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呀,不過不會給你帶來什麽麻煩吧?”


    畢竟上次出門也沒多久,一出門就遇到了麻煩,雖然誰都不想,但終究體驗不好。


    林黛玉也知道,賈環這次是有正經事要做,也擔心會給賈環帶來不好的影響。


    “不會呀。”


    賈環滿眼寵溺,看著林姐姐。


    “咱們是出門找樂子,又不是出門找麻煩。”


    “我的原則是,咱們不惹事,但是遇到了也不怕事。”


    反正都是別人的錯的就是了!


    顏正義,顏正義,顏值即正義……


    總而言之,賈環就是吃林姐姐的顏,那麽問題肯定是別人的……


    “放心吧,之前在路上給咱們添麻煩的人,已經被他爹收拾的親媽都認不出來了。”


    “而且現在還有求於我,在國子監裏那是鞍前馬後的伺候著,可老實了,就是個乖寶寶。”


    賈環就差拍著胸脯保證,一塊出門隻有別人躲咱們的份了。


    “那就好,不然的話,我還是不要出去了。”


    被賈環安慰一番之後,林黛玉也放下心來,臉上緊張的表情也放鬆了許多,又重新掛上了微笑。


    “趕緊吃魚吧,我也好長時間沒有吃過江南的湖鮮了。”


    “等明天見了林一和林二之後,我一定要再問問他們,看看能不能多搞一點過來。”


    “最好是活蹦亂跳的那種,不然的話,都不好送給老太太嚐嚐。”


    說起來也是,要是一般人倒也就罷了,送上一兩道做好的飯菜,大家一起嚐嚐鮮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孝敬長輩的東西,如果不能找個好的由頭,肯定又要被問東問西。


    都解釋一遍,還不夠麻煩的。


    “行,明天就再問問,實在不行的話,就讓他們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從江南再送一些過來。”


    對於林姐姐的想法,賈環自然無有不依。


    生活了那麽多年,有了那麽多錢,想吃口魚怎麽了?


    不就是留在這個時候用的嗎?


    “也不用太麻煩,要是實在辛苦就算了。”


    多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已經讓林黛玉養成了謹小慎微的習慣。


    看別人的臉色討生活,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如今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有些習慣可以慢慢改過來了。


    “林姐姐放心,肯定不會有多麻煩。”


    “既然能搞這次能搞過來,那麽就說明已經有那麽一條渠道走通了。”


    “再送一批過來,也隻是重複一下過程。”


    賈環表麵上並沒有當做一迴事,故作輕鬆,隻是想讓林姐姐安心。


    看著眼前清澈明亮的雙眸,賈環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做點什麽。


    榮國府肯定不是久居之地,無論是按資排輩,還是裏麵牽涉到的利益關係,即便是賈環中了狀元,也一時難以理清。


    最好的方案莫過於先跳出去,然後再反手清理。


    旁觀者清,總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案。


    ……


    翌日。


    西城偏北,一個兩進的,非常傳統的四合院。


    賈環和林黛玉輕車簡從,很容易就找到了地方。


    院子入口的位置偏東,門樓看起來還挺並不怎麽新,應該是有些年月的老院子了。


    而且,想必師徒三人搬進來之後,也都沒有翻新過。


    進了院門之後,就是影壁。


    一般而言,影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單獨修建的一堵牆,隻作為影壁來使用。


    還有一種就是,把影壁和前院東廂房的一堵牆共用,好處也顯而易見,可以多出不少的實際使用麵積。


    從外麵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院子裏收拾的還算是不錯,十分的幹淨利落。


    院子裏十分空曠,地上留下了不少打磨的痕跡,想來應該是練功的地方。


    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林大並沒有到門口迎接林黛玉,而是一直守在二門。


    見林黛玉和賈環進來之後,趕忙上前行禮:“見過大小姐!”


    和賈環想的不一樣,林大看起來並沒有白發蒼蒼,精神矍鑠之類的。


    而是一個看起來有點疲憊的中年人,感覺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依靠自己,但是放眼望去,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讓自己依靠。


    就好像盡心盡責版的政老爺一樣……


    隻是到底還是眼神出賣了林大,炯炯有神,不是一般人。


    而且穿著也比較考究,整潔得體。


    “您是林伯吧?”


    沒想到林黛玉好像還認識,驚奇中帶著驚喜,還有點不太確定。


    “沒錯,沒想到過去這麽多年了,大小姐竟然還記得。”


    能被林黛玉一眼認出來,是林大之前沒有想到的。


    畢竟從林府離開的時候,林黛玉尚且很小,按理說應該沒什麽深刻的記憶。


    林大早年受惠於林如海,後來就跟在了林如海身邊,一直就當個管事什麽的,算是幫幫忙,打理打理俗務。


    勉強算是充當個管家吧。


    隻是後來林如海在任上之後,一開始鹽商們還摸不清楚底細,還很忌憚。


    但是隨著林如海把握住了工作節奏之後,為了幫皇帝抓銀子,就開始整頓兩淮的鹽業,讓鹽商們飽受官府打擊之苦。


    古代的鹽業,和開礦冶鐵一樣,都是管製行業。


    最早的時候,主要就是為了往邊關輸送糧食,按照糧食量的多少,開具鹽引。


    所謂的鹽引,實際上就是一種授權,一種可以參與食鹽販運的授權。


    作為管製行業,從生產端到銷售端,就必須全都掌握在官府的手裏。


    首先鹽場生產出來的鹽,就必須由專門的鹽丁負責管理,沒有條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鹽引,是不允許把鹽提出來的。


