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知府衙門,兩位保鏢又跟在了後麵,沈嘉已經習慣了這兩個影子。前世隻有領導人和大明星享受的起的待遇,沒想到自己也能體驗一下。見沈嘉一路沉思,兩位保鏢也是一路沉默。轉過街角時,沈嘉正低頭想事情,沒想到迎麵立著一個胖子,自己沒留意就撞了上去。
”哎喲,兩位軍爺,我不是有意的。“
沈嘉驚醒的同時,看著兩位伸手矯健的錦衣衛已經抓住了胖子的兩條胳膊,正要施以酷刑的樣子。沈嘉用詢問的目光看向魏良裕,魏良裕說道:”沈大人,這個人之前就在街角看你了,他心懷不軌,我帶他去衙門問話。“
”饒命啊兩位軍爺,饒命啊大人,我是昨日吳掌櫃家門口的王胖子啊。“聽了王胖子自我介紹,沈嘉想起來似乎昨日吳詩涵家門口有這麽一號人物。
”你瞅我幹啥?“沈嘉說完這一句,滿心期待的想聽這王胖子說一聲“我瞅你咋的”,這是典型的前世東北人打架的節奏啊。
可惜事與願違,王胖子嗓子一嚎,哭著說:”我的爺啊,前日我在城門外看熱鬧,看到賀大人帶著一麵鏡子翻看,此鏡巧奪天工,光滑如玉,小人當時就喜歡的不得了。隻是賀大人納之,小人子不敢奪人所愛。昨日在吳掌櫃家門口,又看到大人帶著一麵方鏡,小人心癢難耐,因此才想結交大人,看看能否賣一副鏡子與小人,留作家傳。“
”大膽,你乃是銅臭熏天的商人,竟然結交沈大人,還是跟我衙門去吧。“
”魏良裕!“沈嘉心道我還沒說話呢,但臉色卻沒有一絲不滿。從剛才魏良裕對自己稱謂的轉變過程中,他們可能已經知道自己掛著個職務了。既然這樣,沈嘉便毫不猶豫的阻止了魏良裕。
沈嘉扶起王胖子,給他拍拍土,王胖子受寵若驚,連忙跪拜。氣的沈嘉笑罵:”你再這麽跪下去,鏡子的事情還要不要談了。“
王胖子以為今天逃得一頓打就不錯了,沒想到這位爺竟然說還有鏡子,大喜,連忙起身,一路跟著來到了沈嘉的住處。
兩位保鏢依然是自覺地留在了大門外。沈嘉帶著王胖子來到廳堂,吩咐丫鬟上茶。
沈嘉來到明朝,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外,真是身無分文。後麵用錢的事情還很多,沒錢可真不行。沈嘉早想賣掉一些鏡子置換銀兩,但苦於沒有門路。沒想到今天出門竟然撞到了財神,沈嘉突然對自己的狗屎運有了一些信心。或許,前世當孤兒的自己,在這個世界裏會活的更好一些。
想到此處,沈嘉輕咳一下,說:”不瞞王掌櫃,我尚有數百麵鏡子,隻是不知鏡子作價幾何,因此還想再等等。“
沈嘉搬運貨物時,隻打開了一箱鏡子,其它幾箱鏡子,都被他說成是衣物鞋子,畢竟身懷巨寶不是件好事情。
陳輔克和陳策自然是心知肚明,但當時收了沈嘉的好處,確認這些不是用於造反的武器,他們幹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王胖子果然是個聰明人,馬上跟著話茬說:”既然沈大人有此意,小人出兩千兩如何?“
沈嘉閉目不做聲,貌似電視劇裏麵滿清官員敲竹杠都這副樣子的。
果然,聽得王胖子又說:”三千兩。“
沈嘉覺得這個玩法不錯,端起杯子繼續喝茶。
”四千兩。“
噗的一聲,沈嘉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王胖子詫異地看了一眼沈嘉,接著又大哭道:”沈大人,我出五千兩,我上有老下有小,實在是拿不出太多餘錢了,請沈大人....“
”起來,沒你的事,隻是家裏新招的丫鬟,放的茶葉太多了,這茶水太苦了“
王胖子臉抽抽著,又不敢發火,一肚子鬱悶,隻好重新坐正,等待沈嘉吩咐。
“王胖子,你真名叫什麽?”
