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演員的進步
《火星救援》的拍攝進行算非常順利,經過最初一些新技術的上手和磨合,劇組順利進入狀態。
而劇組麵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演員。
眾所周知,在章昊之前,華語電影圈幾乎沒有科幻電影的拍攝經驗。那些所謂的科幻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而且都是爛片。
比如華仔主演過一部《未來戰警》,吳景也演過一部《機器俠》。名字取得很好,就是影片有點爛。
目前真正有拍攝科幻片經驗的演員,圈內就兩個半,主演過《地心引力》的大冪冪,還有華仔和客串的吳景。
這也是章昊選擇找實地實拍,而不是綠幕的方式來拍攝的原因。
和偶像仙俠電視劇不一樣,《火星救援》要的是一個真實的沉浸感。
影片設定在三十年後,人類已經可以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進行科學考察。
三十年並不遠,科技代差也不會很高,所以在製作影片的時候,章昊反複和主演們強調:
不是要表演,而是要真實。
這方麵,獨角戲非常多的張譯完成得不錯。圈內以前都低估了這個演員,他身上有種難以估量的潛力。
而且,張譯雖然長得不算帥,但有種難言的魅力在裏麵。
更重要的是,張譯的戲路非常廣,能演得了嚴肅的戲份,喜劇部分也拿捏得當。
此外還有身材方麵,一開始按照章昊的設想,張譯開始拍戲的時候身材比較健壯。隨著拍攝的進行再慢慢減重。
這樣也符合航天員馬覺民在火星求生的一個過程,畢竟靠自己的屎種出來的土豆,不可能長期維持一個健壯的身材。
但在拍攝過程中,章昊發現,演員更多時候都是穿著厚重的宇航服在表演。
畢竟要符合物理常識,如果火星像地球一樣穿衣服,人類早上火星了。
不穿宇航服,馬覺民不用等到地球上的人來救他,他甚至都不用餓死,直接就被宇宙輻射和低溫給殺死了。
基於這樣的原理,拍攝就簡單多了,張譯也不用辛苦減重。
隻需要通過適當的化妝和麵部模擬技術,來體現馬覺民體重上的變化,對演員來說降低了不少。
影片最有意思的部分,其實是鳳凰傳奇和筷子兄弟的歌曲,配在影片裏和張譯的表演相輔相成。
時間來到十一月初,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火星救援》劇組在茫崖的外景戲已經接近尾聲。
最後幾場戲結束後,章昊也要暫離劇組,去宣傳一下《利刃出鞘》。
“檢查一下,設備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導演……”
“ok,各部門準備,開始拍攝……。”章昊看了看時間,大聲喊道:“請演員過來,快點了。”
不一會,張譯穿著宇航服,沒帶頭盔,在火星車上坐好了。
這車子都開了小半個月了,張譯已經能夠嫻熟駕駛,問題不大。
火星車內的攝影機已經調好了,張譯就對著這個鏡頭表演。
“機位準備,穩定度檢查,”等耳機裏匯報都沒問題之後,章昊正式下達開始表演的命令。
首先是一個仰拍的視角,為了體現這一段戲,張譯還把上半部分的宇航服給脫掉,處於一個半掛的狀態。
