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長卿搬出了辛院,王衝夫妻兩人剛剛成婚,姬長卿與李吟梅住在辛院多有不便,二人雖是師徒,可年紀相差不大,若是待久了,恐傳出許多謠言。
姬長卿作為一個男人,很多事情並沒有妻子考慮得周到,譬如光給弟子購置宅院,卻忘了王衝靠著自己俸祿,養活一大家子似乎有點勉強。
於是妻子李吟梅又將名下的一間鋪子贈予王衝,算作貼補家用。
搬離辛院,姬長卿夫妻二人暫時落腳於陳盛澤的住處,他也在汴京待不長了,禮部已經下了公文,命他年後赴任,到任上主持春耕。
兩個弟子之中,姬長卿就不擔心的反而是陳盛澤,因為他最早跟隨自己求學,也隨自己學了許多,況且於治家、經營之事上也從小受到熏陶。
近來姬長卿喜歡翻閱兵法,從《孫子兵法》到《吳子》、《六韜》、《司馬法》,華夏並不非不善長戰爭,而正因為我們有著長期的戰爭史,對戰爭的破壞,有著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對戰爭的反思,因此在兵法之中又曰:“上兵伐謀”。
閑來無事,姬長卿與學生陳盛澤擺開棋盤,下上一局。
姬長卿執黑,陳盛澤執白,第一手落子小飛守角,是圍棋中常用的托角定式。
姬長卿落子天元,這讓陳盛澤也不僅驚訝:“夫子,落子中元是否太過冒險?”
姬長卿道:“落子中元雖然危險,可也有吞吐天下之象,偏居一隅就算可以享受一時的和平,可終是龜縮一方,時間長了,怕隻會讓人沉迷一時的繁華,而忘了背後的危險。”
開局下天元,被認為是一種效率不高的招法。在ai時代,這個看法被驗證了。開局走天元,比走星位,勝率要掉6%左右,似乎掉得也不如以前想象的多。正常應對,穩紮穩打即可。
陳盛澤緩緩點頭,在心中打起了十二小心,夫子的棋力不可不高,夫子初與人下棋時,棋力尚在初學,可夫子隨著與明思、空聞老僧下棋越發的頻繁,夫子的棋力在二位大師的調教下,棋力也越發的高。
明思老道棋風攻防兼備,棋路大開大合,空聞老僧棋風好爭鬥,善於細處慢慢布局,精於防守。而夫子吸收了二人的棋風,又拘泥於規則。
陳盛澤落子小心翼翼,而姬長卿似乎並不在意,依舊下棋從中盤殺出,直奔西北邊角。
棋下至中盤,陳盛澤已經開始抓腦撓腮了,棋也越下越慢。
“夫子,位居中央,本就是四戰之地,處於劣勢,學問有不些不明白,夫子是如何打破這種局麵的?”
“伯川,當我布局天元時,我心中就隻有一個想法,此局無論輸贏,隻要我步步穩進,不計較一子得失,眼觀全局,精心謀劃,就算是輸,可也在和局之間。”
“而你,在見我落子之時,便處處小心,生恐中我的陷阱,以至於他太過計較得失,而忽略了,你隻有步步緊逼,我焉有不敗之理?”
事實正如姬長卿所說,陳盛澤執白以1、3兩著占據角部,然後再以5著占據天元。這就是說以一手在“三三”占角,其次在星位取勢,隨後於天元以中部勢力為中心,使整個局勢保持均衡之意。但從目前來看,開始布局就在天元必然會失去實利。
至第二十五手時,白棋的布局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頗有新意,而黑棋的姬長卿著法卻本本分分、樸實無華。從這個角度看來,本局確實是新布局與舊布局、冒險與小心翼翼的對決。
經曆了開局短暫平靜之後,雙方終於在右邊開始了短兵相接的較量。
右邊雙方簡單試探後都保持了克製,白六十五手活角雙方兩分。
右邊黑棋先手定型後將戰火蔓延到了左下,黑七十八手斷吃白一棋子,獲得不少實利,並使這一帶獲得安定。另一方麵,白在七十九手位補,也暫時保住了中央的地盤。
黑八十手打入吹響了左邊戰鬥的號角,棋盤上的戰鬥以順時針的順序依次開展著,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精彩!
