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在對外戰爭上,不可能取得優勢,這是由於宋朝特殊政治製度、曆史背景決定的。


    哪怕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後,宋軍的實力因為變法而得到提高,可在宋朝文人士大夫心中,戰爭就意味著不確定因素、風險的增加,相比於每年賠點錢,大宋士大夫們更喜歡降低這種風險。


    宋朝不同於其他曆史封建王朝,不僅沒有遏製土地的吞並,而且使其社會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一方麵,宋朝的土地製度實際上是對大地主土地所有製的肯定和保護,促進了租佃製的發展,提高了農業效率。


    另一方麵,宋朝“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與前代相比,加速了封建社會對於土地所有權競爭與壟斷機製的運行速度


    因為采取了“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農業的發展為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產品,地主占有土地數量的增加,使地主獲得的地租增加,刺激了地主階級的消費需求,也會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因此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客觀上也刺激了商品經濟的繁榮。


    宋朝不抑土地兼並,姬長卿也從中獲利不少,自天聖元年開始,他就兼並了梓州府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姬長卿在這場土地兼並的競爭中,占據先進優勢,又贏得許多破產農戶的民心。


    姬長卿的土地兼並,看似殘忍,但相比於落後剝削農戶,他的兼並更接近於一種新型的土地流轉,將風險轉移到更有抗風險能力的自己身上。


    農戶以土地為原始股,加入姬長卿名下的農莊,隨後他會出資建設水利,購置種子、農具、耕牛,農戶隻要投入人力管理,三方到年底分紅。


    姬長卿分三成,農莊分一至兩成,其餘歸農戶,因為應用大宋最先進的生產種植技術,加之有技術指導,所以農戶能提高生產,在繳納稅賦後,仍可以飽腹,甚至還可以通過養殖增加收入。


    十年光景,梓州石橋莊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戶不僅多產糧食,有衣服穿,甚至還可以供家中的孩子讀書。


    希望蒙學,每年都會拿出十個名額,供莊戶子弟讀書,改變命運。


    蘇洵說:“這是大宋未來之希望!”


    這也是前所未有、開天辟地的頭一遭。


    自從蘇景先拜入姬長卿門下後,每年春季,他都會帶著妻兒在桃園居住一段時日。


    蘇洵如今也在發奮讀書,準備考取功名,為子孫博一個光明的未來。


    姬長卿真不想管朝廷的事,畢竟希望書院的一切,才是他真正謀劃。


    沉澱了十年,希望書院最初的學子,已經在仕途上嶄露頭角,甚至世人稱“蜀中學在梓州”。


    梓州知州更是為姬長卿請名,賜了牌匾、牌坊,以表彰希望書院的教化之功。


    姬長卿為躲避朝廷征召,幹脆攜帶孩子們,和蘇洵鑽入深山避世隱居。


    蘇洵很不懂姬長卿,世人皆以入仕,拜相封侯為榮,可姬長卿卻單單避之不及。


    若是朝廷黑暗,君王昏聵,避世隱居還好,可如今官家仁愛百姓,有進取建立功業之誌,這正是作為之時,蘇洵很不明白姬丹文到底在怕什麽?


    “丹文,深得官家信賴,為何躲避荒野,避世不出?”


    姬長卿聞言,隻是歎氣:“紅袍盡染蒼生血,白衣麻桑洗吾心。非是我不願報效朝廷,而是自我朝開國之初始,大宋便已注定了武力不彰,外賊逞兇,非人力可逆!


    道家有言:順勢而為,逆勢而行,隻會讓三代積累的局麵惡化,一發不可收拾。


    再者,官家聖明,朝中諸公也算得稱職,我無功名,未立寸功,人微言輕,就算入朝,臣工未必能信服得到重用,我誌不在此,惟願躬身田園,教書育人,了此殘生。”


    “今有一言,可表我誌,望明允品鑒!”


    蘇洵撫手搖扇:“請!”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甚麽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此為好了歌注,也是曹雪芹先生,當年病榻之中所注,看盡了繁華,最終還是……”


    姬長卿一番唏噓,讓蘇洵也是一番感慨不已,兩人隻是默默端著茶盞,共同祭奠了這位曹先生。


    與大人們不同,相反姬書麟、姬書陽、蘇軾、蘇轍四個孩子上山逐狗,爬樹搗蛋,好不快樂。


    人間的事,還與他們太遠。


    姬書麟雖然十二歲,可調皮搗蛋的性子卻依舊沒有改變,每當李吟梅想讓夫君出麵管教管教時,姬長卿隻是問他學業可否完成。


    完成了學業,姬長卿便不會約束他,沒有則是加倍處罰。


    對外孩子而言,好奇探索是天性,孩子總是在探索和犯錯之中,不斷成長的。


    姬長卿很喜歡蘇軾,這小子真不愧是“蘇軾”,學東西很快,記性也很好。


    相反,記性不好的姬書麟,總是被罰背書、寫字。


    蘇洵也很喜歡姬書麟,畢竟每次蘇洵來都會帶禮物,而且有蘇洵伯伯在,父親也不會罰自己。


    以至於每次蘇洵來,姬書麟都能快樂好一陣子,所以姬書麟總是能給蘇洵帶來純真且未在兩個孩子體會的慈父感。


    姬書麟活潑好動,姬書陽好靜喜歡聽故事,蘇軾好學且聰慧,蘇轍沉穩、喜歡跟在幾個兄長們後麵。


    蘇轍年紀最小,可卻比他的三個兄長,最像兄長。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宰相。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歎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文華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子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子夢並收藏大宋文華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