“哎嗨,我剛才差點就喊出一切都會沒事的這句話,”從仰拍視角來看,張譯飾演的馬覺民一邊駕駛火星車,一邊對著側邊的攝像機自說自話。
“重點是我不冷了,當然,我也可以選擇承認我很暖和,因為我後麵有一個放射性同位素發電機在發出輻射……”
“哢,”章昊叫停了拍攝,和張譯說道:“注意你的麵部表情管理,你要把對著你的攝像機想成一個人。
伱在孤獨的火星上隻是想找個人說話,而不是單純的自言自語。”
張譯仔細琢磨了一下,點頭道:“好的導演,我會注意的。”
“ok,我們再來一遍……”
第二遍拍攝,張譯狀態不錯。
“現在我手頭出現了更大的問題,我翻遍了陳隊長私人硬盤的每一個文件。
這是她聽的歌曲裏,稍微能聽一點的歌曲……”說著,馬覺民打開播放開關,音樂響起。
“你說到底為什麽
都是我的錯
都把愛情想得太美,現實太誘惑
到底為什麽,讓你更難過
這樣愛你除了安慰,還能怎麽做……”
鳳凰傳奇2009年的歌曲《全是愛》,聽的過程,馬覺民還忍不住跟唱,身體左右搖擺。
茫崖的戲份主要是張譯的,其他主演有少量的幾個鏡頭,此時主演們都已經從金昌那邊趕過來了。
宋軼作為新生代演員,在此前電視劇《偽裝者》的表現備受好評。這次加盟《火星救援》,飾演一個計算機專家,書呆子吳欣欣。
雖然也算參與過很多戲的拍攝的,但是《火星救援》的一切仍然讓她大開眼界。
同樣大開眼界的,還有行走的荷爾蒙朱雅文和陳驍,這兩主要是被章昊的音樂審美給震驚了。
“不是,這鳳凰傳奇的歌平時聽不怎麽樣,現在聽還挺好聽,怪得勁的。”朱雅文摸摸頭,覺得自己的音樂審美不正常了。
“我覺得挺好聽的,我媽媽就很愛聽。”宋軼倒是聽得津津有味,還能跟著哼幾句。
“這部戲裏,鳳凰傳奇都是冪姐飾演的角色聽的歌曲,”張斌斌問大冪冪:“冪姐,你平時聽什麽歌?”
“還好吧,我聽的歌曲挺多的,平常聽周董和jj的多一些。”大冪冪迴答道。
“還好,不是我聽鳳凰傳奇的歌曲,要是天天聽這個,我受不了。”張斌斌拍拍胸脯,慶幸道。
“所以啊,你不是主演。”朱雅文補刀。
“文哥,這句話紮心了。”後麵演員的討論,並沒有影響正常的拍戲,幾個鏡頭之後,這場戲就宣告結束。
接下來的一場戲,算是拍攝的難點,難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如何表現火星風暴上。
不過這個任務,更多的其實是交給後期製作。
在拍攝的時候,劇組動用了大型的吹風機,然後用吹風機來吹動沙塵,模擬沙塵暴的場景。
這場戲特別有感覺,在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的沙塵暴裏,也能給演員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一場戲下來,宋軼覺得自己的頭發裏全是沙塵,忍不住要抖抖頭發。
“別抖了,我們宇航服設計很嚴密。
除了不能在太空和火星使用,不能防輻射,基本和真的太空服沒什麽區別了,不可能進沙子的。”張譯穿多了,現在已經習慣了。
“譯哥,不是說宇航服很重嗎?我聽說一套宇航服重達120公斤。”宋軼接了《火星救援》之後,也了解了一些相關方麵的知識,所以懂一些。
“120公斤都有兩個你重了,你確定你能穿得了這麽重的宇航服,在地球上?”張譯上下打量著宋軼瘦小的身材。
宋軼頓時不開心了,小拳頭捶了張譯兩下:“討厭,人家才沒有那麽重呢!”
