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曆史就知道,葛洪恰好是成長在西晉八王之亂時期,其實自八王之亂開始晉朝就沒安穩過,年輕時葛洪還參加過平叛,並且立了戰功被封過官爵,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太安年間(302~303年),葛洪20歲左右,漢化的蠻人張昌發動起義,這件事《晉書》也有記載。張昌手下一個叫石冰的將領攻打揚州、江州、徐州等地,吳興太守顧皉負責此次平亂時,派人召來葛洪幫忙,並且臨時給了個將兵都尉的官職,差不多就是那種戰時臨時設置的小官,打完仗就不算數了,估計帶領的兵也不會太多。非主力部隊當然是沒有直接和石冰的主力對陣的機會,所以葛洪的部隊被安排去解決敵方的策應部隊,戰果還不錯,全殲了敵人,葛洪也因為這次平亂的軍功被封為伏波將軍。


    大概查了一下,整個漢朝四百多年裏隻封過三位伏波將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馬援,看起來漢代時這個伏波將軍還是極有分量的。在西晉,僅憑葛洪立的這點軍功就能封為伏波將軍,就有點解釋不通了,如果不是伏波將軍已經淪為雜牌將軍,就是史書記載有誤,希望有道友能解惑。葛洪最後也沒有接受封賞,而是取道去了洛陽,目的當然是搜求書籍、訪尋名師了,這是不是也可以從側麵證明當時封給葛洪的是個不入流的小官呢。


    去洛陽廣尋異書的事,在《抱樸子》外篇的自敘中也有記載,葛洪說張昌、石冰之亂平定後,自己便功成名退,本打算北上中原廣尋異書,不巧正值大亂,隻好中途打道迴府。迴來又碰上了陳敏在江東舉旗造反,這下幹脆連家都迴不去了。於是就有了四處遊曆的機會,期間葛洪足跡遍及徐、豫、荊、襄、江、廣等數州。當然,也不排除北上“廣尋異書”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年輕的葛洪應該也有去洛陽一展抱負的想法,從小學了那麽多儒家經典,沒受到一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影響也不太可能,隻不過碰巧又遇上了叛亂罷了。


    據《武昌縣誌》記載,葛洪曾在湖北範圍內停留過幾年,很多地方至今還有一些他當時的煉丹的遺跡,推測也是在這段時間的發生的事。


    四處飄蕩了幾年,葛洪看到天下大亂,似乎有不可控製的趨勢,就打算去南方躲避了,於是便有了廣州之行。在廣州,就職於廣州刺史嵇含手下,得了一個參軍官銜。《葛洪 傳》中沒有提及葛洪和嵇含的關係,《嵇含傳》中也沒有提及二人的關係。嵇含是嵇康的侄孫,但並不是以音樂出名,而在植物研究方麵的成就非常高,由此大膽推測,二人必定互為知己,研究植物的嵇含和研究醫學的葛洪肯定有大量的話題可聊,相互關係應該還不錯。不久,嵇含被人暗殺,這對葛洪思想的轉變影響很大,這從《抱樸子》裏可以看得出來,“永惟富貴可以漸得,而不可頓合,其間屑屑亦足以勞人。且榮位勢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絕,赫赫者滅,有若春華,須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百端,憂懼兢戰,不可勝言,不足為也。且自度性篤懶而才至短,以篤懶而禦短才,雖翕肩屈膝,趨走風塵,猶必不辦,大致名位而免患累,況不能乎?未若修鬆喬之道,在我而已,不由於人焉。將登名山,服食養性,非有廢也”。


    把葛洪的原話引用過來,主要是能從中看出葛洪的思想的轉變,那時候應該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期,榮華富貴如何,高官顯爵又如何,都擋不過世事無常,添的隻是三千煩惱,自己好才是真的好,一切外物都是浮雲啊,也從此動了一心向道,避世修煉的念頭。


    葛洪在廣東又停留了幾年,期間還去過越南一帶訪道采藥,也多次拒絕了一些官職任命,顯然避世想法日漸堅定了。大約在西晉滅亡的前期,葛洪迴到了老家,從此閉門謝客。


    晉元帝是313年當的丞相,那時葛洪30左右歲,十年前的軍功又讓他得了個關內侯的爵位。316年晉元帝正式登基,東晉時代正式開啟,衣冠南渡也是發生在這段時間,前麵提到過,五鬥米道就是隨著南渡而傳入了江南。總體來說,這些變化對葛洪來說是好事,人都跑南方來了,首都也離家這麽近了,外來的道教文化也帶來了新的變化,也省去了再次北上廣尋異書的麻煩。


    十年後,四十多歲的葛洪被司徒王導看中,數次提拔,升任諮議參軍,個人理解應該是個沒有實職的參謀之類的官,品級也應該不高。


    大家應該都知道幹寶吧,作品有《搜神記》,是位史學家,同時也喜歡研究易學,因為這些共同的愛好,幹寶和葛洪成為了好友,交往密切。幹寶被葛洪的才華深深折服,力薦他參與國史的編修工作。大家也應該知道,曆朝曆代負責國史編修工作的,才華、名望低的人都不太可能被選中,前有司馬遷、班固、範曄、陳壽等,後世有諸如房玄齡、魏征、歐陽詢等等,顯然,在一代大家的幹寶心目中,葛洪的才學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是足夠和這些名人學識相當的了。


    葛洪卻堅決推辭不受,理由是人老了,眼也花了,這種勞心費神的工作不能勝任了。開玩笑呢,要是讓這事給拴住了,哪還有時間追求自己喜歡的長生大道?恰好,葛洪聽說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那裏出產仙丹,實際上應該是煉丹材料更合理,於是就請求到那裏的句漏縣當縣長。皇帝呢,感覺這個葛洪德高望眾的,去那個老少邊窮的地方實在是可惜了人才,就沒答應。葛洪對皇帝說了,您得體諒我啊,我都這麽大歲數了,榮華富貴早就看淡了,之所以要去,是聽說那裏有丹藥,我吃了沒準能多活幾年,還能再給您多做幾年貢獻。


    最終的結果是葛洪帶著一家老小去了廣州,很可能是辭官而非去越南當縣長去的,因為到了廣州後被刺史鄧嶽苦苦挽留,最終隻好到了羅浮山定居,否則刺史大人也不可能不讓他去赴任吧。按時間推測,葛洪差不多快五十歲時才定居羅浮山的。


    之所以選擇在羅浮山上定居,一是距離廣州很近,二是羅浮山上有盛產多種煉丹用的材料,加之羅浮山能作為道教的洞天之一,風水、景色等也是極佳的,所以最終成了葛洪的道場,並且留下了大量的遺跡。


    從此,在羅浮山上,夫妻二人行醫、煉丹、修煉,葛洪也著書不綴,最終完成了《抱樸子》和《肘後方》二部傳世之作,壽八十一而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