雙方在左邊大打出手,至黑百手,局部白棋虧損,但白強行脫先搶到了先手。白一百零五手是當前唯一的大場,之後白可以伺機在主位打入,這樣就產生了以後對黑棋進攻的機會。
雙方在第一百四十手時,白棋失誤,黑棋抓住機會,最終扭轉了形勢,奠定了全局。
陳盛澤擲子,表示認輸,姬長卿微微點頭。
此局對二人來說,看似下棋,實則卻是以十九路棋盤,縱論天下。
“夫子,如今的形勢,我大宋正如此局,若是大宋能向夫子一樣,那麽收迴燕雲,驅逐契丹蠻夷,興複大宋未必不可。”
陳盛澤很是激動,姬長卿笑了笑:“伯川你還是太過理想了,確是如此。”他伸手將白子再聚攏起,“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不僅是戰陣的事,還有更多的國力民生、政治文化的綜合因素,且不說我大宋文恬武嬉,國內稅賦高於契丹人,就連最基本軍力也不過契丹,戰陣之事太過複雜,要得到如此的理想狀態確實不可能,不過,這隻是見事之法,並非從一開始就能如此精確的計算。也並非你我在方寸之中就能推演的,將領的優劣,軍糧後勤,軍心戰力,朝中的士大夫是怎樣想的?以及上位者都會影響戰爭的走勢。
從國力來看,此時我大宋尚不具備收迴燕雲的條件,冒然出兵,隻會損傷國力,破壞現有的穩定。”
“那夫子,我們當真不能做什麽嗎?”
“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還記得玄玉兒曾記計算過的一支軍隊數據嗎?”
“記得一些,謹弟曾計算過,一支十萬人的軍隊,一人一月至少需要糧兩擔,十萬人就需二十萬擔糧,按照我朝律法一人需要配三至四名民夫,一個民夫從屯糧處背二十斤糧食運往1百裏外的前線。每天吃兩斤,前行四十裏,到達地點後剩十斤。那麽,兩萬人的軍隊要保證供應,至少需要十萬名民夫負責轉運糧食。而這還需要抽出一半左右的士兵保護糧站、糧道及戰略支點,真正能投入到戰場衝鋒陷陣的士兵不足一萬名。”
“所以啊!伯川,解決軍糧,運輸難題,這將會擺在收迴燕雲之路上,最大的難題。”
姬長卿作為一個男人,很多事情並沒有妻子考慮得周到,譬如光給弟子購置宅院,卻忘了王衝靠著自己俸祿,養活一大家子似乎有點勉強。
於是妻子李吟梅又將名下的一間鋪子贈予王衝,算作貼補家用。
搬離辛院,姬長卿夫妻二人暫時落腳於陳盛澤的住處,他也在汴京待不長了,禮部已經下了公文,命他年後赴任,到任上主持春耕。
兩個弟子之中,姬長卿就不擔心的反而是陳盛澤,因為他最早跟隨自己求學,也隨自己學了許多,況且於治家、經營之事上也從小受到熏陶。
近來姬長卿喜歡翻閱兵法,從《孫子兵法》到《吳子》、《六韜》、《司馬法》,華夏並不非不善長戰爭,而正因為我們有著長期的戰爭史,對戰爭的破壞,有著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對戰爭的反思,因此在兵法之中又曰:“上兵伐謀”。
閑來無事,姬長卿與學生陳盛澤擺開棋盤,下上一局。
姬長卿執黑,陳盛澤執白,第一手落子小飛守角,是圍棋中常用的托角定式。
姬長卿落子天元,這讓陳盛澤也不僅驚訝:“夫子,落子中元是否太過冒險?”
姬長卿道:“落子中元雖然危險,可也有吞吐天下之象,偏居一隅就算可以享受一時的和平,可終是龜縮一方,時間長了,怕隻會讓人沉迷一時的繁華,而忘了背後的危險。”
開局下天元,被認為是一種效率不高的招法。在ai時代,這個看法被驗證了。開局走天元,比走星位,勝率要掉6%左右,似乎掉得也不如以前想象的多。正常應對,穩紮穩打即可。
陳盛澤緩緩點頭,在心中打起了十二小心,夫子的棋力不可不高,夫子初與人下棋時,棋力尚在初學,可夫子隨著與明思、空聞老僧下棋越發的頻繁,夫子的棋力在二位大師的調教下,棋力也越發的高。
明思老道棋風攻防兼備,棋路大開大合,空聞老僧棋風好爭鬥,善於細處慢慢布局,精於防守。而夫子吸收了二人的棋風,又拘泥於規則。
陳盛澤落子小心翼翼,而姬長卿似乎並不在意,依舊下棋從中盤殺出,直奔西北邊角。
棋下至中盤,陳盛澤已經開始抓腦撓腮了,棋也越下越慢。
“夫子,位居中央,本就是四戰之地,處於劣勢,學問有不些不明白,夫子是如何打破這種局麵的?”