“哈哈,開個玩笑,這要感謝我們道具製作的模型工程師,他們製作的宇航服,不僅從質感上貼近真實宇航服的質感,而且重量更輕,穿戴方便。”
張譯說的是實話,天宮異彩的喬欣和模型組,還有航天局的專家們一起設計了各種宇航服,最終重量輕,質感較好的這一款被章昊選中。
其實我國航天員使用的宇航服,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艙內宇航服,一種是艙外的。
以艙外宇航服舉例,一套宇航服重量達到一百二十公斤。
造價約3000萬元,適合身高1米6至1米8的人穿戴,一次性最多使用7到8個小時。
並可以多次重複使用,飛天航天服配有腕鏡,備用氧瓶,頭盔,手套和手表。
航天服內部一共分有6層結構,包括橡膠質地的備份氣密層,特殊防靜電處理過的棉布織成舒適層,複合關節結構組成的主氣密層,滌綸麵料的限製層,隔熱層,外層防護層。
就連頭盔,講究也是不少的。
其中融入了多項高科技,裝有攝像頭,照明燈,報警指示燈。
還有高科技麵窗,麵窗由4層材料組成,底層,2層充壓結構中充有高純氮氣,用來防結霧,最外層是防折射層,太陽光的折射率低。
組合了這麽多高科技,也難怪造價高,重量也重。
但劇組不可能拿這樣一套宇航服來拍攝,一則太貴了用不起,哪怕航天局願意借。
二就是,怕演員們受不了。
而且,宇航服在地球上重,但到了太空無重力環境,其實就不重了。
前世小破球第一部拍攝的時候,達叔李光傑等主演就穿著幾十公斤重的外骨骼服裝表演。
演起來費時費力不說,達叔每拍幾次就要多戲氧,達叔自己都坦言第一天拍攝迴去就哭,說自己為什麽一大把年紀還要受這個罪。
李光傑等年輕一點,體力好一點的主演也是累得夠嗆。
關鍵這套外骨骼設備穿戴起來很麻煩,演員們想要方便一下都不方便。李光傑一開始還嘴硬不肯穿尿不濕,後來折磨幾次老實了,穿上尿不濕表演。
就是在這樣道具不給力,資金不充足,演員不出名的情況下,郭凡愣是靠著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影片製作完成。
並且還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不過現在《流浪地球》沒有這個困擾了,資金充足,道具模型製作都是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特效公司。
達叔也如前世一樣參演了《流浪地球》,而這個的拍攝,也不會像前世那樣辛苦了。
科技的進步,是讓人更方便,而不是帶來更多的麻煩。
而且輕量化宇航服也符合設定,畢竟三十年後萬一宇航服真的變輕了呢!
在茫崖的外景戲結束,劇組轉場到金昌的火星基地拍攝。
趁著這個時間,章昊也抽空去給《利刃出鞘》站台,做做宣傳。
《火星救援》的拍攝進行算非常順利,經過最初一些新技術的上手和磨合,劇組順利進入狀態。
而劇組麵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演員。
眾所周知,在章昊之前,華語電影圈幾乎沒有科幻電影的拍攝經驗。那些所謂的科幻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而且都是爛片。
比如華仔主演過一部《未來戰警》,吳景也演過一部《機器俠》。名字取得很好,就是影片有點爛。
目前真正有拍攝科幻片經驗的演員,圈內就兩個半,主演過《地心引力》的大冪冪,還有華仔和客串的吳景。
這也是章昊選擇找實地實拍,而不是綠幕的方式來拍攝的原因。
和偶像仙俠電視劇不一樣,《火星救援》要的是一個真實的沉浸感。
影片設定在三十年後,人類已經可以在火星上建設基地,進行科學考察。
三十年並不遠,科技代差也不會很高,所以在製作影片的時候,章昊反複和主演們強調:
