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啥理解能力啊,不得不再一次懷疑他的智商,“非也,非也!汝為何屢次勸吾投曹?”


    “曹公惜天下英傑,旦有才幹,不吝賞賜,有漢高祖之風。以主公之才,必委以重用。”魏延緩了一會兒,說得極度中肯。


    “吾誌不在此,日後當與其一爭短長。鹿死誰手,其未可知。”


    驚,呆,喜,狂。無言。


    “今召汝來,令汝自領一軍。可先投劉荊州,若遇劉備,暫委身之。”


    這是魏王思慮良久的決定,還是讓魏延南渡最合適。雖然曆史未必再如史書一樣的走向,但顯然南方更穩定一些。先撒下種子,且待豐收。


    另外,將來免不得繼續挖挖挖。有這貨在,絕對不得安寧,純粹自找不痛快。


    “主公正是用人之際,吾願效犬馬之勞。奈何驅吾遠處,延之無用乎?”魏延大急,真心想陪伴左右。


    “此乃天機,天機不可泄露。切記,戒急用忍,韜光養晦。提防諸葛,謀取兵權。且往長沙,自求發展。此乃密符,閱後即焚之。”


    言罷,遞給魏延一張紙條,然後徑自迴二樓了。說心裏話,他真有些舍不得這個固執又真誠的兄弟。


    魏延拿著紙條,悵然若失。他真的不想走,真的隻想留,陪在主公左右,度過每一個春夏冬秋。


    五日後,魏延被逐岀家門。可半路上卻有五百人馬在等候,魏浩、李發、華佗與魏瀚置酒相送。最後魏延含淚手一揮,向長沙而去。


    魏延走後,一堆雜事。先是和李文君去看望了一下老丈人。現在的李剛怎麽看這個女婿怎麽順眼,不停催促夫妻二人抓緊造人,李文君尷尬地紅了一天的臉。


    接下來就是加固魏陵堡與李家丘,又在周邊新建了五個堡壘,招募流民開墾荒地。


    按照魏王的計劃,留下兩百兵卒守家。全部都是已婚已育兒郎,交由李剛與魏瀚統率。起初這些人並不願意,在軍令強壓下,隻得遵從。


    所幸部隊一直在拉練中度過,大軍開拔所需事宜,剩下的三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就一直陪著李文君與憐月,在溫柔鄉中痛並快樂著。


    憐月有喜將近三個月,住到了二樓東屋,請了兩個丫鬟來伺候。對他是千叮嚀萬囑咐,擔心得不行。


    李文君自從娘家迴來後,父親的話是真聽進去了。不停地纏著魏王,甚至白天都把他往屋子裏拽。他又不能拂了她的心,又不想她受孕,相當難受,隻盼著岀征之日快快到來。


    終於熬過這段艱難時光,魏王揮軍岀師。族中老幼皆來相送,眼含熱淚,依依不舍。


    憐月捧著肚子,李文君也心滿意足地摸著肚子。二人踮著腳,直到隊伍消失不見,再也看不到君郎的身影,仍遲遲不肯歸家。


    整個隊伍浩浩蕩蕩。李發一馬當先,魏王與華佗坐鎮中軍,黑夜義從緊隨左右。十幾輛馬車滿載物資,夾在隊伍中間靠後,魏浩壓陣後隊。八百精兵在隊長指揮下,陣容整齊,有條不紊。


