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姍姍來遲的美國人終於登場了,哈佛大學的華爾納知道自己來得太晚了,別說肉了,連湯都不可能剩下了,但是怎麽也要撈點好處才甘心。他先是用低價從王道士手裏買了尊唐朝的彩塑菩薩像,接著又給了王道士70兩銀子取得他的默許後,偷偷地用一種特製的膠布破壞性地剝離了26塊精美的唐代壁畫,看著弄得一塌糊塗的壁畫,總算有點失望地迴去了。


    看著被破壞得大量壁畫,百姓們火大了,雖然王圓籙說自己沒發現,但是老百姓不信,說你王圓籙就是失職,縣令陸老爺也是個混蛋,必須得給個說法。人家縣太爺可是不怕這些刁民,王道士這小身板兒必須得害怕啊,幹脆我裝瘋得了,也難為他了,一裝就是好幾年。


    令人氣憤的是,1925年,這位華爾納又跑來了,而且打算整次大的,把看得上眼的壁畫全剝走,所幸被當地居民發現後趕走了。


    1930年,斯坦因又跑來了,此時國內已經群情激憤,再加上政府的幹預,斯坦因隻好停止了所謂的考察。1943年,81歲的斯坦因應邀前往阿富汗訪問,10月19日到達卡布爾,十天後病死並安葬在那裏。


    曆史上對於斯坦因評價褒貶不一,耶魯大學芮樂偉說過,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用現代的標準來評判斯坦因”。無可否認的是,他是一位探險家、考古學家,在敦煌文物的研究方麵稱得上是第一人。在英國人眼中,他還是一位傳奇性的冒險家,所獲的主要榮譽包括:


    英國皇家亞洲學會頒發金質獎章;英國牛津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英國劍橋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比利時學術院榮譽會員;英國女王授予的勳爵;印度總督授爵;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授予“發現者金質勳章”……


    至於伯希和,1909年12月迴到法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流400多人歡聚巴黎大學,為他舉辦了隆重的報告會。他帶迴來的這些寶物,分別收藏在巴黎國家博物館和吉美博物館中。令中國人無言的是,在吉美博物館裏還陳列著一個精美的小盒子,裏麵並不是什麽珍寶,也不是什麽文物,而是一點點沙子,這就是伯希和探險迴來後從靴子裏抖出來的。


    1931年日軍占領東三省的那一年,王道士也辭世了,時間是6月3日。兩個徒弟,應該還有一個徒孫把他埋了,就在莫高窟前、黨河對麵。百日後,弟子們給王道士立了個碑,看著不遠處幾座已顯破舊的佛塔,兩個徒弟蹲在墳前,一邊吸著老旱煙一邊討論著一個話題,敢不敢給師傅也立個塔?


    之所以有這點顧慮,主要是怕老百姓們還揪住幾年前壁畫被盜那件事不放。商量了一晚後,二人決定先征求一下各方的意見。經過幾天的奔走,還算不錯,得到了各方的諒解,於是修起了這座因餘秋雨而著名的道士塔,有了餘秋雨的那篇文章。


    道士塔至今已經在莫高窟前矗立了九十多年,還算完好,它的存在,是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年百姓對他的認可呢?


    王道士的死,絲毫不影響外國人對敦煌的興趣。1936年,英國人巴慎思來盜取壁畫,被當地村民抓住,可見這片神奇的土地是有多麽大的吸引力。


    最後,再探討一下藏經洞有什麽寶物,是什麽時候、是誰、為什麽放進去的?


    先說時間和人物。


    史學界有兩種主流的說法,其一是避難說。


    宋景德三年(1006年),敦煌西部的於闐王國被一個大概是叫做黑韓國的王時朝所滅。消息傳到敦煌,三界寺的僧人們極為驚慌,大家聚在一起一商量,我們跑吧,於是就把幾個世紀積累下的五萬多卷經卷等寶物全都藏在這個洞窟中後封閉起來,然後大家就各自逃難去了。


    不過這種說法有個問題一直沒有合理的解釋,什麽呢?首先那個黑韓國並沒有繼續東進,直到三十年後的1036年西夏攻打敦煌,這三十年間僧人們為什麽沒有迴來?另外,西夏也是個信佛的王朝,自然不會為難和尚喇嘛。如果說前三十年他們不敢迴來,那麽從此以後一直沒有迴來嗎?一直沒人去取迴那些珍貴的經卷嗎?


