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一起hui·suo·nen·mooooo


    “求同存異?”


    “還特麽的利益共享?”


    太上皇聽了這倆詞兒,就覺得刺耳,比賈環還要憤怒。


    “那朕這皇帝,豈不是白當了?”


    “您要是這麽說的話,也不是不可以,除非您能和太祖高皇帝一樣,重新推倒再來一次,試試看能不能有一番新的天地。”


    賈環沒興趣哄老小孩,自從太上皇出了京城之後,就越來越放飛自我了。


    壓根就一點都不像是個皇帝。


    再說了老子一個穿越重生的人,都還沒有開始傲嬌起來,你一個離退休的老皇帝,有什麽可傲嬌的。


    有些事情,賈環做著也覺得委屈。


    都特麽的重生了,還得麵對那麽多的妥協,才能稍微做成一點點的事情。


    太上皇也比較喪氣。


    雙手撐在書案上,低垂著頭,沉默良久。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朕都準了,你寫個折子遞上來吧,等朕批閱之後,就立刻六百裏加急發迴京城,讓皇帝下個聖旨。”


    “私底下需要達成的協議,你也可以安排人準備了,可以說是朕的意思。”


    現實如此,太上皇也隻得低頭。


    好在賈環已經取得了太上皇的全力支持,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促使大家達成一致執行下去就行了。


    ……


    京城。


    雍治接到了太上皇從運河上發迴來的公文。


    兩位皇帝之間的通信渠道,還是比較順暢的,加上龍船還沒出直隸地界,幾乎是朝發夕至。


    事過留痕。


    公文的來龍去脈還是很清楚的。


    負責起草的是賈環,上麵的批注意見,是太上皇留下的。


    太上皇剛剛交權,雍治還處在調整期,還沒有那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感覺。


    隻是下個聖旨,還是為了鼓勵糧食增收的主題,沒有絲毫的猶豫。


    “你說太上皇到底是什麽意思?”


    也不怪雍治皇帝下旨之後有疑問。


    都這麽多年了,太上皇雖然一直沒有放權。


    不過就在後麵把持大局,通過忠順王和文武百官,來影響朝政的走向。


    像今天這樣,指令性的建議,還是破天荒的頭一迴。


    雍治感覺有點把握不住太上皇的心態,下意識跟戴權白活了一句。


    對於戴權,雍治還是放心的。


    大小就伺候在自己身邊,打理王府裏的大小事務。


    要是不雍治,天降鴻運,當了皇帝,戴權最多也就是王府裏的一個大管家。


    “啟奏主子,朝廷的事情,奴婢不清楚,也不敢問。”


    “但是有一點,奴婢還是知道的,太上皇從來都是說一不二,說是放權給主子了,那就肯定是放權了。”


    “至於為什麽會有這樣一道奇怪的旨意,奴婢以為,太上皇應當還是有什麽未竟的計劃,況且直接把事情說清楚,總比之前那樣猜來猜去的好。”


    和雍治的心態不一樣。


    戴權屬於伺候人伺候習慣的類型。


    深知做下屬最頭疼的,就是搞不清楚領導的意圖。


    又不能迴頭再去問,全都得靠推斷。


    這玩意兒搞不清楚,哪個敢輕舉妄動,萬一搞錯了方向,比不做還嚴重。


    太上皇的法子挺好的,反正戴權挺喜歡。


    雍治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麽迴事兒。


    當皇帝的,多疑是一種職業習慣,聞個屁都得琢磨一下,到底吃的是什麽。


    突然一下子直白了,還真不習慣。


    沒想出個所以然來,雍治也就放棄了。


    “太上皇動身南巡了,朝中的大臣們,沒有什麽異動吧?”


    明麵上的勢力,雍治是沒有多少,文官也好,武將也罷。


    不是太上皇的人,就是在太上皇授意下,忠順王搞出來的人。


    還沒來得及仔細甄別。


    不如用自己暗地裏的人。


    “啟奏主子,武官們倒是沒有什麽異動,隻是有些文官,對賈大人頗有微詞。”


    “說賈大人讓人拿糧食在直隸換地賑災,是在發國難財。”


    戴權一邊說,一邊留意著雍治的臉色。


    已經肉眼可見的變難看了,十分識趣的閉上了嘴。


    雍治攥了一下手,忍了一下,然後猛的拍了一下書案,最終還是沒忍住,厲聲嗬斥道:“朕看是擋了某些人的財路吧!”