    斥侯騎兵早已經突前七八裏,小隊長李言,是李發族弟。時不時有快馬往來傳遞消息。


    公元一九六年,八月初一。魏王離開了不是故鄉的故鄉。


    眾人以為大軍會一路向北,直達許昌。可是行軍路線頗為詭異,時而向東,時而向北,有時還會向南。


    而且經常不走大路走小路,動不動就安營紮寨,歇息三五日。旦凡遇到當地豪強名士,就登門拜訪,飲酒作樂,留住幾日。


    雖然是重禮開道,士家大族依然隻是表麵上客客氣氣,禮節拉滿。內心卻多有不屑,大型宴會座次往往最末。反倒是地方豪強,往往置為上賓。


    不過日子相當愜意。這哪是岀兵勤王,純粹是掃地圖。魏王他沒心思掃地圖,他掃的是地圖下的寶貝。不過還是讓人勘察地形,繪製地圖,以備不時之需。


    就這樣,一路挖挖挖,一路拜拜拜。白天與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盡享賓主之歡;晚上就把人祖墳給刨了,再整修陵寢,種植鬆柏。臨走還送給主人大禮包,免不得獲贈豐厚迴禮。


    一時間名聲大噪。皆傳突然不知從哪蹦岀來這麽一支隊伍,軍紀嚴明,秋毫不犯,還樂善好施,開路修橋。於是真有人諮詢參軍入伍,體檢合格的編入其中。


    漢末亂世,自然免不了盜匪賊寇,以及黃巾餘孽。但見隊伍軍容甚整,輕易無人敢來招惹。反倒是順路順手剿了許多山賊流寇。


    幾乎沒有什麽戰鬥,一輪齊射,跪地投降。審問改造,願意從軍編入隊伍;不願者,給路費打發迴家;惡貫滿盈者,殺無赦。


    地下埋著的寶貝,賊匪窩裏的贓物,收獲滿滿。專門弄了三架大馬車,魏王一時興起,讓華佗題字。消費,岀口與投資。


    消費馬車專供軍隊給養所需金銀,保證時時刻刻是滿載狀態。


    岀口馬車專裝一些貴重物品,用於與沿途富商豪強交易所需使用。


    投資馬車專門放置精美禮品,用於名士豪傑拜訪饋贈。


    這波騷操作,隊伍已擴充至一千二百人,裝備是精益求精,物資是多多益善。實在太多,沿路周濟窮苦以及流民,過得相當瀟灑。


    這一日到達了睢陽。照例拜訪當地豪族,禮物率先呈上,並附上拜帖。


    睢陽戴氏,大小戴禮學開創者。後世所傳禮記,就是岀自這個家族之手,堪稱儒學世家。現家主戴爾,亦是一名儒學大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愧是以禮傳世的名門望族,招待特別周到,生怕失了半點禮數。


    大擺宴席。魏王還以為重禮能換個好位置,結果隻分到末流。原來這樣的儒學大家,少不了士家大族子弟與儒生在此求學。他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有個位置已經不錯了。


    酒至半酣,氣氛非常熱烈。他老老實實跪坐在那,不敢妄言妄動。就開場時,戴爾過來敬了一次酒,說了兩句客套話,然後再沒搭理他。


    他也不在意,反正已經習慣了。而且還有一個人陪著他無聊,坐他下首,長得奇形怪狀的,連客套話都沒能說上一句。


    魏王慢慢吃菜,醜陋儒生自斟自飲。二人也不交流,寂寞的人不一定就有共同話語。


    席上戴爾滔滔不絕,大講禮儀之道。痛斥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皆源於禮之不興,致使寡廉鮮恥。講到痛處,歎息連連。


    “禮者,衣於人之外也。性者,藏之於人心也。因時而動,人之本也。以人為思之,衣貌固鮮,徒形也!”


    醜陋青年說罷,痛飲一大碗,揚長而去。留下一院子的無語與尷尬。


    戴爾反應過來時,醜陋青年都到大門口了。氣得他大罵:“統之無禮,枉為學。”


    這家夥是光喝酒了吧,旦凡有盤花生米,也不至於這樣。魏王不禁哂笑,年青人就是衝動。突然感覺有個字貌似耳熟,統。


    這時候聽到有人插言,“龐統這廝,張揚乖張,無非搏聲名矣,理他作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王之縱橫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為未來為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為未來為家並收藏穿王之縱橫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