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對呂布評價這麽高,肯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一諾輕生死,絕不是因為諾言,而是對誰發的諾言。


    貂蟬被賣掉,還幫著數錢。高順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是因為呂布,非說成為了曾經的誓言。


    呂布的魅力源泉究竟是什麽,魏王不禁好奇心大起,詫異問道:


    “忠平兄,吾不甚明了,呂布所為何益於天下耶?其誌若何,竟引得將軍甘願引頸就戮?”


    高順眼神恍惚,似在追憶。良久,麵龐掠過一絲笑意,痛快開口:


    “溫侯忍常人不能忍,棄名聲於不顧,隻為蕩平天下,還世間朗朗乾坤。其所言,人間疾苦來自於階層壓榨,而以士家大族與官吏尤甚。”


    聽聞此語,魏王猛然一驚,直直站起,一臉錯愕。這個時代不應該出現這種思維模式,呂布竟是個思想家?


    見他反應劇烈,高順笑意更濃,有一種釋懷和解脫的感覺,接著自我辯白:


    “溫侯隱忍至今,無非是為練成一支精兵,擊濁揚清,打破枷鎖牢籠。可天不遂人願,初具規模,即半道崩殂。唉,天意也!”


    信息量有點大,得挖,深挖。魏王走到高順麵前,恭身一禮,虛心求教:


    “將軍,不知溫侯欲打破階層壓榨,將采取何種措施耶?”


    “不破不立,唯有武力一途。”


    話語鏗鏘有力,無比堅定。說完,他再次仔細打量魏王,也有些吃驚。這個年輕人關心的有點多,有點偏,與別人不一樣。


    略一思量,他不禁遲疑著問道:


    “莫非魏將軍亦有同感,天下大亂之根源在於階層壓榨?若人才得到重用,官職不為士家大族所把控,地方不為豪強地主所把持,或可避免亂世之象也!”


    魏王狠狠一點頭,雖說還是很膚淺,卻已是難得有人有此覺悟。不過光憑武力,隻有破壞,沒有建設,而且到頭來又迴到老路上。


    趁著高順正在興頭上,他繼續深挖套話,假裝不解地問道:


    “將軍,武力統一天下後,該當如何耶?”


    “這…,到時再說,不擊敗各路諸侯,談之何益?”


    “……”


    接著又套了半天話,反反複複,僅此而已。原來是一知半解,沒有任何行動綱領,隻是單純為反對而反對。


    不過高順是個人才,得尊重,魏王命人好生對待,不能粗魯無理。


    第三個人,陳宮,被請至大廳。呂布唯一謀主,曆史上赫赫有名,不能冷落,他恭敬施禮讓座。


    陳宮麵色平靜如常,不卑不亢。也不客氣,端端正正坐好,端起茶碗品茶,倒真像個來訪的貴客。


    又一個頂級謀士,坐在麵前,看派頭就不一般,魏王仔細打量一番。


    隻見陳宮濃眉大眼,眼皮略微低垂,目光深邃。鼻端口正,麵色微黃,沉穩至極。獨自一人品著茶,別無旁顧,悠然自得。


    靜靜地看著他品了一會兒茶,魏王才輕咳一聲,微笑著搭訕:


    “公台兄,久仰大名,不意在此間謀麵。在下魏宇字無忌,還請不吝賜教。”


    端著的茶碗停頓了一下下,陳宮又囁了一小口,放迴桌麵。抬頭注目良久,展顏輕輕一笑,沉聲開口:


    “魏將軍過譽,在下不過一階下囚耳,何談賜教?敗軍之將不可言勇,將軍折殺老夫也。”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公台兄今日為客,非謀之過戰之罪也。吾與曹操道不同,早晚殊途,不知公台可願助吾一臂之力?”


    這主說話夠直接,陳宮再次注目良久,眉頭微皺,似乎在盤算著什麽。


    比拚耐心,魏王不差,給他充足的時間考慮衡量,隻默默等待,始終保持著謙恭誠懇。


    可一等再等,隻等到陳宮繼續品茶,默不作聲。他離案而起,親自續茶,順勢坐在了對麵。臉對臉,追身唿:


    “公台兄,呂布已敗,君之才智未能全力施展,君之抱負亦未實現,何不與吾聯手,共圖大業?”