    底下人的貓膩,雍治還是知道一些的。


    “你去請張閣老過來。”


    朝廷隻有一位張閣老,就是張廷爵的祖父,內閣大學士張英。


    也是雍治手下,唯一能夠委以重任的文官頂流了。


    和朝九晚五的公務班不一樣,內閣是需要二十四小時不斷人的。


    天下那麽大,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點什麽事情。


    有些事情當地就處理了,有些事情則必須上報朝廷,十萬火急的事情,得有人第一時間拿主意才行。


    不可能等到第二天早上上班再說。


    恰好今日,就是張英,張閣老留守內閣值班。


    沒多大會兒功夫,張英就到了。


    “給張閣老搬個凳子。”


    這話自然是雍治在吩咐戴權。


    “張閣老為朝廷操持了那麽多年,功勳卓著,以後來見朕,就都坐著吧。”


    禦前賜座這種事情,也不是雍治的創舉。


    不過放到了張英的身上,確實是難得的殊榮。


    “謝皇上隆恩。”


    “起來吧。”


    張英又跪下,行了個禮。


    人已經上歲數了,跪下和站起來的時候,都有點顫顫巍巍。


    戴權扶是不可能扶的。


    不符合禮儀規範。


    不過還是很有眼力見,趕忙把凳子,放到了張英的旁邊。


    起身的時候,就可以扶著凳子,借一把力。


    “朝裏的老臣不多了,能用心辦事的就更少了,處理朝政朕還得依靠你的協助,再輔佐朕二十年。”


    雍治自然是在說笑。


    張英已經六十九了,眼看著就要到古稀之年。


    再輔佐二十年,那就奔著九十歲去了,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祝福。


    “臣定當鞠躬盡瘁。”


    領導誇獎的時候,正麵的表態是最重要的迴應。


    不需要謙虛,也不需要說其他的。


    一個端正的態度,就夠了。


    “朕沒記錯的話,你有個孫子,今年進翰林院了吧?”


    雍治說的就是張廷爵。


    問話這種事情,著重在話,而不在問。


    有沒有,在沒在,雍治想知道的話,還用得著專門問?


    “啟奏皇上,老臣確實有個孫子,今年被皇上點中了進士,成績還算不錯,如今在翰林院修書。”


    張英肯定沒什麽好隱瞞的。


    張廷爵考試的時候也好,分配工作的時候也罷,自己都沒打招唿,也沒找人。


    所有的結果,都是自然發生的。


    自然無需隱瞞。


    “朕聽說,朝中的大臣,對賈環頗有微詞?”


    雍治隻是提了張廷爵一嘴,並沒有繼續往下討論。


    不過都是聰明人,懂的都懂。


    張廷爵也算是入了雍治的眼。


    按照歲數來看的話,即便張廷爵發跡,也是留給下一任皇帝的班子了。


    雍治突然提起大臣,而張英的耳朵裏,卻隻聽到了賈環。


    “啟稟皇上,老臣確實也聽到了一些風聲,都是些流言蜚語上不了台麵。”


    “賈大人這次做的不錯,老臣也沒想到,能有如此魄力,按照平時年份的價格,來收百姓的土地,不然的話直隸這次水災,得多死不少百姓。”


    張英倒不是在替賈環表功績,賈環也不需要這樣的誇讚。


    作為大學士,張英深知,不論在什麽時候,實事求是都很重要。


    最起碼表麵上的實事求是要能做到。


    “賈環是不錯。”


    雍治也不得不承情。


    之前太上皇放權,賈環在裏麵做了多少工作。


    眼下朝廷賑災吃緊,賈環又犧牲了多少利益,雍治心裏都有數。


    而且更重要的是賈環的歲數。


    一代新人換舊人。


    不管賈環做出了多麽大的成績,對於雍治,對於張英,其實都沒太大的影響。


    或者說是壓力。


    根本就不是一代人。


    要是沒有意外的話,張英的壽數,在雍治一朝也就盡了。


    而賈環相當於雍治的子侄輩。


    等真正做到的高位的話,應該是在贏鋰登基之後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


    雍治眼下隻享受賈環帶來的福利就夠了。


    至於可能產生的問題,以及負麵的影響,按照預計,都得再過幾十年,可能才會發作。


    就留給後人去解決吧。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


    “你對賈環收地這件事情怎麽看?”


