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戰起(八)
站在望台上的皇帝與宋文遠一直關注著北虜的陣列,看到北虜陣列開始出現混亂,兩人對視一眼,戰機出現了。
宋文遠微不可查地點點頭,皇帝抬起因為激動有些顫抖的手,大聲吼道:“鐵騎軍全軍衝鋒!”
代表著鐵騎軍的令旗揮下,一直關注著望台這邊動靜的黨進與李重進看到出擊的命令下達,左翼的黨進怪叫一聲:“兒郎們,跟咱老子衝啊!”
命令傳下,五千重甲騎兵如潮水般衝了出去,身後跟著的是五千輕騎兵,同樣右翼李重進率領的一萬輕重騎兵也一並衝殺出來。
兩軍相距不過一裏多遠,馬匹跑起來,到達敵軍陣列的時候正是馬速提到最佳狀態的時候。
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不愧是北虜名將,在這危急時刻,兩人都沒商量就下達相同的命令,帶著親衛以及還沒有混亂的騎兵快速後退,將混亂的騎兵以及各個部落兵留在原地拖延大周軍隊的進攻速度。
兩個耶律是跑了,而且跑的飛快,可苦了反應慢了半拍的耶律奚底,等到耶律奚底反應過來準備開溜的時候,左右兩翼的大周騎兵已經將他包圍。
就他那一丈多高的大纛,想認不準都難。
堂堂大遼南府宰相,一個照麵沒走過,就被黨進一刀背掃在後背上,掃落馬下。
身後的親兵立刻下馬湧過來將耶律奚底給捆了起來,順便從他的衣襟處撕下一塊布料塞進他的嘴裏,又用一根帶子在腦袋上勒了一圈兒,防止他用舌頭將布團頂出來,咬舌自盡。
這種高階大將,活捉可比砍死有用的多,就憑著擒住耶律奚底這樣的大功,黨進也少不了加官進爵。
隨著大周軍隊的步兵追上來,越來越多的北虜部落兵被俘虜,騎兵並未停留,而是繼續向前追殺兩個耶律。
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找了一處水淺的地方趟過清河來到清河對岸,兩人碰頭之後,開始清點殘兵。
經過清點後,發現皇帝撥給兩人的五萬皮室軍,現在隻剩下不到三萬人,其餘的人馬要麽被俘,要麽四處逃散,還不知道能迴到山後多少人。
兩人抱頭痛哭,覺得對不住皇帝的信任,皇帝差點兒將家底全部掏給兩人,差點兒讓兩人給敗光了。
哭了一會兒,耶律斜軫止住悲聲說道:“遜寧!此地不是久留之地,南蠻騎兵隨時都能追過來,我們現在得趕緊快速分兵後退,你守居庸,我守得勝口。
在兩座關隘收攏可能跑迴來的殘兵,同時召集山後援兵協助守衛關隘,山前之地已經無法守禦,若是再把山後之地丟了,我們隻能自裁以謝天下。”
耶律休哥擦了把眼淚,定下心來說道:“韓隱兄說的對,我們已經是大遼的罪人,不能再優柔寡斷,把僅剩的這點兒力量也葬送給南蠻。”
兩人灑淚分別,各自向北邊的關隘退卻,直到各自退到關隘上,關上了關門這才鬆了一口氣。
大周軍隊這邊,由於北虜的散兵遊勇太多,而且大多數都有馬,給大周軍隊的抓捕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盡管大軍盡力收攏也不過抓住了不到三萬俘虜。
其餘的北虜人馬散落各處,一部分在幾天後退迴到得勝口與居庸關,另外一部分逃進了幽州城,隻有少部分被大周的騎兵攔截做了大周的俘虜。
直到大周軍隊再次將幽州城圍住,大周抓住的俘虜也沒超過四萬人。
盡管如此,這也是大周對北虜了不得的大勝,有了這場大勝,從此之後與北虜攻守異形。
說迴幽州守軍,韓德讓在與大周軍隊交戰一場後,發現占不到任何的便宜,趁夜退迴了幽州城,堅守幽州不出。