王胖子聽到沈嘉有意結納,趕緊躬身道:“小人王高誠,南直隸鬆江府人氏,平日經營些糧食,因小人自小生的癡肥,各路朋友都喜稱我王胖子。”
“哦,近日糧食作價幾何?可有哄抬糧價?”
“小人怎敢,隻是行首定價,小人隻能附議,這真的不是小人能夠左右的”
沈嘉見狀,也不再問他糧食的事情,而是轉頭來,稍作沉思後說:“兩千兩,就當送你一個人情,他日還需要王掌櫃幫我做些事情。”
“隻要不是違反大明律殺頭之事,小人豈敢不從。”
沈嘉去後堂,拿了一麵鏡子給王胖子。王胖子沒有帶銀票,連忙說日落前叫人送至府上。
沈嘉倒是不擔心王胖子反悔,在這個明代講求誠信的道德社會中,一旦失約,即便是對上一個普通人,也會讓王胖子生不如死,更何況他還掛職閑官。這王胖子精明的很,不會不懂這一點。
迴到後院,一眾丫鬟和馬童正在溫晴嗬斥下收拾屋子。今天太陽不錯,溫晴把所有的被子都拿出來曬了曬。這些從機艙裏麵拿出來的被子枕頭,放的久了,似乎有些潮濕。沈嘉走過去對溫晴說:“你就別欺負人家小姑娘了,他們這麽小,你真狠得下心嘛?”
“哼,就你老好人,你臨走時候給了他們一些壓縮餅幹,他們熬到了粥裏麵,弄成了一團粘稠的漿糊,拿進來讓我吃,我差點沒吐。”
沈嘉無語地看了看大小姐般的溫晴,心道你自己都不會做飯,更何況這幫小丫鬟們。看來得找個人調教調教才行,否則自己還真是不知道咋辦。貌似吳詩涵的丫鬟小桃就不錯,他家裏應該有人可以做這個。
想起吳詩涵,沈嘉忽然想起來這個小姑娘正在籌措銀兩,不知道這位沉著冷靜的小姑娘現在如何。沈嘉的心態似乎還沒有轉變過來,仍然停留在自己二十五歲的年紀,卻不知道此時的他和吳詩涵年齡差不了多少。
“你又在想哪家姑娘了,一副欠揍的樣子。”溫晴總是一副大咧咧的樣子,偏偏觀察力又是特別仔細。
沈嘉自然是知道的,連忙收起心思,岔開話題說:“既然丫鬟們做的不好吃,最多懲罰他們吃掉就算了,幹嘛還這麽兇,姑娘家總是生氣,容易老的快。”
剛說完,溫晴嬌唿一聲就衝過來了,嚇的沈嘉連忙求饒。院子裏麵都是丫鬟,看著男主人被女主人追殺,都捂著嘴偷偷的笑著。那個壓縮餅幹跟大米煮粥,可真是好吃,裏麵還飄著油花,泛著一些肉味,如果女主人真的懲罰她們吃掉,那可真是一件好事。
玩鬧了一陣,沈嘉心想晚飯還是自己做吧。
北京,農曆三月,風嗚嗚作響,黃沙漫天,幾近昏暗。雖然已經是春日,但風中帶著一股凜冽的寒氣,透人骨髓。這兩天陰霾不斷,天啟皇帝破例請群臣研修學習。
武英殿,一名太監小步快跑著,剛進門便跪禮高唿:“皇上,遼東大捷!遼東大捷!”
