景悉數被關在外麵,雅間又恢複寂靜。
他坐迴到桌子上,繼續說道:“漢武帝設內廷,漢成帝開三公,唐太宗全三省六部,中書令、尚書令、尚書仆射、尚書左右丞、門下侍郎...不管叫什麽,都是相國,都是百官之首,代表著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國朝初年,還有中書左右丞為相。直到太祖皇帝,以胡惟庸大案為由,除中書省,以天子之尊直掌六部,徹底廢了延續千年的相國。自此,天子成了真正的天子,臣成了真正的臣。”
“簡齋!”聽到這裏,於謙忍不住出聲。
“無妨,我不擔心你會出首告密。”王文不在意地答道,“因為你是於少保啊!”
“我不是這個意思。”於謙有些不安,手指頭在桌子上敲了敲,“我朝不是還有內閣和票擬製嗎?與相國何異?”
“於節庵,你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啊!太宗皇帝設內閣,置學士,隻是為了備諮國事,並無實權。到宣宗皇帝時,他好遊玩,便將票擬和批紅製變為定製。還是太上皇即位之初,太皇太後垂政,三楊才將這票擬製發揚光大。”
“內閣雖說位尊權重,但說來說去,隻是在替天子批閱奏章,提供諮政意見而已。與統率百官,相國敉邦,相去甚遠。”
王文仰著頭,看著黑漆漆的屋頂,目光深沉邃遠。
“太祖皇帝雄心千古,誰知他的子孫不爭氣。土木堡之變,天子威勢,還有為其張目揚威的百戰鷹犬,被瓦剌人的快馬角弓,擊得粉碎。上皇少德惶然,今皇得位不正,正是吾等儒生士子奮起,再建大同之時。”
於謙看著王文,徐徐吐出一句話來。
“大同?簡齋,你對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是念念不忘啊!”
“正是如此。”王文毫不遲疑地答道,“我等飽讀聖賢義理,為的什麽?就是治理天下。萬千士子儒生,一層層考試,千錘百煉,每三年出得百餘進士,身負天下孚望,為萬民翹首,當然能肩負起牧民教化重任。”
“天子自小養在深宮,婦寺環伺,不知天下危急,不體黎民疾苦!天下安危、萬民福祉安能係於他一人?”
王文的聲音越說越低,但是字句卻越來越讓於謙坐立不安。他萬萬沒有想到,短短幾月沒有交流,王文居然激進成了這個樣子。
難道是目前的形勢讓他盲目自信了?
“《尚書》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又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呂氏春秋》更有‘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於謙終於忍耐不住,站起身來。因為他知道,在《呂氏春秋》這句話前麵,還有一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王簡齋,你要走的路,比我還要兇險萬倍啊。”於謙主動給王文倒上一杯酒水。
王文看著於謙,長歎一口氣。
“是啊,自從太祖皇帝刪《孟子》、蔽《呂氏春秋》,大明就容不下老夫這樣的想法。隻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乃吾等儒生士子理想,雖然艱難兇險,但總得有人去做。”
“你立誌雖高遠,為何行此下策?”
“今皇得位不正,必須依仗我等,正好可以從容布局。越感受到南內上皇的威脅,今皇就會越倚重我等。我等選了幾位大儒備東宮,悉心教誨,明德通理。隻需兩代帝王,二三十年光景,大明的祖宗之法,就能改了樣。”
說到這裏,王文自信地說道:“我知道節庵是同仁。當初上皇被迎迴京,最是危急之時。京師十二團營,是節庵一手操練。在軍民之中頗有威望。隻需振臂一唿,上皇複位也就複了,誰也擋不住。偏偏節庵默緘不語...”
於謙默然許久,才低聲歎息道:“老夫不敢再賭了。當時的局麵,來之不易,任何變故都會讓它付之東流。王簡齋,你現在越來越讓人不放心了。”
“節庵,我所作之事,與你一樣,為天下社稷,為萬民百姓,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於謙喃喃地念了一句,“簡齋,你想怎地?”
“我確實有事要與你商議。”王文湊過去,在於謙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於謙臉色凝重,“此事不好說。今皇深居禁內,很多事情,我們插不上手。那裏,是太後的治所。”
王文盯著於謙,繼續說道:“老夫知道,你與禦馬監興安興公公關係匪淺。與我不同,我跟王誠,一個買,一個賣,生意而已。”
於謙說道:“容我再想想。”
“無妨,老夫等得起。”
在醉月樓遠處另一間雅間,兩人湊在一起,一人低聲問道:“此人靠得住嗎?不要誤了皇爺交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