三個耶律大敗的消息很快便被韓匡嗣偵知,他知道現在已經到自己家族抉擇的時候了。
可是韓匡嗣還不想這麽輕易就將城池獻出,他想再與大周周旋一下,證明自己的實力不是那麽好惹的,也好在大周這裏拿到更多的好處。
可是大周壓根兒就沒搭理他,隻是安排石守信與潘美兩軍留在幽州城外,對幽州實施最低的圍困。
說是圍困其實也不準確,隻要韓匡嗣敢開城門,老百姓並不影響進出城門,不過想要運送糧草進城那是想都別想。
而皇帝則是帶著主力親臨居庸關關下,如今的居庸關還沒有後世那麽高大,幽州在中原的地位也不像後世那般重要,北虜又不以防禦為主。
因此此時的居庸關不過是建在燕山孔道之間的一座小城,這一次大周軍隊並未留情,一上來便將上百架拋石機一字排開,對著關城狂轟亂炸。
關城兩邊就是大山,大周手中又那麽多的俘虜石彈供應充足,關城內有沒有平民,大周軍隊沒有任何顧忌,完全可以用石彈將關城填平。
關城內耶律休哥也不會被動挨石彈,一邊命令手下的工匠加緊打造拋石機與大周對轟,一邊命逃迴來的部落兵利用大周投進城池的石彈加固關城。
不過北虜手中的工匠手藝不行,造出來的拋石機射程沒有大周的遠,沒用幾天時間便被大周的石彈一一摧毀。
耶律休哥幾乎是一夜白頭,盡管絞盡腦汁抵擋也隻能勉力維持關城不被大周軍隊奪取,看著每天不斷增加的傷亡,以及越來越低的士氣。
耶律休哥明白這樣下去,關城根本守不住,大遼付出的是活生生的士卒生命,而大周付出的不過是那些不要錢的石頭。
他從來沒有想過,仗還能這樣打,不用短兵相接,光是一排排的拋石機的轟擊就讓他絲毫沒有還手之力。
他也想趁夜出關城放火將大周的拋石機毀掉,可是派出去偷襲的軍隊每次都是有去無迴,試過兩次後耶律休哥徹底放棄了偷襲的想法。
這不是去偷襲而是去送死,正當耶律休哥絕望的準備在居庸關以身殉國的時候,北虜皇帝給他送來了關鍵的援兵。
站在望台上的皇帝與宋文遠一直關注著北虜的陣列,看到北虜陣列開始出現混亂,兩人對視一眼,戰機出現了。
宋文遠微不可查地點點頭,皇帝抬起因為激動有些顫抖的手,大聲吼道:“鐵騎軍全軍衝鋒!”
代表著鐵騎軍的令旗揮下,一直關注著望台這邊動靜的黨進與李重進看到出擊的命令下達,左翼的黨進怪叫一聲:“兒郎們,跟咱老子衝啊!”
命令傳下,五千重甲騎兵如潮水般衝了出去,身後跟著的是五千輕騎兵,同樣右翼李重進率領的一萬輕重騎兵也一並衝殺出來。
兩軍相距不過一裏多遠,馬匹跑起來,到達敵軍陣列的時候正是馬速提到最佳狀態的時候。
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不愧是北虜名將,在這危急時刻,兩人都沒商量就下達相同的命令,帶著親衛以及還沒有混亂的騎兵快速後退,將混亂的騎兵以及各個部落兵留在原地拖延大周軍隊的進攻速度。
兩個耶律是跑了,而且跑的飛快,可苦了反應慢了半拍的耶律奚底,等到耶律奚底反應過來準備開溜的時候,左右兩翼的大周騎兵已經將他包圍。
就他那一丈多高的大纛,想認不準都難。
堂堂大遼南府宰相,一個照麵沒走過,就被黨進一刀背掃在後背上,掃落馬下。
身後的親兵立刻下馬湧過來將耶律奚底給捆了起來,順便從他的衣襟處撕下一塊布料塞進他的嘴裏,又用一根帶子在腦袋上勒了一圈兒,防止他用舌頭將布團頂出來,咬舌自盡。
這種高階大將,活捉可比砍死有用的多,就憑著擒住耶律奚底這樣的大功,黨進也少不了加官進爵。
隨著大周軍隊的步兵追上來,越來越多的北虜部落兵被俘虜,騎兵並未停留,而是繼續向前追殺兩個耶律。
耶律斜軫與耶律休哥找了一處水淺的地方趟過清河來到清河對岸,兩人碰頭之後,開始清點殘兵。
