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是一怔,均想:“你怎麽又反悔了?”草聖張旭道:“濮陽大師,這是何意?”
濮陽大師微微一笑,說道:“蔽寺開放藏經閣,允許外人入內,閱讀經書,修習佛功,自不會有假。隻是,有時間限製,每一個月,月初的頭一天,方得開放,其它時日,暫不開放。而今天,卻正是六月底,距離七月初一,尚有幾日功夫,諸位還需稍作等待。”
得他提醒,眾人方始醒悟。
他們隻顧著法相宗功法經籍,渴求古經,奢望秘法,卻是忘了,時間不對,怎能進入?
李晏歉然道:“是咱們疏忽了。”他誠懇道歉。
濮陽大師道:“可以理解。”
李晏等人麵有苦笑,被功法迷了心,竟遺忘了時間限製,實屬不該。
眾人天南海北的閑聊一陣,用過素齋,便即告辭。
濮陽大師也未挽留,他另有要事,需吩咐寺中群僧。
……
公孫大娘、萬安公主,自迴皇宮;草聖張旭等,返迴自家屋宇。
行不多時,李王兩人,也迴到院中。
李晏進入房舍之中,開始苦修之旅,大慈恩寺中的法相宗秘法,他較渴望,眼下既無機會,那便好生修煉羅浮的內丹法。
破境內景,他已全麵滿足四項條件,隻是自覺身軀增強迅速,需一段時間適應,力量掌控,也需重新提升,萬不可操之過急。
這麽一來,現下他能做的,便隻有琢磨內丹法,希冀創出第三招拳法來。
內功有《大日真火功》,相性符合,品級極高,暫無需憂慮。淬體秘法,自己也創出了《純陽煆體功》;殺伐秘術,隻得【陽靈星霞】、【赤日暮落】兩招,略有些貧乏。
最主要的是,因羅浮內丹法,既已生出了靈感,怎麽能夠放棄?豈非可惜?他自然要竭心盡力。
“法相宗,佛門六脈之一,玄奘法師畢生心血,盡收於其間,其經文秘法,毋庸置疑,必然玄奧奇妙!希望……能對我有所促進。”
李晏暗歎,微一凝神,細思羅浮內丹法。
根據元微師兄推測,他之內丹,不能和丹田聯係太過緊密,迎敵時,隨取隨用,幾無損傷。
他不是無法凝練內丹,以其境界,高屋建瓴,已一年有餘,怎可能參不透羅浮內丹法?隻是內丹和丹田的聯係,親密度過高,他一直解決不了,便不能著手凝練。
李晏,可不是內丹法修行者,也不願走上那條路。
……
大慈恩寺中發生的兩樁大事,隨著與會眾人返迴,消息散播全城。
人們嘩然。
誰能想到,濮陽大師,竟甘願開放藏經閣?!
須知,天下宗派,對於自家的武功,無不珍而重之,誰不小心得了去,或者窺探練功,均犯了忌諱,慘遭追殺,至死方休。
他竟願法相宗武功,流傳天下?
人們駭異之餘,又極驚喜,這麽一來,豈不意味著,自己等人,也可習練高深武功?
能有機會,修習玄奘法師之功,他們如何不喜?
而第二個消息,那更是喜上加喜。
全天下七八成的人,均遭受魔宗迫害,或親人,或朋友,或師長,遠近有別罷了,細究起來,總能拉出一個關係譜。
皇帝陛下之聖諭,召開水陸法會,天下高手,道教、佛門、散修,匯集於此,魔宗,怎能是對手?
人們大喜過望,魔宗被滅,日後出行,則再無殞命之憂,雖有劫匪,又如何比得上窮兇極惡之魔宗?
而人們呢,都等待著七月初一。
……
數日後,七月初一。
因來人過多,長安府衙奏請了皇帝,得到許可,調動幾百名官兵,維持秩序,防止暴力事件。
“人太多啦!”