不是要表演,而是要真實。
這方麵,獨角戲非常多的張譯完成得不錯。圈內以前都低估了這個演員,他身上有種難以估量的潛力。
而且,張譯雖然長得不算帥,但有種難言的魅力在裏麵。
更重要的是,張譯的戲路非常廣,能演得了嚴肅的戲份,喜劇部分也拿捏得當。
此外還有身材方麵,一開始按照章昊的設想,張譯開始拍戲的時候身材比較健壯。隨著拍攝的進行再慢慢減重。
這樣也符合航天員馬覺民在火星求生的一個過程,畢竟靠自己的屎種出來的土豆,不可能長期維持一個健壯的身材。
但在拍攝過程中,章昊發現,演員更多時候都是穿著厚重的宇航服在表演。
畢竟要符合物理常識,如果火星像地球一樣穿衣服,人類早上火星了。
不穿宇航服,馬覺民不用等到地球上的人來救他,他甚至都不用餓死,直接就被宇宙輻射和低溫給殺死了。
基於這樣的原理,拍攝就簡單多了,張譯也不用辛苦減重。
隻需要通過適當的化妝和麵部模擬技術,來體現馬覺民體重上的變化,對演員來說降低了不少。
影片最有意思的部分,其實是鳳凰傳奇和筷子兄弟的歌曲,配在影片裏和張譯的表演相輔相成。
時間來到十一月初,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火星救援》劇組在茫崖的外景戲已經接近尾聲。
最後幾場戲結束後,章昊也要暫離劇組,去宣傳一下《利刃出鞘》。
“檢查一下,設備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導演……”
“ok,各部門準備,開始拍攝……。”章昊看了看時間,大聲喊道:“請演員過來,快點了。”
不一會,張譯穿著宇航服,沒帶頭盔,在火星車上坐好了。
這車子都開了小半個月了,張譯已經能夠嫻熟駕駛,問題不大。
火星車內的攝影機已經調好了,張譯就對著這個鏡頭表演。
“機位準備,穩定度檢查,”等耳機裏匯報都沒問題之後,章昊正式下達開始表演的命令。
首先是一個仰拍的視角,為了體現這一段戲,張譯還把上半部分的宇航服給脫掉,處於一個半掛的狀態。
“哎嗨,我剛才差點就喊出一切都會沒事的這句話,”從仰拍視角來看,張譯飾演的馬覺民一邊駕駛火星車,一邊對著側邊的攝像機自說自話。
“重點是我不冷了,當然,我也可以選擇承認我很暖和,因為我後麵有一個放射性同位素發電機在發出輻射……”
“哢,”章昊叫停了拍攝,和張譯說道:“注意你的麵部表情管理,你要把對著你的攝像機想成一個人。
伱在孤獨的火星上隻是想找個人說話,而不是單純的自言自語。”
張譯仔細琢磨了一下,點頭道:“好的導演,我會注意的。”
“ok,我們再來一遍……”
第二遍拍攝,張譯狀態不錯。
“現在我手頭出現了更大的問題,我翻遍了陳隊長私人硬盤的每一個文件。
這是她聽的歌曲裏,稍微能聽一點的歌曲……”說著,馬覺民打開播放開關,音樂響起。
“你說到底為什麽
都是我的錯
都把愛情想得太美,現實太誘惑
到底為什麽,讓你更難過
這樣愛你除了安慰,還能怎麽做……”
鳳凰傳奇2009年的歌曲《全是愛》,聽的過程,馬覺民還忍不住跟唱,身體左右搖擺。
茫崖的戲份主要是張譯的,其他主演有少量的幾個鏡頭,此時主演們都已經從金昌那邊趕過來了。
宋軼作為新生代演員,在此前電視劇《偽裝者》的表現備受好評。這次加盟《火星救援》,飾演一個計算機專家,書呆子吳欣欣。
雖然也算參與過很多戲的拍攝的,但是《火星救援》的一切仍然讓她大開眼界。
同樣大開眼界的,還有行走的荷爾蒙朱雅文和陳驍,這兩主要是被章昊的音樂審美給震驚了。
“不是,這鳳凰傳奇的歌平時聽不怎麽樣,現在聽還挺好聽,怪得勁的。”朱雅文摸摸頭,覺得自己的音樂審美不正常了。
“我覺得挺好聽的,我媽媽就很愛聽。”宋軼倒是聽得津津有味,還能跟著哼幾句。
“這部戲裏,鳳凰傳奇都是冪姐飾演的角色聽的歌曲,”張斌斌問大冪冪:“冪姐,你平時聽什麽歌?”