“伯川,當我布局天元時,我心中就隻有一個想法,此局無論輸贏,隻要我步步穩進,不計較一子得失,眼觀全局,精心謀劃,就算是輸,可也在和局之間。”
“而你,在見我落子之時,便處處小心,生恐中我的陷阱,以至於他太過計較得失,而忽略了,你隻有步步緊逼,我焉有不敗之理?”
事實正如姬長卿所說,陳盛澤執白以1、3兩著占據角部,然後再以5著占據天元。這就是說以一手在“三三”占角,其次在星位取勢,隨後於天元以中部勢力為中心,使整個局勢保持均衡之意。但從目前來看,開始布局就在天元必然會失去實利。
至第二十五手時,白棋的布局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頗有新意,而黑棋的姬長卿著法卻本本分分、樸實無華。從這個角度看來,本局確實是新布局與舊布局、冒險與小心翼翼的對決。
經曆了開局短暫平靜之後,雙方終於在右邊開始了短兵相接的較量。
右邊雙方簡單試探後都保持了克製,白六十五手活角雙方兩分。
右邊黑棋先手定型後將戰火蔓延到了左下,黑七十八手斷吃白一棋子,獲得不少實利,並使這一帶獲得安定。另一方麵,白在七十九手位補,也暫時保住了中央的地盤。
黑八十手打入吹響了左邊戰鬥的號角,棋盤上的戰鬥以順時針的順序依次開展著,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精彩!
雙方在左邊大打出手,至黑百手,局部白棋虧損,但白強行脫先搶到了先手。白一百零五手是當前唯一的大場,之後白可以伺機在主位打入,這樣就產生了以後對黑棋進攻的機會。
雙方在第一百四十手時,白棋失誤,黑棋抓住機會,最終扭轉了形勢,奠定了全局。
陳盛澤擲子,表示認輸,姬長卿微微點頭。
此局對二人來說,看似下棋,實則卻是以十九路棋盤,縱論天下。
“夫子,如今的形勢,我大宋正如此局,若是大宋能向夫子一樣,那麽收迴燕雲,驅逐契丹蠻夷,興複大宋未必不可。”
陳盛澤很是激動,姬長卿笑了笑:“伯川你還是太過理想了,確是如此。”他伸手將白子再聚攏起,“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不僅是戰陣的事,還有更多的國力民生、政治文化的綜合因素,且不說我大宋文恬武嬉,國內稅賦高於契丹人,就連最基本軍力也不過契丹,戰陣之事太過複雜,要得到如此的理想狀態確實不可能,不過,這隻是見事之法,並非從一開始就能如此精確的計算。也並非你我在方寸之中就能推演的,將領的優劣,軍糧後勤,軍心戰力,朝中的士大夫是怎樣想的?以及上位者都會影響戰爭的走勢。
從國力來看,此時我大宋尚不具備收迴燕雲的條件,冒然出兵,隻會損傷國力,破壞現有的穩定。”
“那夫子,我們當真不能做什麽嗎?”
“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還記得玄玉兒曾記計算過的一支軍隊數據嗎?”
“記得一些,謹弟曾計算過,一支十萬人的軍隊,一人一月至少需要糧兩擔,十萬人就需二十萬擔糧,按照我朝律法一人需要配三至四名民夫,一個民夫從屯糧處背二十斤糧食運往1百裏外的前線。每天吃兩斤,前行四十裏,到達地點後剩十斤。那麽,兩萬人的軍隊要保證供應,至少需要十萬名民夫負責轉運糧食。而這還需要抽出一半左右的士兵保護糧站、糧道及戰略支點,真正能投入到戰場衝鋒陷陣的士兵不足一萬名。”
“所以啊!伯川,解決軍糧,運輸難題,這將會擺在收迴燕雲之路上,最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