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趙德昭就領著眾人走了,留下楊勵向李光睿辭行。


    等李光睿起來,聽楊勵說起這事,連聲歎息:“我在西北早就聽過殿下的才名,正想這幾日好生親近親近,不想殿下離去何其速也。”


    楊勵笑道:“皇命在身,殿下也是不得已。夏王準備何時出兵?我這裏也好上折迴稟陛下。”


    李光睿已將諸事安排妥帖,不再憂心忡忡,哈哈大笑道:“楊大人下午隨我到校場點兵。”


    楊勵心中一喜,拱手笑道:“正要見識夏王兵威。”


    到了未時三刻黨項各部兵馬陸續到了銀州城中。一時間校場內人喧馬嘶,紛紛擾擾。


    楊勵見諸部裝束不一,號令不明,心中竊喜,“如此烏合之眾,怎敵殿下百練精兵?”


    李光睿早命人搭起點將台,帶著一眾兒郎高居台上。有士卒揮動令旗,擾攘的隊伍便稍稍整肅了些。


    待各部人馬安靜下來,李光睿高聲說道:“我寸功未立,得封夏王,每每思之,常感愧顏無地。今日陛下欲取北漢,我欲跟隨陛下左右,以報陛下隆恩。諸君可願與我同去?”


    黨項諸部得了李光睿賞賜的金銀,興致勃勃,在校場大唿小叫,“我們來都來了,也想跟著夏王立些功勳,搏個封妻蔭子。”


    “老米擒說得是,咱們都聽夏王的號令。哪怕撈不著什麽功勞,得些金銀也是好的。好叫夏王得知,今年吐蕃蠻子襲擊我們三次,擄走牛羊無數,咱們部落苦啊……”


    “細封勃勃說得甚話?你們苦,能有我苦?你才折損些牛羊,我部戰死的兒郎都怕有三百之數了。”


    一席話勾起各個首領的傷心往事,眾人七嘴八舌,校場點兵一下子成了訴苦大會。


    李光睿神色尷尬,當著楊勵的麵,臉上有些掛不住,忍不住怒喝一聲,“好了,全軍在此修整兩日,兩日之後出兵。你們的損失我來補償!”


    說罷安排李繼筠整肅兵馬,自己氣衝衝地拂袖而去。


    楊勵看了一會李繼筠整軍,覺得黨項兵馬也就那樣,遠不如殿下所領神威軍精銳,也就徑自離去了。


    迴到府邸他將所見所聞牢牢記在心裏,並不敢付諸文字,生怕被人發現。


    接連兩天沒有什麽變故,到了五月二十九日,也是趙匡胤率領大軍出征的第二日,李光睿點齊兩萬兵馬浩浩蕩蕩地出了銀州。


    站立城頭,楊勵心懷激蕩,恨不得下一刻就迴到趙德昭身邊。哪怕是執鞭墜鐙,也能博個青史留名。


    忽然心念一動,笑著對身旁的李繼捧道:“夏王要我們將賞賜的糧草送到軍前,那金銀布帛等賞賜,小王爺以為在哪裏接收才好?”


    李繼筠跟著李光睿出征,獨留李繼捧奉命駐守銀州,他心裏本就鬱鬱,無所謂地說道:“勞煩楊大人派人送到銀州來吧。禦賜之物留著給父王賞人也好。”


    “便依小王爺之言,在下這就告辭,不日親自將賞賜送到。”


    “有勞了。”


    “身負皇命,不敢言苦。告辭!”