正坐中央的是十六歲的天啟皇帝,他此時正是少年心性,急衝衝的向魏忠賢說道:“魏公公,快快念給朕聽聽。”
魏忠賢接過奏折,聽旁邊的小太監快速敘述了一遍,然後用那獨有的嗓子高聲念道:“陳輔克奏,三月十九,建奴大舉進犯沈陽,二十日,副總兵尤世功,出城斬首十七級。二十一日上午,總兵賀世賢,率家將二百,出城與敵戰至半酣,有海外異人,駕雞而來,碾壓建奴數裏有餘,賀世賢與尤世功,趁勢掩殺,建奴大敗,陣斬一千兩百有餘。”
殿忽然一陣沉默,緊接著群臣嘩然。
“大殿之內,不得高聲喧嘩,若有不尊者,杖刑伺候”魏忠賢諂笑的看了一下眾人,朗聲說道。
“臣劉一燝,自萬曆四十七年以來,這是國朝在遼東的首次重大勝利,臣認為可嘉獎總兵賀世賢和尤世功,至於這海外異人,不妨由錦衣衛招至京城,上禮待之,探其虛實,再做決斷。”
“臣附議。”內閣大學士韓曠緊跟著說道。
“劉一燝,遼東多年以來從未有過大勝,今日為求大勝,竟然借此妖法,惑亂朝廷,這沈陽知府陳輔克當斬。”
劉一燝扭頭看去,原來是黨內的積極分子,兵部給事中甄淑。劉一燝一肚子火氣,這幫孫子們,大嘴巴真是習慣了,見誰都噴。
以前萬曆年年間抨擊內閣,因為有張居正的強勢壓製,六科給事中大部分是東林黨人,因此才奮而還擊。不料從此之後,這竟然成了東林黨內底層官員的習慣,都以抨擊首輔為樂。以前的浙黨,齊黨,楚黨內閣噴噴算了,可現在是東林黨魁們左右朝局,這幫孫子們竟然還是老樣子,非要跟自己這位首輔過不去。
劉一燝正要出列駁斥,卻被旁邊的吏部尚書周嘉謨悄悄拉了一把,隻聽了一句:“陳輔克是方從哲的人。”
劉一燝突然想起來,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這場官場大清洗過程中,似乎有個沈陽知府陳輔克在列。
劉一燝遲疑了,東林黨上下一心,好不容易將內閣首輔,浙黨領袖方從哲趕走,如果此次大功,又被方從哲的故吏門生拿走,那豈不是給了方從哲複出的資本。劉一燝頓時有些猶豫。
“臣楊漣不敢苟同,既然沈陽知府言之確鑿,那麽可派人勘驗頭顱即可,何須在此猜疑決斷。至於這海外異人,若真是立下大功,朝廷自然需要封賞,否則讓民間高士寒心。”
說話的是兵科右給事中楊漣,他是東林黨內冉冉升起的明星,也是泰昌帝欽點的顧命大臣,雖然職位很低,但沒有人會把他的話當作耳旁風。楊漣為人向來光明磊落,不肯奉承權貴,又加之他在移宮案中,對天啟帝有定鼎之功,因此他說的話在朝廷中有有一定影響力。
見到黨內竟然出現不同的聲音,劉一燝這嘴巴微微一張,沉思片刻然後,對天啟帝說:“楊給事中所說極是,不若就由朝廷欽選一人,持封賞前往沈陽。”
朱由校微微一笑,朝旁邊的魏忠賢看了一眼。
朱由校讀書晚,認字不多,幾乎是個半文盲,加之他登基不久,對於朝廷的封賞細節很不熟悉,很多時候需要詢問魏忠賢。魏忠賢低頭道:“可加封陳輔克右副督禦史,賀世賢為正二品龍虎將軍,尤世功為二品定國將軍,各賞銀五百兩,至於守軍犒勞費用,可由內閣擬陳條支取。”