    當然,避難說還有一些解釋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學者們又提出另一種假設,廢棄說。大概意思是敦煌周邊的寺廟統一組織了一次大掃除,大家都注意啦,誰家有什麽沒用的東西,什麽舊書爛本子什麽的都集中一下,咱們找一個地方集中處理一下。於是各寺廟趕緊把占地方的一些東西送了過來,然後就有了這個藏經洞。


    個人感覺,所謂的廢棄說聽起來咋有點不靠譜呢?誰閑著沒事組織這個活動,還把破爛用白布包好,整齊地封存起來?挖下坑埋起來更合理一點吧。


    總之,不管是誰,為了什麽把這批東西藏好後,就再也沒迴來過,以至於沉睡了九百多年。


    再說說藏經洞中都有什麽寶貝。


    最多的當然是寫本、佛畫,大多數是以卷軸裝為主,還有梵篋裝、經折裝、蝴蝶裝、冊子裝和單頁等多種形式,其他還有一些拓本、印刷本和刺繡本,絹幡佛畫,以及古木刻印刷品,銅和木製的佛家法器等物件。


    這些寶物的時間跨度大約有600年,曆經十六國、北魏、隋、唐、五代和北宋,有天文、曆法、曆史、地理、方誌、圖經、醫書、民俗、名籍、賬冊、詩文、辭曲、方言、遊記、雜寫、習書,其中佛教類的最多。文字方麵,漢文最多,還有吐蕃文、迴鶻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於闐文、梵文、吐火羅文、希伯來文等多種古代民族文字。這些都是研究中國及中亞曆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以及科技的巨大寶藏。


    上麵講到,葉昌熾當時在日記裏說:“當時僧俗皆不知貴重,各人分取”,比如其中有《老子想爾注》殘卷,《老子化胡經》殘卷,河上公注的《老子道德經》等,這些殘缺不全的寶貴文獻,對係統了解早期的道教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更何況那些被列強搶走的大量珍寶了。


    餘秋雨的《道士塔》中這麽講的,“他從外國冒險家手裏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麽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中國的文官都到哪裏去了”。這個問題,不僅餘先生想問,億萬中國人也想問,估計王道士自己也想問問,為什麽他等待多年,怎麽沒見一個人來真正關心這些文物。對於王道士,學界、史界對他恨之入骨者有之,怒其不爭者,同情體諒者有之。有些人站在客觀角度上對他進行評價,比較全麵、公允,有的則不知前因後果便把千古罪人、民族敗類幾頂帽子奉上,芸芸眾生之相全賴王道士所賜我們才能欣賞得到。其實我更想問一問,2000人的八國聯軍都能橫行無忌,搶了圓明園,中國人都去哪裏了?


    還是先看看王圓籙在敦煌期間都做些過什麽吧。


    他改建了三層樓,修造了三清宮。


    三層樓要重點講一講,為什麽呢,因為它建於晚唐,外麵的木質結構早在明朝時就已經破敗了,而藏經洞就在它的下麵。為了更好地保護它,王道士四處化緣對三層樓加以修複。有的道友也許說了,那還不是為了當成他的私有財產才保護的?私人財產不是也在中國,也是中國的嗎?


    不僅如此,王道士還四處搞錢來補葺千佛洞,他是一個道士,完全可以不理會這些和尚們的東西吧。當時經曆千年風沙洗禮的千佛洞一直沒人管理,偶爾還住進些土匪大盜什麽的,早就破壞得麵目全非了。王道士花錢請人進行了整理,這本是好事,不過因為打通洞壁造成了大量壁畫的徹底破壞,當然這不會記錄在墓誌上麵的,卻被文人們當成了一樁不可寬恕的大罪。


    在敦煌博物館裏有一份《敦煌千佛山皇慶寺緣簿》,是王圓籙在1910年所記的化緣來的賬本,共計白銀129兩,銀元6塊,用於保護莫高窟的佛像。賬簿首頁有一篇《重修鳴沙千佛洞募緣疏》,記載著這次事件的始末緣由,他是以一個卑微的身份做著偉大的事情。


    斯坦因在1921出版的《西域考古圖記》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將全部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複工程中,力圖使它恢複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裏麵的一分一銀。”咱們的一些學者呢,有幾個知道他做了這些事,或者不屑於知道?