經過清點後,發現皇帝撥給兩人的五萬皮室軍,現在隻剩下不到三萬人,其餘的人馬要麽被俘,要麽四處逃散,還不知道能迴到山後多少人。
兩人抱頭痛哭,覺得對不住皇帝的信任,皇帝差點兒將家底全部掏給兩人,差點兒讓兩人給敗光了。
哭了一會兒,耶律斜軫止住悲聲說道:“遜寧!此地不是久留之地,南蠻騎兵隨時都能追過來,我們現在得趕緊快速分兵後退,你守居庸,我守得勝口。
在兩座關隘收攏可能跑迴來的殘兵,同時召集山後援兵協助守衛關隘,山前之地已經無法守禦,若是再把山後之地丟了,我們隻能自裁以謝天下。”
耶律休哥擦了把眼淚,定下心來說道:“韓隱兄說的對,我們已經是大遼的罪人,不能再優柔寡斷,把僅剩的這點兒力量也葬送給南蠻。”
兩人灑淚分別,各自向北邊的關隘退卻,直到各自退到關隘上,關上了關門這才鬆了一口氣。
大周軍隊這邊,由於北虜的散兵遊勇太多,而且大多數都有馬,給大周軍隊的抓捕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盡管大軍盡力收攏也不過抓住了不到三萬俘虜。
其餘的北虜人馬散落各處,一部分在幾天後退迴到得勝口與居庸關,另外一部分逃進了幽州城,隻有少部分被大周的騎兵攔截做了大周的俘虜。
直到大周軍隊再次將幽州城圍住,大周抓住的俘虜也沒超過四萬人。
盡管如此,這也是大周對北虜了不得的大勝,有了這場大勝,從此之後與北虜攻守異形。
說迴幽州守軍,韓德讓在與大周軍隊交戰一場後,發現占不到任何的便宜,趁夜退迴了幽州城,堅守幽州不出。
三個耶律大敗的消息很快便被韓匡嗣偵知,他知道現在已經到自己家族抉擇的時候了。
可是韓匡嗣還不想這麽輕易就將城池獻出,他想再與大周周旋一下,證明自己的實力不是那麽好惹的,也好在大周這裏拿到更多的好處。
可是大周壓根兒就沒搭理他,隻是安排石守信與潘美兩軍留在幽州城外,對幽州實施最低的圍困。
說是圍困其實也不準確,隻要韓匡嗣敢開城門,老百姓並不影響進出城門,不過想要運送糧草進城那是想都別想。
而皇帝則是帶著主力親臨居庸關關下,如今的居庸關還沒有後世那麽高大,幽州在中原的地位也不像後世那般重要,北虜又不以防禦為主。
因此此時的居庸關不過是建在燕山孔道之間的一座小城,這一次大周軍隊並未留情,一上來便將上百架拋石機一字排開,對著關城狂轟亂炸。
關城兩邊就是大山,大周手中又那麽多的俘虜石彈供應充足,關城內有沒有平民,大周軍隊沒有任何顧忌,完全可以用石彈將關城填平。
關城內耶律休哥也不會被動挨石彈,一邊命令手下的工匠加緊打造拋石機與大周對轟,一邊命逃迴來的部落兵利用大周投進城池的石彈加固關城。
不過北虜手中的工匠手藝不行,造出來的拋石機射程沒有大周的遠,沒用幾天時間便被大周的石彈一一摧毀。
耶律休哥幾乎是一夜白頭,盡管絞盡腦汁抵擋也隻能勉力維持關城不被大周軍隊奪取,看著每天不斷增加的傷亡,以及越來越低的士氣。
耶律休哥明白這樣下去,關城根本守不住,大遼付出的是活生生的士卒生命,而大周付出的不過是那些不要錢的石頭。
他從來沒有想過,仗還能這樣打,不用短兵相接,光是一排排的拋石機的轟擊就讓他絲毫沒有還手之力。
他也想趁夜出關城放火將大周的拋石機毀掉,可是派出去偷襲的軍隊每次都是有去無迴,試過兩次後耶律休哥徹底放棄了偷襲的想法。
這不是去偷襲而是去送死,正當耶律休哥絕望的準備在居庸關以身殉國的時候,北虜皇帝給他送來了關鍵的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