李晏感歎,他已進入大慈恩寺,得到優待。
身旁,另有幾十名宗派人士、朝廷官員,包括王三、草聖張旭等。
大慈恩寺的藏經閣,本來隻有一座,便是那雁塔,五層樓高。濮陽大師等,早已料見了今日盛景,有所準備,早先吩咐僧眾,另外清理了好幾間空閑的殿宇出來,放置經文秘籍,以供七月初一時,到訪的人們閱讀。
當然,佛經佛法,均是副本,僧眾們晝夜不停的抄錄,方才完成。原本,仍放置於那雁塔之中,派人嚴加看守,禁止外人進入。
“諸位,裏麵請。殿中的經籍,請務必不要損壞,天黑時,將有鍾聲響,聽聞之後,煩請出殿。”如理禪師說道,濮陽大師年老,精力衰竭,這些事,自然全部交給了他來處理。
眾人點頭道:“理當如此。”各尋了一間大殿,步入其中,幾乎所有人,進入的都是佛功殿。
在每一間大殿的門口,掛了一塊木牌,上書殿名,如:佛功殿、佛經殿、印法殿等。
李晏卻未進入佛功殿、印法殿,他渴求的,是前人經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觸類旁通下,或可對自己內丹法的修煉,產生幫助。
於是,他進入了佛法殿,他是第一個。
“蕩魔拳聖!”佛法殿中,有三名知客僧,神光內斂,顯見有高深功力。他們手執毛筆,記錄進殿之人的姓名、籍貫。
聽他們說完,李晏便道:“李晏,嶺南道惠州羅浮山。”
其實,李晏根本無需多言,他的信息,這幾名僧人,早就知曉。但見他們筆走龍蛇,直接記錄下。
“好了。”那知客僧道。
李晏步入殿中,一眼望過去,十幾排書架,一字排開,空氣中,還飄散著濃鬱的墨香。
他從左邊第一排書架,開始看起。
《十七地論》、《百法明門論》、《五蘊論》……
幾十本經書,列於其上。
李晏取下《十七地論》,小心翻閱。
“瑜伽師地,意指瑜伽修行所要經曆的境界(十七地),故而名《十七地論》,又名《瑜伽師地論》。此經,古老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
扉頁上,有這麽一句話,右下角,則有“玄奘譯”三字。
李晏登時了然,原來,《十七地論》是天竺經書,由玄奘法師西行所取,攜迴東土大唐,翻譯成漢字。
濮陽大師微微一笑,說道:“蔽寺開放藏經閣,允許外人入內,閱讀經書,修習佛功,自不會有假。隻是,有時間限製,每一個月,月初的頭一天,方得開放,其它時日,暫不開放。而今天,卻正是六月底,距離七月初一,尚有幾日功夫,諸位還需稍作等待。”
得他提醒,眾人方始醒悟。
他們隻顧著法相宗功法經籍,渴求古經,奢望秘法,卻是忘了,時間不對,怎能進入?
李晏歉然道:“是咱們疏忽了。”他誠懇道歉。
濮陽大師道:“可以理解。”
李晏等人麵有苦笑,被功法迷了心,竟遺忘了時間限製,實屬不該。
眾人天南海北的閑聊一陣,用過素齋,便即告辭。
濮陽大師也未挽留,他另有要事,需吩咐寺中群僧。
……
公孫大娘、萬安公主,自迴皇宮;草聖張旭等,返迴自家屋宇。
行不多時,李王兩人,也迴到院中。
李晏進入房舍之中,開始苦修之旅,大慈恩寺中的法相宗秘法,他較渴望,眼下既無機會,那便好生修煉羅浮的內丹法。
破境內景,他已全麵滿足四項條件,隻是自覺身軀增強迅速,需一段時間適應,力量掌控,也需重新提升,萬不可操之過急。
這麽一來,現下他能做的,便隻有琢磨內丹法,希冀創出第三招拳法來。
內功有《大日真火功》,相性符合,品級極高,暫無需憂慮。淬體秘法,自己也創出了《純陽煆體功》;殺伐秘術,隻得【陽靈星霞】、【赤日暮落】兩招,略有些貧乏。
最主要的是,因羅浮內丹法,既已生出了靈感,怎麽能夠放棄?豈非可惜?他自然要竭心盡力。
“法相宗,佛門六脈之一,玄奘法師畢生心血,盡收於其間,其經文秘法,毋庸置疑,必然玄奧奇妙!希望……能對我有所促進。”
李晏暗歎,微一凝神,細思羅浮內丹法。
根據元微師兄推測,他之內丹,不能和丹田聯係太過緊密,迎敵時,隨取隨用,幾無損傷。
他不是無法凝練內丹,以其境界,高屋建瓴,已一年有餘,怎可能參不透羅浮內丹法?隻是內丹和丹田的聯係,親密度過高,他一直解決不了,便不能著手凝練。
李晏,可不是內丹法修行者,也不願走上那條路。
……
大慈恩寺中發生的兩樁大事,隨著與會眾人返迴,消息散播全城。
人們嘩然。
誰能想到,濮陽大師,竟甘願開放藏經閣?!
