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者名叫蘇威,字無畏。京兆郡武功縣人,西魏度支尚書之子,大塚宰宇文護之婿。曾官拜太子少保,性情剛直不阿,頗有才能。
蘇公年歲已高,本想告老還鄉,但文帝惜其才,給了他個大理寺卿並鴻臚寺行走的閑職。
今日早朝他也去了,事情經過原也清楚。但他知道陸明這人誇誇其談,好博人眼球,就由著他吹牛。
可聽到有人如此詆毀長生,脾氣火爆的老頭子頓時忍不住了。
“這種話,是你這個讀書人能隨便說的麽?”
這高梓然曾跟隨老者學習過數月的《禮記》,算是他半個學生,印象中從未見他發過脾氣,頓時嚇得低頭拱手,“蘇、蘇老……”
蘇老是儒學大家,背景深厚,雖然朝中弟子不多,但名聲可是響當當的。他這話一出,當真擲地有聲。
見眾人沉默不語,蘇老放下毛筆站起身來,望著高梓然問道,“若是一位文學大家或是當朝耆老答出此對,你會如何?”
此話一出,高梓然已明白對方意思了,身子微微一震,結巴的躬身行禮:“弟子……弟子,自然……自然是不會懷疑。”
“那麽你之前可曾見過長生其人,知曉他讀過何書,作過何詞,說過何語,行為舉止,樣貌品行何如?這些你都知曉麽?”
高梓然被問的滿頭大汗,“弟子,弟子並不知曉……弟子知錯了。”
蘇威見梓然當眾認錯,便不再深究,說道:“既然知錯了,過來把這個拿給諸位過過目吧。”
向著眾人拱手說道:“各位同僚,這長生破了倭奴的題目後,對方不肯善罷甘休,又與那少年比試了幾場,期間誕生的名對老朽都一一記了下來,各位拿去一觀吧。”
眾人向紙上望去,看到蘇老一筆一劃謄寫好的對聯,還來不及讚歎其筆力之渾厚,筆法之老道,便被上麵文字吸引住了。
一時間,驚詫讚歎者有之,自愧不如者有之,默默揣摩者有之,爭論不休者有之,場麵一時非常熱鬧!
有的誇獎‘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對仗工整;
有的讚揚‘鶯啼北裏秋才去,燕語南鄰春已臨。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日行’一句,意味深遠,發人深省;
還有的讀到‘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匹馬陷身泥內,此出生怎得出蹄?’時,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雖然用詞有些粗鄙,但形容那幫倭奴確是恰如其分,這小子罵的好,罵的痛快!’
一番品鑒之後,蘇威又拿出最初的那張‘雲台二十八將’的紙箋,放在桌上:“諸位,此刻再來觀之如何?”
他的話剛說完,高梓然長身肅立:“蘇老剛才的一席話真是當頭棒喝,令弟子醍醐灌頂。說來慚愧,現在看來此人對仗工整,文采絕佳,且有急智。若讓我等置於他當時之境地,多半是答不上來的。學生方才自愧不如,不自覺地起了妒忌之心,實在是大大地不該,多虧蘇老的教誨才能醒悟過來。今日聞此佳話,真真是長我中華大國的誌氣,滅他倭奴小國的威風。由此之後,我輩更該奮發圖強,盡忠報國才是。”
他這一番話說完,威老捋著胡須道:“坦誠以待,克己複禮。君子也!讀書人便當如此。”
眾人點頭稱是,屋內地氣氛又活躍了幾分。
見眾人談興大起,陸少卿走過去,小心地把剛才桌上的兩張紙箋收起。
有人瞧見了,笑道:“少卿大人,為何這麽快就將這些詞句收起來了,怕不是看上蘇老的墨寶,想要白白占個大便宜吧。”
陸明把東西放在懷中收好,哼了一聲,不屑的說道:“我平素雖小氣,可哪是如此不分輕重之人!聽聞諸位剛才的議論,我突然有個想法:明日早朝啟奏陛下,將這幾副對聯刊印出來,裝訂成冊,分發到各州學府,讓天下讀書人都能知道這段軼事。以鼓勵他們的向學之心。”
眾人聽後紛紛讚好,蘇威也在角落中,遙舉茶杯致意,不管此刻陸明想要刮起這股東風,是為了私心還是公義,對天下讀書人來說,這都是件大大的好事!
陸明看到蘇老,笑著說:“將蘇公於諸位的批注也錄入這冊子中,讓此間盛景也名傳天下,豈不快哉?”