    王道士還有一個大工程,就是重建五層樓,同樣是為了保護大佛的。注意是保護大佛,不是三清道祖,不是道教諸神,並且還親自上工地,可惜還沒完工就辭世了。至於他還修橋、綠化、墾田等等,這些事估計很多人更不屑知道了。


    可見,王道士在敦煌著實做了不少事,正因如此,縣裏麵給他正式明確了道會司的職務,管理太清宮、王母宮、西雲觀等,同時全縣道教的事情也交給了他,也希望他來保護藏經洞。


    在發現藏經洞以後,他的一係列做法其實非常符合他的身份。


    首先,他和發現的人商量後決定不能隨便動先人們的功德物品,反而第一時間用磚頭把洞口封閉保護了起來。同時囑咐知情人不要對外宣傳,以免引人覬覦。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他是有私藏起來的心理,哪怕百分之百想據為己有。


    其次,無論是主動也好被動也好,他多次上報是事實,試圖得到官方的妥善處理也是事實,但是當官的做法讓他失望也是事實。經受這種待遇以後,換了你會怎麽做?要知道,他是沒有什麽文化的,也就是說他的意識裏藏經洞的這些東西沒什麽價值,否則也不可能白菜價,應該是沙子價賣掉了。同時,他是個小人物,一個極為卑微、渺小的小道士,靠四處化緣生活,讓他有多麽高的家國大義,可能嗎?


    第三,在長達9年的時間裏,數次爭取官府的撥款未果的情況下王道士一直看守藏經洞,事實上他是盡職了。當時他和兩個徒弟住在藏經洞外麵,平時成千上萬的百姓到莫高窟往來,趕集賣貨,相當混亂,經書都沒有丟失,即便他出去化緣一走幾個月,門上隻掛一把鎖也沒事。他沒有得到過官方發的一兩銀子。斯坦因第二次來的時候,王道士給他誇耀自己化緣所得,讓他看憑一己之力修起的三清觀,看他修繕的洞窟,雖然現在看來他的所謂修繕是破壞性的,可是官方誰又管過他?


    第四,是官府對這批文物不管不問給他了錯覺。他開始送人不管,大量賣給外國人官府甚至來牽線,這裏應該是有一個思維誤區,裏麵的東西就是破爛,不值錢,而且從上到下都認為這批寶物是王道士的東西,你賣就賣吧,就算後來北京也是出錢從他手裏買。當然了,縣老爺可能認為這東西應該是縣裏的,所以才把北京給的那筆銀子截留下來了。


    他是一個合格的道士,他做到了一個住持應該做的一切,他做到了一個沒什麽見識,沒什麽文化的小人物應該做的事,很符合他的身份。


    當然了,在保護藏經洞的過程中,王道士是有功有過的,這也是事實,功過孰輕孰重放一邊,至少給他安上曆史罪人的標簽似乎欠妥當。還是那句話,設身處地想一想,換了你是他,會如何做?


    所以有學者這麽說:“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應該把責任歸因於任何個人,那是曆史對整個中國的嘲諷。”一個國家在2000洋人麵前都低頭了,任人家劫掠了,又憑什麽對一個小人物提出那麽高的要求?


    還有一個問題道友們可以思考一下,無論是到英國的,還是法國、日本的敦煌經卷,都被珍而重之地收藏進了國家級博物館、圖書館裏麵了,再看看留在國內的呢?各路妖魔齊出手,連偷再搶,或成為自己的私藏,或賣給外國人,不但散落得哪都有,毀掉的更是不知凡幾,誰來罵他們?有的道友可能會說了,相比王道士來說,這些人造成的損失太小了。大膽假設一下,如果那5萬件經卷全裝車往北京送,又有剩下多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