遠遠看著魏忠賢與朱由校低頭耳語,一些東林黨官員眼中閃爍著忿怒火光。自年初,孫如遊彈劾客氏,被迫辭官之後,針對魏忠賢的這次試探,終於以失敗而告終。這讓東林內部的年青官員,耿耿於懷,紛紛大罵內閣黨首,屍位素餐。如今見到皇帝又被這個死太監妖言迷惑,朝堂頓時響起一陣嗡嗡的耳語聲。
魏忠賢也能感覺到一些人對他的不滿。先前他有意結交東林官員,甚至在皇帝麵前讚揚趙南星。沒想到前些日子趙南星鄭重告誡他:“主上衝年,內外臣子,努力為善。”想到這些,魏忠賢心裏就一陣煩心。
不過今天是個機會,沈陽知府陳輔克,是浙黨方從哲的人。陳輔克年初被去職發落成散官,隻是卸任事宜尚未完成而已。湊巧陳輔克趕上了沈陽之戰,立下一功。隻是今日這奏折上,竟然沒有遼東經略袁應泰的署名,可見陳輔克也是對東林頗有怨言。
東林黨已經把持了吏部,戶部,以及內閣,而六科給事又是東林的傳統發源地,東林甚至已經開始拉攏九邊總兵站隊。萬曆年間東林黨人把持朝議,脅迫萬曆的場景,剛剛過去沒多久。
如果天啟帝陷入這種境地,對魏忠賢將各地奏折翻譯成白話,講述給皇帝的作為,恐怕也會被東林黨當作惑亂聖上的證據。想到此處,魏忠賢感到了一絲涼意。
不過魏忠賢善於把握機會,他覺得陳輔克的奏折是個好機會,可以給東林把持的遼東軍政摻沙子。
朱由校聽完群臣的議論,便有了決斷,於是按照魏忠賢的提議又給朝臣說了一遍。劉一燝見聖意已決,而且皇帝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隻好怏怏的和朝臣退去。
離開武英殿後的朱由校,來迴踱步,突然轉身問了一句:“怎麽最近不見王公公(王安)來見朕?”
魏忠賢一身冷汗,趕緊躬身說道:“王公公前些日子偶感風寒,一直臥床不起,奴才怕給皇上傳過去,因此讓他一直靜養。沒想到昨日,他竟然去了,我怕皇上傷心,沒敢和您說,奴才有罪,奴才有罪”
朱由校稍有些疑惑,隨之又歎了口氣,道:“王公公與我有大恩,既然他去了,你幫我好生料理後事,切不可薄待。”
”哎喲,兩位軍爺,我不是有意的。“
沈嘉驚醒的同時,看著兩位伸手矯健的錦衣衛已經抓住了胖子的兩條胳膊,正要施以酷刑的樣子。沈嘉用詢問的目光看向魏良裕,魏良裕說道:”沈大人,這個人之前就在街角看你了,他心懷不軌,我帶他去衙門問話。“
”饒命啊兩位軍爺,饒命啊大人,我是昨日吳掌櫃家門口的王胖子啊。“聽了王胖子自我介紹,沈嘉想起來似乎昨日吳詩涵家門口有這麽一號人物。
”你瞅我幹啥?“沈嘉說完這一句,滿心期待的想聽這王胖子說一聲“我瞅你咋的”,這是典型的前世東北人打架的節奏啊。
可惜事與願違,王胖子嗓子一嚎,哭著說:”我的爺啊,前日我在城門外看熱鬧,看到賀大人帶著一麵鏡子翻看,此鏡巧奪天工,光滑如玉,小人當時就喜歡的不得了。隻是賀大人納之,小人子不敢奪人所愛。昨日在吳掌櫃家門口,又看到大人帶著一麵方鏡,小人心癢難耐,因此才想結交大人,看看能否賣一副鏡子與小人,留作家傳。“
”大膽,你乃是銅臭熏天的商人,竟然結交沈大人,還是跟我衙門去吧。“
”魏良裕!“沈嘉心道我還沒說話呢,但臉色卻沒有一絲不滿。從剛才魏良裕對自己稱謂的轉變過程中,他們可能已經知道自己掛著個職務了。既然這樣,沈嘉便毫不猶豫的阻止了魏良裕。
