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乾又挨了訓斥,跟在後麵咕噥道:
“公子,你也知道小的素來不愛做學問,不然也不會跟在你身邊伺候了。
對了,公子,我還聞說這嵩陽書院藏有三寶,咱可要開開眼界,看看究竟是啥寶貝,成不?”
呂乾的話,令司馬光心內很不是滋味,不由心裏暗想著要如何方能將他慢慢引到正途上來。想到這裏便道:
“這第一寶呢,便在你的麵前,即是這三株柏樹了。因其受漢武帝親口禦封,加之年代久遠,故堪為一寶。
另外二寶,一為大唐頌碑、一為武則天除罪金簡,皆非你口中所言珍寶之物。”
呂乾聞言,大失所望,頓時沒了興致,扯著司馬光道:
“公子,我當是啥稀罕物,左不過兩塊大石頭,不看也罷。
倒不如去玄龜峰看看,據說那峰山形如龜,且多墨石,沒準得玄武神護佑,撿個寶貝也未可知。”
司馬光搖頭笑了笑道:
“去看龜峰也並非不可以,隻不過你要在路上背好一首詩,否則,本公子恕不奉陪。”
“那好,你且吟來。”
“便背唐代顏真卿之《勸學》吧: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呂乾一麵往前走,一麵在口裏叨叨咕咕,不知不覺間,已出了嵩陽書院。正往山下走,迎麵卻碰上昨日住店遇到的那位公子。
小廝桂珠一見他背詩,頓時麵露鄙夷之色,嘲諷道:
“喲,我當是誰呢。這一夜過去,竟裝起斯文來了。怎麽,沒讓被那條大蟎蛇把你吞了呀。嘻嘻。”
呂乾被他一說,猛然想起昨日的遭遇,登時怒火衝天,揮舞起拳頭道:
“莫非昨日那條蟒蛇是你招來害我的?想不到你二人竟然暗地裏濫施法術,欲置我於死地?走,咱去衙門評理去。”
言罷,上來便扯桂珠的衣裳。
那位公子見狀,急忙攔住他道:
“適才聞你所言,莫非昨夜當真夜宿破廟,險些葬身蛇口麽?如此,張某可是萬死難辭其咎了。”
司馬光見他誤會了,遂拱手施禮道:
“原來是張公子,在下夏縣司馬光,這位是我的小廝呂乾。
昨夜我二人前往嵩陽書院投宿,不想途中他卻被一巨蟒纏住,險些喪命,故而才有此說。
公子不信,大可前往查看,蟒身便在前麵不遠處的樹林裏。”
張公子嘴角含笑地望著司馬光道:
“公子之品性我豈不知,是桂珠不服管教,冒犯了二位。還請公子見諒。對了,你二人這是要下山麽?”
司馬光聞他如是言說,內心不免升起一絲疑慮,遂重新打量一番道:
“不瞞公子,我二人正欲去往玄龜峰遊覽一番。在下看張公子麵善,隻是一時想不起來你我曾在哪裏見過。”
“哦,我也覺得與司馬公子一見如故。既然如此,你我何不一同前行?聞說公子博學多聞,路上正可討教一二。”
張公子這句話令司馬光再次犯起了嘀咕,卻如何也想不起在何處見過眼前的這位公子。遂言道:
“如此甚好,公子請。但不知公子有何疑惑垂詢在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事。不想二十七年後,三家竟以下克上,瓜分了晉國。
但不知公子以為其罪魁禍首究竟是在周威烈王,還是三位諸侯呢?”
“竊以為在於周威烈王不守禮之故。殊不知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張公子聞罷,不由撫掌讚歎道:
“然也,鄙人也認為周威烈王此舉打破了傳統禮製之秩序。致使乾坤顛倒,尊卑無序,方為後續之亂埋下禍根。
孔聖不是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可見守禮之重要性。”
二人就這樣一路暢敘,越談越投機,最後幹脆義結金蘭,司馬光虛漲了二歲,為大哥,張文秀公子為小弟。
張公子以腰間荷包為憑,司馬光身無他物,隻好將短劍相贈。
呂乾、桂珠見狀,也不再互相瞧著別扭,索性效法自家公子,也結拜為兄弟。
司馬光手握荷包反複驗看,又抬頭打量一眼張公子,疑狐的眼神問道:
“賢弟的荷包做的真還精致,就連賢弟的樣貌也與一位兒時的玩伴相似。他也姓張,名字中也有一個秀字,隻不過、隻不過……”
張文秀見狀,爽朗地一笑道:
“哥哥該不會說小弟的樣貌生得像女子吧?哈哈,其實不獨你一人如此言說,小弟早便不放在心上了。走了,咱接著遊玩。”
四個人又說有笑的遊完了龜峰,下得山來,便覺腹中饑餓。文嵐公子便吩咐桂珠尋了一處平坦之地,取出事先備好的菜肴酒水,席地而臥。
未及食用,卻見一位男子抬起手來,一巴掌打在一位身材瘦弱的小廝身上道:
“好你個廢物,走起道來磨磨蹭蹭。似你這般速度,待爬到山頂,太陽都落山了。快走,再不聽話,看老子不打死你。”
司馬光一看,見那位童子身上背負著登山的一應吃喝之物,足足有一大籮筐。他身後跟著男子及一幫狐朋狗友。
一個個吆五喝六的,不但不加以製止,反而從旁扇風點火道:
“孫掌櫃的,你看,這小兔崽子還不服呢。我看呐,你還是打得輕。這下人就得歸攏,不然保不齊哪天便跑到你頭上作威作福。”.