    大智謀士都一個屌樣兒,特能裝,接過續完的茶水繼續品。吹吹熱氣,聞聞茶香,視萬物為無物,泰然自若。


    魏王心頭火起,行或者不行,不行,為什麽不行,好歹給個準話,哪怕吹水閑聊也行。空耗時間不吭聲,他不禁微怒道:


    “公台,吾亦有陳群、楊修、郭嘉、趙儼一幹人等相助,占據汝南、南陽與沛國三地。若自立為諸侯,無人敢小覷也。君若肯相助,如虎添翼,不愁大事不成也。”


    直到此時,陳宮慢慢放下茶碗,緩緩開口:


    “魏將軍,汝之心意,宮心領矣。非是吾不願相助,實乃已看透世間。勝如何,敗又如何?百姓窮苦不變。”


    曆史書上說陳宮智緩,哪裏是智緩,分明是想得深遠,看得通透。他一張口,可就有話題可聊,魏王抓住機會,歎道:


    “哎!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然何時百姓不苦耶?唯有其當家作主之時。”


    “哦?百姓當家作主?嗬嗬,將軍莫說笑。大字不識,經史不知,國事委以何人耶?”


    他邊笑邊搖頭,極其不認可,有如聽笑話一般。


    套話成功,魏王心中明了,陳宮知道的呂布誌向,也是流於表麵。他想了解更多,辯駁道:


    “公台兄此言差矣,民智若開,自然水到渠成。經史者,隻可借鑒,不可盲從。因循守舊,隻會固步自封。與時俱進,方可長長久久。”


    笑意漸收,嘴唇微閉,陳宮反複琢磨,似乎有些道理。不過又輕輕搖搖頭,沒道理,不解問道:


    “經學乃綱紀世宙之謂,史學乃興亡更替之述,不可取代也。經為本,史為用,豈可變耶?將軍異想天開,異想天開!”


    “以先生觀之,亂世該當如何結束耶?”


    “嗯…,以實力臨天下,順者昌,逆者亡。內法外儒,教化大眾。”


    果然還是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那一套成王敗寇的觀念。不過內法外儒聽起來不錯,如果內儒外法,全是道貌岸然衣冠禽獸。


    “先生高見,以實力論,奈何選呂布為主公耶?袁紹、袁術與曹操,縱是劉表,在諸侯中亦是勢大者也。”


    “將軍,袁紹、袁術和劉表之流,豈可登堂入室?曹操重英雄豪傑,然隻為其表也。其內殘忍暴虐,大奸似忠,為一己之私利,罔顧天下之議論。其絕非明主,更不應為世所容也。”


    “呂布耶?”


    “溫侯忍辱負重,隻為崛起之時也。其若事成,上抑豪強,下扶百姓,必可更革亂象。然時不我予,可歎,可悲也!”


    “哦?何以見得?”


    “溫侯深知,亂世之源乃士族弄權,遂不與大族沆瀣一氣,專心於練兵一途。待掃清寰宇,立法天下,申明律例,則世間有矩可循也。”


    “然官吏如何選拔耶?”


    “唯才是舉,嚴加考核。”


    “確實可行。但呂布敗亡,公台兄當另擇明主,否則,汝之大計難施也。”


    “無礙,吾以死明誌,不與士族同流合汙。亦向天下召告,曹操非救世之主也。哈哈,哈哈哈。”


    開懷大笑,笑聲中帶著決絕,陳宮早就抱定必死之心。


    任魏王再勸說,再套話,他都閉口不言,自顧自品茶迴味,享受人間的最後一段時光。


    費了半天口水,不見效果,魏王隻得吩咐,好吃好喝好招待,有所求,能滿足盡量滿足。


    陳宮抱拳拱手,恭施一禮,眼中流露岀一抹讚賞的目光。隨即他邁岀四方步,轉身灑然而岀,那身影顯得很偉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王之縱橫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為未來為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為未來為家並收藏穿王之縱橫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