    楊勵領著四個親衛打馬出了銀州城,行不到三五裏,猛的一夾馬腹,五騎風馳電掣而去。


    驅馳了兩日終於到了延安府。


    遠遠望見一麵大黃龍負圖旗迎風招展。此旗是皇帝禦用之旗,因趙德昭是皇子,又身負皇命,臨行時趙匡胤親自賜旗,以壯其軍威。


    大旗下趙德昭坐在一匹棗紅馬上,左右數十人一字排開。


    身後軍營旌旗獵獵,兩萬士卒鎧甲鮮明,已列成方陣隨時準備出擊。


    楊勵馳馬而至,近得趙德昭馬前,翻身下馬。一把牽住棗紅馬的轡頭,低聲道:“殿下情況有變,請借一步說話。”


    趙德昭吩咐大軍原地待命,叫一眾心腹大將到中軍大帳議事。


    楊勵這才緩緩開口說話,“李繼捧心慕天朝,對我們全無防備。我們不如以送賞賜為名繞過夏州,輕軍直取銀州。”


    王承衍這幾日已將糧草押運過來,這時聽到楊勵的提議,不由沉吟,“我以為此計欠妥。輕兵犯險,哪怕奪下銀州也守不住。


    如今鄜延路、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麟府路,河東路,共計人,業已集結於此,隻等殿下一聲令下,大軍齊出,定然能夠建功。”


    趙德昭沉吟不決,在大帳之中走來走去。


    正如王承衍所說,要是派個兩百人以送賞賜的名義,拿下銀州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過銀州畢竟是在腹心,若無大軍支援,兩百人隻怕撐不了多久。


    若是兩萬大軍強攻夏州這座堅城,又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日才能打下來。


    眾將眼巴巴地瞧著趙德昭,都等著他拿主意。


    帳外忽然有軍卒進來稟報,“帳外有一老將,自稱姓焦,說是奉殿下將令而來。”


    趙德昭聞言大喜,“快請進來。”


    焦繼勳白發白須,一身鐵甲,將頭盔捧在手中,昂首闊步邁入中軍大帳,見了趙德昭單膝跪地行禮,“末將參見殿下。”


    趙德昭哈哈一笑,“老將軍來得何其速也。”


    “為國建功,不敢落於人後。”


    趙德昭嗯了一聲,吩咐左右,“看座。”


    頓了頓又道:“正有一事難決想向老將軍請教。”


    隨後便將事情一五一十說明。


    焦繼勳思忖片刻,說道:“此事不難。分兵出擊即可。”


    趙德昭道:“如何分兵?”


    焦繼勳告了一聲罪,來到趙德昭身後的地圖旁,緩緩開口說道:“先遣人以送賞賜的名義入駐夏州,兩日後兵分兩路,一路人馬圍困夏州,再遣一路人馬馳援銀州,如此大事可定。”


    趙德昭聽了不置可否,隻道:“諸位以為如何?”


    堂下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


    石保吉抓耳撈腮,生怕別人搶了先,忙道:“殿下我願領軍直取銀州。”


    趙德昭還未定策,石保吉就請戰一時犯了眾怒。


    焦繼勳哼了一聲,“老夫願為王前驅。”


    李繼隆也出列請戰,“末將願立軍令狀,不拿下銀州甘願軍法從事。”


    他們也都知道隻有兩萬兵馬,還分了三路,銀州城有內應自然可以一鼓而下,夏州城急切間怕是難下。故此個個爭先,誰也不願落於人後。


    趙德昭掃視了一眼帳下眾將,心頭已經有了成算。


    當即傳令道:“焦老太爺領兵三千並本部親兵,兩日後多帶金銀前往米擒、野利兩部。我賜你聖旨兩道,三品以下武將任爾封賞,若能說服兩部來降,論你首功。若是兩部冥頑不靈,務必剿滅之。”


    焦繼勳雖心有不甘,但軍令已下,知道不能再討價還價,當即拱手遵令。


    “石保吉、馬安義領騎兵三千,兩日後直插銀州,途中不得遷延,若誤了軍情,提頭來見。”


    石保吉大喜,忙不迭的應承下來。


    “李繼隆領馬步軍一萬,務必要將夏州給我打下來。”


    李繼隆拱手遵令。


    想了一想,趙德昭又道:“楊勵、夏盡忠,你二人領兩百精銳,前往銀州送賞。也不必帶什麽金銀,木箱之中暗藏虎賁之士,一入城門當即挾持李繼捧,拿下銀州城。”


    兩人一聽,心中大定,幾十個木箱少說也能多帶一兩百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扁舟爭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扁舟爭渡並收藏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