眾人聽後大吃一驚,若說剛才的提議,眾人都是敲敲邊鼓,賣賣吆喝,這個提議對於他們來說可真是休戚相關的大事了。
自古以來著書立說者都能名留青史。
古往今來,那些先賢為何要拚命著書立說,一方麵是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麵也是能夠在曆史的長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無數帝王將相,名人誌士不惜性命的改變時局,攪動天下風雲不也為了流芳百世麽?
如今我們的名字也有可能寫到書上,讓後人拜讀敬仰,這時如何鼓舞人心的消息啊。
這一個大餡餅砸下來,大家都懵了。
蘇老卻麵色如常地說道,“陸少卿,你這可不厚道啊,讓老朽題寫批注,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麽?我學識淺薄,又有何德何能與先賢比肩,敢在書本上評價他人了。這不是讓後人指著我的鼻子罵麽?這事兒老朽可做不了。”
他這一說就算是徹底拒絕了,陸少卿也知道自己的斤兩,獨自上書皇上未必肯聽,若是加上蘇老的麵子,那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此時見對方直接拒絕,陸明也隻能幹笑兩聲,悻悻作罷。
眾人尚在扼腕歎息之際,蘇老則思慮深遠。
此冊一經印發,傳播的不僅是幾句對聯,還有朝堂的軼事,讀書人的看法。
後麵兩者經過藝術工作者們的加工製作後,可比幾句幹巴巴的對聯要有趣多了。
文人學者或許會對對聯大加研究,感歎其結構精妙,文采絕倫。百姓則更關心奇聞異事,這些再經過他們的口耳相傳又不知會變成什麽模樣。
一個三四歲的孩童,在朝堂之上大戰倭奴,最終令其吐血敗退,揚我國威的故事,聽起來是多麽鼓舞人心。能準確的擊中百姓心中大國子民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蘇老敢保證此事若是流傳開來,不久就會有無數版本,有說書人改編的誌怪版,有文人改變的蕩氣迴腸版,有勾欄傳唱的委婉哀怨版,還有百姓口中鄰家孩子版。
可無論哪一版對長生來說都不是好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見的太多了。
蘇老看好長生所以不願他在眾人的吹捧聲中迷失自我,喪失靈氣,這也是他為何謝絕陸明邀請的原因。
而眾人談論的焦點長生,此刻依然迴到家中,正唿唿大睡呢
蘇公年歲已高,本想告老還鄉,但文帝惜其才,給了他個大理寺卿並鴻臚寺行走的閑職。
今日早朝他也去了,事情經過原也清楚。但他知道陸明這人誇誇其談,好博人眼球,就由著他吹牛。
可聽到有人如此詆毀長生,脾氣火爆的老頭子頓時忍不住了。
“這種話,是你這個讀書人能隨便說的麽?”
這高梓然曾跟隨老者學習過數月的《禮記》,算是他半個學生,印象中從未見他發過脾氣,頓時嚇得低頭拱手,“蘇、蘇老……”
蘇老是儒學大家,背景深厚,雖然朝中弟子不多,但名聲可是響當當的。他這話一出,當真擲地有聲。
見眾人沉默不語,蘇老放下毛筆站起身來,望著高梓然問道,“若是一位文學大家或是當朝耆老答出此對,你會如何?”
此話一出,高梓然已明白對方意思了,身子微微一震,結巴的躬身行禮:“弟子……弟子,自然……自然是不會懷疑。”
“那麽你之前可曾見過長生其人,知曉他讀過何書,作過何詞,說過何語,行為舉止,樣貌品行何如?這些你都知曉麽?”
高梓然被問的滿頭大汗,“弟子,弟子並不知曉……弟子知錯了。”
蘇威見梓然當眾認錯,便不再深究,說道:“既然知錯了,過來把這個拿給諸位過過目吧。”
向著眾人拱手說道:“各位同僚,這長生破了倭奴的題目後,對方不肯善罷甘休,又與那少年比試了幾場,期間誕生的名對老朽都一一記了下來,各位拿去一觀吧。”
眾人向紙上望去,看到蘇老一筆一劃謄寫好的對聯,還來不及讚歎其筆力之渾厚,筆法之老道,便被上麵文字吸引住了。
一時間,驚詫讚歎者有之,自愧不如者有之,默默揣摩者有之,爭論不休者有之,場麵一時非常熱鬧!