    鹽商們拿到鹽引之後,說白了就是個渠道商,或者說是二道販子,到指定的鹽場,去買指定數目的鹽。


    然後根據鹽引上的規定,賣到指定的地方。


    所有的環節和流程,都必須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


    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都是提前定死的,裏麵的利潤多寡,基本上一算就出來了。


    要知道鹽引的數量是有限的,而且根據鹽引的數量不同,以及專賣區域的不同,都是要照章繳納鹽稅的。


    其實鹽商們利潤的大頭,一直都是私鹽。


    所有的製度,在一開始製定的時候,目的肯定是單純的。


    隻是在後來執行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問題。


    沒辦法,情況發生變化之後,總是會有所調整。


    按照原本的運糧開中法,肯定是沒有那麽多問題的。


    無論是誰想要掙這筆銀子,那就老老實實去送糧食。


    隻是好處來的太容易,製度就容易走形。


    自從納糧開中變為納銀開中之後,整個鹽業市場是開始了狂奔。


    從表麵上來看,最起碼戶部來銀子更容易了。


    以前把糧食運到邊關,隻是在給戶部降低邊關糧食供應的成本,說起來並不是戶部的隻管收入。


    但是換成納銀開中之後,商人們想要鹽引,就必須先把銀子交到戶部,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之下,戶部的歲入暴增。


    而且還有一點也十分重要,那就是直接改變了鹽業的利益格局。


    送糧食這種事情,肯定是靠近邊關的商人,做起來更加容易一下。


    而且朝廷軍隊駐防就在當地,關係也好打通,所以納糧開中法,著實養肥了一大批的晉商。


    而納銀開中之後,鹽場主要分布的兩淮地區,就開始逐漸崛起。


    靠近主產區,而且還靠近主要市場,隻要砸銀子,就能拿到鹽引,壓根就沒有晉商什麽事兒了。


    相互之間競爭激烈之後,鹽引的價格自然而然就被炒了上去。


    沒辦法,不出高價,也不找關係的話,壓根就沒有你想要的份兒。


    拿不到鹽引,鹽商就是個死。


    相互搏殺之後,根據市場競爭的規律,就隻剩下幾個巨頭。


    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麵。


    每年拿鹽引的成本上去之後,鹽商們的利潤就無法得到保證,做大之後肯定會想著動歪腦筋。


    辦法也很簡單,就是虛報數目。


    比如兩淮鹽場買鹽,核定的數目隻有五千石,但是大家打了多年的交道了,多買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畢竟鹽場的官員,也需要點銀子花銷什麽的,反正產出了那麽多鹽,放著也沒啥用,就是個庫存。


    關係到位,銀子到位之後,就可以憑借五千石的鹽引,買出一萬石的鹽,甚至還可以更多。


    運到指定的銷售區域之後,隻要搞定當地的官府,或者私下裏再鋪一套銷售網絡,就可以把多出來的鹽,也順利銷售出去。


    多買賣的這部分鹽,因為沒有鹽引的成本,價格可能還會低一些,但是利潤反而很高。


    暴利的生意,肯定會有許多人搶著幹。


    普天之下,能夠摸清楚套路的,肯定也不隻是鹽商。


    整個鏈條上的參與者,不需要多大的功夫很快就能摸清楚裏麵的關係。


    反正都是販賣私鹽,除了正規鹽商之外,暴利很快就會吸引很多參與者進來。


    比如,鹽場的親戚,地方官府的親戚,船老大的親戚,甚至還有鹽商的親戚……


    人一多,市場就亂了。


    價格控製不住,就會對官鹽形成市場擠壓。


    不過不著急,鹽商們也不指著官鹽掙銀子,甚至虧本的話,反而是個好事。


    一旦官鹽銷量不行,鹽商們還可以在第二年,反向施壓,爭取讓戶部降低鹽引的價格。


    掙不到銀子,哭窮嘛,誰還不會。


    到時候戶部收不到那麽多銀子,第一件事肯定就會肅清整個鹽業的交易鏈條,翻譯翻譯就是打擊私鹽,讓官鹽重迴正常的軌道。


    隻有這樣,才能堵住鹽商們的嘴,老老實實交銀子。


    政策導向上,肯定是這麽個風向。


    但是等到了落實階段,打擊誰,不打擊誰,就不一定了。


    要知道能夠盤活整個食鹽產業鏈條的市場參與者,隻有正經的鹽商。


    多年打交道,上下的關係都已經全部打通了。


    正好可以借著朝廷這股風頭,把其他的私鹽參與者,全部都清理出市場,重新恢複鹽商們壟斷官鹽和私鹽市場的階段。


    然後,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


    畢竟在那個年代,正經人靠著正經生意,肯定是不可能發財的。


    能保本全身而退,都算是精英了。


    隻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自從林如海上任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為了給皇帝掙銀子,林如海沒有按照規矩,把刀伸向了鹽商。