沈嘉扶起王胖子,給他拍拍土,王胖子受寵若驚,連忙跪拜。氣的沈嘉笑罵:”你再這麽跪下去,鏡子的事情還要不要談了。“
王胖子以為今天逃得一頓打就不錯了,沒想到這位爺竟然說還有鏡子,大喜,連忙起身,一路跟著來到了沈嘉的住處。
兩位保鏢依然是自覺地留在了大門外。沈嘉帶著王胖子來到廳堂,吩咐丫鬟上茶。
沈嘉來到明朝,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外,真是身無分文。後麵用錢的事情還很多,沒錢可真不行。沈嘉早想賣掉一些鏡子置換銀兩,但苦於沒有門路。沒想到今天出門竟然撞到了財神,沈嘉突然對自己的狗屎運有了一些信心。或許,前世當孤兒的自己,在這個世界裏會活的更好一些。
想到此處,沈嘉輕咳一下,說:”不瞞王掌櫃,我尚有數百麵鏡子,隻是不知鏡子作價幾何,因此還想再等等。“
沈嘉搬運貨物時,隻打開了一箱鏡子,其它幾箱鏡子,都被他說成是衣物鞋子,畢竟身懷巨寶不是件好事情。
陳輔克和陳策自然是心知肚明,但當時收了沈嘉的好處,確認這些不是用於造反的武器,他們幹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
王胖子果然是個聰明人,馬上跟著話茬說:”既然沈大人有此意,小人出兩千兩如何?“
沈嘉閉目不做聲,貌似電視劇裏麵滿清官員敲竹杠都這副樣子的。
果然,聽得王胖子又說:”三千兩。“
沈嘉覺得這個玩法不錯,端起杯子繼續喝茶。
”四千兩。“
噗的一聲,沈嘉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王胖子詫異地看了一眼沈嘉,接著又大哭道:”沈大人,我出五千兩,我上有老下有小,實在是拿不出太多餘錢了,請沈大人....“
”起來,沒你的事,隻是家裏新招的丫鬟,放的茶葉太多了,這茶水太苦了“
王胖子臉抽抽著,又不敢發火,一肚子鬱悶,隻好重新坐正,等待沈嘉吩咐。
“王胖子,你真名叫什麽?”
王胖子聽到沈嘉有意結納,趕緊躬身道:“小人王高誠,南直隸鬆江府人氏,平日經營些糧食,因小人自小生的癡肥,各路朋友都喜稱我王胖子。”
“哦,近日糧食作價幾何?可有哄抬糧價?”
“小人怎敢,隻是行首定價,小人隻能附議,這真的不是小人能夠左右的”
沈嘉見狀,也不再問他糧食的事情,而是轉頭來,稍作沉思後說:“兩千兩,就當送你一個人情,他日還需要王掌櫃幫我做些事情。”
“隻要不是違反大明律殺頭之事,小人豈敢不從。”
沈嘉去後堂,拿了一麵鏡子給王胖子。王胖子沒有帶銀票,連忙說日落前叫人送至府上。
沈嘉倒是不擔心王胖子反悔,在這個明代講求誠信的道德社會中,一旦失約,即便是對上一個普通人,也會讓王胖子生不如死,更何況他還掛職閑官。這王胖子精明的很,不會不懂這一點。
迴到後院,一眾丫鬟和馬童正在溫晴嗬斥下收拾屋子。今天太陽不錯,溫晴把所有的被子都拿出來曬了曬。這些從機艙裏麵拿出來的被子枕頭,放的久了,似乎有些潮濕。沈嘉走過去對溫晴說:“你就別欺負人家小姑娘了,他們這麽小,你真狠得下心嘛?”