有的誇獎‘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對仗工整;
有的讚揚‘鶯啼北裏秋才去,燕語南鄰春已臨。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日行’一句,意味深遠,發人深省;
還有的讀到‘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匹馬陷身泥內,此出生怎得出蹄?’時,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雖然用詞有些粗鄙,但形容那幫倭奴確是恰如其分,這小子罵的好,罵的痛快!’
一番品鑒之後,蘇威又拿出最初的那張‘雲台二十八將’的紙箋,放在桌上:“諸位,此刻再來觀之如何?”
他的話剛說完,高梓然長身肅立:“蘇老剛才的一席話真是當頭棒喝,令弟子醍醐灌頂。說來慚愧,現在看來此人對仗工整,文采絕佳,且有急智。若讓我等置於他當時之境地,多半是答不上來的。學生方才自愧不如,不自覺地起了妒忌之心,實在是大大地不該,多虧蘇老的教誨才能醒悟過來。今日聞此佳話,真真是長我中華大國的誌氣,滅他倭奴小國的威風。由此之後,我輩更該奮發圖強,盡忠報國才是。”
他這一番話說完,威老捋著胡須道:“坦誠以待,克己複禮。君子也!讀書人便當如此。”
眾人點頭稱是,屋內地氣氛又活躍了幾分。
見眾人談興大起,陸少卿走過去,小心地把剛才桌上的兩張紙箋收起。
有人瞧見了,笑道:“少卿大人,為何這麽快就將這些詞句收起來了,怕不是看上蘇老的墨寶,想要白白占個大便宜吧。”
陸明把東西放在懷中收好,哼了一聲,不屑的說道:“我平素雖小氣,可哪是如此不分輕重之人!聽聞諸位剛才的議論,我突然有個想法:明日早朝啟奏陛下,將這幾副對聯刊印出來,裝訂成冊,分發到各州學府,讓天下讀書人都能知道這段軼事。以鼓勵他們的向學之心。”
眾人聽後紛紛讚好,蘇威也在角落中,遙舉茶杯致意,不管此刻陸明想要刮起這股東風,是為了私心還是公義,對天下讀書人來說,這都是件大大的好事!
陸明看到蘇老,笑著說:“將蘇公於諸位的批注也錄入這冊子中,讓此間盛景也名傳天下,豈不快哉?”
眾人聽後大吃一驚,若說剛才的提議,眾人都是敲敲邊鼓,賣賣吆喝,這個提議對於他們來說可真是休戚相關的大事了。
自古以來著書立說者都能名留青史。
古往今來,那些先賢為何要拚命著書立說,一方麵是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麵也是能夠在曆史的長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無數帝王將相,名人誌士不惜性命的改變時局,攪動天下風雲不也為了流芳百世麽?
如今我們的名字也有可能寫到書上,讓後人拜讀敬仰,這時如何鼓舞人心的消息啊。
這一個大餡餅砸下來,大家都懵了。
蘇老卻麵色如常地說道,“陸少卿,你這可不厚道啊,讓老朽題寫批注,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麽?我學識淺薄,又有何德何能與先賢比肩,敢在書本上評價他人了。這不是讓後人指著我的鼻子罵麽?這事兒老朽可做不了。”
他這一說就算是徹底拒絕了,陸少卿也知道自己的斤兩,獨自上書皇上未必肯聽,若是加上蘇老的麵子,那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此時見對方直接拒絕,陸明也隻能幹笑兩聲,悻悻作罷。
眾人尚在扼腕歎息之際,蘇老則思慮深遠。
此冊一經印發,傳播的不僅是幾句對聯,還有朝堂的軼事,讀書人的看法。
後麵兩者經過藝術工作者們的加工製作後,可比幾句幹巴巴的對聯要有趣多了。
文人學者或許會對對聯大加研究,感歎其結構精妙,文采絕倫。百姓則更關心奇聞異事,這些再經過他們的口耳相傳又不知會變成什麽模樣。
一個三四歲的孩童,在朝堂之上大戰倭奴,最終令其吐血敗退,揚我國威的故事,聽起來是多麽鼓舞人心。能準確的擊中百姓心中大國子民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蘇老敢保證此事若是流傳開來,不久就會有無數版本,有說書人改編的誌怪版,有文人改變的蕩氣迴腸版,有勾欄傳唱的委婉哀怨版,還有百姓口中鄰家孩子版。
可無論哪一版對長生來說都不是好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見的太多了。
蘇老看好長生所以不願他在眾人的吹捧聲中迷失自我,喪失靈氣,這也是他為何謝絕陸明邀請的原因。
而眾人談論的焦點長生,此刻依然迴到家中,正唿唿大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