須知,天下宗派,對於自家的武功,無不珍而重之,誰不小心得了去,或者窺探練功,均犯了忌諱,慘遭追殺,至死方休。
他竟願法相宗武功,流傳天下?
人們駭異之餘,又極驚喜,這麽一來,豈不意味著,自己等人,也可習練高深武功?
能有機會,修習玄奘法師之功,他們如何不喜?
而第二個消息,那更是喜上加喜。
全天下七八成的人,均遭受魔宗迫害,或親人,或朋友,或師長,遠近有別罷了,細究起來,總能拉出一個關係譜。
皇帝陛下之聖諭,召開水陸法會,天下高手,道教、佛門、散修,匯集於此,魔宗,怎能是對手?
人們大喜過望,魔宗被滅,日後出行,則再無殞命之憂,雖有劫匪,又如何比得上窮兇極惡之魔宗?
而人們呢,都等待著七月初一。
……
數日後,七月初一。
因來人過多,長安府衙奏請了皇帝,得到許可,調動幾百名官兵,維持秩序,防止暴力事件。
“人太多啦!”
李晏感歎,他已進入大慈恩寺,得到優待。
身旁,另有幾十名宗派人士、朝廷官員,包括王三、草聖張旭等。
大慈恩寺的藏經閣,本來隻有一座,便是那雁塔,五層樓高。濮陽大師等,早已料見了今日盛景,有所準備,早先吩咐僧眾,另外清理了好幾間空閑的殿宇出來,放置經文秘籍,以供七月初一時,到訪的人們閱讀。
當然,佛經佛法,均是副本,僧眾們晝夜不停的抄錄,方才完成。原本,仍放置於那雁塔之中,派人嚴加看守,禁止外人進入。
“諸位,裏麵請。殿中的經籍,請務必不要損壞,天黑時,將有鍾聲響,聽聞之後,煩請出殿。”如理禪師說道,濮陽大師年老,精力衰竭,這些事,自然全部交給了他來處理。
眾人點頭道:“理當如此。”各尋了一間大殿,步入其中,幾乎所有人,進入的都是佛功殿。
在每一間大殿的門口,掛了一塊木牌,上書殿名,如:佛功殿、佛經殿、印法殿等。
李晏卻未進入佛功殿、印法殿,他渴求的,是前人經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觸類旁通下,或可對自己內丹法的修煉,產生幫助。
於是,他進入了佛法殿,他是第一個。
“蕩魔拳聖!”佛法殿中,有三名知客僧,神光內斂,顯見有高深功力。他們手執毛筆,記錄進殿之人的姓名、籍貫。
聽他們說完,李晏便道:“李晏,嶺南道惠州羅浮山。”
其實,李晏根本無需多言,他的信息,這幾名僧人,早就知曉。但見他們筆走龍蛇,直接記錄下。
“好了。”那知客僧道。
李晏步入殿中,一眼望過去,十幾排書架,一字排開,空氣中,還飄散著濃鬱的墨香。
他從左邊第一排書架,開始看起。
《十七地論》、《百法明門論》、《五蘊論》……
幾十本經書,列於其上。
李晏取下《十七地論》,小心翻閱。
“瑜伽師地,意指瑜伽修行所要經曆的境界(十七地),故而名《十七地論》,又名《瑜伽師地論》。此經,古老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
扉頁上,有這麽一句話,右下角,則有“玄奘譯”三字。
李晏登時了然,原來,《十七地論》是天竺經書,由玄奘法師西行所取,攜迴東土大唐,翻譯成漢字。