“哼,就你老好人,你臨走時候給了他們一些壓縮餅幹,他們熬到了粥裏麵,弄成了一團粘稠的漿糊,拿進來讓我吃,我差點沒吐。”
沈嘉無語地看了看大小姐般的溫晴,心道你自己都不會做飯,更何況這幫小丫鬟們。看來得找個人調教調教才行,否則自己還真是不知道咋辦。貌似吳詩涵的丫鬟小桃就不錯,他家裏應該有人可以做這個。
想起吳詩涵,沈嘉忽然想起來這個小姑娘正在籌措銀兩,不知道這位沉著冷靜的小姑娘現在如何。沈嘉的心態似乎還沒有轉變過來,仍然停留在自己二十五歲的年紀,卻不知道此時的他和吳詩涵年齡差不了多少。
“你又在想哪家姑娘了,一副欠揍的樣子。”溫晴總是一副大咧咧的樣子,偏偏觀察力又是特別仔細。
沈嘉自然是知道的,連忙收起心思,岔開話題說:“既然丫鬟們做的不好吃,最多懲罰他們吃掉就算了,幹嘛還這麽兇,姑娘家總是生氣,容易老的快。”
剛說完,溫晴嬌唿一聲就衝過來了,嚇的沈嘉連忙求饒。院子裏麵都是丫鬟,看著男主人被女主人追殺,都捂著嘴偷偷的笑著。那個壓縮餅幹跟大米煮粥,可真是好吃,裏麵還飄著油花,泛著一些肉味,如果女主人真的懲罰她們吃掉,那可真是一件好事。
玩鬧了一陣,沈嘉心想晚飯還是自己做吧。
北京,農曆三月,風嗚嗚作響,黃沙漫天,幾近昏暗。雖然已經是春日,但風中帶著一股凜冽的寒氣,透人骨髓。這兩天陰霾不斷,天啟皇帝破例請群臣研修學習。
武英殿,一名太監小步快跑著,剛進門便跪禮高唿:“皇上,遼東大捷!遼東大捷!”
正坐中央的是十六歲的天啟皇帝,他此時正是少年心性,急衝衝的向魏忠賢說道:“魏公公,快快念給朕聽聽。”
魏忠賢接過奏折,聽旁邊的小太監快速敘述了一遍,然後用那獨有的嗓子高聲念道:“陳輔克奏,三月十九,建奴大舉進犯沈陽,二十日,副總兵尤世功,出城斬首十七級。二十一日上午,總兵賀世賢,率家將二百,出城與敵戰至半酣,有海外異人,駕雞而來,碾壓建奴數裏有餘,賀世賢與尤世功,趁勢掩殺,建奴大敗,陣斬一千兩百有餘。”
殿忽然一陣沉默,緊接著群臣嘩然。
“大殿之內,不得高聲喧嘩,若有不尊者,杖刑伺候”魏忠賢諂笑的看了一下眾人,朗聲說道。
“臣劉一燝,自萬曆四十七年以來,這是國朝在遼東的首次重大勝利,臣認為可嘉獎總兵賀世賢和尤世功,至於這海外異人,不妨由錦衣衛招至京城,上禮待之,探其虛實,再做決斷。”
“臣附議。”內閣大學士韓曠緊跟著說道。
“劉一燝,遼東多年以來從未有過大勝,今日為求大勝,竟然借此妖法,惑亂朝廷,這沈陽知府陳輔克當斬。”
劉一燝扭頭看去,原來是黨內的積極分子,兵部給事中甄淑。劉一燝一肚子火氣,這幫孫子們,大嘴巴真是習慣了,見誰都噴。
以前萬曆年年間抨擊內閣,因為有張居正的強勢壓製,六科給事中大部分是東林黨人,因此才奮而還擊。不料從此之後,這竟然成了東林黨內底層官員的習慣,都以抨擊首輔為樂。以前的浙黨,齊黨,楚黨內閣噴噴算了,可現在是東林黨魁們左右朝局,這幫孫子們竟然還是老樣子,非要跟自己這位首輔過不去。
劉一燝正要出列駁斥,卻被旁邊的吏部尚書周嘉謨悄悄拉了一把,隻聽了一句:“陳輔克是方從哲的人。”
劉一燝突然想起來,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這場官場大清洗過程中,似乎有個沈陽知府陳輔克在列。
