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興義師,助天下,是世人之福。大軍開拔前,須先行冠禮。”華佗趕忙打圓場,眾人隨聲附和。
冠禮是古代嘉禮的一種,華夏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冠禮被稱為禮儀之始。
漢代人認為,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
冠禮一般在宗廟內舉行,流程較為繁瑣,但是禮之愈繁,說明愈加重視。
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然後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讚冠者協助冠禮儀式。
行禮時,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賓及受冠者都穿禮服。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每次加冠畢,皆由大賓對受冠者讀祝詞,予以祝福。
冠禮的三次加冠,各有寓意。始加布冠,意為冠者具備衣食之能;二加皮冠,意為冠者具備基本武技;三加爵冠,意為冠者基本具備知書達禮之能。
三冠連加禮的意義在於激勵冠者由卑而尊不斷進取,是謂三加彌尊,諭其誌也。
冠禮之儀在於內心修德,外被禮文。又引孔子語:“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魏王有所猶豫,他對這些繁文縟節不感冒。可是四人組已經串聯到一起,將日子都定好了,就在十日後。
是時候考慮下一步的計劃安排了。剛好休息幾日,他就勉強答應了下來。
四人組趕緊撤,打著準備冠禮儀式的名義。真怕主公一定要刨自家祖墳。
難得清閑,卻沒有心思清靜。他知道部隊已經成型,但這遠遠不夠。和大小諸侯比起來,完全不是對手,他隻能當個打手,甚至是炮灰。
挖墳掘墓雖然收獲了不少真金白銀,但墓葬的真正寶貝是那些藝術品與文獻資料。可在這個時代,沒多大價值。
大魚吃小魚的亂世,鬥爭之慘烈,人心之險惡,真不是這些人能夠懂的。春秋戰國與漢末三國曆史,身死族滅的筆筆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步入江湖,隻能身不由己。
雞蛋絕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連諸葛世家都是狡兔三窟。分兵是大忌,何況是這千把人馬。但奇兵卻是致勝法寶,他要賭一把。
內心打定主意,繼續鐵鍋燉大鵝。廚子李大嘴最擅長的菜就是這道,在知道主公口味後,狠下功夫,不停地打磨。可現在,內心卻在不停地打鼓。
他猜不到主公是因為被擰而肆意報複,還是真的愛吃燉大鵝。堡子裏麵的大鵝馬上要被消滅光了,是養還是不養呢?這是個問題。
吭哧半天,才把疑問拋岀來,小心地觀察著主公臉色。魏王一下子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養肥了宰。
這幾日有事沒事就去東院訓魏延,雞蛋裏麵挑骨頭,純找茬兒。魏延很無奈,隻得更加賣力操練軍隊。然而沒什麽卵用,魏王一見他,依舊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罵人的感覺真爽,關鍵是這家夥也倔,罵不還口還不走,硬捱。真正做到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看到魏延那憋成茄子樣的苦臉,魏王心有不忍,給了一腳,自顧自迴後院去了。
李文君與憐月正在做小孩衣服,他很好奇,就過去湊熱鬧。心想這兩人真心急,打算開開玩笑,可瞥見憐月小腹微微隆起,他要當爹了,頓時心內狂喜。
把憐月抱在腿上,摩挲著小腹,噓寒問暖。原來憐月已兩月時間沒來月信了,現在正是保胎關鍵時期,囑咐又囑咐,生怕岀意外。
李文君有些心悶,有些失落。都是一個床上滾過的,為什麽差距這麽大呢,另一個懷上了,她卻毫無動靜。
魏王沒有顧此失彼,勸慰她,該有的總會有的,不用著急。他自然明白為什麽,可是隻能好言安撫。