    雍治總覺得其中有蹊蹺。


    按賈環的性子,虧本的買賣肯定是不會做的。


    突然大規模的收地,應該也是計劃內的事情。


    把成本太高,能夠賑災的同時,應該還有其他的收益。


    隻是雍治本人暫時想不太明白。


    “迴皇上的話,老臣也看不明白。”張英態度還比較謹慎。


    收地這事兒,或者說是兼並土地這事兒,大家都挺熟的。


    凡是在朝中當官的,家裏就沒有幾個,名下沒有土地兼並的。


    當官不納稅,白得的利益,為什麽不要?


    但是原價,甚至溢價收地,就從來都沒有人聽說過。


    更不用說見過了。


    張英能分析個der……


    “你看看這個,然後再想想,看是不是能有個答案。”


    說著雍治拿起了太上皇發迴來的文書。


    戴權趕忙上前,雙手捧著,轉遞給了張英。


    不是雍治太懶,非得多個人伺候著,不能直接把文書遞給張英。


    而是因為有具體的規定,一般來說,不建議皇帝親手接或者遞東西給臣子。


    聽起來就很離譜。


    但是每一條離譜規定的背後,總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故事。


    就好像某些解剖教室的規定一樣。


    不許在解剖教室熬夜通宵,


    不許躺標本床,


    不許蓋標本床上的白床單,


    更不許裝鬼嚇人。


    短短四句話,感覺一個恐怖電影的劇本已經寫好了……


    還有就是不準在解剖教室,啃鉛筆頭……


    放到這裏也一樣,肯定沒人想過,皇帝接臣子奏章的時候,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注意力被轉移。


    毫無防備。


    距離也合適。


    下麵的臣子,隻需要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就可以輕易的實現,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偉大壯舉。


    電光火石之間,估計王負劍這種台詞,是來不及了。


    要是瞅準位置,插進去之後,橫向再來那麽一下。


    很快就可以上解剖課了。


    最起碼是個局解。


    張英打開看了看,內容很簡單,就是想辦法促進糧食的總產量增加。


    其中一條最為引人注目,就是提高糧食單產。


    結合之前賈環的種種行為。


    很容易就聯想到了一起。


    原價吃進土地,要是能增加單產的話,也算是門賺錢的買賣。


    不過很快張英就暗自搖了搖頭。


    想增加單產,哪有那麽容易。


    合上文書之後,張英苦笑道:“賈大人此舉,看來是有些衝動了。”


    “不過念在一片赤誠之心的份兒上,皇上您可得稍微照顧一二,不能讓賈大人吃了虧。”


    朝廷的問題有很多。


    但是能幫著朝廷解決問題的人,卻沒有那麽多。


    這就常常導致,有些人在屍位素餐。


    而有些人,則是要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兒。


    賈環是個能辦事兒的。


    而且跟自家關係也不錯,張英也是想著,能幫一把是一把。


    畢竟退一萬步來講。


    賈環操持的買賣裏,還有張家的份子,怎麽著也不能讓自己吃虧不是。


    聽了張英的請求,雍治也點點頭。


    算是默認了。


    隨即又吩咐道:“朝廷裏的聲音有點太雜亂了,你迴去得整治一下,督察院的右都禦史薛道欽和吏部左侍郎章學翰,這兩個人朕準備派到地方去。”


    “你準備準備,擬兩個人上來,也好方便你接下來行事。”


    太上皇不管了,雍治準備大刀闊斧的幹事情。


    做事先做人。


    得先把人事關係理順了。


    一個管著選拔任用,一個管著監督彈劾。


    雙管齊下。


    雍治也算是都照顧到了。


    張英自無不可。


    兩人之間的關係怎麽說呢,也就是年齡不合適,不然也是一起hui·suo·nen·moooo……


    在朝中為官多年了,張英也是親眼見證了雍治登基以來的處境。


    也就是張英資格比較老,太上皇也需要雍治有個自己人。


    不然的話,也不能造就這麽奇葩的君臣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翻雲覆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千公裏加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千公裏加急並收藏紅樓翻雲覆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