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淨師,我有些不理解你們,為什麽會為了取經而如此遠渡重洋呢?”一位商人問。


    義淨想了想,說:“我們所做的事情,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一樣的。”


    “哦?怎麽說?”商人有些不解。


    “您看,您尋覓這些物品,遠渡前去其他國家,為的是讓這些物品換到它合適的價錢。”義淨說,“我說得對嗎?”


    “是的。”商人說。


    “所以,您找這些商品的時候,並不是在找這些商品,而是為了通過這些商品找到它們的價值。”義淨說。


    “是的。”商人說。


    “這跟我們《莊子》所提的是一樣的。《莊子·外物》中說,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義淨說,“我們捕撈魚之前,我們會去找漁網,但找到漁網獲得了魚之後,就會忘掉那個漁網了。這就是同樣的道理。”


    “哦,我明白了,您之所以這麽長時間在海外漂泊,尋找真經,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佛教。如果理解了佛教,其實,那些佛經就變得不那麽重要了,是嗎?”商人問。


    “嗯,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沒有獲得佛教真實義之前,我們必須不斷尋覓真實。但是在獲得佛教真實義之後,我們就應該去明白,最重要的是通過佛教的指導,讓我們如如不動。”義淨說。


    “如如不動?”那位商人問道。


    “是的,說起來,應該用一個偈子來說明這個事。”義淨說著,吟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義淨很感謝商人,因為他的一個問題,讓他突然之間開始明白了《金剛經》裏關於實相和虛妄的含義,也逐漸開始有了對佛祖拈花迦葉微笑更多的認識。


    以前,他總是在尋求各種各樣合理的解釋,希望能夠找到佛祖拈花,迦葉到底因為什麽而微笑。但是,現在,他竟然第一次有了這樣的了悟。


    “義淨師,您剛才的微笑好神奇啊。”商人有些感慨。


    “神奇?為什麽這麽說?”義淨愣了一下,問道。


    “是的,剛才,那微笑……”商人說。


    “您等等,再看看,是這樣嗎?”義淨又一次開始懸想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情境。


    不久,又一次,微笑浮現在了義淨的臉上。


    等義淨再次張開眼睛,看向商人,希望從他的臉上獲得某種肯定。


    “不,不是這樣的。”商人說,“和之前的微笑相比,您這次露出的微笑,太常見了。”


    “嗯,您再看看。”義淨又一次逼自己入定,再次懸想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情境。


    等義淨又一次張開眼睛看向商人,商人依舊搖了搖頭。


    “也許,不是微笑,而是您剛才的眼神。您剛才的眼睛好像看到了很美好的東西。”商人說。


    “嗯,您再看看。”義淨這一次先閉上了眼睛,讓佛祖拈花、迦葉微笑的情境再現於腦海。


    等到佛祖拈花的情境出現之後,義淨將自己描摹成了迦葉,盯著那朵聖潔的蓮花。看著蓮花的美好,義淨微笑了。


    “這一次,您的笑有點像了。”商人說,“但,還不是剛才那神奇的笑。”


    “我想,我明白了。”義淨想了想,看著這位願意一次又一次幫他判斷臉部表情細微差別的商人。這位商人現在的狀態,是那麽聖潔,那麽美好,銅臭氣依舊氤氳的他,在這一刻因為他認真的態度和全然真誠的交流,贏得了義淨像欣賞美麗蓮花一樣的心境。


    義淨靜靜地看著商人,靜靜地看著,不久,臉上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了那迷人的微笑,那種滿足於眼前美好一切的全然欣賞的微笑。


    “對對對,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微笑!”商人激動地說,“如果剛才將這個微笑能夠畫下來,那可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微笑了吧?”


    “您也可以擁有這樣的微笑。”義淨笑了。


    “我也能有?”商人質疑。


    “是的,您也能有。”義淨笑著說。


    “當美好的事物出現在您的麵前,您不去判斷它的價值,隻是純粹地欣賞它當下的美好,沒有任何其他想法的時候,您就能有這樣的微笑。”義淨看商人狐疑,進一步解釋說道。


    原來,那麽多人所說的迦葉獲得了釋迦牟尼佛的眼藏,是真的。


    原來,那麽多僧人試圖解釋佛祖拈花和迦葉微笑,其實都已用意在試圖解讀這個很純粹的拈花動作和很純粹的微笑動作!


    實際上,有什麽必要去多想“蓮花代表什麽?”“佛祖為什麽要拈花?”“拈花有什麽意義?”呢?佛祖拈花,本身就是一件美得可以讓人微笑的事啊,那麽純粹的美!


    實際上,有什麽必要去多想“迦葉想到了什麽?”“是什麽讓迦葉微笑了?“”迦葉真的獲得眼藏了嗎?”等問題?在佛祖拈花的時候,迦葉笑了,這就是那麽純粹的美!


    何必讓那些眼、耳、鼻、舌、身、意之外的一切幹預這純粹的、實有的美好呢?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語言,也說不清這種美好!


    道可道,果然非常道。


    名可名,果然非常名。


    義淨突然之間特別感謝佛祖和老子,嗯,還包括莊子,在這一刻,他以前所學的很多內容,突然之間仿佛被全部激活,他漸漸開始明白了,自己以前有很多事情,實際上還是在按照僧人的標準去做,做給別人看,讓別人認可自己就是一個僧人。而實際上,真正好的狀態,應該是,完全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僅僅因為自己充分意識到了自己是個僧人,於是自然而然的行為舉止就符合了這個僧人的最高道德規範吧?


    佛教戒律,不過是為還沒有理解佛教教義的人們準備的。理解了佛教教義的人們,大約都已經可以舉手投足之間都充分符合佛教戒律,完全不必去說什麽佛教戒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遊記:大唐三藏義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麵易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麵易珩並收藏南遊記:大唐三藏義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