    作為整個食鹽產業的最高監督部門的老大,林如海有絕對的影響力。


    隻要林如海不放鬆,就可以一直盯著鹽運衙門以及鹽場,必須按照規定出鹽。


    盯死了生產端,都不需要盯銷售端,就可以產生絕對的掌控。


    攔了別人的財路,自然會引起鹽商們的反彈,賈敏在孕期意外身亡,就是最典型的威懾手段。


    其實在那之前,林如海就已經做了提前準備,把林大派出去,暗地裏做一些情報工作,希望能夠把握主動權。


    但是終究還是防不勝防,夫婦二人相繼離世。


    因為這件事情,林大也一直很內疚,所以在接到了林如海的臨終遺命之後,就馬不停蹄的把自己的兩個弟子,派出來暗地裏保護林黛玉。


    “我小的時候,您就一直陪在父親身邊,怎麽可能不記得。”


    “這麽多年了,您離開之後,過得還好嗎?”


    自從林如海過世之後,林家在林黛玉的心裏,就已經沒了,隻剩下一個符號。


    除了陪在身邊的雪雁和王嬤嬤,林大還是林黛玉第一見到的林家老人。


    自然感到格外親切。


    “多謝大小姐關心,其實我一直都沒有離開林府太遠,隻是鮮少在人前露麵罷了。”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還是先進屋吧。”


    說著就引著林黛玉和賈環,往正廳走去。


    迎門正中就是就是翹條幾,下麵是八仙桌,兩邊擺著太師椅。


    沿著東西兩列還擺了四把圈椅,中間隔著茶幾,和前院武人的風格對比明顯。


    林大說著就要把林黛玉讓到主座。


    林黛玉幾番推辭之後,終究還是挨著東側下首坐了,賈環坐在林黛玉下首。


    而林大也沒有坐在主座,而是選擇了林黛玉的對麵。


    至於林一和林二,老老實實站著吧,沒有坐的資格。


    對於長輩,林黛玉還是比較尊敬的。


    尤其林大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林家的下人,更像是一中類似幕僚的合作關係。


    “不知大小姐此番前來可有何要事?”


    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林黛玉女扮男裝出府肯定是有事情,不然的話,也不會大費周章。


    “我倒是沒什麽要事,就是來向您道聲謝,昨日送的吃食不錯,有勞您費心了。”


    其實林黛玉也就是找個借口,先拉進一下關係。


    知道賈環下麵有正事要談,關係近一點,也更容易開口。


    “就是給你預備的,這次打江南迴來,算是把路子走通了,以後想吃的話,就定期帶一些過來。”


    林大也不是很善言辭之人,有些事情自己默默做了就是,沒有必要非得邀功。


    懂的人自然懂。


    不過到底賈環是個明白人,笑道:“林伯辛苦了,想必費了不少周折吧?”


    “其實倒還好。”


    “既然大小姐喜歡,幾條魚,一點湖鮮不算什麽。”


    林大和賈環並不熟悉,能夠保持現在這種還比較客氣的態度,已經是相當克製了。


    自從來了京城之後,林大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來打聽林黛玉在賈府的生活狀況。


    曾經想過會有一些問題,但是沒想到問題那麽嚴峻。


    隻是隔著榮國府,林大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不出來。


    不過這並不妨礙林大對姓賈的人有看法!


    能讓賈環安穩的坐在這裏,都是完全看了林黛玉的麵子。


    “京城的江南籍官員很多,尤其是蘇湖地區,不知林伯有沒有興趣在京城開一家南菜館子?”


    賈環也是一時興起,突然想起了這個主意。


    京城雖然在北方,但是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大多都出身南方。


    就連賈家也是從南方遷移過來。


    但是受困於運輸條件限製,物流不通暢,南方的許多物產,並不能跨地區大量輸送到北方。


    尤其是蔬果和湖海鮮之類的東西,容易死掉,也容易腐敗。


    聽林大這意思,是搞定了運輸通道的問題,那麽進行小批次的運用,問題應該不大。


    如果能夠滿足一部分人對於家鄉風味的需求,未嚐不是一筆好買賣。


    賺銀子隻是其次,能夠經營好人脈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林大之前因為要搞情報調查的原因,為了方便走南闖北,就搞了一隻小規模的運輸團隊,陸路和水路都有點規模。


    如今因為林黛玉轉到了京城,林大也得跟著一起過來,所以經營的重心也必須隨之北上。


    此次前往江南,就是為了協調搬遷的事宜,順便打通北上的通道。


    隻是苦於京城魚龍混雜,林大也沒有強有力的靠山,一直沒能夠打開局麵,尚且在徘徊之中。


    賈環的提議,倒是給林大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稍微思索一下,猶豫道:“想要經營一家南菜館子倒不是不行,隻是目前隻解決了食材的問題,尚且不足以成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翻雲覆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千公裏加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千公裏加急並收藏紅樓翻雲覆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