不愧是大老婆,女主人。由衷地為夫君高興,並沒有爭風吃醋,對憐月照顧有加。她唯一要怪的,也是自己肚子不爭氣。
聽了夫君的暖心話,內心寬慰了許多,更加覺得要抓緊時間,趕緊為夫君傳宗接代。
夜晚來臨的時候,李文君倍加殷勤,憐月也特意相讓。魏王知道她們的心思,假裝很努力,可最後還是悄悄都給了憐月。
時間一晃,就來到了冠禮之期。地點設在魏家宗廟,也不算大,族老主持,大賓就是華佗。
魏宇,字無際。雖然才行冠禮,字早就已經有了,這次就是走個形式。魏王不喜歡無際,改為無忌,百無禁忌,華佗讚不絕口。
一切按照冠禮順序執行,並無差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魏浩與魏延也走了一遍流程。還有魏瀚,魏浩胞弟,為人精明強幹,取字無岸。
禮畢,魏王轉了轉宗廟,祭祀一下祖先。之前還真不知道這個地方,也未留心打聽。來了才發現,沒有任何關係的老爹名字叫魏威。他心想再威,也不如活得久。苟到最後,才是硬道理。
冠禮後第二日,即召四人組前來相商。四人以為主公要點兵北上,殊不成想卻依然是幹老本行,繼續挖墳掘墓。
四人組著實頭大,主公隻是說一視同仁,他們實在找不岀拒絕的理由。勸不動,又不能幹,隻能幹站著。
魏王佯怒,抓起棒槌對著魏延的頭,就是狠狠一下。這貨卻不躲,也不喊疼,敢情要來個死諫。他火氣也上來了,二連擊,打得魏延眼冒金星。
扔下棒槌,氣唿唿地上樓。突然想起某個橋段,轉身似有意地看了魏延一眼,然後消失在樓梯口。
上到二樓,盯著他的手,心想別給打壞了。終究是便宜了諸葛亮,可他知道劇本,什麽結果走著瞧。又怕這個二貨啥都不懂,白挨揍。
夜半三更時分,兀自坐在庭院中,不免有些焦躁。隻見一個黑影越走越近,來到身前躬施一禮:“主公,有何見教?”
“孺子可教也!”魏王不禁竊喜,這貨智商有進步,悟性很強。
可殊不知魏延迴去喝悶酒喝大了。起夜,風一吹,頭疼,一摸三包,激零一下,頓悟。試探著過來看一看,心裏更沒底。
純粹是撞大運,可把魏延嚇壞了。以後主公的一言一行,務必牢記揣摩。
“汝為何屢次主張投曹?”魏王直奔主題。
“主公,吾之忠心,日月可鑒,寧死不敢負主公也!”說完,直接跪了。
冠禮是古代嘉禮的一種,華夏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冠禮被稱為禮儀之始。
漢代人認為,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
冠禮一般在宗廟內舉行,流程較為繁瑣,但是禮之愈繁,說明愈加重視。
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然後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讚冠者協助冠禮儀式。
行禮時,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賓及受冠者都穿禮服。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每次加冠畢,皆由大賓對受冠者讀祝詞,予以祝福。
冠禮的三次加冠,各有寓意。始加布冠,意為冠者具備衣食之能;二加皮冠,意為冠者具備基本武技;三加爵冠,意為冠者基本具備知書達禮之能。
三冠連加禮的意義在於激勵冠者由卑而尊不斷進取,是謂三加彌尊,諭其誌也。
冠禮之儀在於內心修德,外被禮文。又引孔子語:“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魏王有所猶豫,他對這些繁文縟節不感冒。可是四人組已經串聯到一起,將日子都定好了,就在十日後。
是時候考慮下一步的計劃安排了。剛好休息幾日,他就勉強答應了下來。
四人組趕緊撤,打著準備冠禮儀式的名義。真怕主公一定要刨自家祖墳。
難得清閑,卻沒有心思清靜。他知道部隊已經成型,但這遠遠不夠。和大小諸侯比起來,完全不是對手,他隻能當個打手,甚至是炮灰。
挖墳掘墓雖然收獲了不少真金白銀,但墓葬的真正寶貝是那些藝術品與文獻資料。可在這個時代,沒多大價值。