“公子,你也知道小的素來不愛做學問,不然也不會跟在你身邊伺候了。
對了,公子,我還聞說這嵩陽書院藏有三寶,咱可要開開眼界,看看究竟是啥寶貝,成不?”
呂乾的話,令司馬光心內很不是滋味,不由心裏暗想著要如何方能將他慢慢引到正途上來。想到這裏便道:
“這第一寶呢,便在你的麵前,即是這三株柏樹了。因其受漢武帝親口禦封,加之年代久遠,故堪為一寶。
另外二寶,一為大唐頌碑、一為武則天除罪金簡,皆非你口中所言珍寶之物。”
呂乾聞言,大失所望,頓時沒了興致,扯著司馬光道:
“公子,我當是啥稀罕物,左不過兩塊大石頭,不看也罷。
倒不如去玄龜峰看看,據說那峰山形如龜,且多墨石,沒準得玄武神護佑,撿個寶貝也未可知。”
司馬光搖頭笑了笑道:
“去看龜峰也並非不可以,隻不過你要在路上背好一首詩,否則,本公子恕不奉陪。”
“那好,你且吟來。”
“便背唐代顏真卿之《勸學》吧: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呂乾一麵往前走,一麵在口裏叨叨咕咕,不知不覺間,已出了嵩陽書院。正往山下走,迎麵卻碰上昨日住店遇到的那位公子。
小廝桂珠一見他背詩,頓時麵露鄙夷之色,嘲諷道:
“喲,我當是誰呢。這一夜過去,竟裝起斯文來了。怎麽,沒讓被那條大蟎蛇把你吞了呀。嘻嘻。”
呂乾被他一說,猛然想起昨日的遭遇,登時怒火衝天,揮舞起拳頭道:
“莫非昨日那條蟒蛇是你招來害我的?想不到你二人竟然暗地裏濫施法術,欲置我於死地?走,咱去衙門評理去。”
言罷,上來便扯桂珠的衣裳。
那位公子見狀,急忙攔住他道:
“適才聞你所言,莫非昨夜當真夜宿破廟,險些葬身蛇口麽?如此,張某可是萬死難辭其咎了。”
司馬光見他誤會了,遂拱手施禮道:
“原來是張公子,在下夏縣司馬光,這位是我的小廝呂乾。
昨夜我二人前往嵩陽書院投宿,不想途中他卻被一巨蟒纏住,險些喪命,故而才有此說。
公子不信,大可前往查看,蟒身便在前麵不遠處的樹林裏。”
張公子嘴角含笑地望著司馬光道:
“公子之品性我豈不知,是桂珠不服管教,冒犯了二位。還請公子見諒。對了,你二人這是要下山麽?”
司馬光聞他如是言說,內心不免升起一絲疑慮,遂重新打量一番道:
“不瞞公子,我二人正欲去往玄龜峰遊覽一番。在下看張公子麵善,隻是一時想不起來你我曾在哪裏見過。”
“哦,我也覺得與司馬公子一見如故。既然如此,你我何不一同前行?聞說公子博學多聞,路上正可討教一二。”
張公子這句話令司馬光再次犯起了嘀咕,卻如何也想不起在何處見過眼前的這位公子。遂言道:
“如此甚好,公子請。但不知公子有何疑惑垂詢在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事。不想二十七年後,三家竟以下克上,瓜分了晉國。
但不知公子以為其罪魁禍首究竟是在周威烈王,還是三位諸侯呢?”
“竊以為在於周威烈王不守禮之故。殊不知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張公子聞罷,不由撫掌讚歎道:
“然也,鄙人也認為周威烈王此舉打破了傳統禮製之秩序。致使乾坤顛倒,尊卑無序,方為後續之亂埋下禍根。
孔聖不是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可見守禮之重要性。”
二人就這樣一路暢敘,越談越投機,最後幹脆義結金蘭,司馬光虛漲了二歲,為大哥,張文秀公子為小弟。
張公子以腰間荷包為憑,司馬光身無他物,隻好將短劍相贈。
呂乾、桂珠見狀,也不再互相瞧著別扭,索性效法自家公子,也結拜為兄弟。
司馬光手握荷包反複驗看,又抬頭打量一眼張公子,疑狐的眼神問道:
“賢弟的荷包做的真還精致,就連賢弟的樣貌也與一位兒時的玩伴相似。他也姓張,名字中也有一個秀字,隻不過、隻不過……”
張文秀見狀,爽朗地一笑道:
“哥哥該不會說小弟的樣貌生得像女子吧?哈哈,其實不獨你一人如此言說,小弟早便不放在心上了。走了,咱接著遊玩。”
四個人又說有笑的遊完了龜峰,下得山來,便覺腹中饑餓。文嵐公子便吩咐桂珠尋了一處平坦之地,取出事先備好的菜肴酒水,席地而臥。
未及食用,卻見一位男子抬起手來,一巴掌打在一位身材瘦弱的小廝身上道:
“好你個廢物,走起道來磨磨蹭蹭。似你這般速度,待爬到山頂,太陽都落山了。快走,再不聽話,看老子不打死你。”
司馬光一看,見那位童子身上背負著登山的一應吃喝之物,足足有一大籮筐。他身後跟著男子及一幫狐朋狗友。
一個個吆五喝六的,不但不加以製止,反而從旁扇風點火道:
“孫掌櫃的,你看,這小兔崽子還不服呢。我看呐,你還是打得輕。這下人就得歸攏,不然保不齊哪天便跑到你頭上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