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之言誠不虛也,漢以之興者,乃因漢武帝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納士招賢,賞罰信明。


    然人無完人,其窮奢極侈,繁刑重斂,內築宮室,外取四夷,逼得百姓疲敝,起為盜賊。


    又因巫蠱之禍,逼得太子謀反,間接害死一代賢後衛子夫。更最不該者,即是閹割了秉筆直言之司馬遷。


    若非其晚而改過,痛下輪台詔,又怎能以類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呢?”


    “嗯,聞汝之觀點,確實與眾不同,總能一語中的,講出更中肯之道理。我再來問你,對於當今天子。你又如何看?”


    若是換做旁人,必不會實言作答。大抵講一些冠冕之言,或避而不答。司馬光則不然,略一遲疑道:


    “大人動問,晚生不敢不答。然既開口,必從中道。官家承繼大統以來,雖無甚驚人之舉,然宵旰夜寐,勞心於國事。


    性情寬厚,禮賢下士,慈愛萬民,有躬儉溫謹之德,料想其下必出盛治。然唯惜其寬仁少斷,過於重情,未嚐不是一大缺憾。”


    二人之間的問答,早便吸引了一大群學子津津樂道。對於司馬光直言評價當今天子,不無現駭然之色。


    不過細一思量卻發現,言語恰當,竟無絲毫偏頗溢美之詞。不由對其產生豔羨之情,謝院長正是讚譽有加道:


    “老夫見司馬公子行事之風格,倒令我想起令尊司馬大人。據說官家曾因賞其才華,提拔他任知諫院。


    殊料卻遭司馬大人多次上書懇辭,據說官家曾不解地對宰相道:


    ‘別人都喜歡升官,隻有司馬池謙讓,真是難能可貴。’,此事一時傳為佳話。


    司馬光聞他提起父親,遂躬身施禮,謙虛言道:


    “家父打小便教育晚生做人要講誠信,故大人所問,不敢不據實迴答。”


    謝大人聞言,再一次讚道:


    “哎呀,原來司馬大人家風之純正,性情之耿直,確是名不虛傳。


    今日天色已晚,用罷飯食,早些安寢。待明朝遊覽一下少室山之旖旎風光,我可要再度與你研討學問呢。”


    言罷,吩咐人領著司馬光去往寢舍休息。


    翌日,天光微明,司馬光便早早起來,洗漱完畢,便背剪雙手,在嵩山書院內四處溜達。


    此時書院內無比清幽靜謐,似乎將塵世之喧囂全然隔絕在外,一種脫塵之感覺油然而生。


    隻見他率先來到了祭祀孔子的先聖殿,殿兩側有三株古柏,皆樹幹斑駁,虯枝蒼勁。


    相傳,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劉徹來遊嵩山書院。


    初見一株枝繁葉茂之倉柏映入眼簾,便隨口封為“大將軍”。誰知待穿過二進院,卻見另外一株越發的高大挺拔,不勝威武。


    便以“先入者為主”做借口,枉顧朝臣諫言,封其為“二將軍”。繼續向後走,又見一棵實為為三者中最粗最狀者,便一錯再錯,索性封之為“三將軍”。


    因此,登封縣內流傳著一首膾炙人口的民謠來諷刺漢武帝:


    “大封小來小封大,先入為主成笑話。……是非顛倒兩幹載,金口玉言誰評價?”


    司馬光看著樹身斜臥的大將軍,又看看中間樹洞可容五、六人通過的二將軍,不免感慨萬幹道:


    “一個人若承認自己有失皆難,況帝王乎?劉徹晚年痛下罪己詔,實乃幡然悔悟,還是情非得已,便不得而知了。”


    這樣想著,便已邁進殿中,仰目望去,供奉著的那尊高逾六尺的孔子行教立像,乃根據畫聖吳道子所繪畫像而塑造。


    兩旁尚有四塊石碑,分別刻著顏迴、曾子、子思、孟子四大弟子。這時,天光大亮,呂乾尋了來,見著他,便神秘兮兮道:


    “公子,我聽聞講堂旁有個泮(pàn)池,乃為紀念孔子修建的。但凡書院中了秀才的,皆要在這裏舉行繞池三周儀式。


    咱何不效法一二,也轉他三圈,搞不好孔聖人會顯靈,保佑您金榜高中呢?”


    司馬光聞言,邊走邊道:


    “呂乾呐,你如何聽話隻聞半截?繞泮池三周,乃表牢記先師教晦、效法其高德操守,治國平天下。哪裏就成了祈禱功名之俗心了?


    我輩但有此心,怕早挨聖人戒尺了,還談什麽功名?不過,繞繞倒是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尊神開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凰尊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凰尊人並收藏尊神開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