大魚吃小魚的亂世,鬥爭之慘烈,人心之險惡,真不是這些人能夠懂的。春秋戰國與漢末三國曆史,身死族滅的筆筆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步入江湖,隻能身不由己。
雞蛋絕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連諸葛世家都是狡兔三窟。分兵是大忌,何況是這千把人馬。但奇兵卻是致勝法寶,他要賭一把。
內心打定主意,繼續鐵鍋燉大鵝。廚子李大嘴最擅長的菜就是這道,在知道主公口味後,狠下功夫,不停地打磨。可現在,內心卻在不停地打鼓。
他猜不到主公是因為被擰而肆意報複,還是真的愛吃燉大鵝。堡子裏麵的大鵝馬上要被消滅光了,是養還是不養呢?這是個問題。
吭哧半天,才把疑問拋岀來,小心地觀察著主公臉色。魏王一下子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養肥了宰。
這幾日有事沒事就去東院訓魏延,雞蛋裏麵挑骨頭,純找茬兒。魏延很無奈,隻得更加賣力操練軍隊。然而沒什麽卵用,魏王一見他,依舊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罵人的感覺真爽,關鍵是這家夥也倔,罵不還口還不走,硬捱。真正做到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看到魏延那憋成茄子樣的苦臉,魏王心有不忍,給了一腳,自顧自迴後院去了。
李文君與憐月正在做小孩衣服,他很好奇,就過去湊熱鬧。心想這兩人真心急,打算開開玩笑,可瞥見憐月小腹微微隆起,他要當爹了,頓時心內狂喜。
把憐月抱在腿上,摩挲著小腹,噓寒問暖。原來憐月已兩月時間沒來月信了,現在正是保胎關鍵時期,囑咐又囑咐,生怕岀意外。
李文君有些心悶,有些失落。都是一個床上滾過的,為什麽差距這麽大呢,另一個懷上了,她卻毫無動靜。
魏王沒有顧此失彼,勸慰她,該有的總會有的,不用著急。他自然明白為什麽,可是隻能好言安撫。
不愧是大老婆,女主人。由衷地為夫君高興,並沒有爭風吃醋,對憐月照顧有加。她唯一要怪的,也是自己肚子不爭氣。
聽了夫君的暖心話,內心寬慰了許多,更加覺得要抓緊時間,趕緊為夫君傳宗接代。
夜晚來臨的時候,李文君倍加殷勤,憐月也特意相讓。魏王知道她們的心思,假裝很努力,可最後還是悄悄都給了憐月。
時間一晃,就來到了冠禮之期。地點設在魏家宗廟,也不算大,族老主持,大賓就是華佗。
魏宇,字無際。雖然才行冠禮,字早就已經有了,這次就是走個形式。魏王不喜歡無際,改為無忌,百無禁忌,華佗讚不絕口。
一切按照冠禮順序執行,並無差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魏浩與魏延也走了一遍流程。還有魏瀚,魏浩胞弟,為人精明強幹,取字無岸。
禮畢,魏王轉了轉宗廟,祭祀一下祖先。之前還真不知道這個地方,也未留心打聽。來了才發現,沒有任何關係的老爹名字叫魏威。他心想再威,也不如活得久。苟到最後,才是硬道理。
冠禮後第二日,即召四人組前來相商。四人以為主公要點兵北上,殊不成想卻依然是幹老本行,繼續挖墳掘墓。
四人組著實頭大,主公隻是說一視同仁,他們實在找不岀拒絕的理由。勸不動,又不能幹,隻能幹站著。
魏王佯怒,抓起棒槌對著魏延的頭,就是狠狠一下。這貨卻不躲,也不喊疼,敢情要來個死諫。他火氣也上來了,二連擊,打得魏延眼冒金星。
扔下棒槌,氣唿唿地上樓。突然想起某個橋段,轉身似有意地看了魏延一眼,然後消失在樓梯口。
上到二樓,盯著他的手,心想別給打壞了。終究是便宜了諸葛亮,可他知道劇本,什麽結果走著瞧。又怕這個二貨啥都不懂,白挨揍。
夜半三更時分,兀自坐在庭院中,不免有些焦躁。隻見一個黑影越走越近,來到身前躬施一禮:“主公,有何見教?”
“孺子可教也!”魏王不禁竊喜,這貨智商有進步,悟性很強。
可殊不知魏延迴去喝悶酒喝大了。起夜,風一吹,頭疼,一摸三包,激零一下,頓悟。試探著過來看一看,心裏更沒底。
純粹是撞大運,可把魏延嚇壞了。以後主公的一言一行,務必牢記揣摩。
“汝為何屢次主張投曹?”魏王直奔主題。
“主公,吾之忠心,日月可鑒,寧死不敢負主公也!”說完,直接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