劉一燝遲疑了,東林黨上下一心,好不容易將內閣首輔,浙黨領袖方從哲趕走,如果此次大功,又被方從哲的故吏門生拿走,那豈不是給了方從哲複出的資本。劉一燝頓時有些猶豫。
“臣楊漣不敢苟同,既然沈陽知府言之確鑿,那麽可派人勘驗頭顱即可,何須在此猜疑決斷。至於這海外異人,若真是立下大功,朝廷自然需要封賞,否則讓民間高士寒心。”
說話的是兵科右給事中楊漣,他是東林黨內冉冉升起的明星,也是泰昌帝欽點的顧命大臣,雖然職位很低,但沒有人會把他的話當作耳旁風。楊漣為人向來光明磊落,不肯奉承權貴,又加之他在移宮案中,對天啟帝有定鼎之功,因此他說的話在朝廷中有有一定影響力。
見到黨內竟然出現不同的聲音,劉一燝這嘴巴微微一張,沉思片刻然後,對天啟帝說:“楊給事中所說極是,不若就由朝廷欽選一人,持封賞前往沈陽。”
朱由校微微一笑,朝旁邊的魏忠賢看了一眼。
朱由校讀書晚,認字不多,幾乎是個半文盲,加之他登基不久,對於朝廷的封賞細節很不熟悉,很多時候需要詢問魏忠賢。魏忠賢低頭道:“可加封陳輔克右副督禦史,賀世賢為正二品龍虎將軍,尤世功為二品定國將軍,各賞銀五百兩,至於守軍犒勞費用,可由內閣擬陳條支取。”
遠遠看著魏忠賢與朱由校低頭耳語,一些東林黨官員眼中閃爍著忿怒火光。自年初,孫如遊彈劾客氏,被迫辭官之後,針對魏忠賢的這次試探,終於以失敗而告終。這讓東林內部的年青官員,耿耿於懷,紛紛大罵內閣黨首,屍位素餐。如今見到皇帝又被這個死太監妖言迷惑,朝堂頓時響起一陣嗡嗡的耳語聲。
魏忠賢也能感覺到一些人對他的不滿。先前他有意結交東林官員,甚至在皇帝麵前讚揚趙南星。沒想到前些日子趙南星鄭重告誡他:“主上衝年,內外臣子,努力為善。”想到這些,魏忠賢心裏就一陣煩心。
不過今天是個機會,沈陽知府陳輔克,是浙黨方從哲的人。陳輔克年初被去職發落成散官,隻是卸任事宜尚未完成而已。湊巧陳輔克趕上了沈陽之戰,立下一功。隻是今日這奏折上,竟然沒有遼東經略袁應泰的署名,可見陳輔克也是對東林頗有怨言。
東林黨已經把持了吏部,戶部,以及內閣,而六科給事又是東林的傳統發源地,東林甚至已經開始拉攏九邊總兵站隊。萬曆年間東林黨人把持朝議,脅迫萬曆的場景,剛剛過去沒多久。
如果天啟帝陷入這種境地,對魏忠賢將各地奏折翻譯成白話,講述給皇帝的作為,恐怕也會被東林黨當作惑亂聖上的證據。想到此處,魏忠賢感到了一絲涼意。
不過魏忠賢善於把握機會,他覺得陳輔克的奏折是個好機會,可以給東林把持的遼東軍政摻沙子。
朱由校聽完群臣的議論,便有了決斷,於是按照魏忠賢的提議又給朝臣說了一遍。劉一燝見聖意已決,而且皇帝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隻好怏怏的和朝臣退去。
離開武英殿後的朱由校,來迴踱步,突然轉身問了一句:“怎麽最近不見王公公(王安)來見朕?”
魏忠賢一身冷汗,趕緊躬身說道:“王公公前些日子偶感風寒,一直臥床不起,奴才怕給皇上傳過去,因此讓他一直靜養。沒想到昨日,他竟然去了,我怕皇上傷心,沒敢和您說,奴才有罪,奴才有罪”
朱由校稍有些疑惑,隨之又歎了口氣,道:“王公公與我有大恩,既然他去了,你幫我好生料理後事,切不可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