“還好吧,我聽的歌曲挺多的,平常聽周董和jj的多一些。”大冪冪迴答道。
“還好,不是我聽鳳凰傳奇的歌曲,要是天天聽這個,我受不了。”張斌斌拍拍胸脯,慶幸道。
“所以啊,你不是主演。”朱雅文補刀。
“文哥,這句話紮心了。”後麵演員的討論,並沒有影響正常的拍戲,幾個鏡頭之後,這場戲就宣告結束。
接下來的一場戲,算是拍攝的難點,難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如何表現火星風暴上。
不過這個任務,更多的其實是交給後期製作。
在拍攝的時候,劇組動用了大型的吹風機,然後用吹風機來吹動沙塵,模擬沙塵暴的場景。
這場戲特別有感覺,在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的沙塵暴裏,也能給演員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一場戲下來,宋軼覺得自己的頭發裏全是沙塵,忍不住要抖抖頭發。
“別抖了,我們宇航服設計很嚴密。
除了不能在太空和火星使用,不能防輻射,基本和真的太空服沒什麽區別了,不可能進沙子的。”張譯穿多了,現在已經習慣了。
“譯哥,不是說宇航服很重嗎?我聽說一套宇航服重達120公斤。”宋軼接了《火星救援》之後,也了解了一些相關方麵的知識,所以懂一些。
“120公斤都有兩個你重了,你確定你能穿得了這麽重的宇航服,在地球上?”張譯上下打量著宋軼瘦小的身材。
宋軼頓時不開心了,小拳頭捶了張譯兩下:“討厭,人家才沒有那麽重呢!”
“哈哈,開個玩笑,這要感謝我們道具製作的模型工程師,他們製作的宇航服,不僅從質感上貼近真實宇航服的質感,而且重量更輕,穿戴方便。”
張譯說的是實話,天宮異彩的喬欣和模型組,還有航天局的專家們一起設計了各種宇航服,最終重量輕,質感較好的這一款被章昊選中。
其實我國航天員使用的宇航服,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艙內宇航服,一種是艙外的。
以艙外宇航服舉例,一套宇航服重量達到一百二十公斤。
造價約3000萬元,適合身高1米6至1米8的人穿戴,一次性最多使用7到8個小時。
並可以多次重複使用,飛天航天服配有腕鏡,備用氧瓶,頭盔,手套和手表。
航天服內部一共分有6層結構,包括橡膠質地的備份氣密層,特殊防靜電處理過的棉布織成舒適層,複合關節結構組成的主氣密層,滌綸麵料的限製層,隔熱層,外層防護層。
就連頭盔,講究也是不少的。
其中融入了多項高科技,裝有攝像頭,照明燈,報警指示燈。
還有高科技麵窗,麵窗由4層材料組成,底層,2層充壓結構中充有高純氮氣,用來防結霧,最外層是防折射層,太陽光的折射率低。
組合了這麽多高科技,也難怪造價高,重量也重。
但劇組不可能拿這樣一套宇航服來拍攝,一則太貴了用不起,哪怕航天局願意借。
二就是,怕演員們受不了。
而且,宇航服在地球上重,但到了太空無重力環境,其實就不重了。
前世小破球第一部拍攝的時候,達叔李光傑等主演就穿著幾十公斤重的外骨骼服裝表演。
演起來費時費力不說,達叔每拍幾次就要多戲氧,達叔自己都坦言第一天拍攝迴去就哭,說自己為什麽一大把年紀還要受這個罪。
李光傑等年輕一點,體力好一點的主演也是累得夠嗆。
關鍵這套外骨骼設備穿戴起來很麻煩,演員們想要方便一下都不方便。李光傑一開始還嘴硬不肯穿尿不濕,後來折磨幾次老實了,穿上尿不濕表演。
就是在這樣道具不給力,資金不充足,演員不出名的情況下,郭凡愣是靠著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影片製作完成。
並且還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不過現在《流浪地球》沒有這個困擾了,資金充足,道具模型製作都是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特效公司。
達叔也如前世一樣參演了《流浪地球》,而這個的拍攝,也不會像前世那樣辛苦了。
科技的進步,是讓人更方便,而不是帶來更多的麻煩。
而且輕量化宇航服也符合設定,畢竟三十年後萬一宇航服真的變輕了呢!
在茫崖的外景戲結束,劇組轉場到金昌的火星基地拍攝。
趁著這個時間,章昊也抽空去給《利刃出鞘》站台,做做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