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暎沒想到,他這一生喜歡結交江湖朋友,居然還和前明公主結交上了,雖然他不是有意的,但是他不能保證雲晴格格不是有意的,從而借助他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更不能保證朝廷官員不會質疑他,今後的日子裏,他和他的家人肯定將會受到嚴格的審查和監視,他也有可能走他阿瑪之路。


    為什麽情況會這麽嚴重?


    這裏來說一說朱由榔和南明。


    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南明末代皇帝。


    明朝天啟三年(1623年),朱由榔生於桂王府(京邸),隆武二年(1646年)襲封桂王。


    隆武二年(1646年),在肇慶稱監國。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為永曆元年。


    朱由榔倚仗大西軍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


    永曆十五年(1661年,順治十八年),清軍攻入雲南,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


    後來吳三桂攻入緬甸,緬王將其獻與吳三桂,永曆十六年(1662年)6月在昆明被吳國貴絞死,終年40歲,在位16年。


    葬於貴州都勻高塘山永曆陵。


    永曆帝死後廟號昭宗,延平王鄭經上諡號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體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一共娶一後四妃,分別為王皇後,戴貴人,楊貴人,苗人妃,某嬪。


    王皇後,生皇三子(永曆二年四月初二丙午),皇四子(永曆三年五月庚午),皇六子沔殤王慈熠(永曆八年九月廿六),1661年被吳三桂擒獲,途中與馬太後自相扼喉而死,諡號孝剛匡皇後。


    戴貴人,生皇五子涪悼王慈煒(永曆八年三月)。


    楊貴人,生皇七子澧衝王慈焯(永曆八年十二月八日)。


    苗人妃,不詳。


    某嬪,姓不詳。


    子女為:


    朱慈爝(1644年—?),長子。清兵進軍廣東,永曆帝逃離肇慶時朱慈爝同朱慈?西奔貴陽並失蹤,先後散佚民間。後追封為懷湣太子。


    朱慈?(1646年—?),次子。清兵進軍廣東,永曆帝逃離肇慶時朱慈?同朱慈爝西奔貴陽並失蹤,先後散佚民間。後追封為悼湣太子。據說今天的肇慶、桂林都有朱慈的後代,並續修了家譜。


    朱慈煊(1648年—1662年),三子。被吳三桂命吳國貴絞殺於昆明。出生之後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接受基督教洗禮的太子,1661年,被吳三桂擒住,在次年被吳三桂殺於滇京行宮,去世時年僅十五歲,鄭經追諡為哀慰太子。


    沅哀王朱慈?,四子。早殤。


    五子朱慈煒,1654年出生,1655年去世,追封為涪悼王,被安葬在貴州安龍縣城北門外五洞橋旁。


    六子朱慈熠,1654年出生,1655年去世,母親是王皇後,追封諡為沔殤王。


    七子朱慈焯,1654年出生,1656年去世,母親是楊貴妃,追封為澧衝王,兩歲的時候去世。


    八女朱氏,母苗人妃。


    而這個八女朱氏,正史隻作這幾個字記載,有些根本就不記載。


    實則其為朱由榔唯一的女兒(滇桂部分地區一直流傳著朱由榔女兒的傳說)。


    朱由榔被吳三桂絞殺,她化名夢雪,散佚民間。


    沒想到六十年後,她又化名為雲晴格格,冒充康熙十九女出現了。


    南明是明朝京師北京失陷後(1644年-1662年),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繼建立政權的合稱,曆時18年。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大順”。


    同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率大順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


    同時,大順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順,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部進京;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崇禎帝帶著太監王承恩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


    李自成下令將朱由檢“禮葬”,李自成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


    二十七日,葬於田貴妃墓中。


    五月初二日,清軍在吳三桂勾引下進入北京。李自成率大順農民軍退走山西,後又轉向陝西。


    其後,在半年多時間內,清順之間展開決戰,而明朝南方的半壁江山完好無損。


    從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弘光帝在南京稱帝時,南明控製著登萊、鳳陽、湖廣、安慶、應天、浙江、福建、江西、南贛、廣東、廣西、偏沅、貴州、河南、四川、雲南等巡撫轄區。


    明朝實行兩京製度,一個是北京,一個是南京。


    在朱由檢自縊、北京城易主之後,南京成為有實際內涵的另一個政治中心,成為原明朝官僚最集中的地方。


    在南京,很快展開一場擁立新帝的鬥爭。


    當時逃難到淮安城的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鳳陽總督馬士英主張擁立朱由崧,因為他是神宗皇帝的孫子,而朱常淓是神宗皇帝的侄子。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侍郎呂大器、右都禦史張慎言、詹事薑日廣及原禮部侍郎錢謙益等主張擁立朱常淓,理由是朱常淓比朱由崧賢明,當立賢不立親。


    馬士英得到江北總兵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的支持,擁兵迎朱由崧進入南京,先給他以監國的名義。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朱由崧即帝位,年號弘光。


    戶部尚書高弘圖與史可法、馬士英等被推入閣,史可法仍掌兵部事,馬士英仍督師鳳陽。


    弘光政權堅持與大順政權為敵的立場。


    當大順軍和清兵雙雙南下,對南京都形成威脅時,弘光政權把對付大順軍作為當務之急。


    史可法提出,“目前最急者,無逾辦寇”。馬士英則認為,坐視大順軍和清兵兩虎相鬥,是當今上策。但在廣大士民的眼裏,弘光政權是明皇朝的合法繼承者,清兵與大順軍的鬥爭基本結束以後,清政權與弘光政權的矛盾突出起來,弘光政權成為南方人民反抗清兵的一麵主要旗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壇驚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板來二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板來二兩並收藏封壇驚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